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1 17: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
        医改成为两会热点,如何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等话题,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作为卫生部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陈竺对此有何看法?3月9日晚上,陈竺接受了记者专访,并为本报题词:“化挑战为机遇,迎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春天”。
  谈医改与中医药——
  “医改为中医药发展提供难得契机”
  “医改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陈竺说,中医药在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中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社区,中医药的文化和传统根植于百姓,中医药“简便廉验”,得到老百姓认可。
  中医在防病治病方面,尤其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公共卫生特别是慢性病防治方面,大有作为。对怎样应对老百姓因生活方式造成的健康问题,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很有价值。比如,中医讲药食同源,要做系统的总结。
  “有人认为中医对急病、重症的治疗办法不多,我不同意。”陈竺说,中医不仅对于慢性病、功能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在大病、重症的治疗,包括肿瘤、白血病等,中医都有好的方法和疗效。
  “我们最新的试验结果,用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治疗白血病,5年内无病生存率达到90%。当初使用维甲酸就是受到中医的启发。维甲酸是诱导细胞分化,借鉴中医医学理念,让致癌细胞‘改邪归正’,作用明显”。
  在医改中,中医药应当发挥独特的优势,更多地造福老百姓健康。陈竺说,“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是中国卫生事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与医改相辅相成。中医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核心的部分。
  谈中医服务——
  “中医机构要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如果说医疗为了创收,中医药的优势就得不到发挥,特色会一点点失去。”陈竺说,要在政策和机构投入上,对中医药倾斜。要重视中医药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重视中医药的继承。
  陈竺认为,中医应与“创收”彻底分开,公共财政要支持中医药。要让中医跟西医一样,有体面的收入,良好的待遇。如果让中医创收,就会把西医搬来用。“我们不反对中医机构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以便把辨证和辨病结合。中医机构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可否建立中医试点特区?陈竺说,中医药的发展要跳出现有的模式,要解放思想,可以尝试。
  如何看中医价廉的问题?陈竺认为,如果中医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用科学方法,提升原有技术,产生新的自主产权,进入到现代医学领域,她的价值也应得到相应体现。
  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不应该考虑到太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中医学有了新发现,她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得到科学认证,要与同类的知识结晶一视同仁,因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拓,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今天的政策扶持是为了做大一个明天更强的服务体系。
  谈中医教育——
  “要有一批中医人,可以不懂西医”
  “中国医学教育要有三种教学模式:西医模式、中西医模式和中医模式。”陈竺说,目前中医药大学大多都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甚至西医的比重高一些。他认为,要有一批中医人,可以不懂西医或者少懂一点西医,80%到90%的时间学习中医。从而把传统医学系统的传承下去,不应该处在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勉强维持。
  “将中医作为主要的知识系统,中医技能的培训成为主流的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人才,在中医院里工作,便能体现中医的原汁原味的特色。当然这也要有相关政策的扶持”。
  “在中医模式的培养方法上可以创新。”陈竺说,比如中医典籍的学习,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重要的、基本的信息抽取出来;可以将中药名称、名老中医的经验,医学实践、典型的案例等以软件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医古文也可以有现代版本。
  “希望有人系统地做这方面的工作。让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开窍’,让现代技术帮忙‘催生’悟性。中医中药的传承、弘扬和发展要有形式的创新”。
  谈继承创新——
  “中医要勇于迎接新思想,新技术,新挑战”
  “中医要有胆略,欢迎新事物。”陈竺讲了中国文字的两次危机,启发中医药要有大手笔,大思路,跳出传统的框架,跳出市场模式的束缚;中医人要奋发图强,进行卓有成效的传承,传承的同时要有创新。
  他讲到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字出现危机。陈独秀、鲁迅等人把封建腐朽、愚昧落后,同文字连在一起,要求废止中国的文字。许嘉璐先生认为这种批判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因为它把事情推向极端,让人们感觉到一种危机的来临,从而唤起变革、重生的强大动力。白话文出现,挽救了中国文字。然而并没有因为白话文的出现,古代文字就没有地位了,恰恰相反,人们又发现了古文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没有这种革故鼎新的话,也许中国古文就真的消失了。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技术引起中国文字危机。但是汉字输入法、照排等技术很快证明中国文字的价值。“现在还有谁怀疑中文存在的必要性?大家都认为这是伟大的文明的载体,我们中国人为拥有、掌握这样一种语言而骄傲”。
  “所以,我认为文字的变革就如同中医的发展历程,外部的一种批评或者技术革命和认识上的飞跃,对原有系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会使原有的东西革命和新生,从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陈竺认为,目前大家对中医的发展有争议,不是坏事。“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医人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去欢迎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挑战。兼收并蓄,把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都融入到我们这个系统,然后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医学”。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3月11日 05:59pm 时添加 -=-=-=-=-
中国中医药报
2
发表于 2009-3-11 18:14:49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支持!
3
发表于 2009-3-11 20:26:54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化挑战为机遇,迎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春天”。
──支持!     
4
发表于 2009-3-11 20:42:37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但不知行政举措有那些落实?可别又是“逗着开心”吧……
5
发表于 2009-3-11 21:36:34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衛生部長能說出這樣的話算是不容易了。
關鍵在於法律對中醫的支持,尤其是醫療事故鑑定方面的法律,不要單用西醫治死了人熟視無睹,單用中醫治死了就要喫官司。
6
发表于 2009-3-11 21:55:45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让中医药与“创收”脱钩?这个提法不妥,政府难道要包养中医药?或者要中医药人做苦行僧?吃大锅饭是不可能的,那么,要中医药人当苦行僧,不赚钱,怎么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人怎么养家糊口?如果这样,则中医药的春天怎么出现?
   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与“赚钱”不是矛盾的。
   例如,我治好了一个白血病患者,现在已经六年没有出现复发症状,当时,医院说做骨髓移植已经晚了,家属愿意出几十万救命也不行。无奈找到我这里,全部治好没有花3000元,但是,其中利润应该有2000元以上,这应该是很赚钱的。再如,一般高血压中风,治好大概500元,成本100左右,这也是赚钱的。小小感冒,最少也要收15元,成本不就3-5元?这种赚钱,人民群众根本不会反感!反过来说,没有这点利润,中医药人还有积极性吗?我是学过雷锋叔叔的那一辈人,懂得不能以不赚钱,无偿服务方式来发展中医药事业。有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适当获得经济效益,并不降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中医药治病本来就是成本低,效果好。能治病才是关键!
   怎样让中医药治病有效?管理才是关键。与农村联产承包制一样,同样是这片土地,管理一改,土地的产量大大提高!
   如果,坚持一大,二公,所谓“社会主义”优势,试图以国家财力来捧中医药事业,结果会重复几十年的教训,中医药事业有如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
7
发表于 2009-3-11 23:16:42 | 只看该作者

陈竺委员:迎接中医药的春天【转帖】

。“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医人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去欢迎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挑战。兼收并蓄,把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都融入到我们这个系统,然后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医学”。 =======这才是“春天”的含义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4:39 , Processed in 0.0503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