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8论中医理论的科学建构(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1 15: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的中、西比较思考
迨至宋、元以后,医家不识运气,不解六经,把《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包含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个别内容与六经割裂来,片面强调所谓‘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又另创什么‘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更有甚者提出‘医林改错’。精华已丧,徒存皮毛,人自为说,门户纷争,中医学从此走向衰落,开始陷入了混乱局面。解放后编制的中医院校教材,继承的就是这一时期理论,由于不了解中国古人在二千年前的科学成就,不知道中医理论来源于运气学说,进行的中医现代化教育,因理论缺陷,不知所以然,一方面不得不求助于外部而附会西医,一方面又为保住“特色”而推行所谓的辨证标准化。这样的结果背离了《内经》、《伤寒论》的原则精神,沦为僵硬的教条,它严重束缚了人的能动思维,使医生的眼界局限于表面的形下范围。中医丢掉了自己的科学灵魂,跟随西医走上分析、还原的道路,中医临床再也无法达到《伤寒论》那样的高超水平了。四十余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不仅未见产生出像老一辈中医学家(他们都是精通《内经》和《伤寒论》的医学大家)那样的以卓越疗效著称的名医,相反却一代比一代退化,甚至丧失了信心。造成中医现代化这种局面的原因,究其根底,严格的说,它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在研究一个错误的前提。
西医是建立在物理、化学、数学等近代分析科学基础上的学科,其还原性思维,必然决定了它们照搬研究机器的方法来研究人。其力图通过分析的途径从物质结构上说明人的生命,这在中国的古人看来,它追求的不过是通过延长感官可以发现的那部分属于表面层次的“形器”而已。不可否认,人有机器属性的一面,现代医学借助于高科技手段,从简单的血压计到复杂的核磁共振成像仪,以其定量分析影像定位等,可以监视和测量人体的所有结构,也可以有限的解决某些局灶性病变。但单纯机器观点并不符合生命特性,太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上述那些高科技手段有很多弊端,许多检查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可靠的、错误的结果常常发生,甚者有时检查过度,给人体带来损伤,这还不算严重,更危险的后果则是来自于检查之后的那些可怕的药物和手术。许多西方人士对此已经开始认识,如美国医学通讯记者林内•麦克塔格特就在她的《医生对你隐瞒了什么?》一书中列举大量事实写道:乳房X照片与其说能诊断癌症,不如说能导致癌症;在许多情况下,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还不如置之不理;那些降胆固醇药物实际上会增加死亡危险;在许多情况下,现代医学所谓的治疗措施实际上比疾病本身还要糟糕。她甚至坦言,某些曾为西方人引为骄傲的高科技手段是“医学中的伪科学”。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人体的机能状态亦发生着同步运动。为什么人的生理有生物钟现象?为什么有些病有好发时节?这其中的奥妙,如果不了解天人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五运阴阳的道理,仅凭现时的高科技手段是无能为力的。观察人的五运阴阳,古人的方法首先是以大自然作参考系,从自然界运气的不同时期,就可推知人体不同时期的运气状态,故《内经》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其次是从人的生理征象来考察,因为人体不同时期的运气状态,决定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理特点,通过有形的生理变化,即可测知无形的运气动态,这其中尤以脉搏的表现最为真实和准确。《内经》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泄无失,与天地同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人体顺应四时的正常脉象,假若出现非时之脉,则说明人体运气未与天时相应,人在生理上就会发生异常而表现出疾病。《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病必求其本”。除了脉诊,还有视色聆声等,俱是用于“求本”、观察人体运气状态的巧妙而有效的方法,它们虽然表面看起来似乎原始简陋,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一项高科技手段可以取代。
怎样看待人的实体组织?现代组织胚胎学通过实验发现,将成为动物尾巴一部分的一个细胞,如果移植到该动物的头部,就会发育成为该动物头部的一部分,这证明胚胎细胞的组织分化,受该组织所在部位环境的影响。现代心理学亦清楚的认识到,大脑的发展与完善,在生物学的基础上,离不开自然与社会的环境制约性。而二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对此认识则更为深刻,《易•系辞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内经》时期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解剖,但运气理论不拘泥于器官形质,而是认为存在于形质后面的无形之道才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内经》命名的脏腑都不是形质的脏腑而是运气的脏腑,如说:“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心者,生之本,神之变,……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脾、胃……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通于土气”。用心领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三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就可知道,《内经》提出通于夏气、通于秋气、通于冬气、通于春气、通于土气的所谓脏象,其意义不在于区区的表面形迹,而是本于自然、天人合一、禀应阴阳、以天地运气为根据的关系模型,指示人们从全方位的运气时空角度透视人的生命现象和脏腑机能。以运气命脏,这就是为什么《内经》忽视器官形质,而把肝置于左,肺置于右,以及人体脏腑与以六经为代表的六气配合,并且这种配合吸纳了有名无实的三焦,却把现代认为是生命中枢的大脑排除在外、而将大脑所有功能分归于五脏的根本原因所在。
生命是自组织系统,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上百万亿个细胞是通过什么机制进行协调工作的呢?我们知道,细胞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则是原子的集合,其中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原子与细胞都是有核结构。原子就像一个小的行星系统,电子以波的形式围绕原子核在运动,根据五运原则,只要是旋动系统,都可用五运来归纳。那么细胞有没有绕核运动呢?由于旋动波是能量的运动形式,对于细胞的能量可以测知,但能量波的旋动,人们却无法定量测定(符合测不准原理)。既然细胞有核,就可能存在围绕核的能量波。如果这一点可以推定,则人体从原子到细胞再到五脏就构成了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五运系统。再根据子系统服从母系统的原则,五脏五运制约着细胞五运,细胞五运又制约原子五运,如此一来,一个纷繁复杂的人体组织,既各司其职又井然有序的协调机制就建立起来了。自然系统的结构表面看是由小到大的组成,而其发生以及功能行为则必然是由大到小的整体进行,这可能即是生命自组织的奥妙所在。人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由于天人的运动同构(以五运同构)关系,人的五运必然服从于天地五运,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运动保持协调一致,于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大系统观念便由此而产生。
