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露承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6 14:0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露承露
------------------------------------------------------------------



百度百科
白露的各种含义:
1 秋天的露水。
2 犹言陈述吐露。
3 二十四节气之一
4 动漫作品死神bleach中朽木白哉与朽木露琪亚的配对
5 白露茶
6 白露米酒
1、二十四节气之一。
[编辑本段]
白露(white dews)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是八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而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白露-农事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
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
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白露-农谚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
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
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麦耕火色地。
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犁耢一起拿,耕后就耢下。
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耢下才家转。
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耢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种麦不要怕,全靠一盘耙。
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土块不打光,麦子土里伤。
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用上拖拉机,耕得深又细。
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白露节,枣红截。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枣子摘下来,还得好天晒。
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青贮饲料营养好,马牛驴骡好上膘。
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一年四季都能用,原料充足容易搞。
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青贮技术五要点,切记“青碎实满严”。
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牧草杂草和青菜,关键原料要新鲜。
挖建青贮窖,地点要选好,靠近牲畜舍,向阳又干燥,窖壁用砖砌,砖缝要抹好,底层铺麦秸,接着填贮料,上层麦秸盖,踏实土封牢,窖顶馒头形,预防雨水泡,一月就成功,想用就开窖,贮料挨次取,随即堵封牢。
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养鱼没啥巧,饵足水质好。
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水草是粥,旱草是饭。
种田靠肥料,养鱼靠饵料。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03:39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白 露
--------------------------------------------------------------------------------【农历网】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04:30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白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1日  


【字体:大 中 小】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为白露节气。顾名思意,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成都、贵阳以西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05:35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白露养生  
来源:寻医问药网 寻医问药网推荐阅读      时间 公历9月7日,农历八月初四。
    风俗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一般习俗认为白露节下雨,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农谚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白露日晴,稻有收成。”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起居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饮食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对饮食营养作用的评述。在这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文章出处:健康时报 2005.09.01)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08:07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深泽兵站】

   气候特点: " 白露 " 时值公历九月上半月,表示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 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平均气温 20-22 ℃,最高气温在 30 ℃左右,日温差为 全年之冠,白昼炎热,夜晚凉冷。降水量继续减少,一般 15-20 毫米,多数年份在 10 毫 米以下,甚至无雨, 1957 年德城区全月竟无降水,但个别年份也有大雨出现。一般情 况下,本节气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成熟和棉桃开裂。
  主要农事活动有:( 1 )棉花进入吐絮盛期,及时摘花、继续修棉。( 2 )搞好玉米选 种,粮食作物成熟后及时倒茬、灭茬、运肥、浇水、耕翻、耙耢,以备播种冬小麦。 ( 3 )选换小麦良种,做好发芽试验,备足农药、化肥,检修耕播机具。( 4 )加强秋 菜管理。( 5 )及时摘收枣、梨、苹果等。( 6 )大搞青贮玉米秸,做好秋季家畜配种 及畜禽防疫。( 7 )搞好渔业生产。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10:40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白露”到 一夜冷一夜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 吴宇宸)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表示天气已经转凉,夜晚在草木上可见白色露水。气象专家表示,随着一场场秋雨的降临,成都现在的天气非常符合“白露”的含义,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3℃左右。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有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反映了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气象专家指出,成都已经彻底告别高温天气,最近几天最高气温保持在27~28℃,最低气温则降到2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近来雨日增多,以阴天为主。”根据气象观测记录,昨日14时四川盆地除西北部在26~28℃间,其余各市都仅为22~24℃。
  根据最新天气预报,今日到10日,盆地大部分地方还将有一次降雨过程,预计盆地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都将降到20℃左右。今明两天,成都都是阴间多云转阵雨的天气,降雨出现在傍晚和晚上的几率较大,成都明日气温预计为19~26℃。
  另据新华社报道,今晚,今年最大、最圆的月亮将现身苍穹。天文专家介绍,8日正逢“望日”,当晚的月亮珠圆玉润,分外迷人。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12:11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2007-9-2 11:11:32| 话说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夜来草木现露水   马伟宏 (原创)   
  
