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5 00:2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在中国的医学界,对于中医学的讨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想,为了要说清楚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个是直接讨论中医问题,另一个是要讨论现代科学问题。因为,所谓中医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在出现了现代科学以后,并以现代科学的标准进行对照以后产生的。所以,我下面的讨论分两方面进行:
    第一部分:直接讨论中医问题。
    第二部分:讨论现代科学问题。
    第一部分:直接讨论中医问题。
一  中医学是否科学
关于经验医学第一个重要讨论的问题是:它是否科学?就我们中国来讲就是:中医是否科学?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是在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几千年、数万年历史中,有什么人会怀疑自己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吗?经验医学是认识论中第一个阶段感性认识的成果。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给予否定。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提问者不明白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产生的正确过程。我们前面曾提到,因为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直接派生出来的,不可能由经验医学直接上升为现代实验医学。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经验医学在认识史上的感性认识的地位及与现代实验医学的内在联系。只不过,它是古代自然哲学的部分的身份,与自然哲学一起向近代实验科学转化,并成为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基因与个体生命的关系作比喻: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以为是父母的身体变成了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父母的身体是由上一代基因增殖分化而来,这个机体一旦形成,只能走向死亡,只不过在父母的身体死亡之前,基因离开他们的身体,又发育成了我们。我们与父母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和父母都是基因的产物,是基因的依据,是基因的房子。这个观点,出自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相联系,产生了一种为许多人接受的流行的说法,即: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企图以中医与西医无关系来避免对中医的否定。既然无关,既然无可比性,可就无所谓谁科学,谁不科学。然而,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结构的物质只能有一种与该结构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不可能有两个。这在哲学上也形成一个规律,就叫做结构与运动的相关性。如果我们现在承认中医学与西医学是说明同一个生命结构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那就等于实际上承认,这两种医学中一定有一种是不科学的。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增加了否定中医的可能性。为此,我认为,还是将中医学视为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以此来保证它的科学地位更好些。
二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这个命题是说,中医学作为一种经验医学,有数千年,数万年的历史,因而它所积累的经验,在数量上是非常巨大,非常丰富,非常全面的。它不仅可以使我们能解决眼前疾病治疗的需要,(即使尚不能给出完全清楚的解释),甚至可以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启示,提供课题。具体来讲,与西医相比,在有些方面,中医所积累的经验是西医尚未触及的领域。与“宝库”的命题相对应的是中医学界提出的一个口号“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这个口号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西医学传入我国之前,是不可能有这个口号的。因为,那时的中国是中医的一统天下。在改革开放之前,也不会有这个口号,因为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中,主要的口号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前提是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和承认中医的存在。中西医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对中医的保护政策。既然已经在保护之中,中医没有在“存在”方面受到威胁,因此,也用不着提什么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这个口号的提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医学界进入市场之后的产物。医疗市场的逐渐形成,促使患者在就诊时又有了中医、西医的选择,这种选择,又将中医放在西医对立的情况下。事实上,由于这种人为的选择,中医界又受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中、下层医疗市场上,特别明显。中医院或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同级别的西医院或西医科室。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口号被重点提出,并成为中医界办院、行医的主要方针。这个方针在保持中医学的学术地位和中医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是肯定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医学是医学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这些感性认识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那么,保持和发扬现在的中医学,使中医学停滞的目前的感性认识阶段,那就有些不合理了。我们对于宝库的理解,不能只着眼于它已经具有的眼前效益,更应当看到它的战略的长远效应。就是说中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起点。中医学这个大宝库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存在本身,而是为了未来医学的出现。这正如一个受精卵的价值,受精卵就是一个宝库,它包含着一个未来生命的全部信息。可是,如果永远保留着一个受精卵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促使它生长、发育成一个婴儿,再长成一个能创造生活的人才,那才真正体现出这枚受精卵的意义和价值。正是按着这个逻辑,我们认为,中医学只有在向着后现代医学发展时,才有意义,有生命力。后现代医学的出现将更能使中医学的宝库作用得以体现。离开了前进和发展,静态地死守宝库不改变,只能使中医学失去活力,最后宝库变成历史博物馆,失去了实用价值。
三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政府在卫生工作方面的一个基本政策。它除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思想外,更主要地是体现了国家对中医学的保护政策。几十年来,医学界,中、西医两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大的成绩是不论在医学界内部,还是在一般的社会领域中,中医都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尊重。因此,中西医结合方针,在保护中医这方面来讲,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但是,在学术方面,这个方针却未取得同样的成功。最突出的标志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西医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宣布: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在学术上再一次肯定中医学的地位。然而,一个非常深层的信息表露出来:既然这两个理论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那么怎么会有相互结合的可能呢?这一共识宣布了中西医结合思想在学术上的终结。现在,我们再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中医学属早期为感性认识阶段,西医学属第二个阶段,即分析研究的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暂时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两个阶段,使认识产生飞跃,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将两个认识阶段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在理论上是一种混乱,在实践中是缺乏可操作性。就象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经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到了老年。请设想一下,我们如何可以将童年和中年结合起来呢?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同阶段,最后,它们都将上升到后现代理论医学阶段。一旦到了这个认识阶段,中医和西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类将只有后现代理论医学这一医学。但那时候,我们也不能说后现代理论医学就是中医和西医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后现代医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后现代医学的直接来源是后现代自然科学,后现代医学不是现代医学的产物。后现代医学的出现同对医学的否定,也是对现代西医学的否定。当然,这种否定是科学和哲学意义的否定,不是生活中感情意义的否定。
