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空飞行与中医—航天医学门外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5 01:5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空飞行与中医——航天医学门外谈
神五成功的第二天,发了一个帖子——神五宇航员与中医。这应该是比较适合在网上聊的题目——至少不像非典那样敏感。
我们不是主张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吗?现在尖端科技来结合中医了。我们虽然不是被请去结合的专家,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识。
本人对航天和航天医学也是完全是门外汉,可是鉴于有关专家很可能不便谈。这里就不揣寡陋门外谈一阵。如果有高明的同道看不下去,出来深谈一下更好。总之是抛砖引玉。
以下书归正传。
要想谈航天医学,大概先要知道人类怎样才能航天。
人类早就有航天的梦想,如嫦娥、孙悟空等神话小说所讲,大家都知道。
最基本的航天手段,是中国人发明的——火箭,如现在常见的起火、二起角或起花(过年时放的),只是航天火箭比他们复杂而且强大得多,尽管基本原理一致。
为什么要使用火箭呢?因为要升空而且达到很高的外层空间,必须长时间克服地球引力,达到一定的速度。所以航天火箭一般要有两截以上,一截烧完了,就自动脱落下来,另一节再起火继续推动,如此最后达到要求的速度。
什么样的速度呢?就地球卫星和环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而言,就是所谓第一宇宙速度(约每秒7公里,不知记准否?)。中学物理上都讲过。不必多说。这个理论问题是牛顿早在17世纪就解决了的。变为航天实践而获得成功,却是前苏联人最先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实现的。
航天升空,不是只克服地球引力,还有空气摩擦力。似乎不用多说。不过在升空阶段中,空气摩擦力的危险性还不大。因为,随着升空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大,空气却越来越稀薄,摩擦力越来越小,不至于导致航天器表面温度很高。但是,在没有高级的航天器时,返回地球时就几乎像自由落体下降,速度很高,由于接近地面的空气密度越来越高,摩擦力可以使航天器表面温度达到数百度或更高。这就要求航天器表面材料能够耐高温,不熔化,不破裂,无明显膨胀,不向航天器内部传导热量。否则就是灾难。这种材料的前身,也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即陶瓷。近年的航天器,返回速度控制明显改进,但也有表面温度明显升高。材料不好,仍然会形成灾难。
总之,能升空,能达到宇宙速度还不行。还必须保证航天器不被温度等因素破坏,而功亏一旦(实际上是一瞬间)。外层空间中还有个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度差距约200度的问题,同样靠上述材料保证航天器内部不受影响。
最初的航天器,当然是试验性的,连卫星也不携带。经过多次试验,比较保险之后,才携带卫星。进一步保险,才携带动物、植物等作试验。
载人航天飞行是最后才能做到的。这就是神五之类的载人航天飞行。
于是,就有了航天医学问题。
航天医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怎样使航天器内部,供宇航员活动的空间,与地面人活动的空间空气环境完全或几乎完全相同?主要是空气密度,氧气以及其他气体组成、温度、湿度等与地面空气环境相同。
2怎样克服升空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导致的超重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3怎样克服在外层空间飞行时,人体失重(处于漂浮状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4怎样克服返回地面时的亚失重或反失重(这是我杜撰的术语,但意思不差)状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5怎样增进宇航员的体能?
6宇航员怎样吃饭?吃什么样的饭?
7怎样解决宇航员的大小便、睡眠、洗澡等问题?
8宇航员的心理问题。
9平时(升空前后,平时训练等)宇航员的保健问题。
10稍微紧急情况下宇航员逃生的生命保障问题——虽然故障较大时,宇航员逃生的机会极
少而且真要粉身碎骨。
11外层空间的射线问题。
手中连一本通俗书也没有,脑子中只想到上述问题。
上文所述已经非常浅显了,高中毕业生再有医学常识,就可以很明白。如果还读不懂,就根本不能与航天技术人员对话。
为了使更多的人多少了解一点航天医学知识,略举几问题说明。
比如,宇航员升空时是躺着的。为什么?因为加速度较大,如果立着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返回时也以卧位为好,尽管这时的加速度方向与升空时相反。
