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前辈们推荐一下比较经典实用的食疗书,谢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1 22:4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一个朋友脾胃不好,但又不想吃药,想食疗,这可难住在下了,请前辈门指点一下,谢谢
2
发表于 2007-4-23 21:48:35 | 只看该作者

请前辈们推荐一下比较经典实用的食疗书,谢谢

推荐陈存仁的《津津有味谭》。

津津有味谭·食疗卷

内容提要
陈存仁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香港老中医,他的著作多为医学著作,而这套《津津有味谭》是个例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香港《星岛晚报》开有一个叫“津津有味谭”的专栏,这套书就是这个专栏的结集。陈存仁凭借其扎实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将各种食材药理药性进行了精要的说明,同时辅以奇闻趣事,是一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饮食指导手册。整个系列分素食卷、荤食卷、食疗卷三卷。
中国的养生食品,要点有三:第一要售价廉,第二要生产便,第三要功效验。几千年来,就在这“廉、便、验”三十条件之下,这些食物维护了我们广大人民的生命。全国人民爱好的廉价食物,往往就是营养最丰富的食品。譬如全国人爱吃的青菜。豆腐,作为菜蔬,历代食谱对之无不崇扬备至。本卷所提及的都是日常所见的蔬菜及中草药材,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运用日常素食养身。
作者简介
陈存仁(1908-1990)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之家,早年丧父。从学校毕业后,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
  1964年由韩国驻香港总领事推荐,韩国庆熙大学授予作者名誉博士衔,以表彰其对汉医学的杰出贡献。
  1970年被法国美食协会授予“美食家”称号。
  1980年荣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衔。
  1990年因突发心脏病,于美国洛杉矶寓所去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流行性感冒食疗法
第二章 哮喘病调养谈
第三章 肺病疗养之道 
第四章 胃病疗养之道 
第五章 糖尿病中医疗法
第六章 高血压患者食谱
第七章 贫血食疗谈
第八章 风湿疗养法
第九章 神经衰弱调治谈
第十章 小儿病食疗法
第十一章 甲状腺肿胀调治法
第十二章 饮酒损益谈
附录
后记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法,蜚声世界,这是中国生活文化的高度表现。中国人把食品用于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加悠久,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这个官的各责,就是指导朝野食疗方法。唐朝有孟诜著的《食疗本草》,也是一本指示食养疗法的好书,可惜这本书的全书已失传,仅有一部分散见于《本草纲目》……至今中国民间习惯,常探询食品[有益]或[无益],足见中国人民对此咎学说早已有相当认识。
——陈存仁
目录
自序
发菜
白菜
绍菜
生菜
莼菜
花椰菜
蕹菜
芫荽菜
芹菜
芥菜
西洋菜
枸杞菜
茼蒿
苋菜
苜蓿
芥蓝
菠菜
泡菜
莴苣
茄子
番茄
山药
山芋·番薯
马铃薯
马蹄
芋艿
茭笋
萝卜
胡萝卜
莲藕
莲子
金针菜
黑木耳
白木耳
百事
紫菜
海带
海藻
冬瓜
苦瓜
丝瓜
南瓜
南瓜子
黄瓜
节瓜
木瓜
番木瓜
西瓜
豆角
……


津津有味谭:荤食卷


目录
自序
猪肉及内脏
猪肚
猪心
猪肝·猪血
猪横脷
羊肉
牛肉
牛骨髓·猪骨髓
羊卵·牛卵·鸡腰·鸭腰
狗肉


水鸭


鹧鸪
禾花雀

田鸡
果子狸
鸡蛋
鸭蛋
鸽蛋·鹅蛋·鹌鹑蛋
火腿
腊味
墨鱼
鲥鱼
鲮鱼
彭鱼
……
本卷食品药效索引
后记
3
发表于 2007-4-23 21:51:45 | 只看该作者

请前辈们推荐一下比较经典实用的食疗书,谢谢

                            末代大医陈存仁与《津津有味谭》

  一时举国震惊,认为不科学中医,竟能用普通补身食品治愈标榜科学,风靡欧美各国的新人物的绝症。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

