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电冰箱不是保险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电冰箱不是保险箱
  炎热的夏季,冰箱的使用率更高了。电冰箱可谓是居家食品保鲜的好帮手,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虽然电冰箱对食品有防腐保鲜作用,但冰箱并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险箱”。
  从卫生检测所反映出来的资料证实,许多微生物仍能在冰箱内生长繁殖。虽然绝大多数存在食物中的细菌属嗜温菌,在电冰箱的低温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但受到抑制的细菌并非已被杀死,只是生长速度变缓。潜伏的病菌会伺机大量繁殖,兴风作浪,使保存的食物发霉、腐败变质。尤其是冷藏室,里面温度通常为0~5℃,这一温度正是一些低温菌、嗜冷菌的适宜生存条件。如:小肠菌是一种低温性菌,适宜在低温下(4℃以下)繁殖和在生菜中生长,因此电冰箱成了小肠菌的理想繁殖场所。冰箱里存放的蔬菜瓜果如果直接生食,小肠菌有可能乘机而入,成为猖狂的致病菌,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
  耶尔森菌是一种典型的嗜冷菌,在0~4℃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最为迅速,且毒性增强。水果、蔬菜、鱼虾和肉类食品极易被耶森菌污染,在食用前如未经消毒或加热处理,就容易生病。患者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肠胃道症状,偶尔还可引起肠道外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败血症。
  甲肝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这种病毒对寒冷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在-20℃的低温条件下仍有生存能力,因此冰箱还有可能传播病毒性肝炎。真菌(或称霉菌)同样能在冰箱内生长繁殖,常可在冰箱冷冻机排气口处及米饭、馒头、面包等谷类食物上生长。另外,霍乱弧菌、流感病毒、乙脑病毒及蛔虫、蛲虫卵等,也能在冰箱内存活很长时间。
  既然电冰箱不是保险箱,那么,从卫生防病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用好冰箱呢?以下几点温馨提示可供参考:
  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经常用冰箱清洁剂或洗洁精擦洗冰箱的门、搁架、内胆等部件。间隔1~2周用新洁尔灭等消毒杀菌剂对冰箱进行喷雾或清洗。洗后半小时再用清水擦净并拭干,以保持冰箱的清洁卫生。但不要用洗衣粉、去污粉及汽油擦拭。
  放入的食品要洗净  放入冰箱内的食品必须是清洁、干净的。水果、蔬菜及其他生食品洗净、沥干后才能放入。生鱼及鸡鸭类应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后,方可放入冰箱。
  分门别类存放食品  生食和熟食不要保存在一个容器内,生的蔬菜、水果和生肉、鲜鱼等要用食品袋和保鲜纸分别包装,避免相互接触,以防串味、干耗及细菌交叉污染。熟食食用前要回锅加热;瓜果、蔬菜在生吃前要洗净,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存放食品不宜过多  放入冰箱内的食品之间要有一定空隙,不要紧贴冰箱左、右壁及后壁,以利于箱内冷风的流动。尽量减少开冰箱门时间及次数,减少外界热气进入。冷藏食品取出时如发现有发霉、腐败变味就不应再食用。
  食品冷冻慎之又慎  冷冻食品也不是“绝对保险”。冷冻食品(如肉类、面食、海鲜等)存放时间过长很容易变质,食品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产生“可溶性毒蛋白”、“胺类”、“恶臭素”等,而这些毒素即便高温加热也很难被破坏,人食用后会造成胃肠道感染。在食用冷冻食品时应注意辨别其色、状是否有变化,特别是食用冷冻时间超过两个月的食品时要更加谨慎。
  此外,盛夏炎热天气,从冰箱内取出的冷饮、冰冻饮料、水果、食物等应在室温下稍放置后再食用,避免突然受冷饮刺激引起胃痛、肠炎、腹泻或使原患有的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病加重病情,老人、小孩尤须注意。(王惟恒)
  附:《画说百病自测》



《画说百病自测》选读
  编辑推荐:
  有病早发现,健康尽在掌握,慧眼识百病,中医教你“一望便知”的自测妙法
  有病早治疗,中医教你小病自疗良方
  内容简介:
  本书按身体的不同部位顺序,介绍早期发现疾病及小病自诊自疗知识。全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将艰深的医知识徐徐道来,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广大群众和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望头面辨病
  一、望诊与观面辨病
  察“颜”观色巧断病
  独具特色的中医“五色诊”
  望神与辨病
  望脸形辨病
  面诊反射区与辨病
  望特殊面容辨疾病
  望皱纹辨病
  面部常见病自测自疗
  二、望头颅、头发辨病
  望小儿囟门辨病
  望头部形状辨病
  望头发辨病
  头颅、头发常见病自测自疗
  第2章 望五官辨病
  一、望眉、眼辨病
  望眉毛辨病
  望眼辨病
  望白眼球辨病
  望眼球形态、瞳孔辨病
  眼部常见病自测自疗
  二、望口腔、咽喉辨病
  望口唇辨病
  望口腔、牙龈辨病
  望咽喉辨病
  望舌辨病
  口咽部常见病自测自疗
  三、望耳辨病
  望耳辨病有依据
  望耳廓辨病
  耳廓反应区与疾病
  耳部常见病自测自疗
  四、望鼻、人中辨病
  望鼻形辨病
  望鼻色、鼻涕辨病
  望人中辨病
  鼻部常见病自测自疗
  第3章 望形体辨病
  一、望颈部辨病