四  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理论渊源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而现代医学是机械论、还原论。目前,我们所讲的后现代医学又提出了整体思维方法,即系统论。这样,医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朴素辩证法——机械唯物论——辩证法(系统论、整体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学与后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更接近,所以中医学向后现代医学转化更方便些。后现代医学的诞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00年10月4日《健康报》报道,周光召考察中医研究院时的讲话,其中特别谈到中医整体论符合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周光召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科技是世界生命科学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人民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目前,科学正处于还原论向整体论发展的趋势中,中医注意整体、系统的观点,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中医药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中医要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上观点不仅发自中医之外的研究人员,在中医界内部一些敏感的研究者也触及到这个问题。如现任天津市精粹国医研究所所长,南开区红十字会博爱门诊部主任张维耀,津门一代中医宗师邢锡波的传人,1994年出版了《中医的现代与未来》一书。在这部医著中,张维耀认为必须用自然辩证法和其他现代哲学流派的合理观点剖析中医经典著作,才能看清中医理论体系的真髓所在。正确地认识中医,首先要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古代哲学已转化成为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核心,在古代自然哲学发展初期有功可叙,而当今已成为中医升华的桎梏。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评价中医理论体系和要素构成,探讨中医学基本原理的合理内涵,确定严格的定义和原理核心。该淘汰的不能勉强固守,该保留的也要翻新。如对阴阳学说,要限定其外延,才能明确它的合理内涵;对五行,去除单一循环的生克关系,保留制度化原理,为引进系统论思想创造条件。张维耀鲜明地指出:探讨现代中医的方向,首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加强实验技术研究是战术目标,是发展中医之“标”;突破基础理论,是战略目标,是发展中医之“本”。他倡导以现代哲学作为发展中医的指导思想。
五  中医后现代化
中医保持经验医学本色不变,只能说是保持历史,不再前进。虽然有“落后”的批评,但仍能存在并与西医争衡。现在,后现代医学的诞生,它在更高层次上的整体理论,势必淹没中医学的低层次的整体论。因此,从现在开始,中医学再不前地是不行了。中医学向后现代医学前进,是中医学最好的出路。过去曾有过中医现代化的提法,但这种提法,在实践操作后,只能是西医化。这当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自从后现代医学诞生以后,现代医学也面临着自己的消亡。这样一来,中医现代化也自然不存在了。后现代医学是医学的理性思维阶段。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都将前进一步,达到后现代医学。届时,中医学也许仍将保存下去,但它的现实意义会越来越小,历史意义会越来越大。这对中医界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大多数中医工作者将在后现代医学的队伍里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可以预料,中医界向后现代医学的转化,也许会比现代西医学更早些,更快些。这也许就是周光召所说“中医药科技界是世界生命科学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的内在含义。所谓“突破”,就不是“保持”而是变化,而且要大变化,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后现代化。
     中医的“阴阳自和”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自组织理论。中医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组织”这个名词概念,但是实际上中医已经把人体理解为一种自组织系统。把人体的发病和愈病都看作是机体自主性反应过程,强调人的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中医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疾病有标,本之分。中医治病重在治本。中医的治本主要是运用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主要内容是扶正祛邪,五藏生克,阴阳自和。而这些是用后现代科学的混沌论和协同论才能认识到的科学道理。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后现代医学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中医之门,同时也为中医在未来后现代社会的更大发展打开了一个更大的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西医不能理解中医。通过对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对比分析,我们就可知道现代西医为什幺不能理解中医。因为现代西医所依据的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整体负反馈调节理论。而中医则是依据促进子系统正反馈调解从而达到使机体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的自组织理论。只不过中医的这个自组织理论是扑素的原始的,而后现代医学则可使中医进入科学的理性的新阶段而已。后现代科学的理论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医学的语言。通过这个语言的桥梁,中医学才可能走向世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学懂后现代科学理论并把它作为我们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
      与“阴阳自和”、“自主调理”的中医理论相配合,中药的作用靶点也不是机体的临床症状,而是按中医所理解的这些症状后面的机体深层的变化。也就是后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胞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完全苻合系统理论的。与此相比,现代医学用简单机械的思想来理解中要的作用,将中药的作用与临床症状直接相联。而以现代西医理论为根据的对中药的研究,是希望在中药众多成分中找到一种与临床症状直接对应的成分。实践证明,这是对中医理论和中药药理的歪曲。中医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半个世纪来,我国在中医方面走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并未真正解决中医发展前途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西医结合正是出于保护中医的目的提出来的。而目前医疗市场的重新建立,中医面对医疗市场的竞争,又处于不利状态。后现代医学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光明出路,中医的前途不是“现代化”,而是“后现代化”,中医将跳过现代西医一步到位进入后现代医学阶段,成为后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00:30:17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六  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中医学在医学发展史上的位置
哲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理论的产生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感性阶段,第二是分析研究阶段,第三是理论研究阶段。医学是人类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这个认识也离不开哲学所揭示的这三个阶段。与认识过程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医学也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感性认识阶段对应的是古代经验医学,与分析研究阶段相对应的是现代实验医学,与理性认识阶段相对应的应当是后现代理论医学。
     1.古代经验医学
许多有悠久历史民族都有自己经验医学,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我们中国的中医学。经验医学就是将经验直接应用于临床而对医学机制的说明,不是用医学这门自然科学,而是用物质运动的一般理论,即用哲学理论来解释。古代的这种容自然科学与哲学为一体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从原因到结果之间的一段空白,只能用哲学推理相联系。人们公认,这种理论属“黑箱理论”。经验医学所产生的时代是在人类社会的古代,它所研究的物质对象是人体的整体,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黑箱理论,它思维方法是朴素的辩证法。
     2.现代实验医学
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在医学中的应用,“黑箱”逐渐被打开,人们看到了人体内各种精细的构造和各种复杂精密的功能。这样,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实验医学开始了。这时期的代表有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微耳和的细胞病理学、巴期德的微生物学等等。这期间发明了听诊器、体温表、X光、心电图,以及临床化验的出现,使诊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消毒、应用全身麻醉和输血及吸氧技术的出现,外科学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初,抗疟药、磺胺药,以及后来青霉素药出现,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和大部分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类感到空前的解放。人类平均寿命和全世界人口数也空前延长和增长了。这时,人们借助于现代科技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的症状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和临床经验。通过这些,人们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机体是由不同功能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组成的。细胞是组成机体的共同的基本结构物质。所谓疾病是细胞结构、功能改变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的对象不再是整个的机体,而是细胞。因此,现代医学又称“细胞医学”。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的方法,从大体解剖到细胞显微镜观察,以及进一步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或者再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实验。因此,现代医学又称“实验医学”。而正如本文前面分析指出的,现代医学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是由现代自然科学那里继承下来的机械论和还原论。
