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八纲是辨证施治的核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6: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gxlgming在 2009/01/12 04:59pm 第 1 次编辑]

    伤寒论表面上是六经辨证,实际上八纲贯彻于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六经指病变表里部位和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具体每一病证还是要用八纲分析。临证只有牢牢把握八纲这条红线,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理出头绪,把握主动权。所以说八纲是辨证施治的核心和灵魂,是辨证施治的根本大法。
    现就伤寒论太阳经证太阳中风来讨论。
伤寒论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恶寒是表证的主证,恶寒的轻重程度表示了表邪的盛衰。第3条又明确指出恶寒脉浮紧为表实的主证,并命名为伤寒。第6条则补充说明发热而不恶寒的表证是风温和温病,不属于伤寒范围。第2、13条: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太阳中风主证,即桂枝汤(12条)的主证。啬啬恶寒说明表证存在,汗出是最主要的表虚的特征指证。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表阳卫阳与邪抗争盛于外故发热,表阴与营气弱于内,不能自守,故汗自出。用桂枝宣阳,使气畅运,芍药敛阴,通调血脉。桂枝与芍药为伍,二者等量,助阳益阴,调和营卫,驱邪安正。生姜辛散佐桂枝以通阳,草枣甘缓助芍药以和阴。更妙在啜粥益气助阳促汗。伤寒论第12、13、15、24、42、44、45、54、56、57、93、97、236、276条为桂枝汤适应证,第16、17、18、条为桂枝汤禁忌证。
    对于临床各种桂枝证的变证,在八纲的指导下,伤寒论给出了详尽的证治处理。这就是下边所述桂枝汤系列方剂。
    桂枝去芍药的方剂有六,都是表阳虚为主或内阳亦虚,如:桂枝去芍药汤(22条)是误下脉促胸满的证治;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115条)是火劫亡阳惊狂不安的证治;桂枝甘草龙牡汤(122条)是火逆复下引起烦躁的证治;桂枝甘草汤(64条)是汗多伤阳引起心悸的证治;桂枝人参汤(168条)此桂枝甘草汤加理中汤而成,是误数下致下利和虚痞的证治;炙甘草汤(182条)是桂枝汤去芍药调整药量并加人参、麦冬、生地、阿胶、麻仁、酒水各半煎而成,为心血不足心阳不振脉结代、心动悸的证治。
    加桂枝的方剂是:桂枝加桂汤(122条),更加桂二两,是烧针取汗阳虚致奔豚的证治;
    因阳虚而更加附子的有四:桂枝加附子汤(21条)是表阳虚汗漏不止四肢痉挛的证治;桂枝附子汤(179条)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组成,为风湿相搏体痛不能转侧阳虚湿盛的证治;甘草附子汤(180条)由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白术组成,为阳虚风湿蓄于关节的证治;干姜附子汤是误汗下后阳大虚昼躁夜静的证治。
    去桂枝的方剂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28条)是误治表邪未解而水饮内停的证治(原文为去桂枝,金鉴疑为误抄,故谓应去芍药);芍药甘草汤(29条)汗多亡津血心烦脚挛急的证治;芍药甘草附子汤(68条)汗后表阴、阳俱虚反恶寒的证治;都是病邪入里伤营血亡津液为主的病变。
    加芍药的方剂有四:桂枝加芍药汤(279条)是误下后表未解而腹满时痛的证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62条)为汗多伤营血损津液身体痛疼的证治;
其它临证加减的有:伴项强的桂枝加葛根汤(14条);伴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19、43条);误下腹大实痛脉沉实者桂枝加大黄汤;无汗而寒少之轻证者桂枝麻黄各半汤(23条)和桂枝二麻黄一汤(25条);热多寒少兼心烦内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27条)。
    剂量是极其重要的,同样的药味剂量不同疗效将大不相同。关于古剂量与现行剂量的关系,我谈一点自己看法,供大家参考。第19条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杏仁50枚。我取50个杏仁称之,大的20克,小的10克,平均15克左右。第21条桂枝加附子汤用附子一枚。我称附子一枚大小平均约10——15克。而两方桂枝、芍药各三两,古之一两为今5克的话,各15克,比较恰当,否则附子和杏仁反比主药量大,就不太合理了。古之一斤应为今50克左右,一升应约50—100毫升。按此量则桂枝汤应是:
    桂枝15  白芍药15  炙甘草10  生姜15  枣12枚   水700毫升煎取250-300毫升,先服1/3后片刻喝稀粥一碗,以助药力。盖被2小时左右,以微有汗最佳…若加厚朴杏仁汤则加厚朴10  杏仁10——15。
    炙甘草汤如下:
炙甘草20  生姜15  人参10  生地50  桂枝15  阿胶10  麦冬25  麻仁25  枣12枚  以酒350毫升和水400毫升煎取3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
桂枝加附子汤如下:
    桂枝15  芍药15  甘草15  生姜15  附子10  水700毫升煎取300毫升,服100毫升,余同桂枝汤。
    我觉得这样的量还比较切合现今临床。
    以上是伤寒太阳经证表虚之桂枝汤证及其变证的处理情况,仲景每证必先定表里之部位、决阴阳之盛衰、察寒热之多寡、辨正邪之虚实。我们从此可深刻领会一代宗师张仲景辩证之精细和用药之严谨。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对于医家来说:药不在多而在精,医不在言而在行。浮夸不实死板硬套害人不浅。临证要一丝不苟的态度,细心地观察、准确地分析判断和严格审慎地用药,逐渐总结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六经、脏腑、气血津液、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是指表里部位深浅不同而论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具体每一证还要用八纲辨证以施治。我们临床看病时,最根本的一条是铭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字,用八纲指导四诊取证,用八纲指导分析辨证,用八纲指导处方用药。只有熟练地运用和准确地把握八纲,才能拨散迷雾,抓住本质,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DISABLELBCODE]
2
发表于 2009-1-12 18: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八纲是辨证施治的核心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百家争鸣</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12:21 , Processed in 0.0789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