  脖子与健康
  颈部自我检查法
  颈部肿块与疾病
  ……
  第4章 望二阴、血、分泌排泄物辨病
  书摘插图(每页有插图,一望便知道)
  第1章 望头面辨病
  一、望诊与观面辨病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家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我每次看到扁鹊为虢太子诊病而起死回生,望齐桓侯面色而断病如神的记载,都对他高明的医术赞叹不已。
  无论是西医的“视、触、叩、听”,还是中医的“望、闻、问、切”,都将用眼睛观察疾病放在首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望诊”。所谓望诊,就是医生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了解病情,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观察方法。传统医已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等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局部的病变可影响到全身,内脏的病变也必然反映到体表,故通过病人外部的异常变化,就可测知内在病变。
  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中医诊法中极为重要,被列为“四诊”之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获取的信息量最大。而现代的x线、CT、B超等影像技术及各种内镜探查等实际上都是望诊的延伸,只是方法现代化了。
  ……
  察眉测健康
  有人说既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眉毛就是心情的门缝。也可以这样说,眉毛是美貌的装饰物,是心情的窥视窗,是个性的展示台,更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由此看来,眉毛长粗、浓密、润泽,体现了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
  眉毛脱落  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见于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其中尤以眉毛外侧三分之一处为甚。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部外侧皮肤肥厚,眉毛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出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眉毛下垂  多是面神经麻痹形成。若是某一侧眉下垂,说明是该侧得了面神经麻痹,使眉毛较低,不能向上抬举。有的是单侧上眼睑下垂(如肌无力症),以致一侧的眉毛显得较高。
  眉毛紧锁  眉毛紧蹙,多是疼痛症状的表现。有的人能忍痛,不吭声,但两眉表露其疼痛的程度。
  眉毛枯燥  眉毛末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有些小孩或营养不良患者,眉毛黄而枯焦,亦为肺气虚的象征。
  眉毛浓密  眉毛浓密者体质较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女性眉毛特别浓黑,是有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在亢进有关。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须提防患急症。
  眉毛冲竖  眉毛冲竖而起,则是病情危急的征兆,此种患者应抓紧时间救治。
  眉毛倾倒  表示病重,特别是胆腑严重病变。
  眉长茂盛  这往往是老年人强壮的征象,看上去两眉秀美而长,有的其中几根特别长,可达4~5厘米,有的2~3厘米。旧说眉长者寿长,故而人们称这种长眉为“寿眉”。 然而,有人据临床观察及家族史调查认为,“寿眉”的出现并非吉兆。研究发现,寿眉主要与调控失衡有关,青中年期出现可能是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在内的某些处于潜隐阶段疾患的早期外在表现。寿眉发生愈早,提示机体调控失衡发生亦愈早,走向衰老的步伐愈快,肿瘤发生的机率愈高,故而认为,45~50岁以后出现寿眉较符合生理性衰老规律,但应以单发为主。对青中年期出现寿眉,尤其是丛状、束状分布者应定期体检,跟踪观察,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温馨提示】
  人体的防御功能,是通过各种组织来完成的,细细的眉毛也起着防御作用,它可以防止灰尘或额部的汗珠流入眼内,保证视觉不受干扰。有的女性为求细眉弯弯,常用力拔去许多“不称心”的眉毛。更有甚者,将整个眉毛拔得精光,再煞费苦心地纹眉,这样十分有碍健康。须知眉毛并非无用之物,眼晴若无眉毛遮挡,汗水和雨水就会直流入眼内,刺激角膜和结膜,引起角膜炎和结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由于眉毛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若常拔眉毛,易对神经血管产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运动失调,从而出现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还有引发皮炎、毛囊炎的可能。同时,常拔眉毛,也会引起眼睑松弛、皱纹增多,影响美观。因此,提醒那些爱美的女士们:自然天成自然美,切莫轻易拔眉毛。
  
[/watermar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5 13:42 , Processed in 0.0925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