     3.后现代理论医学
正象现代科学产生现代医学一样,后现代科学向医学的渗透将使医学也发生阶段性的新变化。这个新医学因为是在现代医学之后,故可称“后现代医学”。后现代医学不仅在思维方法上进入了辩证法阶段,而且研究的物质层次也进入分子或超分子层次。后现代医学还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它不仅象现代医学一样,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更增加了将后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向医学领域引进的工作。因此,后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面,是理论的整理工作和用理论指导临床医疗的形式。因此,可以将这种形态的医学称“理论医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第一次真正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也终于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这种意义上讲,后现代医学也有理由称为“理论医学”。总之,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综合,思维方法是系统理论或称辩证法。
4.医学发展三个阶段的比较
时间物质层次研究方法思维方法
古代经验医学整体医学黑箱理论扑素辩证法
现代实验医学细胞医学实验分析机械论、还原论
后现代理论医学系统医学理论综合辩证法、系统论
5.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发展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有什幺关系呢?一般人可能认为那就是由古代经验医学开始,发展成为现代实验医学,最后上升为后现代理论医学。如用图表显示,可以画成一个直线前进的串联系列,如下:
    古代经验医            现代实验医学         后现代理论医学
这个图标的内涵是说,现代医学是由经验医学产生的,后现代医学是由现代医学产生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医学虽然有这三个发展阶段,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却没有直接的联系。现代西医不是由中国的中医产生的,当然现代西医也不是西方经验医学的产物。同样,后现代医学也不是现代医学的产物。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正是这些学科的发展,它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向医学的应用,才造成医学的发展,是自然科学由经验向实验科学的发展再到理论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医学三个阶段的出现。即每个阶段的医学,是当时自然科学水平的产物,而不同阶段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曲折地由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来体现的。那幺,各个医学阶段之间总该有点联系吧,这个联系就是:新阶段医学对旧阶段医学的内容,正确的就吸收,错误的就淘汰。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00:31:29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论坛反应与交流》
《燕南社区 » 健康论坛 » 东西方差异与习惯性思维》
禾田童生:谢谢!首先谢谢杨鸿智兄对本帖的关注及回复。上文我重点要阐明的是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及由此对我们各种行为方式的影响,举例中医,只在于一方面本人对她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家对她的熟悉而较能体味我想阐明的事由。诚如之上我所表达的,中西方,一个是从抽象到具体,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思维模式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后果。在各个领域都会有不同的体现,即然您举了那么多的关于中医的例证,或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虽然您知道我的重点不在于此,同时这方面的争论实在太多了,孰是孰非,真理过一步也许就是谬误。上文中您不认同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更愿意将中医学视为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并以此来保证它的科学地位。同时您据以思辩的根据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理由对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给予否定。 那么,请问您,您认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您愿意她继续以阴阳学说等方式达到您说的目标,还是据以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分析,中药的药理分析等来达到您想要的中医的终极繁荣?继续对您第一段:“中医学是否科学”提出我的疑问。您说:关于经验医学第一个重要讨论的问题是:它是否科学?就我们中国来讲就是:中医是否科学?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是在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几千年、数万年历史中,有什么人会怀疑自己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吗?我想:首先要明确的是科学的定义,以及您是否会以我们普遍认为的科学的定义来对中医的所谓科学性进行理论性阐述?没有把这个弄清,又如何能以几千年前的人没有怀疑中医学就认为她充满科学性呢?你是不是想说,古代人说她是对的,所以她就是科学的?睡觉先了,以上其实是些老问题了。为什么转到了健康论坛?文中中西医不过是一介质,并不是最终想要表达的东西。
杨鸿智:
《您认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您愿意她继续以阴阳学说等方式达到您说的目标,还是据以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分析,中药的药理分析等来达到您想要的中医的终极繁荣?》
我现在所要说的是“医学”发展的目标,而不是“中”医学发展的目标。我认为医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中医)和分析研究阶段(西医),下一步应该进入理论医学阶段(后现代理论医学)。在理论医学阶段将不再分中医和西医,只有一个统一的新医学。这个新医学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一切以现代医学的病理和药理对中医进行的研究和改造,只是使中医西医化,只是消灭中医,我是不同意这样的“中医现代化”的。
现在,我们许多人已经把科学神圣化了,永恒化了。实际上科学作为一个上层建筑,也是有时间性和具体内容的。现在所说的“现代科学”,是指西方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机械论自然科学。我们的中医和我所宣传的系统论科学(后现代科学)都不在“现代科学”的范畴内。正因为如此,根本没有办法对中医进行“科学评价”。因为我是这样的观点,所以,我所用的“科学”概念,只是应用了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正确”的意思。现在,许多人把在现代机械论科学之外的东西都称为“伪科学”,认为大逆不道,不得了。其实,在机械论现代科学的故乡,已经进入后现代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干脆打出“反科学”的旗号。我们一些人见此更是不能理解。其实,所谓“反科学”,是反对“机械论科学”,而不是不要科学。反对机械论科学的武器是系统论科学,反对机械论科学的目的,是要建立系统论科学。这里关键是要明白“科学”二字的时间概念和机械论的具体内涵。

    第二部分:讨论现代科学问题。
一  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认识的宏观过程处于什么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观点是认识过程是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我认为应该在这两个阶段中间加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名称为:“分析还原阶段”。
毛泽东说:“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这里没有说感性认识是怎样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可能会给人一种“自然”上升的印象。
毛泽东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里,说得比较清楚一些,原来这个上升是要对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但是,这个整理和改造不知道是否复杂和困难。
毛泽东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这里毛泽东明确地说,这个整理和改造就是将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这样就进一步表明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间有一个对感性认识改造制作的阶段。传统上人们把这个阶段放在理性认识阶段,其实,这个工作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加工,还没有到对理性认识的制造阶段。所谓理性认识是在这个基础上制造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是对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指导的。总结前一个阶段的工作和指导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对感性认识的加工阶段作为认识过程的一个独立阶段提出来。这样一方面符合认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纠正一些人的错误认识,这些人认为对感性认识的加工就是理性认识,如果这些工作不是理性认识,那么什么是理性认识呢?这样就有助于对理性认识的研究。
总之:
一个正确理论的产生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感性阶段,第二是分析还原阶段,第三是理论研究阶段。我们一般所说的正确认识就是指理性认识。这个三段论式的认识过程随时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现在要问:全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认识的宏观过程处于什么阶段?
