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4 13: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饱胀、早饱、疼痛、恶心、呕吐等症,而无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其发病率高达3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气横逆,犯胃乘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而成。笔者将其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宿食内停、湿热中阻、肾气不足、寒热错杂八型,以此辨治获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其分型施治略述如下:
1.肝胃不和: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情志不遂则加重,胸闷嗳气,纳少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等。
2.肝胃郁热: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灼热,食后疼痛不减或加重,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泄热、理气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黄连、吴萸、公英、栀子、郁金等。
3.胃阴亏虚:症见胃脘隐痛灼热,空腹尤甚,口干纳呆,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饮合百合汤化裁。药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炙甘草、桑叶、百合、生地等。
4.脾胃虚寒: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饮食生冷后加重,泛吐清水,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或迟缓。治宜补中益气、温胃散寒。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炙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干姜、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炙甘草等。
5.宿食内停:症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食后尤甚或厌食,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泻下臭秽或不爽,苔黄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连翘、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枳实等。
6.湿热中阻:症见脘腹痞满,食少乏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身困重,怠惰嗜卧,便溏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或胃脘灼痛,痞闷,口苦尿黄,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方用黄连温胆汤、三仁汤加减。药用黄连、大枣、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薏仁、白蔻仁等。
7.肾气不足:症见脘腹胀痛,喜揉喜按,腰酸膝软。偏肾阴虚者可伴口干唇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偏肾阳虚者可伴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宜补肾壮元。方用左归丸(偏阴虚者)或右归丸(偏阳虚者)。
8.寒热错杂:症见胃脘痞塞疼痛,嗳气频频,呕吐泄泻,苔白黄腻,脉濡数。或口苦、口臭、胃中灼热、喜冷饮、大便干燥等热象与胃部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寒象并见。治宜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黄芩、干姜、黄连、大枣、人参等。
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这类病人,可加大黄、黄连、黄芩、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能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对伴有焦虑、抑郁、疑病的,多与病人交谈,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心理。饮食要以清淡、干净、新鲜、色香味美而富有营养为原则。忌烟酒、生冷、油腻、酸甜、麻辣之品。并做到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未饥先食、未饱先止。
[/watermark]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22:57: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愿网友指教!
3
发表于 2007-2-15 02: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这是你临床得出的结论吗?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是的!
5
发表于 2007-2-18 11:0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谢谢  我是个初学者  谢谢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4 03:25 , Processed in 0.1419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