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1 17: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4条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词解】
  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黄汗:汗出色黄之症状。
【释义】
  肝血肾气不足,肝血虚则脉弱,筋脉不强,肾气虚则脉沉,骨骼不坚。筋骨不强的病人在汗出腠理开泄之时,又入冷水中,寒湿内侵,伤及血脉,浸淫筋骨,流入关节,气血不能运行,郁为湿热,故周身关节肿痛,又出黄汗,故名历节。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历节的病因、病机和脉证。
【按语】
  本条的主要精神,在于说明历节病的病机,乃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寒湿外侵为病之标。其病虽留注筋骨,实与其所合之脏关系甚大,临证施治时,不可舍本求末。
  本条论述历节的病因、病机和脉证。
【参考】
  1.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此肝肾虚而伤水,病历节黄汗之因也。经以两手寸关尺皆为寸口,此寸口者,即两手脉沉而弱也。沉为肾气不足而主骨,弱为肝血虚而主筋,然肝肾气血不足,则寸口脉沉而弱。肝肾虚而汗出入水,水湿伤而流于关节筋骨之间,为邪在表,则病历节而不病黄汗。或内入伤营,为入水伤心,则病黄汗矣。然伤邪虽一,病分表里不同,此总结为历节黄汗出,故又曰历节也。”
  2.临床应用:由于肝肾不足,筋骨虚弱是历节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故临床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有骨变筋缩之变化者,常用熟地、牛膝、杜仲、川断、桑寄生等药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如独活寄生汤、三痹汤。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7:20:09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16 22:30 编辑

     出黄汗是一种症状,既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发生黄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药物的反应以利福平多见,其他如核黄素、呋喃妥因、痢特灵等药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能出现黄汗、黄尿。若过量或中毒则症状更显著,此时患者应告诉医生,以决定是否停用。
    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胆结石、肝硬化以及肝癌、胰头癌等,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随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黄汗。这类疾病大都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肝功能等检查来鉴别诊断。
    某些溶血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输异型血液,以及蚕豆病的患者,因红细胞被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致黄汗。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的病人,由于红细胞死亡加快,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而出现黄汗。这些疾病较为严重,应早发现,早治疗。
     饮食因素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食物,以及过量食用含色素的食品或饮料,也会出现黄汗,一般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无需惊慌。
    此外青年人汗腺分泌旺盛,若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出汗过多,未能及时换洗衣裤,汗液中的脂肪酸等有机物与空气、肥皂发生化学、物理反应,致使腋下、胸前、腰腹以及会阴等部位的衣裤黄染。这种现象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不必多虑。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7:23:38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於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
  黄汗
  病名。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的病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治宜实卫和营,行阳益阴,方用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千金要方》以本病为五疸之一。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7:31:34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黄汗病既不同于水肿病,也不是黄疸病的一个症状,而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按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应是一种汗腺炎症。是由一类带黄颜色或产生黄色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典型的黄汗病为水湿郁遏营卫、湿热蕴蒸。表现身重疼、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等症。治疗当用芪芍桂酒汤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佐以清利湿热。久病不愈,汗出过多而伤阳,治疗当用桂枝加黄芪汤益气助阳、调和营卫。
5
发表于 2009-5-14 17:27:08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江苏中医药》1998年03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黄汗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王广文
    <正>汗液不正常而带色称为色汗症,临床上少见,亦少见有报道。黄汗症亦是其中之一。笔者先后共诊治典型黄汗症6例,均在采用西医疗法未能奏效后施用中医治疗而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5~38岁之间,均已婚,5例农民,1例知识女性,均有生育史1~4次,病史均在5年以上。除1例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外,其余均未患有其它慢性疾病。
【作者单位】:江苏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10028
【关键词】:黄汗症;清热祛湿;健脾扶正
【分类号】:R249.7
【DOI】:cnki:SCN:32-1224.0.1998-03-009
【正文快照】:
  汗液不正常而带色称为色汗症,临床上少见,亦少见有报道。黄汗症亦是其中之一。笔者先后共诊治典型黄汗症6例,均在采用西医疗法未能奏效后施用中医治疗而获痊愈。现报告如下:1一汲资料6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5~38岁之间,均已婚,5例农民d例知识女性,均有生育史l~4次,病史均在5年以上。除1例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外,其余均未患有其它慢性疾病。ZM治经过6例均有关节酸痛见症,开始均按“关节炎”给予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辨证,均属脾虚湿蕴,郁久化热,湿热蕴积,熏蒸脾胃,故见汗出而黄,并伴气血两亏见症。治以清热祛湿除痹之法,药用大豆卷129、羌…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30pm 时添加 -=-=-=-=-
黄汗病证治遐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年07期
陈重阳
"黄汗"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后于"水气病篇"散见三则.前者示黄汗为历节病之并发症,盖由历节病湿蓄关节,郁久化热,湿热郁蒸骨节间,故局部疼痛而渗出黄色汗液,非为黄汗本病.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38pm 时添加 -=-=-=-=-
黄汗
    (1)王某,女,38岁。1987年9月3日就诊。主诉:汗出色黄染衣,两月有余。患者素体不健,至麦收大忙,劳动汗出,衣衫冷湿,又贪凉取快,冷水沐之,随致汗出色黄,白衣皆染成黄色,两腋下尤甚,渐渐加重,曾服清热利湿退黄药未效。初诊:形体消瘦,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其色鲜睨,汗出染衣,目睛不黄,倦怠身重,气短少言,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小便不黄,带下量多色自。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体检、辅检均正常。证属索体卫气不足,水气内侵,营卫不调,脾不运湿.治当调和营卫,祛除水湿,建脾助运,方选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朋味:北黄芪30克,桂枝尖、炒白芍各18克,炒白术15克,米醋一酒盅。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进4剂,黄汗略减,惟倦怠身重不除。原方加薏苡仁、绵茵陈各30克。   
    三诊:上方又服4剂,黄汗已除,虽活动汗出,自衣亦不发黄。三月后来云,黄汗未见复作。(魏嘉毅江苏中医1989年2期)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39pm 时添加 -=-=-=-=-
(2)邹某,女,17岁。初诊日期:1978年3月30日。患者5天前发现内衣、乳罩都被染成黄军装色,皮肤起黄面,脱屑,汗出,不恶风,低烧37.3—37.5℃,身倦乏力,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尿黄,洗脸后水亦黄染。既往身体健康,一周前曾有跑步汗出入浴史。检查:两目正常无黄染,四肢不肿,面色微黄,全身皮肤略带黄色,脱屑,内衣黄染。舌质略红,苔白腻。中医诊断:黄汗病。
    辨证分析:本病首见于《金匮·水气病篇》。仲景认为本病是“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本例患者正有汗出入浴病史。因水邪遏郁于肌表,营卫宣行失常,水湿不得泄越,郁而生热,湿热郁蒸而成黄汗、低热。湿阻气机则脘中痞满,湿邪困脾则纳呆、身倦乏力。
    治则:益气助卫,解肌发汗,祛湿清热。处方:桂枝加黄芪汤加味。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6克,生黄芪15克,半夏9克,茵陈18克,大枣6克,甘草6克。5剂,煎服。药后出黄汗、黄色脱屑、皮肤色黄均大为减少,唯衣缝处及腋下仍有黄染,纳谷不香,胃脘堵闷,乏力。两耳廓尚.有黄染。舌苔白腻脉沉弦滑。再以上方加焦三仙各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再服l 2剂而愈。经随访,未复发。(丛法滋北京中医l989年4期)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40pm 时添加 -=-=-=-=-

