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23:4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叔文在 2009/08/29 11:46pm 第 1 次编辑]

                     《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张元素著《医学启源》,作为教科书来教授李杲。使李杲学业大进,竟创内伤脾胃之说,力主培补脾胃元气。终于跻身于金元四大家之列,名声超过了其师张元素。学习《医学启源》有关“元气”的论述,不仅有助于了解张元素的学术思想,而且对李杲脾胃元气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倡三焦(脏腑)元气说
    元气,《内经》又称“真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借三焦为通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的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传统意义上的元气(如现行教科书中的元气),主要是指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的原阴元阳之气。它虽然接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但毕竟与脏腑之气不同,我们称之为“狭义元气”。
   《医学启源》在《中藏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的启发下,接受了古代哲学“万物自生,皆禀元气”(王充《论衡·言毒》)的思想,认为人体上中下三焦(包括脏腑)皆有元气。
    如《医学启源·药类法象》认为:
    甘草能“补三焦元气”、人参可“补下焦元气”、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 防风“误服泻上焦元气”。
    又如《医学启源·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说:
   “又脾虚,则精不胜,元气乏力,手足缓弱,不能自持”。
    可见《医学启源》所说的元气,可以出现于上中下三焦,以及脾、肺等脏腑。比之“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的元气,范围已经扩大了许多,基本上包括了五脏六腑之气。我们暂且将张元素所说的元气,称之为“广义元气”。这种“广义元气”也正是李杲大倡脾胃元气理论的依据。
二、参芪术草是补元气佳品
    《医学启源》中注明补元气的药物仅六种,即人参、黄芪、甘草、五味子、麦冬、葫芦巴,均见于“药类法象”。其中葫芦巴治“元气虚寒,肾经虚冷”,这里的元气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元气(即狭义元气)。被元素列为法象余品,认为并不重要。五味子、麦冬二味,虽补元气,但须与人参、黄芪之类配,因而也属次要。
    张元素补养元气的得意之品是人参、黄芪、甘草。白术虽未明言补元气,但从其气味、功能、主治分析,也是补元气的常用之品。这四味均被列在“药类法象·湿化成”一节,且居于该节之显要位置。张元素解释说:“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淡,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意思是说,“湿化成”中所列药物,其气味、功能、主治与人体脾胃相应。在《医学启源》中,元气虽有上中下三位和脏腑之分,但言元气病因和证状者,却只有“脾虚,则精不胜,元气乏力,手足缓弱,不能自持”这一段文字,结合张元素用来补养元气的四味得意药物,全是以补脾胃为主的药物这一事实来看,张元素认为,在脏腑元气中,以脾胃元气最为重要。这就为其弟子李杲成为脾胃学说的开拓者,培补元气的巨匠,奠定了思想基础。且看张元素对白术作用的描述:
    白术,气温味甘,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主治秘要》云∶性温味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九∶温中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除脾胃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脾胃,生津液五也。 主肌热六也。治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
    张元素对参芪术草的论述,与李杲“脾胃为元气之本”等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用来补养元气的四味得意药物,也成了李杲创制“补中益气汤”的主要药物。
三、“火与元气不两立”思想的萌芽
     “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是李杲《脾胃论》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
      前面提到,张元素补养元气善用参芪术草。但他同时提出,参芪术草具有泻火、除热之功。如人参“泻肺脾胃中火邪”、“泻肾中之火邪,茯苓为之使。”;黄芪“泻肺中火”、“去肌热”;白术“除脾胃热”、“主肌热”;甘草去“胸中积热”。这里所说的“火”与“热”当是“虚火”和“虚热”,即李杲所说的“阴火”。参芪术草既补元气,又泻虚火,这并不矛盾。李杲认为:元气虚则阴火旺,元气充则阴火降,“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参芪术草,补元气所以泻虚火也。
     张元素的这一宝贵思想,经过李杲的整理,并以《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为依据进行了发挥,创立了以“阴火”为主要病机的内伤热中论,并制定了“甘温除热”的治疗大法。
4.辛温燥烈伤元气
     张元素认为,甘温之品,可以补养元气,而辛温燥烈之药多损伤元气。《医学启源》中明文记载可以损伤元气(包括真气)的药物供六种,其中5种是辛温燥烈之品。如“药类法象”说:
      青皮“去滞气,多则泻元气”;
      厚朴“除腹胀,误服脱人元气”;
      防风“误服泻人上焦元气”。
      这三味药均为辛温之品,辛温之药多伤津生火,火旺则损耗元气。
      又如:
      三棱为破积之猛将,大戟猛水泻肺之峻剂,故均被称为“损真气”之品。     
      另外,元素还认为:汗多之人,服茯苓可以“损元气,夭人寿”,因元气包括元阴六阳两部分,汗多之人阴液已虚,再用茯苓利水,可使元阴之气受损。
       值得一提的是,辛温燥烈之剂,也并非绝对不可用。如张元素认为:厚朴辛温能除腹胀,“若元气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体现了张元素“园机活法”之家法。
       李杲秉承师训,也十分慎用辛温之品,如他在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法时说“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藁本......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2
发表于 2009-8-30 05:5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好文。
脏腑之元气位于胸腹上中下三焦,元气不足,取腹部之募穴。
3
发表于 2009-8-30 06:5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好文
4
发表于 2009-8-30 12:4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元气来源于先天父母,藏于五脏之中,也就是说五脏皆禀元气。
5
发表于 2009-11-6 22:0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天一生水,出于肾间一股融融动气便是本原!!!!!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5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启源》之元气论及对李杲的影响

下面引用由wang03252009/11/06 10:04pm 发表的内容:
天一生水,出于肾间一股融融动气便是本原!!!!!
但是这个本源与脾胃元气是不是一回事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17 , Processed in 0.0518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