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9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3 22: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8/03 02:05am 第 1 次编辑]

内外伤辨惑论
饮食劳倦论
补中益气汤
黄芪5分     甘草5分    人参    升麻    柴胡   桔皮    归身   白术各3分

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需用黄芪最多,
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
口干咽干者,加干葛,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
荣气不营,阴火炽胜,是学中浮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
所养.......
个人体会:此方从桂枝汤变化而来,方取桂枝汤之阳,为少阳虚证而设,以补小柴胡汤之不狄,
方中各药剂量极轻,含义深刻。
此方临床加减变化,适应症极多,关键要抓住少阳虚证,这一本质问题,广泛适应于内外妇儿各科,其变化方:清暑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
........为羽翼此方而设,从中可以窥其东垣的主要思想理论。
欢迎诸位参与讨论。
2
发表于 2003-7-24 00:46:0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终于有人开始发了方剂研究的贴子了,谢谢你,五积散先生。
3
发表于 2003-7-24 00:48:3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07/23 10:33pm 发表的内容:
补中益气汤
黄芪5分     甘草5分    人参    升麻    柴胡   桔皮    归身   白术各3分
...
请教:这里的“分”,是指的重量之“分”(一钱的十分之一),还是等分的“分”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3-7-24 12:51:37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下面引用由戴雪松2003/07/24 00:48am 发表的内容:
请教:这里的“分”,是指的重量之“分”(一钱的十分之一),还是等分的“分”呢?
应该是:一钱的十分之一
5
发表于 2003-7-24 13:57:45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脾胃論>
黄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甘草(各五分炙),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已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    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足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白朮(三分除胃中热,利腰脊间血),右件药(口爻)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柤,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
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分),炙甘草(三分),
如恶寒冷痛者,加去皮中桂(一分或三分桂心是也),
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 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如天凉时,恶热而痛,于已加白芍药甘草黄芩中,更少加桂;如天寒时腹痛去芍药,味酸而寒故也,加益智(三分或二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
如头痛,加蔓荆子(二分或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顶痛脑痛,加槁本(三分或五分);如苦痛者,加细辛(二分华阴者),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
如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别以清空膏主之;
如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其痛立止,如不已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去皮二分或三分),
内经所说,少腹痛皆寒证,从复法相报中来也,
经云:大胜必大复,从热病中变而作也,非伤寒厥阴之证也(仲景以抵当汤并丸主之,乃血结下焦膀胱也);如胸中气壅滞,加青皮(二分),如气促少气者,去之;
如身有疼痛者,湿,若身重者,亦湿,加去桂五苓散(一钱),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本根(各五分),升麻苍朮(各一钱),勿用五苓,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如大便秘涩,加当归梢(一钱),闭涩不行者,煎成正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五分或一钱),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凶证也;
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者勿去之,冬月或春寒或秋凉时,各宜加不去根节麻黄(五分),如春令大温,只加佛耳草(二分),款冬花(一分),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十二枚),麦门冬(去心二分或三分),如舌上白滑胎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参(二分或三分),并五味子麦门冬各等分,救肺受火邪也;
如病人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一分或三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黄连;如胁下痛或胁下急缩,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
右一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为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益其病尔,如黄耆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也。
今详内经针经热中寒中之证列于左。调经论云: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
又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又云:所有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曰:内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寒独留则血凝泣,血凝泣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
故曰:寒中。先病热中证者,冲脉之火附二阴之里,传之督脉,督脉者,第二十一颧下长强穴是也,与足太阳膀胱寒气为附经,督脉其盛也,如巨川之水疾如奔马,其势不可遏,太阳寒气,细细如线,逆太阳寒气上行冲顶入额,下鼻尖,入手太阳于胸中,
手太阳者,丙热气也,足膀胱者壬寒气也,壬能克丙,寒热逆于胸中,故脉盛大,其手太阳小肠热气不能交,入膀胱经者,故十一经之盛气,积于胸中,故其脉盛大,其膀胱逆行,盛之极,子能令母实,手阳明大肠经金即其母也,故燥旺,其燥气挟子之势,故脉涩而大便不通,以此言脉盛大以涩者,手阳明大肠脉也,黄帝针经: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若见此病中一证,皆大寒,禁用诸甘酸药,上已明之矣。
6
 楼主| 发表于 2003-7-24 14:15:4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下面引用由秦越人2003/07/24 01:57pm 发表的内容:
补中益气汤 <脾胃論>
黄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甘草(各五分炙),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已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 ...
白朮(三分除胃中热,利腰脊间血)
大有深意!邓铁涛治疗黄疸经验方之一:
党参9---30    生白术30----60-----90-----120    全茯苓15----30-----45   
生甘草9-----15      茵陈9------15
家秘:四君子重用白术,加坤草治疗妇女气虚型便秘尤妙
四君子重用白术加桂枝,治疗风湿型各类症候(湿重),屡有效验.
7
 楼主| 发表于 2003-7-24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手太阳者,丙热气也,足膀胱者壬寒气也,壬能克丙,寒热逆于胸中,故脉盛大,其手太阳小肠热气不能交,入膀胱经者,故十一经之盛气,积于胸中,故其脉盛大,其膀胱逆行,盛之极,子能令母实,手阳明大肠经金即其母也,故燥旺,其燥气挟子之势,故脉涩而大便不通,以此言脉盛大以涩者,手阳明大肠脉也,黄帝针经: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若见此病中一证,皆大寒,禁用诸甘酸药,上已明之矣。

[move]极堪玩味[/move]
8
发表于 2003-7-24 18:33:4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07/24 02:15pm 发表的内容:
家秘:四君子重用白术,加坤草治疗妇女气虚型便秘尤妙
有同感,我曾治一妇女气虚型便秘,补中益气汤中白术三倍于黄芪,制成蜜丸,日一至二丸,已连服一年,基本治愈。
9
 楼主| 发表于 2003-7-24 23:21:47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实际上,白术通便还是从伤寒"桂枝加附子汤"引申而来.
10
发表于 2003-7-24 23:33:3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方剂研究:补中益气汤

又能拜读五积散兄的大作,真是欣慰之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2 22:08 , Processed in 0.0558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