    9月8日8时29分,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标志进入白露节气。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意思是夜间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往往会在草木上凝结成露水。  
      白露时节,秋风送爽,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在我国江淮地区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晚稻即将抽穗,棉花吐絮等多种农务活动开始繁忙起来,秋收秋种总是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而开始,农民朋友收获当年的果实,播种明年的希望,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  
     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国内大部地区的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十分不利。
     白露已经处于典型的秋季气候,其气候特点就是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此时容易 出现口干、唇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13:45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露 lù(dew)
  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时,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日出之后,地面温度和湿度变成与夜晚完全相反的分布形式,贴近地面空气的增温也使该空气层的水汽含量欠饱和,各种条件都将有利于地面水分的蒸发,露滴逐渐消失。露珠是露的别名,它从夜幕降临到阳光初照是降落在花朵上,总是悄然无息。
--------------------------------------------------------------------------------
通“略、路、落、潞”
略、路、落、潞、露----露即败义。《逸周书·皇门》:“自露厥家。”意谓:自败厥家。《管子·四时》:“国家乃路。”《吕氏春秋·不屈》:“土民罢潞。”《庄子·天地》:“无落吾事!”路、潞、落三字都同“露”,训败,即它们音义都相同。又《说文》:“略,经;略,经略土地也。”《小尔雅》:“略,界也。”相承以落为之,诸有界域皆日落。所谓村落、篱落、部落,皆古今通用语。两物之间亦日落,辽东人谓两山之间为山落子。故古书中落、略、路、露、潞五字,音义转辗相通。(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
②药物剂型之一。参露剂条。


露的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16:38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醉饮花露   文 / 听月小轩

  




??西风轻吹杨柳腰
??梦里常笑醉寒楼
??船前笛音湖光美
??雨雾绕林百鸟翠
??那悠蓝的天外,轻轻地飘来清幽的寒香,上千年竹叶美酒的青烟,一缕一缕地,慢慢地侵入到了我的身体里,滋润着我的血液,渗入了我的心髓。使我那醉意的心扉,久久不得安静。
??那情景,好象是在我儿时的梦里,还好象是在真实的现在的环境里,让我分辩不清晰了,那样的感觉总是萦绕在我的身边,灵犀着我灵性的记忆,也真的让我无法去弄得明白,弄的清楚,就这么胡涂着吧,这样的感觉真的很诗意,诗意的我都不知道,是有我,还是没有我了。
??零星的树叶上的露珠,小心翼翼地滴在了我的手上,悄悄地净化着我的心灵,那特有的味道,象是陈年老酒,绵软柔长,用鼻子轻轻的一吸,简直就和传说里的花露酒是一样的味道。
??陶醉中可以依稀地看到,远处花间的红色的斑竹楼,在雾气里轻轻地飘摇着,好象是在象我问好。听说那是七仙女下凡时候住过的青云阁,大概那露水酒,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吧,真的很羡慕那些仙境的女子,能为爱情下界求缘,还要忍受天庭的责难。现在,不知道那斑竹红楼里面,还有没有仙女了。
??一思略过,百般悠长,都已浮去红尘。
??东望去,朝霞中,轻透着微微的西风,漫卷着柔和的凉风,掠过柳林的细腰,形势波纹的柳条,也象喝醉的仙女,在尽情地舞蹈,满山的华树的枫叶,交辉映红了满山景色。
??羞涩的草停上的黄草,也弯下了比值的腰,躲在高棵的后面,好象在回忆着千年的陈梦,如今已是过眼烟云,不复眷恋的风尘,哀哀已去。那零散的飘叶,时而荡漾地落下,时而飘摇地浮起,好象和那无忧无虑的风儿开着玩笑,簇拥着,东一群,西一群的嬉闹着,象是一群一群打闹的孩子一样顽皮,好象要飘到我这里来了,想要告诉我,那里还有世外桃园的快乐园地。
??西望去,原来是那荡漾在五彩的湖面上的小船的前边,挺立地站着几只高大的鸟,真的,那里没有看到有谁在划船,我却听到了悠扬悦耳的吹奏的笛子的声音,那悠扬悦耳的旋律,婉转地漂浮在湖面上,一会儿明亮,一会儿微妙的几乎听不到,几乎就象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那山上的美丽的景色和天上的彩云映照在湖面上伴随着波纹慢慢的浮动,我真的很羡慕这里的主人,不认真地欣赏它的美景,却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灵感,尽情地吹着那笛子,自我陶醉着。
??天空中那淡淡的小水珠,即象小雨,又象烟雾,静静地缠绕在山林之间,浮游不定,遮挡着那林子尖上的白鸟,传出了清脆委婉的鸟叫声,真的就好象是在画里,或者是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景象。
??我顺着那浓郁的酒香,在山林里面寻找着它那时断时续的踪迹,这边的景色更加让我着迷的不想离去,可是那晨露的酒香,更让我难以忍受。
原刊于【红袖添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4:19:19 | 只看该作者

