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7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26 20: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阅三七君之医论,对君之文笔、见识不禁大为叹服!然品味君之“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尚感意犹未尽,稍作补充。
     何谓阴阳?答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医道而言,人体有阴阳之分,此人所共知。然阴阳又有正邪之别,则未必个个皆晓。或曰非不晓知,乃易于混淆也!在此,愚先言阴阳之“正”者。
     阳化气、阴成形。凡温煦五脏之“炁”,乃生命之根本,谓之真阳。真阳盛则生机勃然,真阳衰则死期将至。凡滋荣五脏之“液”,乃生命之源泉,谓之真阴。真阴足则五脏润泽,真阴竭则百脉枯槁。此皆自然之理也!阴阳互涵,则体用兼备。阴阳相离,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真阴、真阳皆人之所必须,不可重阳而轻阴,亦不可重阴轻阳,凡阴阳有偏,皆非所宜也!
      又:物极必反。若五志过激,阴虚阳亢,则温煦之“炁”化为消灼之“火”,以至真阴暗耗,五脏具焚,热极生风,瘛纵不已。此阳之“邪”者也!
      水谷之精,化生津液,滋荣五脏,陈洒六腑。若有凝滞,则为水、为饮、为痰、为湿,或胶结于脏腑,或壅滞于经络,生有形之积而为痈、为癌;或随气机升降出入而为肿、为胀,百般症见、变化莫测,此阴之“邪”者也!
      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故凡真阴、真阳有亏,必补之;凡阳邪、阴邪过胜,必泻之。不可因悦真阳而近阳邪,亦不可因忌阴邪而远真阴也!
2
发表于 2003-9-30 02:2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杏林兄所言甚是。近来于阴虚之证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早已不同于半年前所见,离阴之论已见端倪,日后当深入发明之。

3
发表于 2003-9-30 05: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09/30 05:14am 第 1 次编辑]

杏林箫客 先生所言,很中肯。三七先生也很虚怀、大度。这样讨论问题乃论坛之福也。阴与阳,皆为人体所必需。但无论哪一方面表现“太过”或“不及”,就可化而为“邪”。中医讲求“以平为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
发表于 2003-9-30 08:3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3/09/30 02:23am 发表的内容:
杏林兄所言甚是。近来于阴虚之证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早已不同于半年前所见,离阴之论已见端倪,日后当深入发明之。
没有我的再三的棒喝,阴虚之证你焉然能认识到?启蒙老师不要忘记。
:)))
杏林此贴你犹须深研,在医学的面前,我认为面子是一钱不值的。
最近发现了一位针灸高手:江诗古未寒。我正欲拜他为师。
5
发表于 2003-9-30 09:5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面子是一钱不值的;名子,也是一文不名的。
万万不要名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名?
名名必至于万万,“吃水不忘挖井人”,常名!
阴虚之理,黄帝无名。
五行之义,混沌罔象。
6
发表于 2003-9-30 13:0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3/09/30 02:23am 发表的内容:
杏林兄所言甚是。近来于阴虚之证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早已不同于半年前所见,离阴之论已见端倪,日后当深入发明之。
我们注意到,三七同志已经由原来的“一味的纯阳”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了阴的问题,这说明三七同志对中医的理论已经起了质的变化,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7
发表于 2003-9-30 17:1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三七在这里对五积散兄屡次三番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致以诚挚的谢意!阴阳互根,不可偏废。执阴执阳,皆非中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然哉!
8
发表于 2003-9-30 19:2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3/09/30 07:5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3/09/26 08:26pm 发表的内容:
     近日,阅三七君之医论,对君之文笔、见识不禁大为叹服!然品味君之“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尚感意犹未尽,稍作补充。
     何谓阴阳?答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医道而言,人体有阴阳之分,此人所共知 ...
杏林箫客 de“物极必反”,是对的;然而,在这里“必反”的是“物”,而不是“物”下的阴阳。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物”,譬如否极泰来的对偶卦象,又如寒来则暑往、暑来则寒往的周年气候,再如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说的也是这个“道”的反动,无非是“形而上”的道象而已。
这个“反动”的“物”中,又每每可以自有阴阳,阴阳则是“形而下”的东西,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又是这层意思。没听说过此物为阴、彼物为阳,没听说过这个物的只有阴、那件物的唯有阳,更没有听说过阴阳之间的“反”,没听说过阴消所伴有的阳长;而只知道阴阳之间的协和、冲和,只知道阴阳的相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如医学也真的“只在形而上层面上”言阴阳,用了“形而上学”、“玄学”的路子,真真是医学之悲哀,后生之不幸,祈明者鉴之。
9
发表于 2003-9-30 20:1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3/09/30 05:19pm 发表的内容:
三七在这里对五积散兄屡次三番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致以诚挚的谢意!阴阳互根,不可偏废。执阴执阳,皆非中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然哉!
这话我欣然接受。
关于阴阳的问题,我们争论了不止一次,qq上,论坛上......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为你好。想当初我学医的时候,可没有人和我争论这么多,都是靠自己啃书本啃出来的,和老师上临床,不过就是见证多了些,实际上,真正能师授徒的东西少之又少,简单的说:你能当着病人的面,去问老师为什么用某某方剂吗?诊毕老师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解答我这些问题呢?所以就全靠自己了。
说个笑话:就是白芍一味药,白天研究,夜晚研究,甚至做梦都是白芍,可笑吧。
能看到三七同志有了质的变化,作为兄弟,从心里确实非常高兴,我原来的解释没有白费,我一再的棒喝,能令你明白了些什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论坛是个大家庭,不存在你高我低的问题,能学到知识,是最终目的。
我感觉,人,有时候还是踏实坦诚些为好。
孔子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谁能授我五积散一招中医知识,我在这里当场拜他为师!
10
发表于 2003-9-30 21:0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与三七君论阴阳之正邪

五积散先生,胸怀坦白,直言无忌,在这方面确实是我的老师。搞学术就应该实事求是,一五一十,实话实说。不能象搞政治那样“兵不厌诈”,虚虚实实。关于阴阳的话题,作为中医人,是毕生研究的课题和事业,虽穷经皓首,未必能尽得其中奥秘。叹人生苦短,学问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5 18:28 , Processed in 0.116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