左二为作者
    陈存仁(1908-1990)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之家,早年丧父。从学校毕业后,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
  1964年由韩国驻香港总领事推荐,韩国庆熙大学授予作者名誉博士衔,以表彰其对汉医学的杰出贡献。
  1970年被法国美食协会授予“美食家”称号。
  1980年荣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衔。
  1990年因突发心脏病,于美国洛杉矶寓所去世。1.奇人陈存仁其人其事
  我读过的回忆录中有两本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一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出版的老鸳鸯蝴蝶派作家包天笑先生的《钏影楼回忆录》(正、续两编),另一本就是2000年上海出版的香港名医陈存仁先生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两书的共同特点是用流畅文笔记录了清末民初许多趣事。他们所描写的大都是清末民初江浙一带生活变迁,作者生平及其有关的各色人物之种种遗闻逸事。包天笑的文笔清丽委婉,为读者所熟知;而陈存仁在写作上的成功颇使人意外。老上海都知道他是一代名医,而了解其妙笔生花功夫的确实不多。2000年我给《南方周末》写过一篇短文,评介过《银元时代生活史》和他的另一本回忆录《抗战时代生活史》。去年也曾向章诒和女士推荐《银元时代生活史》,她读了之后也大加赞赏。
  陈存仁是个奇人,少年丧父,在伯父支持下,也是遵从父亲遗命,就读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在学者和理财家丁福保门下打工,帮助他编辑《古钱大辞典》和《说文解字诂林》。毕业时,不到20岁,在从医的同时,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普及医药和保健知识的报纸——《康健报》。这张报纸,创意新颖,一炮打响,第一期就发行了一万四千份(当时最老的报纸——《申报》才发行十万份),有了八千固定订户。于是,陈存仁在医学界崭露头角。
  1928年国民政府卫生部召集了“中央卫生会议”,会上有人提出了废止中医的议案。办《康健报》的陈存仁自然对此极为敏感。这不仅涉及近百万同行的饭碗,也关系着几亿人民的治病与保健(当时西医人数极少)。为了抗议这种荒谬的主张,陈存仁积极组织和推动了“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的召开。全国十五省、二百四十三县的代表,二百八十一人齐聚上海。这是中医界从未有过的盛事。大会自然对于国民政府卫生部企图废止中医的倾向不满,公举五位代表到首都南京请愿,陈存仁便是这五名代表之一。这次请愿几乎成为一种示威和抗议活动。结果废止中医的提案胎死腹中。代表在谒见当时的监察院长于右任时,于不仅反对废止中医,鉴于当时的卫生部是西医当家,他还主张中医应另设一个机关来管,他说,由西医当家的卫生部来管,好像神父牧师管和尚一样。
  1935年,陈存仁主编了一部三百多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了编纂此书,他遇到许多困难,百折不挠,到全国药材的转运中心——汉口去考察,并到汉口附近的蕲春去拜谒《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墓与祠堂。这部辞典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印过27版。此后他还主编了《皇汉医学丛书》,收录中医著作四百余种。
  40年代末,陈存仁移居香港,他陆续编纂了《中医手册》《医药常识丛书》《中国医学史》《中国药学大典》。并应邀在香港销路最大的《星岛晚报》综合版的特定位置上开辟专栏“津津有味谭”,专门谈如何吃的问题,他还提倡在汤菜中加些中药的饮食疗法。这个专栏一办就是20年。一天千八百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断。这些大多还是在他正业——为人看病之外所做的工作。
  不论行医写作,还是在医学教育方面,陈存仁先生皆倾其全力,做得很有成绩。《银元时代生活史》中,写到教他国学的老师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也懂医道,常常给人开方治病,也常与作者讨论医学。陈氏说:“老一辈的文人,读书之外,兼览医书,所谓儒门事亲,一定要研究医学。”儒家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其中也包括救国济民之意。从医是挽救人们生命的大事,自然为儒家所重视。因此懂点医术,不仅能侍奉老亲,也能为周围的人提供帮助。北宋范仲淹就说“得志愿为贤宰相,不得志愿为良医”。因此就有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近读清末光绪皇帝“起居注”官恽毓鼎的日记《澄斋日记》,他就在做官之余,每日坐着马车在北京的四九城奔走,为人看病,基本上都是尽义务,并无报酬。这些是许多立志学医者的榜样,因此很多医生抱有济人救世的儒者风范,是不奇怪的。

