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拿什么拯救你,传统医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4-9-11 16:29:13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拿什么拯救你,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瑰宝。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医学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传统医学却遭受着巨大冲击。未来中医的命运究竟怎样,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找不到工作,我被逼上了考研的道路。”
“你怎么要去考研?”我问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国内一所著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朋友。“找不到工作,我被逼上了考研的道路。”朋友显得很无奈:“你不知道,我们当初好受打击。诚心诚意向用人单位递上我们的推荐书,却不料被用人单位推之一旁:我们暂时不考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在医学院,不少西医博士是中西医结合硕士考来的,我问他们怎么不考中西医结合博士,他们说,中医没前途,考西医单纯一点,也受欢迎。真是没有办法。都有这种气候了。”
“我想参加明年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你能给我一点什么建议吗?”一位中医内科专业的朋友数百里之外打来电话问我。“你怎么不考中医?”“在医院中医不吃香。”“哦。药学确实有前途。现在国家正缺少执业药师,如果是有着研究生学历的执业药师,肯定能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遗憾的是,朋友没能如愿:单科分数都过了,总分却差几分,药学成绩不理想。“我明年还要考!”他下定了决心要去考药学研究生。
考研,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也有人是发自内心想继续深造。不管哪种原因占多数,可以肯定的是,中医本科生正在朝着非中医专业的研究生方向流失。看着行走在非中医专业研究生“单行道”的那些朋友,我理解他们:其实,他们也有苦衷。
考研是一种归属与选择,工作也是一种归属与选择。而在工作中,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又有多少呢?在我那些学医的同学、朋友中,改行从事财务工作、行政工作、营销工作者不乏其人,中医学知识压根就没有用上。对他们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过去的中医教育等于是在浪费教育资源。学不致用,是一部分中医毕业生的遗憾,而这,也阻滞了中医的发展。
“我们县里没有了中医院。”
“中医本科生在基层还是挺少的,你不妨去你那里的中医院干上几年,慢慢来提高自己。”我对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朋友说。“我们县里没有了中医院。”“没有了中医院?!”我感到震惊:“一个县城怎么会连一家中医院都没有呢?”他说:“因为中医院经济不景气,被人民医院给吞并了。这还是全国首例。”
“首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可能会出现第二例、第三例,意味着“首例”因具有历史性意义而在中医学史上划下一笔。而这一笔划下去,中医前辈们的心便在流血。在“首例”事件上,我还听到另外一个声音:整合资源。难道中医一定要依附在西医名目繁多的检查上面才能发挥作用吗?历史早已推翻了这个结论。过去没有西医,中医走过来了,而且,还走进了现代医学发达的国外:在美国纽约州大约有200多家中医诊所,英国、加拿大均有3000多家。这些中医诊所在当地政策的限制下只能用单纯的中医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在北京,平心堂是一家纯中医诊所,没有多少现代诊疗设备,医生治疗疾病全凭实践经验,每天来这里看病的络绎不绝。凭什么?就凭在这里看病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简化诊治程序、确保治疗效果。而在整合资源中,中医也失去了自己尊贵的名分,而这,对于中医来讲,是重创,甚至是一种耻辱。
中医院被人民医院吞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有着被西化的味道。实际上,不被吞并,这种味道同样也有——从中医院人才引进上就可以找到:不去中医学院给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一个机会而去医学院以提高薪酬、改善待遇来吸引西医临床本科毕业生。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就是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终究是要吃亏的。
“常见病有谁去看中医呢?”