    (3)陆某,男,20岁。1987年7月24日初诊。上半身出黄汗半月余,始浅渐深,腋部尤甚,沾衣若染。观其皮色如常,两目不黄染;自诉脘痞不适,口粘而干,但不思饮,纳谷不馨,肢体倦怠,二便如常。舌苔薄腻,脉濡。入夏来,无汗出入水中浴之史。查肝功能、尿双胆无异常。综析证情,恙系湿遏中宫,与外感暑热交蒸,气机郁滞,致胆汁不循常道而泄,外溢子肌表,故汗出色黄。
    治从宣气化湿,清热解暑,利胆退黄立法,方选三仁汤化裁。处方:茵陈30克,藿香、佩兰、杏仁、白术、法半夏、郁金各l0克,厚朴8克,白蔻仁5克(研,后下),苡仁、焦楂曲各15克,六一散20克(布包),3剂。五日后复诊,黄汗大减,余症亦显著改善。守原方续进3剂,黄汗消失,汗出如常,诸症告瘥。经随访,未复发。(张子惠江苏中医1989年l2期)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41pm 时添加 -=-=-=-=-
(4)胡某,女,。24岁。未婚,因出黄汗二年,经治疗未愈。于1982年9月求治,改服中药。自诉:每日出黄汗过多,换衣3—4件,汗出易疲乏,四肢软,口于渴,月经较正常,自带多,伴腰酸,低热,下肢稍浮肿。查:体温37.8℃,血常规等检查正常。脉证:六脉细缓,舌体胖大,边齿痕,薄白苔。证属营卫失调,水湿外溢,治以调和营卫,利湿敛汗之法,用加味桂枝汤6剂后,黄汗止,诸证除。随访二年未发。加味桂枝汤组成:桂枝l o克,五味子9克,苡仁18克,黄芪12克,乌梅12克,获苓12克,茅根30克,生姜6克。1日l剂,水煎饭前服。(程润泉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2期)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7:37:28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哪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黄汗这一并发症?
7
发表于 2009-5-14 17:46:48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陈氏之文未得全篇,不知何据。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14日 05:51pm 时添加 -=-=-=-=-
先生上帖有:“故周身关节肿痛,又出黄汗,故名历节。”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07:56:59 | 只看该作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4条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5/14 05:46pm 发表的内容:
陈氏之文未得全篇,不知何据。-=-=-=-=-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5月14日 05:51pm 时添加 -=-=-=-=-
先生上帖有:“故周身关节肿痛,又出黄汗,故名历节。”
观陈氏4例,均为年轻人,汗出较多者。符合西医所云:青年人,出汗多的正常生理现象。
【“故周身关节肿痛,又出黄汗,故名历节。” 】古代所描写的疾病都是严重的、典型的、常见的状态。是不是因为周身关节肿痛非常明显,疼痛引起的出汗过多引起黄汗?
9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06:4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9-12 23:53 编辑

        又称“历节风”。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简称“历节”,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因其主要病变为关节剧痛,发展很快,又称为“白虎历节”。如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患。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06:47:15 | 只看该作者
         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唐人或谓之白虎病,宋人则联称为白虎历节风,又称之痛风,而元以降,专用其名矣。倘经久不愈者,多变鹤膝风,而痢后风亦为其类证,仍并合为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44 , Processed in 0.0691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