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2 15: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郑建功 
    赵绍琴教授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临床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学识,渐成一大名家。先生学贯中西,提倡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积极吸取古今名家心得,以丰富自己的学识,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数十年的临床中,先生屡起危候重证,对各种疑难病证的辨治均有独到之处,临证务求脉理,提倡脉舌色症合参,而于温病的辨治尤具心得。笔者有幸侍从先生数年,得先生之传,并在临床上得到验证,深感先生之学识高深超逸。今将先生辨治外感咳嗽之经验介绍如下。
      1 重声痰之辨 以明六淫所因
      外感咳嗽是指机体因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的以咳嗽为主症的病证,临床颇为常见。但若施治不当,易使病情延误,或变生他证。因此,虽是轻浅之病,也颇为医家所注重,病人所关注。先生认为一年四季气候有常有异,感邪也有常有变,不能拘泥于成见,要知常而能达变,尤其是当今人们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疾病的发生与演变也日有不同,因此诊治疾病也应务求辨证求因,不能想当然了事。外感咳嗽也是如此,辨证很重要,而声痰之辨是重要一环。据咳嗽的声音与痰的情况,则易分别所感为何邪,为审因论治打下基础。先生认为临床常见的外感咳嗽主要有风寒、风热、暑湿、风燥等,而其间又可相互演变及兼夹,明变其中机理对正确的施治是很重要的。先生认为,风寒咳嗽咳声多重而有力,气急欠平,痰少色清或白;风热咳嗽咳声多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痰稠而粘或白或黄;暑湿咳嗽咳声闷而不畅,咳嗽似喘,痰多而稀;风燥咳嗽多干咳而频作,连声作呛。风寒兼痰湿则多有痰鸣,痰稀如涎;风热化火成火热咳嗽,则以呛咳、阵发为特点,咳声响亮而脆,咳痰黄稠或白粘;外寒而内热的寒包火咳嗽,则咳声重浊有力但不畅,气急而痰粘,且鼻多流清涕。总之,大凡咳嗽声重浊而不扬的多是肺气不宣;咳声低微而不扬的多是肺气不足;暴咳音嗄的多是肺实,即“金实无声”;久咳音嘶的多是肺虚,名为“金破不鸣”。虚人外感咳嗽,咳声多轻而频,其痰或多或少,或稠或稀,各有不同。
      2 舌脉并重 以辨病机兼夹
      赵师治病尤重脉学,于外感咳嗽的治疗也重舌象,舌脉并重是其特点,故赵师于舌脉两诊上均有高超的造诣。临床遇凭症难以明确诊断时,常凭舌脉为依据,于外感咳嗽的辨治也不例外。同时赵师也认为疾病病机的转变,尤其是外感病,其在脉舌上常先于症状而出现,因此能明辨舌脉对准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风寒咳嗽,脉多浮紧或浮缓,脉紧多为寒邪重,而缓则为风邪偏重,舌苔多薄白。但临床每有兼夹,兼与病人的体质有关系,内兼痰湿脉多或弦或滑,舌苔多白腻;内兼食积,脉又兼滑象,舌苔多厚腻;风寒化热,脉多数按之弦滑有力;虚人感风寒脉浮按之力弱。风热咳嗽,脉多浮数或滑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白或黄;若化火则脉多弦滑且数,舌红边尖起刺,苔白浮黄或干;痰热郁滞不化,则脉弦滑数按之有力,舌红苔黄腻。暑湿咳嗽,多见于夏月暑盛湿重之时,常内外互因,脉多濡或滑,舌苔多白腻;兼有寒湿不化,脉多沉滑或濡软无力沉取细滑,舌苔多白腻而润。风燥咳嗽多见于秋凉时节,脉多浮或弦或细,舌苔多白而干;凉燥脉多弦,舌淡苔白且干;湿燥脉或洪或数,舌边尖红苔白干或黄。若因风热化火化燥,则脉多弦数,舌红苔干或黄。
      3 立法处方 注重因势利导
     咳嗽之病因虽多,但总离不开肺,肺主气,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肺气失宣或肃降失司,都会引起咳嗽。由于肺本身的功能特点,以及外感咳嗽之病邪因素,治疗外感咳嗽赵师力求因势利导,调肺气,祛外邪,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病自愈,用药强调轻灵宣气。风寒咳嗽赵师以疏风散寒为主,认为寒去风散肺气宣则咳自止。常用药:苏叶子、生紫菀、前胡、象贝母、杏仁、枇杷叶、羌活、陈皮等。风寒重,体痛脉紧,加用少量麻黄、桂枝;化热,脉按之数而有力,加旋覆花、芦根、炒牛蒡子;痰湿中阻,加干姜、细辛、茯苓;素体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兼有食积不化,加保和丸、焦三仙。