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痰证、瘀血的实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应该进行深入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名词是指已经硬化了的动脉(病理学的病理变化以及病理形态),作为动词或者形动词是指从一个正常的动脉演变成为一个硬化了的动脉的一个完整过程(病理学的发病机制)。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过去有两种占主导地位的认识:一种强调动脉内膜细胞的增生作用,另一种强调血栓的机化和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现代观点把过去的假说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起来,提出损伤应答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通过氧化修饰的脂蛋白作用促进病变的进展。此学说核心如下:①慢性内皮细胞损伤,常伴有功能障碍,引起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粘附和血栓形成的潜能。②含高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管壁蓄积。③脂蛋白的氧化修饰。④血液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迁入内膜,转化成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⑤血小板粘附。⑥激活的血小板、巨噬细胞或由中膜迁入内膜的平滑肌细胞(SMC)等释放多种因子。⑦内膜SMC增生,胶原和聚糖等细胞外基质蓄积。⑧细胞内外脂质蓄积增加。
炎症机制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开始、进展和并发症形成的全过程。中膜SMC游走进入内膜并增生,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病变形成的主要环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无论在疾病之起始、病变之发展还是血栓性并发症形成中,炎症起着中心作用。
病理变化
(1)脂纹:是AS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于动脉的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宽约1~2mm,长达1~5cm,平坦或微隆起。
(2)纤维斑块:脂纹进一步发展则演变为纤维斑块。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色。
(3)粥样斑块:亦称粥瘤。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
(4)继发病变:继发病变指在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的继发改变,常见有:①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因斑块纤维帽破裂而血液流人斑块,形成斑块内血肿,可致斑块突然增大,甚至使较小的动脉管腔完全闭塞。②斑块破裂:粥样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糜粥样物自破裂口逸入血流,可致胆固醇性栓塞,破裂处遗留粥瘤性溃疡。③血栓形成:病灶处的内皮损伤和粥瘤性溃疡,使动脉壁内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血栓,加重血管腔阻塞,导致缺血及梗死;如脱落,可致栓塞。④钙化:钙盐沉着于纤维帽及粥瘤灶内,可导致动脉壁变硬变脆,易于破裂。⑤动脉瘤形成:严重的粥样斑块可引起相应局部中膜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致大出血。此外,血流可从粥瘤性溃疡处注入主动脉中膜,或中膜内血管破裂出血。均可造成中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
可以看出:继发病变是出血与血栓形成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与其继发病变是一个连续、交错发展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以及继发病变的病理过程就是痰饮与血瘀的病理过程,是连续的病理过程,是交错进行的过程。痰饮是炎症过程,血瘀是血栓形成过程(即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也是连续与交错的发生。炎症介质介导、血液流变学改变、外界有害因素的刺激、交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调等等,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一个单因素可以诱发、激活的病理过程。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变异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是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了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则是血凝块完全、长期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广泛坏死而致。血栓形成是一个关键环节,凝血机制一旦启动,就预示着血瘀过程开始,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栓形成的初期,还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血栓形成的后期,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结论:痰证-动脉粥样硬化证态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这个慢性炎症过程形成的病理产物就是“痰”,也就是粥样硬化了的动脉。血瘀就是血栓形成的过程,瘀血就是形成的血栓以及血栓引起的继发病理学变化。
应当注意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无论在疾病之起始、病变之发展还是血栓性并发症形成中,炎症起着中心作用。“慢性内皮细胞损伤,常伴有功能障碍,引起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粘附和血栓形成的潜能”。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在动脉壁上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就意味着瘀血形成的开始,所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内皮损伤期,就已经具备了血栓形成的潜能,即具备了瘀血形成的潜能,而且“血小板粘附、、激活的血小板、巨噬细胞或由中膜迁入内膜的平滑肌细胞(SMC)等释放多种因子、内膜SMC增生,胶原和聚糖等细胞外基质蓄积”均属于瘀血范畴。在以后的继发病变中瘀血占据着主要地位,我们在论证瘀血的病理基础的时候还会提到瘀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纤维化与硬化。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病理过程中不仅炎症机制始终发挥着作用,而且血栓形成、纤维化、机化、硬化(属于中医的瘀血)在病理过程的中晚期逐渐上升为主要病理机制。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痰浊与瘀血交错的过程,这与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过程与血栓形成、纤维化相互交错、相互促进是完全统一的。在治疗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由于痰浊引起的心绞痛与瘀血引起的心肌梗塞是急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所使用的方剂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指缓解期使用的活血化瘀、诸化痰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