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8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邪新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9 10: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伏邪新概念
    伏邪 (又称“伏气”)这一概念 ,最早见于《注解伤寒论•伤寒例》 ,用于阐述温病的病因和病机 ,以与伤寒鉴别。它的涵义是 :温病因于冬季感受寒邪 ,寒邪伏藏于体内 ,至春季而发为温病。
    来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伏邪致病主要有两种:春温与伏暑。
     暑秽之邪,从口鼻吸受者,由肺胃而伏于募原,至秋令凉气外束,则发为伏暑。冬寒之邪,从皮毛袭入者,由太阳而伏于少阴,至春令温气外达,则为春温。
     古人为什么会总结出伏邪的概念呢?为什么产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认识?那是因为观察到春天的温病与冬天的温病是一个病,临床表现一样,因此推测,冬天伤于寒,一部分人发病,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发病,而是到了春天发病。后代医学家就认为是寒邪潜伏于人体,到了春天再发病,并由此推论了许多道理。
    现在我们知道,许多传染病有两个发病高峰,例如流脑全年均有发病,具有两个发病高峰,冬季与春季,但以2-4月多见为主高峰;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季节有双峰与单峰两种类型,双峰型系指春夏季(5~6月)有一小高峰,在冬季(10月~次年1月)为主高峰;单峰只有秋冬季一个高峰。所以温病的伏邪是许多传染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所致。
   伏邪致病主要是春温与伏暑。
   春温是由冬令感受寒邪,郁伏化热,发于春季的一种伏邪温病。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急,初期即可表现为一派里热证候,表证一般为时甚短。②发病大多急暴,严重。③大多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但是病情多有反复,缠绵难愈。④发病不久,即可迅速耗损阴精,发生诸多肝肾精血亏损之证,或邪毒内陷迅速导致死亡。即使救治生还,也会遗留痴呆、抽搐等难愈之症。⑤春温初发之时,其里热证候表现有在气、在营、在血之别,而证候的转归则有顺逆之异。一般说来,病发于气分而止于气分,邪热未再深入,且能透达于外,属顺;病发于营分,而伏热尚可由营转气,具有外透之机,亦为顺;若邪热深伏营血,不得外出,甚至变证峰起者,则为逆,预后不佳。春温指的是西医的危重型春季感染病,而且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根据春温的发病季节与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膜炎是春温的代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流脑全年均有发病,具有两个发病高峰,冬季与春季,但以2-4月多见,故名春温。
   伏暑的代表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暑湿的代表疾病是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它们的基本病理变化都是全身小血管或/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它们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1.起病急,突然高热等毒血症表现;2.充血性表现: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结膜充血,极似酒醉貌;3.头痛、肌肉痛;4.出血。除此而外,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伤寒的暴发型、回归热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上述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季节有双峰与单峰两种类型,双峰型系指春夏季(5~6月)有一小高峰,在冬季(10月~次年1月)为主高峰;单峰只有秋冬季一个高峰。发病高峰与鼠的类型、密度及活动度有关,野鼠型以秋冬季为多,家鼠型以春夏季为多。
   中医没有认识到一个疾病会有两个高峰,以为秋冬季发病的病人是因为在夏季感染暑湿或者暑热病邪之后,病邪潜伏于气分或者营血分,到了秋冬季再受到寒邪的侵袭,诱发致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暑热病邪的特点相似,应当属于暑温,但是疾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与暑温的发病季节不同,发生在夏季的自然称为暑温,发生在秋冬季节的,称为伏暑。所以,流行性出血热发生在夏季的流行性出血热属于暑温或者暑湿,发生在秋冬季节的属于伏暑。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7:40:47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后来,伏邪的概念发展为病邪潜伏于人体,经过一段时间,在体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引发疾病.
3
发表于 2008-3-21 08:52:53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伏邪争论多日,才见分晓,楼主这不是新概念,这是完整精辟的论证,以前看那些,论述往往含混不清,今观方透彻矣。
建议版主将此文列为精品。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09:05:10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最近,为什么经常打不开<全球中医药论坛>网页,请解释一下.
5
发表于 2008-3-23 08:27:22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好!
6
发表于 2008-3-26 19:40:33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打不开
7
发表于 2008-3-26 21:30:19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伏邪的讨论有益临床,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
8
发表于 2008-3-30 13:31:46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斑竹伏邪之说不如伏寒更直接些,自然说阴阳,治病说寒热,寒热相生相克,寒在人体生水,生湿,生痰,惹火.火生风,生热,生燥,生暑,当今医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医火,不医寒,寒酿大患.阻滞经络,形成痹症,积聚,当今风湿症,高血压,糖尿病,脉管炎,精神病是也,病根不去,造成今日打吊瓶,后天开刀做手术的恶性循环之局面,医院如旅店,精神病院更可怕,本人住过14天,亲眼目睹.中国人应该惊醒了,好象日本等外国认识到这一点了,所以说治病应从表入手,从里着眼,从虚祛根,不能只消炎泻火,其实祛寒,祛痰,去湿,最要命,善后补虚最紧要.


