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16 15: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张存悌
  徐灵胎才气横溢,写过一首散曲“洄溪道情”,道出其勤学苦读的情景:“终日遑遑,从没有一日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至夏月蚊多,还要隔帐停灯映末光,只今日,目暗神衰,还不肯把笔儿轻放”。读来如入古人治学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徐氏自述:“五十年中批阅之书约千余卷(其中包括叶天士的《临症指南医案》,笔者注),泛览之书约万余卷,每过几时必悔从前疏漏”。算起来,已经读书破万卷矣。
  仲景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倡“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李时珍倡“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已成后世医家座右铭。而“耽嗜医经五十年”,则是张子和晚年在一首言志诗中的夫子自道,可谓终身苦读的写照。
  虽云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但这丝毫不能成为忽视读书的理由。近代名医朱沛文指出:“虽然有善读医书而不善临证者,然断无昧于医书而精于临证者。故必先读书以培其根柢,后临证以增其阅历,始为医学之全功焉”。程门雪说得更斩截:“名医必然饱学,断无俭腹名医”。他拟有一联,流传颇广:“徐灵胎目尽五千卷,叶天士学经十七师”,概括了名医成器的两大因素——饱学与多师,徐、叶二人堪称千古楷模。
  大凡名医皆属饱学之士,其刻苦攻读精神一如徐灵胎、张子和,耽嗜医经五十年,下面选取他们饱读情境的几个片断,读来常令我辈动容:
  丁甘仁——夜夜坚持背诵:旧上海“第一名医生”丁甘仁(1865-1926年)是大师级人物,单看其弟子如秦伯未、程门雪、章次公、陈存仁等辈皆为当世名医,就可知其造诣如何了。丁氏白天诊务繁忙,无暇读书,深夜仍坚持苦读。某日深夜子时,仍在朗朗背诵《医宗金鉴·内科心法要诀》,被弟子张伯臾看见,大为感动,询之于其孙丁济万,济万说:“祖父虽读医书很多,但为执简驭繁,仍夜夜坚持背诵《医宗金鉴》”。“夜夜坚持背诵”,此即丁甘仁之读书风范。
  张骧云——晚年筑庐补读:与丁氏同为沪上十大名医的张骧云(1855-1925年),户外不挂行医招牌,不打广告,但上海市民尽识其门,终日门庭若市,日门诊二三百人之多,可谓盛矣。张氏平日好学不倦,出诊时轿子中都放有医书,随时阅读。在其56岁时,自省到“自己阅病多,辨证用药能圆通活变,是我所长,但诊务繁忙,无暇读书,是所不足和遗憾”。为弥补这种缺憾,加之身体欠安,他在父母墓地旁专门建一书屋,名之为“淞隐补读庐”。他自陈心曲曰:“悬壶于市四十年,……遇疑难症,每觉见闻有限,少读方书,志恒疚焉。……第诊证纷繁,卒卒鲜暇,心神疲弱,欲伺隙以求终一卷,亦不可得,能不怃然。”——渴望读书之志溢于言表。由是筑庐补读,“意在稍远尘嚣,俾以闲暇余生,还读吾书。”——志在读书之情,跃然纸上。此后张氏即不常应诊,专心读书,终遂心中宿愿。
  朱良春——每日必有-得:丁甘仁的门生章次公的弟子朱良春(即丁氏再传弟子)为当代中医大家,以善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症著称,其治学的座右铭是:“每日必有一得”。年逾古稀犹常读书至深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某日清晨,其弟子朱步先去其寓所,见其一面埋头读书,一面吃早餐,精神专注,朱步先慨叹不已。
  江天叙——日记“看书格”:清代江阴名医江天叙(1654-1724年),以《风痨臌膈四大症治》著称,读书立有“看书格”。他规定自己每日看《素问》5页,诸大家医论10页,夜看医案数则,必明理辨微,方记一格,终生不缀。
  曹炳章——读书卡数万张:浙江名医曹炳章(1878-1956年),读书也可谓废寝忘食,暇时手不释卷,每有心得必随手录之,既便在卧间餐时,偶有所得也要记下,终生持之以恒,所制读书卡片计有数万张,足见其读书之富,手录之丰。据闻已故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任应秋先生,读书勤于记写卡片,总计积累八九万张,仅有关《内经》的专题卡片就有一万余张,可谓不让前人。
  杨大均——熟背《素问》、《千金》:最令人佩服者,宋时有道士杨大均,蔡州人,精医,读书刻苦,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杨大均“能默诵《素问》、《本草》及两部《千金方》书,不遗一字。与人治病,诊脉不出药,但云此病若何,当服何药,是在《千金方》某部第几卷。即取纸书授之,分两不稍差,余在蔡州,亲见其事。”可以想见功夫之深,后学者只能望其项背。
  皇甫谧——书淫:晋代名医皇甫谧家贫而好学,常常“带经(书)而农”,一边生产,一边读书。州郡的藏书被他读遍了,竟然写信向晋武帝借书,皇帝居然就赠送他一车书。中年得了风痹,身体偏瘫,他仍手不释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B05.2
2
发表于 2004-5-2 15:22: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惭愧啊,惭愧!
3
发表于 2004-5-2 22:47: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悟往日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
发表于 2005-1-4 22:04: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皆为我辈楷模,应当效法。其实中医成材亦当如训练运动员一样。
5
发表于 2005-1-7 13:45:1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是呀!很惭愧!
定当好好学习!
6
发表于 2005-1-19 14:51: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今人浮躁有加,谁坐住读书了。书不读还侈谈什么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惭愧。
7
发表于 2005-1-25 10:59:0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任继学老中医同样毕生以经典为伴,在中医界有“活字典”之称,对中医经典理论疑难问题的解答往往令人叹服,其收藏之中医孤本,秘本之多连国家图书馆都自叹不如。
8
发表于 2005-1-29 23:56: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看了以上名醫的學習方法,
對后學者有非常大的啟發。
共勉之!
9
发表于 2005-3-1 14:19: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惭愧 啊
吾辈当自强啊
也当  效法前贤
10
匿名  发表于 2005-3-5 12:27:49

