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5-1-22 08:49:56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展中医是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相对西医来讲,中医的历史渊源更加流长,根基更加深厚,但西医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让每一个中医人都看到了中医的艰难,甚至是危机。发展中医已被为数不少的中医有志之士所关注。发展中医究竟该怎样做?中医界对此百家争鸣。笔者从事卫生宣传工作多年,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宣传工作只是笔墨工夫,但其在卫生事业中所占有的地位、体现的价值和昭示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怎样搞好中医的宣传工作,显示和发挥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挖掘中医的文化内涵,让中医之美深入人心。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熟悉中医理论的人都知道,中医发端于实践。而正是实践赋予了中医让西医无法企及的内涵与美感:不少中药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传说:两秀才进京赶考,烈日当空,疲渴交加,一秀才流鼻血,一只仙鹤衔着一根草从头顶飞过。由于有这根草的帮助,秀才口也不干了,鼻血也不流了。后来,他们都中了进士,当了县官,便派人在山上寻找那种野草。经医生辨认试验,此草确有止血之功。为纪念送草之仙鹤,遂取名为“仙鹤草”。还有金银花﹑蒲公英﹑刘寄奴……;穴位的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是历代医家以穴位的作用和部位为基础,结合自然现象和医学理论,采用取类比像而确定的,如日月﹑光明﹑水分﹑承山﹑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小海﹑天井﹑地仓﹑气户﹑库房﹑屋翳﹑梁门﹑膺窗……。由于受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医的文字描述也常见文学之美,如肺为气之主司肃降,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即使是书名,也颇有韵味,如明代医家孙一奎之《赤水玄珠》﹑龚廷贤之《万病回春》﹑清代医家徐大椿之《兰台轨范》﹑王太林治肝病之《西溪书屋夜话录》……。而中医在医德、医风上面的要求,较西医更加具体、生动,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堪称医德医风的典范读本。从某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中医里就得到了很深刻的体现,如金代医家、攻邪派宗师张子和之《儒门事亲》单从书名上来说,就表达了作者孝顺父母的心愿与意志。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也融入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人文风味浓厚,易于被广大的老百姓理解,并乐于接受。一旦中医的美感被更多的受众所体验,相信喜欢中医的人会越来越多,学习中医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人,中医的发展更离不开接受中医、学习中医的队伍的不断壮大。

二是挖掘中医的临床典范,让中医之强深入人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扁鹊见齐桓公》的文章,其不但展示了扁鹊医术之高明,从侧面也体现了中医疗效之神奇。实际上,中医史上,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像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例如息城司候悲伤过度而致心痛,渐至心下结块,大如覆杯,且大痛不止,屡经用药不效。张子和杂以狂言,引得病者大笑不止,一两日心下结散。中医生为国外名人治疗疑难杂证也多有报道,尤其是中医针灸,更是扬名海外,堪称中华一绝。而中医先贤们为了中医,更是付出了惊人的艰辛与努力;神农氏为了寻找出治病之中草药,日遇七十毒;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独重解剖的伟大医学家、《医林改错》的作者王清任亲赴义冢、刑场观察尸体的脏腑,并根据亲眼所见,绘制成图,以教后人;《瘟疫论》作者﹑明末清初医家﹑温病学派代表人之一吴有性所处时代瘟疫流行,为了治病救人,他冒着危险,深入疫区,不断总结经验,并著书传于后世。总之,中医名家的故事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强盛与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其救死扶伤在倡导老百姓仁爱的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之情,而这种宣传对于中医人来讲,更是楷模与榜样的展示,可激励他们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宣传中医临床上的神奇、中医名家的成长之路、中医国际援助以及中医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

三是开展中医的启蒙教育,将中医之魂深入人心。懂得中医基础理论时我们已经跨进了大学之门,而如果不是跨进医学院校并且学习中医,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中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即使知道,也多半是片面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如果在启蒙教育中加入中医基础理论等知识,从小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不难预测,未来中医人才的培养肯定会更有成效。而在启蒙教育中形成的科学认识中医观,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可将中医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到老百姓中去,如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如医学报刊杂志上的传统医药栏目),带有艺术色彩的小说创作(如《药铺林》)和电影电视(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等。

宣传工作曾经为中医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它依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医。我们在重视临床工作、追求“用疗效说话”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投向宣传工作,重视宣传工作:在发展中医的征途上,宣传工作是一支劲旅。

2
匿名  发表于 2005-3-22 16:41:59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我问一位41岁的朋友:如果生病了,你是往人民医院还是中医院跑。
朋友说:人民医院。
我问:为什么呢?
朋友回答:中医太慢了。
我问:中医太慢了?你是怎么产生这种意识的?是你自己用过中医治疗过疾病?
朋友说:没有。我从来没有用过中医。大家都这样说的。
我笑了:大家都这样说的?
我想起了小学课文《小马过河》。讲的就是一只小马过河,松鼠说:水深着呢,别过别过,会淹死的。而老牛说:没事没事,水浅着呢,还没有到膝盖。一个说深一个说浅。不过都是自己的尺度,却让小马踯躅不前:过还是不过?
这位朋友因为听人家说:中医疗效慢。于是便不看中医。其实也就是小马的行为。没有想到舆论真的可以左右中医的命运。
为什么中医会让大家都这么说,让大家以讹传讹。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第一,中医的疗效正在下降。所谓无风不起浪。说中医疗效慢的评判也不是无中生有。在传讹者中,至少第一个人肯定就求助过中医,并且疗效不满意。至于后面的传讹者中,肯定也有类同的遭遇者。第二就是中医的宣传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别人不知道中医效果好呀。2003年因为非典发生的“人瘟”风波和谣传,政府和专家便站出来辟谣,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宣传。中医在这样的处境下,也要重视辟谣。怎么辟谣?宣传中医的简便验廉就是辟谣。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医之舟若要继续前行,始向光辉的彼岸,必须把握水情。那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运用好中医,宣传好中医。老百姓受益了,自然他们会鼎立相助。其他的一切担忧皆可冰释。
3
发表于 2005-3-29 22:3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有理!!!
4
发表于 2005-4-2 13: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宣传工作十分重要,但目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确认中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提起中医治乙肝,狂犬病,就有人说中医是骗子。那么中医到底能否治愈乙肝、狂犬病?国家有关部门不妨组织人力验证一下,还中医一个公道!中医必须先平反,然后才能真正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力。
             就治疗乙肝问题来一次中西医疗效擂台赛吧!既能还中医一个公道,也是一次极好的宣传。
5
匿名  发表于 2005-4-2 13:43:22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先生所言极是。
6
发表于 2005-4-2 21:02: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应该多做公益广告! 电视台上的健康类节目很多打着中医的名号,但是都说不到点上,而且还经常搞错
7
发表于 2005-4-3 08:25: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这个贴子最后由李健在 2005/04/03 08:27am 第 1 次编辑]

继承中医是基础!!!
宣传中医是手段!!!
发展中医是使命!!!
治病救人是目的!!!
8
匿名  发表于 2005-7-5 09:48:23

[原创]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是的,應將宣傳放在首位.否則療效再好,別的患者也不知道.
此點應向西醫學習!
同時爭取政府的領導人為中醫說說話,一言九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1 20:45 , Processed in 0.107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