全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这个宏观过程也是上面所说的三个阶段。人类历史表明这个认识过程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或者说走过了一个阶段,现在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人类的文明史大概有四、五千年,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类的认识基本是感性认识。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认识水平就进入分析还原的第二个阶段。在感性认识阶段,人类对物质的具体认识和对世界的哲学认识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把这种认识称为:“自然哲学”。主要有中国和希腊的古代哲学。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后,人类的认识也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认识的名称是:“机械论”。机械论是人类以数学为工具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机械运动是人们周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大多数运动形式中都具有的组成成分,因此也就必然成为人们进行分析研究时首先遇到的运动形式。第三个阶段是理论科学阶段,按照现在已经表现的事实来看,这个理论科学的内容或名称是“系统论”科学。总结如下:
1 感性认识阶段——自然哲学
2 分析还原阶段——机械论现代科学
3 理论研究阶段——系统论后现代科学
机械论现代科学只承认自己是科学,把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都认为是伪科学,这就包括把感性认识阶段的自然哲学和理论研究阶段的系统论后现代科学也认为是伪科学。现在,在中国发生的就是这个事情。
如现在世界公认的概念认为:哲学是社会科学,中医学是传统经验科学,总之,也是属于科学范畴。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00:32:10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二  判断是否科学的标准——“可重复性原理”和“实证科学”
“可重复性原理”是判断一个事物是否科学的标准。但是,这只是机械论科学识别自身的一个标准而已。后现代科学中的量子理论早已经证明,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系统中运动质点的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测不准原理”。后来的系统理论更是明确指出,对于复杂系统来讲,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事件的“不可重复性”。“测不准原理”已经有100年历史了,“不可重复性原理”也已经有50年历史了。现许多人仍旧用“可重复性原理”来作为是否科学的标准只能有两个作用:
1 说明自己无知。
2 表明自己是机械论科学。
<可重复”和“不可重复”都可能是科学的”>。但是要明确:
1 "可重复"是机械论水平,
2 “不可重复”是系统论水平,
3 机械论水平的科学不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现代医学是机械论的实证科学,它研究的是具体事件,这些事件是线性因果关系.所以,现代医学要根据实验检查得出与疾病相关的因果关系,这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诊断的是具体的微观的事件.而后现代理论医学所研究的是生命这个复杂事物的宏观发展方向,它根据现代医学的微观具体检查结果并不得出一个具体的线性结论,而是得出一个疾病发展方向的预测.当然,后现代理论医学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系统论这个理论工具,比如,一个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和轻度贫血,你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可能会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但是,按照后现代理论医学的方法,我们除了诊断感冒以外,还可能预测可能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因为我们会想到,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抑制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系统,这样,肺,肝和肠免疫屏障受损,肺的受损引起咳嗽,但是肝和肠的受损先是看不到临床表现.但是,这会使肠道内毒素入血,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而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不只是"多想了几个问题"关键是你为什么会想,为什么你相信这些"想象"的东西可以存在,这就需要一个思想方法,这个思想方法就是系统论.治疗也是一样.后现代理论医学不追求具体的立杆见影的治疗方法,而是用支持干细胞再生,用体内原位的干细胞来修补组织的损伤.这不只是一个具体方法问题,这需要我们相信体内的干细胞在得到我们所给予的物质和能量以后会去完成这个任务.这需要知道系统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
三  决定论
   
机械论认为现在搞不清的事情,只要坚持搞下去,就一定能够搞清楚。这就是机械论中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叫做:“决定论”,桔梗不理解还有不能被人预先决定的复杂系统存在, 在他表述只有“实证的量化的科学”概念的同时,已经确定无疑地表明自己是一个决定论的机械论者。下面把“决定论”概念做一个介绍:
决定论
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成就的顶峰,他采用机械观的视角,运用一套严谨的数学理论来描述世界。牛顿把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的,归纳的方法,与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理性的、演绎的方法结合起来,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经验公式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结合起来,总结出一切天体都有效的物体运动一般规律,这就使牛顿的宇宙成为一个庞大的按精确的数学规律运转着的机械系统。因此,机械观同严格的决定论紧密相关,巨大的宇宙机器完全具有因果性和决定性;一切发生的事情均有原因,并导致确定的结果。换言之,一切东西都可以精确地解释和预言。
牛顿力学体系,以它的严密逻辑性和精美定量性,反映了它的正确和完善。对天体和地球上物质的力学运动给出了完整一致的解释,为建立统一的物质运动的宇宙观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西方科学的伟大奠基者们都强调自然定律的普适性和永恒性。他们寻求包罗万象的图式,普适的统一框架。在这些框架中,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表明是系统地,即逻辑地或因果地相联系着的。他们寻求广泛的结构,这些结构中不应为“自然发生”或“自动发展”留下空隙。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至少在原则上完全可以用不变的普遍定律来解释。牛顿科学的雄心就是提供一幅自然图景,该图景是普适的,决定论的,并且是客观的、完备的,似乎已经达到了应有尽有无所不知的地步了。近代经典科学以为已经发现了自然界变化的核心处的永恒规律。
决定论是同非决定论对立的理论。它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牛顿力学体系把这种唯物主义决定伦机械化绝对化、凝固化,只承认因果必然性,否认任何例外偶然性。按照机械决定论者的观点,给定一个微分议程,给定一个初始条件,就能决定过去或今后发生的一切。排除了任何偶然性、特殊性、复杂性的可能。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学派,19世纪初把牛顿的纲领,即把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归结为力的作用,变成了自己的正式纲领。当拿破仑统治欧洲的时候,这个学派统治了科学界。拉普拉斯把机械决定伦推向了极端:他能在任意给定的瞬间观察组成宇宙各部分的每一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并能推断出该物体的所有变化,无论是向着过去的,还是向着未来的变化。拉普拉斯认为世界的面貌是由它一开始就决定了的,现在的物质状态是由过去的机械状态所决定,以后的状态又是由现在的状态所决定。自然界的全部发展过程是一条决定性的因果链。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示那就是:自然界没有飞跃,没有偏向,没有波折,永远按同一轨道平铺来去。