白露承露

洋国王阿丰素”送给清廷的礼物,就有“金银乳香、花露、花幔”等物,康熙十三年“荷兰国王”送给大清皇后的礼物则有“蔷薇露”。来自异域的“蔷薇水”或“蔷薇露”,实际上应该是指经典的玫瑰香水。只不过,到了明清时期,蔷薇露等花露的主要生产地和出口国,已经从西亚、中亚地区转移到了欧洲。欧洲的香水产品经过了近代化的过程,在原料、配方、工艺上都有种种的革新,因此,种类就不再限于古老的玫瑰香水“蔷薇露”,而有了多种的变化。晚清人王韬《海陬冶游录》中就谈道:“近日所行玫瑰洋皂亦能滑肤,微嫌其气韵不能入时。至其琉璃瓶中各种花露,奇馥扑鼻,真有衣蔽而香不灭之妙。”然而古老的习惯仍然继续着,欧洲现代的“花露”,始终装盛在“琉璃瓶”――玻璃瓶里,直到今天。
花露一词,不仅比香水来得更有诗意,而且其实相当真切地反映了这种香液最初的制造方式――把鲜花放在特定的器皿中进行蒸馏,花瓣中的香精被蒸发出来,混入蒸馏出的水汽中,带有香气的蒸汽重新凝结成液,便得了分晓。中国人早在青铜时代就发明了使用蒸汽煮饭的“甑”,晓得用蒸汽来造饭,晋代就有了用蒸锅蒸出来的烧卖――牢丸,但是,却没想到用蒸馏工艺来造香水。在花露传入之前,中国人制造类似简易香水的办法,只有一个,煮。具体来说,就是在洗澡之前,把香料放在洗澡水中去煮,把洗澡水煮得喷喷香,这样,人在洗澡的过程中,身体也就沾染上了香气。制造美容、化妆用的香膏、香油的方法,则是煎――小火慢熬。比如最早的“摩丝”与“?油”――女性用来涂抹头发的“兰泽”,就是把兰草等几种香料与猪油、芝麻油一起慢慢熬。
因此,蔷薇露在晚唐、五代时期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是让人们很惊异的。那时的人完全猜不出它是怎么得来的,于是产生了一种说法,以为是采集蔷薇花上的露水而成。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就逐步了解到制造蔷薇露的秘密。宋人蔡条在其所著《铁围山丛谈》卷五中,就不仅批驳了“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的“旧说”,很正确地指出“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最重要的是,他传递了一条很关键的消息:“至五羊效外国造香,则不能得蔷薇,第取素馨茉莉为之,亦足袭人鼻观,但视大食真蔷薇水,犹奴尔。”也就是说,在宋代,首先是在广州一带开始了仿效异域制作花露的方法,只是本土产品在原料和成果两方面都与原产的阿拉伯香水无法相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2 18:19 , Processed in 0.0768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