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厢医庐诊余拾零(李介鸣)——《燕山医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9 22: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世医有善用附子、乌头者,尤以四川、云贵西南湿著之地为甚。北京亦有有余某,在旧社会原业律师,解放后,改业中医,亦尝以“御医”自命。其用川乌、附子恒达60克,多则—方120克。然求医者大有人在,因其治风寒湿痹痛颇有著效。共所用乌附必先煎1小时,然后共煮诸药。如此,则乌头碱毒多被破坏(古人用蜜煎亦采高温以减乌头之毒)。然而余某原非业医者出身,因其滥用乌附,所以服其药有剧烈反应者其众。彼曾为其老友张某治疾,患者夙日血压高,彼仍用川乌120克,患者夜卧前进药,翌日即头面红胀.毙于床间。彼曾几次因用大剂乌附杀人,后被判刑。
    余某亦擅用蜈蚣,每方恒达三十条,患者虽有服药不适.然尚未闻被其毒死者。文艺界某人师,患“神经血管痉挛性头痛”数年,发作时头痛如裂,不可忍耐,曾访各大医院及本地名医,遍治罔效。后服余某药,每方用蜈蚣三数十条,服药累计蜈蚣千余条,头痛根除。
    磋乎!世间仅讽议其庸医杀人。余认为彼亦有所长,盖其用药虽猛,而求医者门庭若市,其必有过人之处。余细析其原由,固有一部分痹证久治不差者,得大剂乌附温寒驱湿,殊有显效。余因之亦仿其用乌附多至两许(必须久煎),更配以甘草;用蜈蚣常至十条,解痉止痛,亦能为疑难患者解一时之苦。吾人临证之时,要善学他人之长,而避人之短,此等学问作书本上可以多得者也。中医同道擅用乌附者颇不乏人,因地区关系,亦有畏之如虎者。
    曾忆1955年余在卫生部工作时,有浙江省某县委书记患风湿痹症(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皆炎、风湿性心脏病)多年,久治不痊,往沪求医,蜀籍刘医居沪,颇有名气,为之处方,重用乌附,每服常至60克,服药数十付,证有减轻,即停服大剂乌附。事隔半年余,其书记又至无锡市某中医院治疗。甫三日,中夜暴卒,(可能为急性左心衰)其家属诉之于浙江省卫生厅后转上海市卫生局(当时华东区卫生局所在地),责之无锡市某中医院,答日:“病人久服大量乌附,热毒内蕴,一旦暴发而死,非我之过也。”沪市卫生当局以刘医颇有名声,适值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指示不久,未肯妄责刘医,乃将原案材料转请卫生部研究处理,余适承办此案,乃思某县委书记虽服乌附甚多,当时未出现任何症状,而且病情有所减轻,又停药巳半年,而患者死时面色苍悴,何云热毒暴发?殊属中医院推卸责任。彼时中医研究院成立不久,余即将原案转该院讨论。中医研究院老中医多来自蜀郡.经讨论后,大多数人均认为非服乌附致死。于是此案与上海蜀籍刘医无干。由于中医应用乌附各异,学术派别见解不同,吾人对此等事要实事求是,不可不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4 22:16 , Processed in 0.0502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