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这样评论说:“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因为那时在所有自然科学中达到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而且只有刚体(天空和地上的)力学。简言之,即重量的力学。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人们知道自然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但是根据当时的想法,这种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是停留在同一地点:总是产生同一的结果。”由于当时太阳系发生说刚刚提出,地球发展史即地质学还完全无人知晓,而关于现今的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长期进化的结果,还根本不可能科学地产生出来。“因此,对自然界的非历史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经典的理论构成了确定论的描述框架,整个宇宙是一架硕大无比的钟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按照确定的方式稳定地有序地运行。相对论的创立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在我们生活的宏观低速世界里,爱因斯坦并未向牛顿的钟表模式提出挑战。但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随机性,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着另一种规律——统计规律。描述统计规律的概论论方法从此获得了独立的科学地位,世界又获得了另一幅随机性的科学图象。确定性联系着有序性,可逆性和可预见性。随机性联系着无序性、不可逆性和不可预见性。确定论(即决定论)和随机论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相互对立的两套不同的描述体系。这两大体系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在各自的领域里“成功地”描述过世界,但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到底是确定的还是随机的?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是否将世界分成两半?这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混沌发现之前,科学已认识到,随机性可以起源于大数现象和群体效应。但人们长期认为,随机性只是某些复杂系统的属性。经典科学不论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追求精确和清晰地描述物质运动的确定性规律。一旦发现了复杂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现象,就加以忽略或无力解释。极小误差、四舍五入、满于近似值。经典科学一遇到非线性,就把它们当作“例外”,“小项”、“误差”、“噪声”,舍弃。然而,混沌研究表明:一些完全确定性的系统,不外加任何随机因素,初始条件也是确定的,但系统自身会内在地产生随机行为,而且,即使是非常简单的确定性系统,同样具有内在随机性。内在随机性的根源出自于系统自身的非线性作用。即系统内无穷多样的伸缩折叠变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的系统都具有这种非线性特性。因此,随机性是客观世界的普遍属性。世界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都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有序的。有序等于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系统的有序有律和无序无律是截然对立的。这个单纯由有序构成的图象,有序排斥无序的观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同。但是,混沌的出现向这个单一图象提出了挑战。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纯粹的有序实际上是只是一个数学的抽象。现实世界中被认为有序的事物都包含着无序的因素。混沌学研究表明,自然界虽然存在一类确定性动力系统,它们只有周期运动,但它们只是测度为零的罕见情况。绝大多数非线性动力系统,即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虽然并非所有的非线性系统都有混沌运动,但事实表明,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行为。混沌即包含无序,又包含有序。回顾历史,量子力学创立前,人们长期认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两个截然对立的物质属性。后来,爱因斯坦等人提出了著名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观点,认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微观粒子统一的基本属性。从而极大的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与此惊人地相似,混沌学的创立,正在缩小确定论和随机论这两大体系之间的鸿沟,世界既不能分成两半,也不是非此即彼。混沌学研究揭示,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现实世界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现代科学的机械论思想方法,是要发现事物之间的每一个相互作用机制,然后按照这个机制控制事物。这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肯定没有错误,肯定会有结果。但是,世界上的事物的数量太多,这个方法肯定是需要好多时间,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的。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发现,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能力,只要发动起这个能力,我们不用直接处理事物之间的每一个相互作用,复杂系统自己会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说一个通俗的话,机械论不是不对,而是太笨。当然,如果只是时间慢一点,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也好。但是,实际上,对于复杂系统问题,用机械论的思想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可以用量的概念通俗地说明,如上面网友所说的“人类有3万多个基因,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把每一个基因与它相关的基因的关系研究作为一个研究点话,那么这样的研究点是海量的。”这些基因所对应的蛋白质数量更大。以这样的基本数量为基础的排列组合是天文数字,我们不可能愚蠢到按这个方法去寻找事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这就是机械论与系统论的区别。我在这里说自然科学从整体时代走向分析时代,只是用历史的观点说明机械论的进步意义。但是,同样用历史的观点,我们现在要说机械论已经是错误的思想,落后的思想,系统论是先进的思想,正确的思想。
我们许多人对现代科学的分工与线性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这是最好的制度和方法。至于说在这样好的方法面前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大家是不以为然的,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思想,是否可以怀疑方法的正确性?系统论思想正是这样,它告诉我们分工和线性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永远也不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前面网友所说的,在系统论来讲,叫做“决定论思想”,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第22篇文章中说过了,网友们可以再回头看一看。我现在所宣传的正是要大家放弃分工的思想,而用综合的系统思想研究问题。目的是为了解决那些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问题。20世纪这100年里,自然科学有很多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还原论的东西,另一类是系统论的东西。还原论的东西是机械论自然科学的一贯思想产物,具体成果是新的,但是,方向是旧的,是落后的东西。系统论是新的,真正先进的东西,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东西。我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大家知道,自然科学还有这样的两种,我们要放弃旧的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要学习新的系统论的科学。