-=-=-=-=- 以下内容由 秦有录2008年04月19日 01:18pm 时添加 -=-=-=-=-
真正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法可能原始奴隶社会人都会,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现代人变数多一点,科学化为依据,唯物的思维观点,只见营血,不见围气,其实气有灵气,寒气,火气,阴气,阳气等等不知有多少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美名为科学,先进,实属害人性命,骗人钱财,
9
发表于 2008-3-30 19:15:21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下面引用由秦有录2008/03/30 01:31pm 发表的内容:
斑竹伏邪之说不如伏寒更直接些,自然说阴阳,治病说寒热,寒热相生相克,寒在人体生水,生湿,生痰,惹火.火生风,生热,生燥,生暑,当今医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医火,不医寒,寒酿大患.阻滞经络,形成痹症,积聚,当今风湿症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先天伏寒证理论内涵及其对临床指导意义
  黄永生;郭家娟;邓悦;任继学
    伏邪为病,其病理表现为病情重,病位深,病程长,具有反复发作,正气多虚、脏腑多损等特点,其本质是脾肾阳虚,寒伏于内,先天伏寒于肾是其病因所在。伏邪潜伏于人体正虚之处,待时而发,有外感、内伤、先天、后天之分。任继学教授"伏邪"理论,阐述了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的临床特征、病机演化及治疗方法。通过对门诊病人的回顾统计,提示:将伏寒病因理论运用于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130021;吉林长春130021;吉林长春130021;吉林长春130021;指导
【关键词】:冠心病;伏邪;先天伏寒
【基金】:973计划项目-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2006CB594800);课题-中医伏邪病因学整理与创新研究
【分类号】:R221
【DOI】:CNKI:SUN:SYZY.0.2007-06-002
【正文快照】: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任何学说的形成均来源于临床,经过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先天伏寒学说亦是如此。在门诊近20年对冠心病的治疗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顽固性足凉或手足凉,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可知该症一直伴随其从无显性疾病至器质性疾病发生的各个阶
10
发表于 2008-4-4 23:51:24 | 只看该作者

伏邪新概念

邪气(不是病原微生物)可以潜伏、存储在人体内,经久不去,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久而久之引发疾病。如体质稍弱的妇女坐月子时如不避生冷、风寒等,到年老体弱时就会发生全身莫名疼痛等病状,民间中老年妇女都知道这一点。这是因为体弱妇女产后气血更弱,如不注意保养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存储在人体内,到年老体质更弱时就表现出病状来。武术界有的特殊武功就是把某些毒物的毒气吸收、存储在体内,用时发出来可以伤人。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科学现在不能认识这些东西就认为它是虚假,也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现在仅有的知识生搬硬套地去完全(完美)解释整个中医学,这是现在几乎所有想要完美解释中医学的人的通病,也是现代科学本身认识世界的通病。要知道现代科学每隔诺干年都要推翻它自己以前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见现代科学理论是多么的不可靠、不正确。所以说科学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科学永远也不能完全正确地解释任何一门学问的全部内容。更不能完全正确地解释整个宇宙的全部内容。

-=-=-=-=- 以下内容由 申志强2008年04月05日 01:32pm 时添加 -=-=-=-=-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说在冬天不注意保养,寒气(邪)(不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人体没有及时排除存留不去,影响和削弱了人体正气,到春天时就容易患上温病。内经中其余三句亦是如此。

-=-=-=-=- 以下内容由 申志强2008年04月09日 06:03pm 时添加 -=-=-=-=-
内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亦是同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34 , Processed in 0.0733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