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必须结合语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00:5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8/01/13 03:14am 第 13 次编辑]

中医学有《内经》和〈难经〉,佛学有佛经,道学有《道德经》,易学派有《易经》,脉学有〈脉经〉,儒学有《论语》,《论语》是儒家之“经”。中医学的临床医学还有〈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之“经”。张仲景把自已的著作称“论”而不称“经”,是谦虚,但后人都把〈伤寒杂病论〉奉为经典。一般而言,凡比较古老的学科或学派,都有“经”。所以,在很多学科或学派,读“经”都是很重要的事。
古代的“经”,一般是某学科或某学派的奠基性经典文献,大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写作方式,主要阐释某学科或某学派的重大学术问题。因此,不仅读“经”重要,读“经”时,问答的方式和语境也非常重要。单靠文字训注,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经”的内涵。
佛经有这样一段须菩提和如来的问答: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须菩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这段佛经,须菩提问的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来回答的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若不结合当时的语境,这是很难理解的。
《论语》有这样两段问孝的对话:1,孟甏子问孝,子曰,无违。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这两段话,都是回答什么是孝,若不结合当时的语境,也是很难理解的。
《内经》有这样一段关于“经脉之始生”的对话:岐伯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内经》这段话,若不结合当时的语境,更是难理解。
古“经”中,类似上述情况,甚多。现在仅仅举出以上三例,意在说明,读“经”必须结合问答方式和语境。有人可能会问,这个问题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非常重要。因为,《内经》所谓“愿卒闻经脉之始生”,译成现代语言,意思是说,愿意立刻知道经脉最初是怎样产生的。显然,这是对“经络”进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中医界人士千万别小看《内经》对“经脉之始生”的一问一答,如果弄不清《内经》这段话的内涵,可以肯定,将永远不能解开经络之谜。经络学说从古时候传承下来,中医界到了现在却说不清经络是什么,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理解这段话的真实内涵。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医家并没有对经络的任何疑惑,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古代医家是知道经络是什么的。比如,《内经》说:“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谓“人所明知”,说明当时知道经络是什么。经络的其实内涵,是近代逐渐被埋没了。在古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等经典文献的作者都知道经络是什么,在元代,滑伯仁仍然知道经络是什么。故著〈十四经发挥〉。在清代,〈针灸逢源〉的作者也知道经络是什么,故在针灸学的历史上最后一次完成腧穴的归经。当然,在清代,已经不是人人都知道了,而是极少数人知道。到了现代,特别是在现在的教材里,已经都是错误的了。
其实,对经络的研究,根本用不着洋仪器、洋设备,也用不着三番五次纳入国家级攻关科研课题,只要破译了《内经》这段话,就能彻底解开经络之谜。不信试试。哲学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在中医学现存于世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文献和此前更早的古典文献才能说清经络是什么,才能解开经络之谜,在这些古文献中,确实早有答案。除此之外,要想解开经络之谜,别无其他方法。要想靠洋仪器或洋设备解开经络之谜,绝对不行。要想靠西医的方法或外国的技术,也是绝对不行。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8年01月13日 01:06am 时添加 -=-=-=-=-
半外多世纪以来,对经络的各种假说,已达二十多种。其中,有对的,也有错的,对的少,错的多,对的和错的都没得到统一的承认,错的却占了主流。但只要破解了《内经》以上这段话,可以从根本上弄清经络是什么,这就有了对和错的标准,再也不用乱说纷纭了。其标准是:古典文献对经络的记载和论述都一样,以〈内经〉为代表,符合《内经》所说者,必然符合临床,为对。与《内经》所说不符合者,必然与临床不符,为错。信不信由你。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8年01月13日 02:24am 时添加 -=-=-=-=-
哲医特别提出,现在,各大中专院校编写的中医教材中对经络的论述,无论哪一种版本,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错误,完全违背了中医经典文献对经络的论述,已经到了足以把中医学引向歧途或误区的程度,如果不改,会越来越错,越来离题越远,直接影响中医学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中医学逐渐落后的根本原因。如果哪位专家、学者或老师不信,哲医愿将中医经典文献论述的经络学说的真面目奉上,一看都会明白。条件是,先看看本专栏“这是不是经络学说现代理论出现的错误”一文,并提出质疑、批评或看法。否则,请恕哲医不与共磋。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8年01月13日 02:47am 时添加 -=-=-=-=-
必须把经络彻底搞清,中医学的快速发展才有希望。并且,中医学若把经络彻底搞清,本身就是发展和提高了一大步,在此基础上,才会发展的更快。
2
发表于 2008-1-13 01:23:40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必须结合语境

我非常赞同楼主意见".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不懂经络,临床就是瞎子摸象!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1:02:25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必须结合语境

谢谢嫦娥
4
发表于 2008-1-13 23:26:27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必须结合语境

[这个贴子最后由20080108在 2008/01/13 11:28pm 第 1 次编辑]

谨求古意,能得其妙。违父母者,离天地也。疾,箭矢之用,不可伤天害理!
多谢老师垂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1 04:17 , Processed in 0.0561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