5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00:33:27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四  怎样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怎样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确实是从实证科学的出发点开始研究的。可是,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两个否定实证论的结论:
1 牛顿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宏观宇宙和微观高速运动。
2 量子力学还得出“测不准原理“,明确否定了机械论的决定论。
因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从实证科学的出发点开始研究的,所以,应该称它们为实证科学。可是,因为它们又否定了实证科学,开创了非确定性的系统科学,所以,又可以称它们是系统科学。其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既不是实证科学,也不是系统科学。它们是介于实证科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过渡性科学。正因为如此,后现代科学把爱因斯坦称为“经典力学的最后一人,也是后现代科学的第一人”。爱因斯坦打开了物质世界一扇新的大门,发现物质世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可是,作为机械论教育出来的研究者,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此,他用自己的后半生研究如何将二者统一的“统一场论”。当然,这是不能成功的,因为这两种物质是根本不同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实证论者仍然希望用应该机械论来处理包括复杂系统在内的所有物质。可想而知,他们也不会成功的。但是,爱因斯坦的失败具有神秘和悲壮的色彩,而我们的机械论者却不会得到爱因斯坦那样的光环了。虽然是同样的事情,但是其间相距了整整100年。100年的时间都不能让我们觉醒吗?这样的麻木是应该受到惩罚的。特别是这其间已经有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问世。

五  怎样理解“不懂数学就不懂科学”
人类对事物的理性抽象不单是数学一门知识,另外还有一个更高级、更本质的抽象,就是哲学。所谓哲学,就是事物相互作用的最本质关系的抽象,而且,因此,哲学抽象高于数学抽象,特别是在研究复杂事物时,哲学抽象比数学抽象更真实可靠。这样,使我们知道,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数学或哲学理论指导,形成假说,然后再寻找机会,创造条件证明。为什么要补充这一点呢?一个是为了论述问题的全面,同时也是为不懂数学的人寻找一条出路。现在,人们熟知一条格言,人类对事物的理性抽象不单是数学一门知识,另外还有一个更高级、更本质的抽象,就是哲学。所谓哲学,就是事物相互作用的最本质关系的抽象,而且,因此,哲学抽象高于数学抽象,特别是在研究复杂事物时,哲学抽象比数学抽象更真实可靠。这样,使我们知道,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数学或哲学理论指导,形成假说,然后再寻找机会,创造条件证明。为什么要补充这一点呢?一个是为了论述问题的全面,同时也是为不懂数学的人寻找一条出路。现在,人们熟知一条格言,不懂数学就不懂科学,或者说你这门学问如果不能应用数学,那么你这门学问就还算不上是一门科学。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不懂数学时,如果懂哲学也可以研究科学,特别是在研究复杂事物时,懂哲学可能比只懂数学更重要。数学研究的是量变,哲学研究的是质变。所以数学只适用于研究以量变为主的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而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只能用哲学来指导研究。
六  应该怎么样对待新生事物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上层建筑,是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历史性的,是有时间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会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实证科学与后现代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都是不同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科学。对于实证科学者来说,不是如何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说明后现代科学,而是应该让这些实证科学者放弃自己的实证科学,转而接受新的后现代科学。实证科学是机械论科学,后现代科学是系统论科学,是辩证法科学;机械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简单物质的简单机械运动,系统论研究的对象是由简单物质按照等级差别原理组织起来的复杂系统物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
几乎每一门新科学出现的时候都会受到旧科学的阻挠和反抗,这已经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常识。用“推销不出去”作为是否科学的标准是站不住脚的。这里也表现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局限性。
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子基因理论经过科学界40年的检验,终于承认是正确的,并给予诺贝尔奖。你可以说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好证明。但是,在这以前的39年中你会怎样说呢?你只能说:“实践证明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子基因理论是错误的”。同样是实践,既是“错误”的证明,又是“正确”的证明。这说明单纯一个实践因素是不能证明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是正确的。还必须有另外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判断者的理论水平。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任何一次实践都不可能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自己现有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的实践。人类的第一次实践肯定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纯实践,可是,第二次实践的时候,人类就有了由第一次实践所产生的简单理论做指导了。从此人类不再会有“没有理论指导的纯粹的”实践。我们现在不可能知道人类第一次实践的时间了,但是,总是几十万年的时间了吧。几十万年来我们人类已经积累了多少理论来影响和指导自己的实践?即使有些人不承认这是理论,但是,起码承认是“习惯势力”吧。难道可以认为在“习惯势力”限制下的实践是科学和公正的吗?
任何新生事物出现都是这样的过程。反对者最有力的证明是新生事物没有实践资料,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这就是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这些反对者往往忽略了一条:实践是需要时间的。你今天说它是错的,也许它明天被证明是正确的了。科学的历史,就是正确不断变成错误,错误又不断变成正确的历史。几十年被认为是错误的事情,几十年后被证明是正确的事情太多了。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事情。我只是为这些反对者担心,有朝一日真的证明他们的反对是错误的时候,他们又怎么说?不过,这也用不着担心,因为,历史上记录下来的都是他们批判别人的说法,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人的自我批评。
当然,我不是说现在被批评是错误的事情将来都会证明是正确的。那样一来,我真的成了伪科学的代表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许多新生事物,特别是那些真正具有创新内容的科学知识,是经常被批判为“伪科学”的。不知道批判伪科学的人是怎么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的。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新思想的引进,在我国肯定会出现一个科学发展和创新的高潮。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解决如何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和方法问题,竟然把这个时间称为:“在20世纪80年代,伪科学在中国极为吃香”的时期。因为伪科学太多,也就造就出一大批反伪英雄。时间总是要过去的。当有朝一日国家真的会思考我国总是不能出现创新成果的原因时,这些反伪英雄会不会为阻碍科学创新负责?