再如,宇航员的食物基本上是软的,大体就像较稠厚的酱一样。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吞咽和俎嚼比在地面困难。饮水则问题不大,但是不能盛在容器里,因为水会漂走。故只能用吸管吸饮。不长期在太空停留(美苏的太空站内有人工作几个月),饮时的营养问题不很突出。长期停留,就要用上全部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
再如,大小便问题就更加困难,因为不可能使用抽水马桶(航天器内也不可能带那么多水),否则大小便都会漂浮到飞行器舱内。具体设备构造不太清楚,但必须解决大小便漂浮的问题。也要解决如何尽快把大小便排出飞行器之外。
再如,显然不能用水洗澡。据说是用一种特制的纸擦身。
再如,失重状态下,由于没有地心引力,人体的血液就往上涌。虽然一般不会导致脑血管问题,却使面部明显肿胀。
再如,同样因为失重问题,人体血液循环不再需要克服地心引力,循环动力学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长期在太空停留,必须考虑到循环动力乃至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再如,由于没有大气层对太阳和宇宙射线的“吸收或过滤”,外层空间的射线也是致命的。不在太空行走,这个问题不大。因为太空舱密闭和屏蔽条件是宇航员在太空生存的首要条件。假入太空舱出现明显裂隙,其中的空气和水会立即完全以分子状态散布到太空。这时,即使宇航员穿着太空服,也几乎完全无希望生还。假如在大气层出现裂隙,太空舱就会立即爆炸。宇航员会粉身碎骨。
因此,如何密闭太空舱(又能排出废气废物)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太空舱内维持生命的环境条件是医学家研究的问题,但是人造这种条件却是其他技术人员的工作。
太空通讯,不比地球上难,甚至更容易(指现在。苏联人上天之初,还没有环地球通讯网)宇航员的生活问题却很难解决的满意。
那么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发挥中医之长呢?大约如下:
1 增进宇航员体能。
2 提高平是宇航员保健水平。
3 提高宇航员心理素质。
4 太空饮食中加入经过筛选、提炼的中药。
5 特别针对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研究有效药物。
中医是否能够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已经有了部分答案。据我所知,当年美国人上天时,宇航员的食物中,就有当归提取物。我国的宇航员使用的中药应该更多,即便在天上。
诸位通道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想一想如何解决中医与航天相结合的问题。
不是荒唐言,却是门外谈。很希望有高手结合航天医学谈一谈中医如何与现代大科技相结合。不过,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对现代科技完全或基本不了解,就谈不上去结合。于是,只能等着别人来结合。其结果恐怕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了。
好!连夜完成了这篇门外谈,供有兴趣者参考。
又,拙轮似乎发得太多了。近日因为俗务,要耽误几天。不再发主题帖子。也可能无暇看诸位的尊论。对再下的批评可能不能及时回复。请谅!
2
发表于 2003-10-25 20:31:31 | 只看该作者

太空飞行与中医—航天医学门外谈

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对现代科技完全或基本不了解,就谈不上去结合。于是,只能等着别人来结合。
但解决问题时,还是要以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贯串其中,否则便不称为中医了!
3
发表于 2003-10-25 22:16:09 | 只看该作者

太空飞行与中医—航天医学门外谈

下面引用由玄隐子2003/10/25 08:31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对现代科技完全或基本不了解,就谈不上去结合。于是,只能等着别人来结合。
但解决问题时,还是要以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贯串其中,否则便不称为中医了!
“谈不上去结合”,倒不要紧;因为,如果自己站得住,不去结合,倒也罢。
“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贯串其中”,才是最要紧的;切莫邯郸学步,反丢失了自己。
孙子曰:可胜在人;不可胜在己。哪个是第一性的,明眼者会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7:59 , Processed in 0.0571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