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5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7 08: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25 03:20 编辑

第5条
【原文】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词解】
  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症。
【释义】
  虚劳病见到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又无外感寒热的症状,是气血两虚的征象。面白、时目瞑、兼衄是肝脾血虚所致;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是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所引起。凡此脉症,都属于虚劳的范围,所以说:“此为劳使之然”。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08:26:11 | 只看该作者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5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25 03:19 编辑

虚劳  xūláo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见虚损、劳瘵、传尸劳条。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虚劳治疗的诊断要点
  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等。 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发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 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过程。
  虚劳治疗的辨证分析
  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但以脾、肾为主要环节。
  临床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在进行补益的同时,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此外,由于脾为后之本,肾为先之本,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
  虚劳治疗的辨证论治
  气虚虚劳
【证见】 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治法】 补气。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升麻各9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心气虚者,加麦冬、黄精各15克,五味子6克。肾气虚者,加杜仲、续断、山茱萸各15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人参蜂王浆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血虚虚劳 【证见】 面色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形体消瘦,肌肤粗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养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当归、白术、茯苓各12克,龙眼肉、酸枣仁、熟地黄、白芍各15克,川芎6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当归补血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3次。
  阴虚虚劳 【证见】 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失眠遗精,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枸杞子、麦冬、山药各15克,龟板胶20克,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各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河车大造丸,每日2次。
  阳虚虚劳【证见】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喜卧懒动,口淡吐清涎。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 补阳。
  【方药】
  1.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杜仲、山茱萸、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当归、巴戟天、黄芪各15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鹿茸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
  虚劳治疗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鳖鱼骨髓汤:鳖鱼1只(去内脏),猪脊髓150克,生姜3片,加水共煲至烂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虚劳。
  (2)人参炖乌鸡:人参12~15克,乌鸡肉250克(去皮骨),生姜3片,放入炖盅内并加清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虚劳。
  (3)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加适量水煮至羊肉烂熟为止,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血虚虚劳。
  (4)熟附生姜炆狗肉:熟附子15~20克,狗肉500-l 000克(切块),生姜15克,蒜头适量。先用蒜头、生姜、花生油起镬,再加水及熟附子,煮2小时至狗肉烂熟,调味分多餐服食。适用于阳虚虚劳。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08:30:44 | 只看该作者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5条

虚劳与伤寒论中的三阴経病、温病后期的诸阴虚病有什么异同?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08:36:38 | 只看该作者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5条

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大病久病不复及误治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复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虚劳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尤以补益脾肾为重点。

名词解释  

       虚劳 出自《金匮要略》。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发展到较重阶段的总称。其临床特征是出现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的一系列症状,且病程较长,久虚难复。


问题解答  

    1 .虚劳的病因及病理演变。
          虚劳的病因主要有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及误治失治等方面。其病理性质为气、血、阴、阳的亏耗,病损部位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为要。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可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养气,则气病及血,血病及气;气虚者,日久渐及阳虚;血虚者,日久可及阴虚;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情趋于复杂,病势日渐加重。
   2.虚劳和一般虚证的区别和联系。
          虚劳与内科其他疾病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亦有显著的区别。一是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一系列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疾病的虚证则各以其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的气血亏虚证,虽有气血亏虚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的脾阳不振证,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二是虚劳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而其他疾病中的虚证虽然也以久病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如泄泻的脾胃虚弱证,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有病程长者,亦有病程较短者。
   3.虚劳病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劳的辨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涉及多脏,病性复杂和严重,辨证应细加分析。
         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要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方药;二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三要重视补益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4.虚劳五脏阴阳气血虚损的重点。
          由于五脏生理、病理特点的差异,五脏阴阳气血虚损的重点也有不同。如肺主要表现为肺气虚、肺阴虚;心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脾胃主要表现为脾气虚、脾胃阴虚、脾阳虚;肝主要表现为肝血虚、肝阴虚;肾主要表现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诸证候中可相互兼夹、转化。
   5.治疗虚劳为什么重视补益脾肾?如何应用?
          在虚劳治疗中,要重视补益脾肾的作用,《医门法律·虚劳论》谓“治法当以脾肾二脏为要,肾乃系元气者也,脾乃养形体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之虚,尤重补脾。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脾胃衰败则百药无效,故虚劳的治疗应始终注意胃气的盛衰,步步顾护胃气,尤其胃气已衰,不思饮食,呕恶胀满,甚至消瘦脱形者,更应以健运脾胃为主,忌滋腻蛮补,滞碍脾胃,否则不仅补益无效,反增痞满、呕恶、不食;即使胃口尚好,用补剂时亦应佐以健运脾胃之品,如砂仁、陈皮、谷麦芽等,以助脾护胃。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寓元阴元阳,阴阳之虚,重视补肾,肾虚得补,则诸虚易复。在补益先天时要注意阴阳互根互生的关系,补阳宜阴中求阳,防止虚火上浮;滋阴宜阳中求阴,防止滋腻太过。还要处理好缓补与峻补的关系,使缓急有度,避免虚不受补。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有助于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6.虚劳兼夹实证如何辨治?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在本虚的基础上,容易因虚致实,产生痰、饮、水、火、瘀等病理因素,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兼顾。一味补益,有壅滞助邪之弊,反而影响补益效果。虚劳本属内伤,但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在治疗用药时应扶正祛邪,此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虚劳病久,血行瘀阻,更致脏腑肢体失养,单用补益无效,应祛瘀生新,可配用虫类药物以通络。


5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1:25:09 | 只看该作者
        本条是是气血两虚的征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23 , Processed in 0.0497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