后现代理论医学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医学理论。而我们原来所在的现代医学是以机械论为指导思想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所谓接受后现代理论医学,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中完成从机械论向系统论的转变。所以,后现代理论医学问题的实质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思想方法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在真正说明医学问题以前,首先是说明一系列思想方法问题。关于现代医学的机械论性质不是一个新问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老问题。所以,有时说起来不会引起人们的激动。但是我们一般人有谁能够说出医学机械论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变呢?基本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现在所做的是一个重要而实在的工作。
接受一个新思想不可能是短时间的事情,但是,只要没有特别的偏见,也是容易接受的。真正新颖的观点还在后面,现在只是绪论部分,请大家继续看来。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学习新知识是主要的,首先看一个知识自己是否知道,如果不知道时会有两种反应,一个是先学习学习再说如果学习后认为是对的,当然接受,如果认为不对,再反对不迟.另一个是见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立刻反对,这实际是他认为自己是真理,凡是与自己不同的.包括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都是不对的.我认为面对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应该采取第一个态度
现在,社会上最出名的大科学家,一般都是自己的学说一出来就立刻得到社会承认的人。这也是社会民主的一种表现吧。但是,出名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因为,按着民主的模式,是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而谁都知道,所谓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最一般人的意见,最没有创意的意见,这个意见肯定不是最坏的意见,但是,同样肯定的是,这个意见也不是最好的意见。因为最好和最坏一样,是少数人的意见。历史的事实也是这样,凡是好的超过了时代人们的一般水平的东西,总是要等几十年,上百年后才能够被人们接受。我们本来可以做一个名利双收的现代人,可是,命运把我们推向后现代的未来。当然,后现代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肯定已经不是活人而是灵魂了。但是,我想,那时,我们的灵魂也会快乐的。因为,历史将证明,我们在我们的那个时代曾经应该是最好的。
1905年是值得纪念的,因为从爱因斯坦开始产生了非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但是,非机械论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与机械论自然科学结束应该是两件事情。两种自然科学还有一个交替过程。20世纪的100年就是这样一个交替过程。在这100年里,虽然非机械论自然科学在生长,而机械论自然科学也没有停止,也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我们所在的生物医学领域,机械还原论更是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果,基因理论的发展使生物医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科学界许多学科已经开始进行机械还原论批判的背景下,生物医学领域机械还原论的发展显得特别突出。因此有人提出这样的评论,说生物医学领域可能是机械还原论最后的一个堡垒。现在。20世纪已经结束,21世纪已经开始。人们预测,21世纪可能是非机械论自然科学大发展并最后战胜机械论自然科学的世纪。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许多科学家做许多工作。因为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虽然非机械论自然科学有了许多发展,但是,现在仍旧是机械论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说明我们现在宣传非机械论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习惯是客观存在不能忽视的。习惯是既往真理的继续,不能说是不正确的。但是,新生事物的出现也总是不可能阻挡的,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不能忽视的。不能够要求人们在新生事物一出现的时候就出来支持新生事物,但是,在新生事物与习惯的斗争中开始占优势的时候,人们都会“急不可待”地“迫切”地“热烈”地表态支持新生事物。这是人类历史的常见现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
《论坛反应与交流》
《佛山市一健康论坛 → 健康讲座、医学交流》
Allen:多做些实际的事情吧,别玩理论游戏。拿你的理论指导我们治疗一下疑难病,例如慢性肾炎,来看看?能拿出个指南,我就服了。
    杨鸿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要求也是正当的。但是,我还是要说,你的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不能够把实际的东西只理解为具体的事物性的事情,理论也是实际的事情。我们是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要由大脑来指挥的,没有任何一种事情是可以离开理论的实际。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实践不是“制造”真理的。实践是制造真理的初步工作,理论的最后完成是必须要通过大脑的思维飞跃过程的。生命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复杂的科学问题,你这样的轻视理论,怎样做医学的研究工作?
Allen:很多理论,多年后才能够用于指导实践,那是因为实践还没有发展到那个档次。作为一个医生,我希望您能来指导我们发展我们的实践。对医院来说,现有的学科建设该如何改良呢?
《凤凰论坛首页 -> 世纪大讲堂》
爽冰:本文置顶,不代表同意该文观点,仅表示对一种思想的尊重。作者已经执着地在若干论坛发表了此系列文章,如果能精辟出一个较短的文章就更利于讨论了。从更广泛的意义说,对于“测不准问题”的科学研究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来开展,个人感觉涉及目前中国研究领域的管理体制问题,此类问题不仅仅是中医问题,而且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的某些方面。现有体制似乎让这些“测不准学科”或者陷入“宗教或准宗教语境”难以脱离义气之争,或者陷入被官方排斥挤压的境地(比如在资金投入上,政策准入上)。在我看来,中医学科与如上所说几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基本相同,不过是因为较少有外国背景,和近些年来一些特殊原因,地位更为尴尬罢了。
金刚石:支持。


6
发表于 2005-6-20 01:28:36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在有些方面,中医所积累的经验是西医尚未触及的领域。
》。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相联系,产生了一种为许多人接受的流行的说法,即: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企图以中医与西医无关系来避免对中医的否定。既然无关,既然无可比性,可就无所谓谁科学,谁不科学。然而,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结构的物质只能有一种与该结构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不可能有两个。这在哲学上也形成一个规律,就叫做结构与运动的相关性。如果我们现在承认中医学与西医学是说明同一个生命结构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那就等于实际上承认,这两种医学中一定有一种是不科学的
即宣布: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在学术上再一次肯定中医学的地位。然而,一个非常深层的信息表露出来:既然这两个理论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那么怎么会有相互结合的可能呢?这一共识宣布了中西医结合思想在学术上的终结
杨先生认识到了中医理论认识了西医尚未触及的领域很难得可贵!中西医理论的差异是域源不同所决定。中西医理论不能用感性认识的第一、二阶段划分。中医也不等于是哲学,而是关于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说医学没有原创性不妥。系统论与系统医学不能等同。杨先生思维活跃,但有时我总觉得有点乱。
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14:38:14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感谢关注!
