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陳昆山治療病毒性肝炎臨床經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0 15: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陳昆山治療病毒性肝炎臨床經驗
肖曉敏
(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

  業師陳崑山先生從事臨床、教學30餘年,學驗俱豐,尤其對肝膽病證有獨特見解。玆就業師對肝炎的認識和降 經驗作一介紹,以饗同道。
1‧病因病機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發病,雖有內因與外因之分,但濕熱毒邪是致病的主因,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胸脘痞滿或脹痛,大便搪臭或不爽之濕熱蘊阻脾胃證;或為身目小便俱黃,口乾苦,脅痛,壓油,大便乾結,脈弦滑或弦數之濕熱蘊結肝膽證。若失治或誤治,易使濕熱留戀,形成慢性肝炎。濕熱久羈,既可損傷脾胃,致脾胃納運失常;也可結於肝膽,使肝膽疏泄失司。故業師認為,慢性肝炎雖有濕熱殘留,但脾失健運、胃不納降、肝失疏泄則常為主要病機。
2‧病位在肝膽和脾胃
  業師認為肝炎病位主要在肝膽和脾胃,臨床上也以兩者為病機演變中心。在慢性肝炎的後期,雖可久病及腎,表現出肝腎陰虛和脾胃陽虛的徵象,但其根源仍在於肝膽和脾胃的虛損與失調。在肝膽者有濕熱蘊結肝膽、肝氣鬱結、肝腎不足、肝鬱血瘀、肝膽鬱熱等,臨床多以"肝鬱"為主,以右脅脹痛,目黃,脈弦為主要表現;在脾胃者有濕熱蘊阻脾胃、脾失健運、脾氣虛弱等,臨床多以"脾胃納運失常"為主,以脘腹脹悶,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兩者的主次關係,並非一成不變,隨著病情的變化而變更。
3‧清利濕熱是治療肝炎的常法
  濕熱為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肝炎亦多為濕熱殘留,臟腑功能失調,濕熱不除,則病無轉癒之機。故業師治肝炎常用清熱利濕法。清熱使邪消於體內,通利則邪有出路。清利合治,則濕熱再無蓄留之地,邪去正安,氣機疏利,臟腑調和。濕熱之邪,熱因濕裹,濕邪不去,熱亦難清;且熱易清而濕難除,濕去則熱孤。故通過利小便使濕邪去更顯得重要。業師根據肝炎有濕熱蘊結肝膽和蘊阻脾胃之別,將清利法分為清洩肝膽濕熱和袪除脾胃濕熱。
  治療急性肝炎,業師總結為"清利為主,先清後調,不宜早補過補"14字原則,主張治療急性肝炎,清利濕熱宜早、宜徹底,不可見到神倦肢怠等"濕困"症狀而妄進補劑,唯待濕熱大去,才議調理;否則易使濕熱殘留,有向慢性肝炎轉化之虞。慢性肝炎雖有臟腑功能的失調與虛損,但由於濕熱殘留是慢性肝炎病程纏綿之根,故治療慢性肝炎,清利濕熱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清利法雖是治療肝炎的常法,但慢性肝炎每有臟腑功能的失調和虛損,往往是病機關鍵所在,故調理臟腑功能常佔主導地位。調理之法有:調和肝脾、調理脾胃、養肝柔肝、滋養肝腎、溫補脾腎、益氣養陰、調和氣血。
4常用降5法
4‧1清熱法
  此法適用於肝膽鬱熱明顯者,以龍膽瀉肝湯為主方,常加蒲公英、連翹、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蘆薈、虎杖等。因肝為藏血之臟,故熱多入血分,又常加赤芍、牡丹皮、生地黃等涼血之品,其中赤芍用得最多,用量宜大,一般在20~50g。本類藥物多為苦寒,易傷津敗胃,故應用本法時須時時顧及胃氣,一旦熱象減退,即應撤減,漸用疏肝健脾和胃之法。
4‧2袪濕法
  此法適用於濕阻申焦明顯者,常用藿朴夏苓湯和茵陳五苓散化裁,並常加半邊蓮、車前、滑石等加強清利。若大便溏薄,且挾有不消化食物者,加麥芽、神曲。本法用藥應以化濕利尿醒脾為主,須防溫燥太過。
4‧3清利濕熱法
  此法適用於肝膽脾胃俱有濕熱蘊蓄者,臨床上同時出現肝膽和脾胃濕熱兩組症狀,ALT顯著升高,常在300U/L以上,治療以茵陳篙湯為主方,常加黃芩、竹葉、白茅根、半邊蓮、虎杖、垂盆草等;偏於肝膽者,又須加龍膽、赤芍、牡丹皮、柴胡以清肝疏肝;偏於脾胃者,加白茅根、竹茹、滑石、半邊蓮以清胃。
4‧4疏肝運脾法
  適用於肝脾不和者。此類病人多因濕熱殘留,結阻肝膽脾胃,致肝氣不疏、脾失健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因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臨床多配以北沙參、玉竹、生地黃柔肝養肝。
4‧5益氣養陰法
  適用於氣陰兩虛證。本證多為濕熱殘留,傷陰耗氣,致肝陰、脾氣虛弱。以四君子湯合一貫煎主治,此溫而不燥、滋而不膩。
  以上降 5法中,以清利濕熱法應用最多,可單獨便用,也可與其它治法合併使用。
5‧典型病例
  王某,女,24歲。患"乙肝"病史兩年,反復ALT升高,近來感右脅隱痛,惡心欲吐,納呆,精神差,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肝在右脅下約2cm質軟,觸痛明顯,邊緣鈍,表面光滑。化驗ALT 420U/L。證屬肝膽脾胃濕熱,治以清熱利濕,佐以疏肝。處方:茵陳20g,大黃9g,桅子l0g,白茅根30g,車前子15g,滑石10g,柴胡l0g,竹茹15g。服上方7劑後複診,證見:右脅隱痛不適,精神稍差,納食二便正常,舌質紅,苔薄,脈弦緩,復查ALT 105U/L。
濕熱己去大半,治以疏肝運脾,清熱利濕法。
處方:柴胡 l0g,玫瑰花、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5g,陳皮l0g,茯苓12g,白朮l0g,白芍12g,當歸8g,甘草6g。服藥10劑後再次複診,患者已無明顯不適,舌質淡紅,苔薄,脈緩,肝在右脅下約1cm,質軟,無觸痛,ALT已恢復正常。(收稿日期:2001-02-19)

2
发表于 2006-11-8 11:16:12 | 只看该作者

陳昆山治療病毒性肝炎臨床經驗

中医好象对病毒不是认识很清楚吧。概念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1 21:12 , Processed in 0.1013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