[转帖]耽嗜医经五十年--名医饱学杂谈

[这个贴子最后由yening88在 2005/03/05 12:33pm 第 1 次编辑]

陈邦典http://www.prc.net.cn/items/txly/xing/chen/mr/jd/c-bangdian.html
上海市卫协主任委员
(1901--1976)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31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历任南京中央医院泌尿科主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仁济医院院长兼泌尿科主任。1951年任上海市医务界赴朝慰问团团长。1956年支援内地建设,任安徽医学院副院长兼附属医院泌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长。著有《泌尿学》、《临床泌尿外科学纲要》、《膀胱镜检查图谱》等。
陈氏虽为西医,但善于向中医学习,中西结合为病家服务,同样令人敬佩!
鄭金生、李建民  中國現代醫學史通史以陳邦賢《中國醫學史》(1919)年最早。之後,有王吉民、伍連德的《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謝觀的《中國醫學源流論》、范行準的《明季西洋醫學的傳入》等。回顧現代中國醫史研究的源流,不妨先從這幾部專著說起。
《醫史雜誌》(1947~1952)的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注重對古代醫學文獻、疾病史及醫史重大問題的探討。這一時期的作者隊伍比較小,但水平卻很高。經常發表文章的有范行準、王吉民、余雲岫、李濤、宋大仁、吳雲瑞、葉勁秋、耿鑒庭、伊博恩、陳邦賢、謝誦穆、丁濟民等老前輩。這一時期有很多重頭文章發表,如范行準先生的預防醫學史等,至今仍有其學術參考價值。
经社”的文酒会组织,每月初一次,顾名思议,即经常定期有恒之结社。会友中有其弟子如严苍山、程门雪、章次公、虞舜臣、余鸿孙、张赞臣诸人,又有世交后辈如盛心如、丁济华、丁济民、钱今阳及徐小圃、叶熙春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40 , Processed in 0.0558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