风热咳嗽赵师认为重在疏风清热,但需防凉遏。常用药:桑叶、前胡、杏仁、茅、芦根、象贝母、黄芩、连翘、薄荷等。并可适当加用苏叶、防风、炒牛蒡子、桔梗、炒山栀等。风热重脉滑数有力,可加生石膏、瓜蒌、大青叶;化火痰稠,去桑叶、薄荷,加知母、桑白皮、地骨皮、黛蛤散等;暑湿咳嗽赵师认为化湿清暑最为要紧,而关键在于化湿,湿去热退,肺气自调。常用药:藿香、佩兰、苏叶、半夏、陈皮、厚朴、杏仁、竹叶、竹茹。表湿重,加羌活、独活、海风藤;热重,加黄芩、黄连、茅、芦根、西瓜翠衣;湿重脉濡软,舌胖苔白腻根厚,可加用苓桂术甘汤;中气不足,加太子参、生黄芪。风燥咳嗽赵师认为疏风润燥最合理,其凉燥用温润;温燥用凉润。常用药:南北沙参、川贝母、桑叶、杏仁、淡豆豉、山栀皮、鲜梨(去核连皮切片)、炙枇杷叶等。若为凉燥,可加苏叶、防风;温燥可加菊花、茅、芦根等。赵师认为外感咳嗽,初期病在肺卫,按卫气营血辨证,病多在卫分,不解则可入气营,治疗既不可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也不可一味寒凉太过,因“寒则涩而不流,气机不宣,三焦不畅,早用寒凉郁遏其邪,邪无出路,反致病不能除”(《温病浅谈》)。从临床上来看,过用辛温发散之药者固少,但早用、过用寒凉之品的却不少,以致寒凉过度,气机郁滞,或中阳被伤,反致病难向愈,最后还得用升和轻疏,或温经散寒、宣气化痰之剂收功。对于寒包火之咳嗽,内有郁火,外束风寒,热郁不解,发热恶寒,口干唇燥,咽红且痛,或遍体痛,舌红苔白,脉浮紧,沉取弦滑有力且数。临床也不少见,其治疗赵师认为既要疏风散寒,又要开郁泄火,可用辛苦寒法,辛温、苦寒、辛寒并用,升降散加苏叶、前胡、炒牛蒡子、瓜蒌、黄芩、连翘、淡豆豉、炒山栀、茅、芦根等。
     4 饮食起居 也当慎重外感
     咳嗽虽是小恙,但不应轻视。病在肺,肺气不宣或肃降失司,胃失和降,运化受阻,极为不利于外邪的清除。因此,调和肺胃,护好营卫,使气机调畅,营卫调和,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赵师认为外感咳嗽,饮食宜限量,且以清淡为主,忌食高能量的食品及不易消化之物(如油炸之类),小儿尤其要注意。同时也应适当地保暖,使营卫调和,以免复受外邪的侵袭,另外,寒凉之品也应慎重食用,过食寒凉之品,凉遏气机,不利疾病的治疗;若伤胃困脾反而碍事,中阳不足者更当慎重。这些虽是小事,却也不可不注意。
2
匿名  发表于 2004-12-22 15:46:22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好文章!!
3
发表于 2004-12-22 16:48:5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赵老文魁脉学非常好!
昨天,从图书馆借回来,等回家后好好读读!
4
发表于 2004-12-23 18:30:5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谢版主。
5
发表于 2004-12-24 11:13:1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斑竹辛苦了 有文魁脉学吗 能帖上来就好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4 11:22:4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好像在医学资源里有,联系一下罗斑竹。
7
匿名  发表于 2004-12-24 19:50:27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山中无鸟,麻雀为王"
悲哉!!!
8
发表于 2004-12-25 12:34:3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很想看看阁下这只大鸟的佳作
9
匿名  发表于 2004-12-30 21:15:20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大鹏之作,麻雀焉懂?
10
发表于 2004-12-31 20:24:2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赵绍琴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三两鸭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7 23:14 , Processed in 0.140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