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9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8 09:2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9条
【原文】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词解】
  水不沾流:水不随气运行。
【释义】
  寸口主肺,卫气通于肺,寸口脉弦而紧,紧为寒,弦则卫气为寒邪所结而不行。卫气不行,则阳气无以充腠理,司开关,藩蓠不固,故恶寒;卫阳不行,肺气不利,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人体内的水液和来自水谷的津液,不能正常行于水道,反走肠间,遂横流于肌肤则水肿。此言水气病之形成,责在卫阳虚,影响到肺所致。
  少阴主肾又主里,少阴脉沉而紧,紧则为里寒内盛,沉则阴寒内结。阴盛阳虚,少阴之阳气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温煦全身,则周身、骨节、和腰部寒冷作痛;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气,三焦气化不利,故小便难;小便难,则水无出路,聚集体内,形成水肿病。此言水气病之形成,责在少阴之肾阳,以少阴主水,肾阳虚则水聚而成水气病。
【中心思想】
  本条从脉症论述水气病的机理。
【参考】
  [按语] 综观本条,是从合诊寸口、少阴脉阐明水气病形成的机理与肺肾脾阳气不足密切相关。因“阳气竭者,水与寒积而不行”(《心典》),且卫气通于肺,肺气根于肾,故本条“恶寒”与“小便难”的症状,与肺肾阳虚有关;水气“走于肠间”多系脾阳不足所致。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7:15:18 | 只看该作者
        
         水走肠间,辘辘有声,心下极冷,其体忽瘦。(桂苓甘术汤主之。)
         肺气根于肾,故本条“恶寒”与“小便难”的症状,与肺肾阳虚有关;水气“走于肠间”多系脾阳不足所致。
         西医的腹水。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7:26:43 | 只看该作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条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指西医的震水音,表明为腹水。“谓之痰饮”,这就是痰饮,此处的痰饮就是腹水。“其人素盛今瘦”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原来全身营养状况良好,现在消瘦,说明病人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腹水或者营养不良性腹水。
第29条
【原文】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3:19 , Processed in 0.0531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