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mark]讲讲轮状病毒
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是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1978年正式命名为轮状病毒.HRV被认为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轮状病毒(Rotavirus)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有40~50%为轮状病毒所引起。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2~4天。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增殖影响了细胞的搬运功能,妨碍钠和葡萄糖的吸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感染后血液中很快出现特异性lgM、lgG抗体,肠道局部出现分泌型lgA,可中和病毒,对同型病毒感染有作用。一般病例病程3~5天,可完全恢复。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该病潜伏期为1~3天,发病急,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及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见首日2~6次,多数病例日内消失,紧接则见腹泻水样,开始为白色,继而黄色似蛋花汤样,日4~10余次,泻量大,烦躁尿少,嗜睡等脱水现象,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到症状;病程平均为3~8天,有条件的医院可结合病毒检测助诊。由于目前对病毒检测尚未普及,临床根据特征做出诊断。
因病儿呕吐、腹泻而致脱水现象明显,抗生素类止泻剂无效,病人大多接受静脉补液,中后期多见水中毒。此方法只能缓解脱水,对抗轮状病毒无效。
一般资料 87例均为儿科住院患儿,符合腹泻诊断标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在粪便中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19个月;大便次数≥3次/d,平均9次/d,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黄或黄绿色,无腥臭味,镜检为脂肪细胞,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部分患儿有呕吐、腹胀、发热。入院时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呼吸道症状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岁18例,~3岁21例,~4岁6例。其中咳嗽39例,流涕28例,鼻塞25例,打喷嚏17例,咽部充血40例,扁桃体肿大31例,颌下淋巴结肿大18例,双肺闻及干性啰音8例,闻及中细湿啰音7例。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岁22例,~3岁16例,~4岁4例. 方法 均给予利巴韦林冻干粉、培菲康散剂、蒙脱石散剂及静脉补液支持治疗,有呼吸道症状且外周血象增高者适当加用先锋霉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同时暂停含乳糖类食品,进食米汤、稀粥等,腹泻停止后即恢复原饮食。 2 结果 平均腹泻持续时间:呼吸道症状组(6.96±1.41)天,对照组(4.38±1.2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腹泻停止时大便RV转阴情况:呼吸道症状组19例,对照组31例,2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呼吸道症状随腹泻好转而好转。
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口服中药汤剂 ;煨葛根 12克 ,黄芩 10克 ,黄连 3克 ,车前于10克 ,猪苓 10克 ,陈皮 3克 ,半夏 9克 ,神曲 7克 ,茯苓 12克 ,扁豆 12克。每天 1剂 ,水煎 ,分两次口服。并配合双黄连 60毫克 /(千克体重·天 ),静脉滴注 ,每天 1次。[/water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