8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14:39:51 | 只看该作者

散论-7 后现代理论医学对中医的认识

《燕南社区 &raquo; 燕南学术沙龙》
Loujie:建立现代医学。近代医学发展很快,用科学的方法审视中医中药,扬弃其落后迷信臆断的部分,让其融入到现代医学中,医何必分东西?医院何必分中医西医院?过分标榜中医,只能让别有用心的人借其招摇撞骗,所谓“老中医”、“神医”,大多如此。我们只要一种医学,即科学的并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
Hot:杨鸿智说:“现许多人仍旧用“可重复性原理”来作为是否科学的标准只能有两个作用:1 说明自己无知。2 表明自己是机械论科学。”呵呵,你老高明,既然不可重复,那还谈什么科学不科学?也就是可能科学也可能不科学,谁说得清呢?但是要让人相信敢拿给你医(人命关天哪),还是应该“可以重复”为妥吧?
像我是从来不找算命匠看病,因为那东西就是玄哈!!!虽然有时候还是觉得很准,但“原理上”确实无法说清,而且“不可重复”(换一个人就是另一种算法),我怎么敢把命交给他来“玄弄”呢?对不对?当然,我也不敢说他就不科学,但同时我也不敢说它就科学,科不科学,老天保佑吧!!!阿门!!!某事是不是可以科学的解释与某个人是不是科学地解释了这件事,是两回事,我想决不可能因为这件事确实可以做出科学的解释就必须认为那个解释者的一切解释就是科学的吧?呵呵,说不定你的有些解释是帮了一个倒忙呢,据我有限的所知,有些事情就可以不像你那样解释,你偏要那样去说,害得我都不敢找你看病了哈!!!:)
杨鸿智:Loujie说:“我们只要一种医学,即科学的并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
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就是把现代科学绝对化、僵化。把现代医学绝对化、僵化。当我们抽象地从理论上讨论怎么样认识现代科学的时候,大家往往认为多余,但是,一到实际问题上就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典型例子。当Loujie说:“我们只要一种医学,即科学的并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的时候,是认为现代西医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医学。然而,现代西医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现代西医也只是人类对医学认识的一个历史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几百年,这与人类已经有的几十万年的历史,和将要持续发展的历史比较是非常短的。我们把这个阶段性的理论当作永恒的真理,是否有点不正确?这里,关键是要知道科学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事实是,一个与现代科学完全不同的,以系统论为主导思想的后现代科学已经出现。如果知道了这两件事情,认识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情不完全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现在许多人需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进行“补课”。我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看我的文章,能够知道有这件事情。当然,这还需要大家有一个谦虚的精神,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也没有接受新知识的可能。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 医理探源》
军民软件:中医是个大宝库,更是块大肥肉,招来不少西医们来西化她。
杨鸿智:现代西医已经是现在世界的主流医学。人类的医学历史已经从传统医学时代进入现代医学时代。没有人会否定这个事实。当然,在一些局部地区,比如中国,传统医学还存在,但是,就是在这些地区,传统医学也不是主流医学。在中国,所有的统计数字都表明了这样的事实。站在西医的角度看中医,他们把中医看做是“非主流医学”,是“替代医学”,是在西医不能解决问题时候的一些补充方法。在我们中国,中医界自己有两个极端的思想,一个是不承认上面所说的事实,盲目地认为自己在人家的眼里是块大肥肉,奇货可居。另一个是,面对上面的事实,就放弃自己,完全否定自己,希望自己全盘西化。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后现代医学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光明出路,中医的前途不是“现代化”,而是“后现代化”,中医将跳过现代西医一步到位进入后现代医学阶段,成为后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
《迪社区 → 健康社会》
高手先生:回杨鸿智先生:关于中医学的发展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中医学离开了前进和发展,静态地死守宝库不改变,只能使其学失去活力,最后宝库变成历史博物馆,失去了实用价值。我想说的是应该象鲁迅先生所说的用拿来主义一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学和西医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于你所说的”任何结构的物质只能有一种与该结构相对应的运动规律“,我想说的是:所有的规律都是人定的,都处于不断修改完善之中。好象原本定义枝叶、果实等应该生长在节上,现在既然节外生枝,不妨重新定义节的概念,也就是长枝叶、花果、芽等结构的部位就是节,不就完事了。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也许现在应该是中西医学完美结合的阶段,也许就能由你我来完成。对于中西医学结合的问题,你说出现了后现代理论医中医和西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说后现代理论医学就是中医和西医结合的产物。虽然后现代医学的直接来源是后现代自然科学,后现代医学的出现是对医学的否定,也是对现代西医学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科学和哲学意义的否定,是生活中感情意义对于医学涵义上升华的肯定。
杨鸿智:我之所以认为后现代理论医学不是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因为,我认为后现代理论医学与中医与西医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系统论,一个是机械论,一个是原始的朴素的辩证法。这三个思想是不能结合的。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和阶段怎么结合呢?“就象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经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到了老年。请设想一下,我们如何可以将童年和中年结合起来呢?”复杂系统的一个特点是不能重复。我们只能够向前走,建立新的后现代理论医学,我们不可能回头搞什么阶段之间的结合。再有,新质的产生不是旧物质的量的结合。这里面是发生了本质的突变的。机械论与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如何来认识突变。机械论就是不能了解突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23 , Processed in 0.1734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