现代科学证实,客观世界的实在性,既有可视的有形方面,也有不可视的无形方面,是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自然界的自组织原理与人工的组装原理是根本不同的,组装原理打开系统即可看到,而自组织原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论用什么样的先进仪器也是看不到的。生命的特性,就像量子场一样,基本粒子以波的形式依场而存在,离开了场,一切粒子将衰变消亡,故基本的不是粒子而是场。如从这一意义引申来看生命,生命运动依附于有形实体,但有形实体不等于生命,人死去实体仍可暂时存在,故西医的研究从组织、器官、细胞逐层深入直至分子,偏于可视的有形一个方面,只是研究了生命的可视部分,即相当于不基本的粒子那一面。当西医完成了基因图谱测定、以为破解了生命奥秘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岂不知只要是可视的,就是有形的,就像量子物理一样,如果确定了它的有形,就必然失去它的无形。基因图谱是由那个不可视的无形东西所绘制(细胞的两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原子粒子在场作用下的不同的波动聚合花样),生命更是由那个不可测的东西在操纵。那个东西在,生命就在。那个东西消失,生命就消失。因此,要想挽留住生命,就必须挽留住那个无形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具有量子场性质的“五运阴阳”。
现代科学的场论告诉我们,场的激发态产生粒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增效应”告诉我们能量产生物质,而中国先贤们的“道”理论则告诉我们旋动是能量和物质的总根源。当我们一旦明白了他们讲述的道理,重新再看《内经》那些曾经令人匪夷所思的种种“奇谈怪论”,就能恍然理解了。对本文开始时提出的中医科学性问题,我们据此可理直气壮的向世人宣称:中国古人于二千年前创造的作为中医建构基础的运气学说,是现代科学还未发现的、具有超前性质的、更加适合于人这样的自组织系统研究的先进科学。
结  语
中医不是没有科学,而是其科学未能为人所知。如何把中医的科学面目呈现给人们,清末民初的著名中医学家陆渊雷曾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发皇古义的方法,就是必须坚持中国文化特色,遵循中医自身的逻辑规律,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文化的历史源头开始,重新审视中医理论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从每一个概念入手,下一番破解功夫,寻找其中的科学因素,并发现错误出在哪里,然后兴利除弊,真正做到有批判的继承。融会新知,就是在发皇古义的基础上,以我为主,融合现代先进理念,容纳现代有益成果,使自己的内容更加充实,体系更加完备。故发皇古义是融会新知的前提,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首要关键。
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科学的道路不只一条。我们的国家正在富强兴盛,但在科学的道路上,中国人智慧的伟大似乎更闪烁在古代。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古老文明大多已衰亡,惟有中华文明,虽历经劫难,仍翘首雄姿,傲然独立,如果没有厚重精深的科学作根基,怎能保持其二千年不败的顽强生机。古代的科学之道,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的繁荣,对世界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曾推动西方工业的发展,《易经》、《老子》、《庄子》等书亦曾点燃莱布尼兹、玻尔、爱因斯坦、普里高津等许多大科学家的心灵之灯,即使是现代西方最先进的科学理念,也都可在中国古人那里寻找到闪光的亮点。著名的世界科技史研究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说:“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生和技士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人类历史上一些很基本的技术,正是从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只要深入发掘,还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怎样评价古代的文化遗产,恩格斯在批判古代自然哲学时确曾说过:“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段话指的是西方而不是东方,可自184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某些学者将学术与政治混为一谈,把恩格斯的这段话不加分析的套在自己头上,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而鼓吹全盘西化,对祖先留下的遗产则一概贬为落后而大加鞭鞑,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上世纪初蒋介石民国政府对中医的围剿。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保护和复兴民族文化制定了许多有力政策,中医现代化即是其中之一。但学术界的民族虚无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仍根深蒂固,中医落后、不科学的思想仍充塞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主张以西医改造中医的所谓“现代化”,即其典型表现。恩格斯还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不乏理论思维,尤其不乏高超的理论思维,但这个思维不在现在而在二千年前的古代。中国的学术界近百年来遗弃了那个本属于自己的思维,却邯郸学步一样从洋人那里学习思维,一切跟在外国人的后头跑,以别人的思维怎能领先于别人登上科学最高峰?中国古代的思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在我们自己还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一个个外国人却从那里采摘到智慧之果,铸就了他们自己的诺贝尔奖杯。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泱泱大国的华夏子孙,对照恩格斯意味深长的话语,面临中医被阉割而难以为继的严酷现实,我们还不应该痛定思痛吗?难道非要等到外国人把祖先的成果全部拿走,我们才能最后醒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51 , Processed in 0.0796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