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扁鹊与《难经》(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2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叔文在 2009/03/22 09:06pm 第 3 次编辑]

                               扁鹊与《难经》
    扁鹊,本名秦越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有关扁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谓古有医经七家,其中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可惜原书已亡。后来出现了一部托名秦越人的著作《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近人多认为是伪托。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从成书年代来看,《难经》绝不可能出自越人的手笔。但是,《难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保存了扁鹊的学术思想,并且有不少发挥,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扁鹊对《难经》的影响。
1.成书年代:《难经》大约成书于秦汉之际,《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九卷)和《扁鹊外经》(十二卷)的卷数。说明西汉前后,还有扁鹊的著作流传于世,《难经》作者很有可能见到扁鹊的著作,而把他的学术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写进书中。
2.强调望诊:扁鹊望齐侯之色,一望而知病,再望而治变,三望决生死。表现了他高超的望诊技术,这也说明扁鹊是十分重视望诊的。《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把望诊置于四诊之首,并称“望而知之”者为“神”医,其强调望诊正与扁鹊一脉相承。
3.特重脉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人也把扁鹊视为脉诊的创始人。《难经》继承了扁鹊的思想,在脉学的研究上最有成就。从一难到二十二难,全是对脉学进行阐述的。书中提出的切脉“独取寸口”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沿用不衰。
4.师承关系:一般认为《难经》是对《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的。但《难经》对于许多问题的论述,却与《黄帝内经》大不相同。如《灵枢·根结篇》说:“命门者,目也”,《难经·三十六难》则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其它如对“关格”、“三焦”等问题的解释,都很不一样,说明《难经》作者没有被《黄帝内经》所束缚,而是别有师承的。正如徐灵胎所说:“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旨,发挥至道,剖析疑义,垂示后学,其读《内经》之津梁也;其中有自出机杼,发挥妙道,未尝见于《内经》,而实能显《内经》之奥义,补《内经》之所未发,此盖别有师承,足与《内经》并垂千古”。它所谓别有师承者,可能就是与《黄帝内经》并称于世、今已亡佚的《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
5.学术成就:扁鹊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见于史传的医学家,由于历史的沿革,经籍的亡佚,要了解他的全部学术思想,已经不大可能,但还可以从一些史书见到一些片段,有关扁鹊的事迹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医家对他也倍加推崇,他在望诊、脉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提出的“六不治”的主张,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因而也决定了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难经》是继《内经》之后,对中医学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发挥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八十一章,分别对脉法、经络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荥俞经穴、用针补血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对后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有贡献的,《难经》的学术成就,是众多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其中受到扁鹊的影响也是必然的,这实际上也是《难经》为什么要托名秦越人的一个根本原因。也难怪当今不少学者和书籍仍把《难经》的作者说成是扁鹊了。
    本文主要就扁鹊与《难经》的关系问题做了初步探索,认为《难经》一书虽非扁鹊所撰,但其继承和保存了扁鹊的一部分学术思想,并有很多发挥。对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错误之处,敬希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1:30 , Processed in 0.0495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