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虚实理论与八纲及阴阳之虚证研究的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09:0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虚实理论与八纲及阴阳之虚证研究的解读
--------------------------------------------------------------------------------

□ 刘吉科 《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09期
1/3页12 3  

  摘要:对内经基础理论研究发现,内经疾病理论是以虚实补泻论疾病的产生与治疗。现实的八纲辨证与阴虚证阳虚证理论,是没有完全认识理解内经疾病核心理论,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对内经虚实之证理论研究,与现实寒热虚实及阴虚阳虚之证病例研究,都证实了虚实之证理论是传统医学对疾病产生与治疗的理论。内经的虚实补泻理论可以解释八纲与阴虚阳虚之证所论述的疾病,从理论到病例都能验证虚实之证理论的合理完整性。结果:“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处百病,调虚实”“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疾病产生与治疗的理论。结论:虚实之证理论是传统医学对疾病产生与治疗合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虚实之证;八纲辨证;阴虚阳虚之证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43-03
  
  内经的疾病理论是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内经的疾病理论用以传承发展,应用传统医学,用理论指导医疗实践,用实践来验证传统医学的,疾病理论虚实规律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用于现实中医对疾病产生与治疗理论的认识,用于指导医疗临床实践。
  
  1 内经基础理论对虚实之证的论述
  
  “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阴阳的重要,是在于虚实的产生,是移动之过,是可治疗的。“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移动交争变化而产生的虚实。虚实是对阴阳变化的论述,虚实代表着阴阳,也是对疾病产生的论述。所以有,“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处百病,调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虚实补泻疾病理论的产生。
  虚实理论相关性的论述:“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虚者不足,实者有余。”从中得出气人为实,为热,为有余。气出为虚,为寒,为不足。验证了“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有余不足,气之多少”的论述。虚实、寒热、有余不足为阳之气的多少。所以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余泻之,不足补之”的论述。体现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
  五味阴阳寒热产生的论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虚者不足,实者有余”。从中得出,阳病治阴为寒,为虚症,补其不足。阴病治阳为热,为实证,泻其有余。五味阴阳寒热有余不足体现了虚实补泻的疾病理论。
  以荣卫论阴阳虚实:“以行荣卫阴阳也”。“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人于经也”。论述了虚实的产生是荣卫的移动之过。“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论述了补荣为调虚实。“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人之会”。调血气的有余不足,是荣者逆顺出人之会完成。“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就是说水谷之精气,是产生虚实的物质,也是调虚实平衡的物质。这是对经络穴位虚实疾病的产生与治疗的论述。
  虚实有余不足理论在疾病理论中的体现:“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阴阳的虚实,平与不平,无虚实者无病。“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五脏之病,应查气的有余不足而调之。“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络之病,皆有虚实”。“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日: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绪也”。治病者必知五味五色相生相克,五脏所宜,才可言病的虚实治疗。“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呜,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阴阳的虚实所引起的疾病,是不足与有余。“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针刺穴位的补泻就是调虚实。“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处百病,调虚实”。这是几千年医疗实践总结而出的经验理论,它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所以有“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的论述。知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方可为医者。虚实有余不足是量的代表,“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虚实是阳之气的多少产生,虚实是量的代表,是疾病的代表,是阴阳变化的代表。
  
  2 八纲辨证与虚实之证理论研究
  
  八纲辨证理论对疾病的分类,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八纲辨证是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是八纲辨证的基本方法。
  内经的虚实之证理论,以“虚者不足,实者有余”“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可对八纲热寒虚实之证作以归纳,阳盛或阴虚为热证,为实证,为有余,以泻其有余为治疗。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为虚证,为不足,以朴其不足为治疗方法。在现时的八纲“寒热虚实”的实质研究中将验证内经虚实之证理论使用的正确。
  侯氏与徐氏着重探讨了“寒热虚实”的实质。他观察了多病种共102例的寒热虚实类型与神经类型、植物神经敏感度、气血基础代谢、血压臂容积血管收缩反应、血浆蛋白、红白球、血色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寒证之病理变化系由于神经功能居于异常(非保护性)抑制状态,副交感神经紧张处于上升,使心肌功能降低,心跳缓慢,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幅度缩小,基础代谢低下等血气不足,以及不足维持机体功能需要“热证则相反。虚证与寒证近似,实证与热证近似”。实践验证了寒证病例为基础代谢低下等血气不足,证明寒为不足,不足为虚的理论,热证则相反,代谢亢进,能量代谢增高,证明热为有余,有余为实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20 , Processed in 0.0507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