  陈存仁先生大概属于末代儒医了,他读的是中医专科学校,接受的是传统的经典的教育,他拜的老师章太炎、姚公鹤(曾任《申报》主笔)、丁福保和在老师影响下所往来的董康、胡朴安、孟森、叶楚伧、陈冷血、陈布雷等也都是旧学中颇有影响的人物。因此,我们读陈存仁的著作时可以感到作者虽然生长、生活在上海、香港这些很有些殖民地化的地方,许多地方还是流露出神情蔼然的儒者之风。这与他早年所受到的熏染有关。
  2.二十年《津津有味谭》
  像2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写作《津津有味谭》,而且不取分文稿费的做法,虽然有为自己做广告之意,但我想直接推动他的还是那种以弘扬传统为己任的儒者情怀。
  中国自古主张药食同源,早就注重食品的补养和保健作用。老百姓平常也爱询问食品的“有益”还是“无益”。这是中国医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陈氏解释养生食品时说:“中国养生食品,要点有三:第一是售价廉,第二是生产便,第三是功效验。几千年来,就在这‘廉、便、验’三个条件下,这些食品维护了我们广大人民的生命。全国人民爱好的廉价食物,往往就是营养最丰富的食品。”这么好的东西怎能任其埋没呢?他不仅要让中国人知道,也要让洋人理解,所以才不辞辛苦做这种普及工作。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都是介绍植物类食品(除了最后说到的蜂蜜和盐)医疗保健作用的。全书共介绍食品一百三四十种,书后有一个“本卷食品药效索引”(分二十一类)。
  这些食品都是常见的,而它所能起到的疗效和保健作用却是为大多数人所不知的。例如,扁豆是我们常吃的菜,可是谁知道它的治疗胃弱和利便的功能呢?又如,谁都知道番茄营养丰富,但很少有人知道番茄汁涂面可治雀斑。
  按说这种著作是属于实用类的,只要把每味食品的特性、对何种疾病有效以及如何食用写清楚就可以了。可是陈存仁不满足于这些,他在行文时往往还要加上有关这味食品的故事(包括食品与自己的故事),其笔调轻松活泼,每篇仿佛都是精致的小品文,很有趣味。很普通的一味食品、很平常的小事,由作者写来总是覃覃有余味焉。这可能就是“津津有味谭”能在报端连载20年,而不被主编拿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其实,过去许多解释名物的文字都写得如同散文小品,这几乎也成为传统,这样的作品很多。例如《埤雅》,解释动物、植物多用传说故事,读之引人入胜。一些药典,如《本草纲目》也是如此。例如李时珍介绍山药(书中称“薯蓣”):“薯蓣入药,野生者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有三尖,似白牵牛而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荚成蔟,荚凡三稜合成,坚而无仁。”这种形象生动的描写,不弱于现代的散文吧?
  《津津有味谭》中在介绍山药时,也有很浓重的小品文意味:“山药产在山崖间,一名薯蓣,怀县出的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它是一种补身的食品,中医用来入药,由来已久。”“山药能治糖尿病……民国九年,胡适之在北京大学执教时,患了很严重的糖尿病和肾脏炎。胡氏初由协和医院医治,但经治疗多月,非但未见减退,反而日益严重,全身浮肿,小便有血,院中诸医束手无策。那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示意马幼渔教授,介绍北京名医陆仲安氏(现已故)替他医治。陆氏重用黄芪和怀山药,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势霍然若失。一时全国震惊,认为不科学中医,竟能用中药治愈标榜科学、风靡欧美各国的新人物的绝症。”“后来,林琴南也患了同样的症候,又经陆仲安治愈。林为了感谢陆氏,特地画了一幅‘秋色研经图’送他。在这张图末,胡适之也写了一段跋文详记陆仲安治愈他病患的经过。跋文甚长。”下面附录了部分的胡适原文(按:这位陆先生,曾被推荐为孙中山先生治疗肝癌。孙先生先是不许,说中医是没有罗盘的航船,虽然有时也能到达彼岸,但他更相信有罗盘的船)。像这类介绍,书中比比皆是,读来兴味盎然。因此,这本书不仅是实用性的,也具有审美价值。还能看到许多食物以外的东西。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32.00元;《津津有味谭·荤食卷》25.00元;《津津有味谭·食疗卷》28.00元,陈存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2:37 , Processed in 0.1546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