一位西医临床专业的朋友对我说:“中药的疗效比较慢,而西医容易好。如果静脉给药的话,效果就更快了。常见病有谁去看中医呢?”抱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少。只能说,这是对中医的不正确认识,也是了解中医不够深入的表现。
中医并非疗效慢,只要对症施方,同样可以迅速取效。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汤者,荡也,去急病用之”便是其理论源流。这让我想到了急诊。不少人认为中医在急诊方面比不上西医,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了中医急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急诊辨证论治的先河。清代开展了针灸治疗急症。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了27首急救方,介绍了熏、洗、敷、贴、吸、摩等急救方法。明朝的《瘟疫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思想,充实了急救方药和鉴别诊断方法。中医急诊在呼吸道感染、痢疾、肠炎、眩晕、休克、脑梗塞等治疗上,有着西医难以企及的长处。如感冒后期长时间不退烧的病人,西医使用多种抗菌素都不见效,而中医通过静脉滴注黄芪、生脉等注射液,可使病人很快康复。至于常见病,我记得我在实习时的一个病人,他专程从美国回来治疗面瘫,在聊天中他告诉我:“对于这种病,美国医生没有一点好办法。” 这当归功于中医针灸。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中医也凸现其优势:一是对症治疗上的高效(纯中药就能有效治愈早中期非典,且几乎没有副作用)、经济(治疗费用只有西医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二是在西医大剂量激素使用后的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治疗上也疗效确切。
所以,中医并不落后西医,而是超过西医。不论是在常见病,还是在重大疾病上,中医的优势不应该被我们忽略,甚至不知。
“中医的前途还真是一个问题。”
“中医的前途还真是一个问题。”曾经在同几位朋友探讨中医的前途时,这样一个结论让我疑惑: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应该拥有了自己坚固的阵地,怎么会显得如此脆弱、单薄?中医自清代以降,在基础理论上几乎没有突破。记得中医学院的一句校训:继承创新。没有创新,总该继承。如果连继承都没有或者说不能做好,中医几千年筑下的阵地就要崩溃。但现实中,继承的力量正在削弱。记得曾经一位老师说:我一年就遇见一两个爱好中医的学生。没有很好的继承,发展、前途何从谈起?
大学时教授西医课程的老师说:“中医不景气、没前途。”起初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当我确定这是老师的“真知灼见”时,我迷惑了:作为高等中医院校,在课堂上,老师怎能口出此言?这岂不是长西医之威风而消中医之气势?工作后,一位学公卫的朋友问我:“中医把脉到底有没有用?”“脉诊是中医诊病方法中的一大特色,几千年沿用不衰,当然有用。”“大学时一位中医博士对我们说,中医把脉是蒙人的。”我感到惊讶,也替九泉之下为中医脉诊作出了艰苦努力与卓越贡献的李时珍、王叔和感到惋惜。中医的高等教育被动接受“中医前途迷茫论”,中医的高级人才这样来否定中医的精华,这无异于用匕首插向自己的心脏。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学中医的越来越浮躁。难怪一位中医前辈说:中医不是毁灭在西医手里,而是中医自己。
老百姓相信中医,普遍认为中医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单就这一点来讲,我们足以对中医充满信心。而这也是中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医院的经济效益与西医院不可比。原因何在?一是运用中医药的医生少了。二是善于运用中医药的医生少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是要用疗效来验证的。正是因为临床运用中医药少,直接导致经验不足,疗效难免会打折扣,甚至一两副中药就将患者性命给玩完了。这在中医院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一来,谁还敢轻易请这位医生开中药?不去中医院看病,老百姓其实也很无奈。
中医的命运卷入了一场恶性循环之中。
“如果不超过,我们将死不瞑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曾撰文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祝愿中青年中医在中医学术水平上远远超过我们老一辈,如果不超过,我们将死不瞑目。“好沉重的结尾。我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前辈们关于中医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中医的热爱,也包含着对中医命运的担忧与思考。读着这些文章,我常问:还有谁像他们那样担忧着中医的前途与命运?担忧不是坏事,它恰好证明了担忧者对中医的关心,也成为了痛定思痛、为扭转中医发展局势出谋划策的基础与动源。不难发现,那些文章触动着中医最为敏感的两根神经:传承、改革。传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证思维,改革中医教育模式和用人制度,鼓励中医创新人才的培养。甚至有人主张,允许和鼓励在中医理论上的异想天开。读着这些文章,我想问:中医人能否能领悟前辈们的精神,卫生行政官员们能否听到前辈们的呼唤?如果有更多的中医人及卫生行政官员读到这些文章,并努力付诸行动,中医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前辈们也可以安心地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中医人。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在浙江,凡省、市级医疗机构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临床医生,分三阶段到农村服务半年至一年,每阶段累计时间两个月以上。出台这样一项政策,为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了一件好事。窃认为,评定职称后,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实行惯性运转,让他们每年都有累计一个月的时间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带教传授。中医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很大,实用性也很强,所以,医疗支农给中医在农村开辟天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将好事办得更好。
支持中医,是全社会的坚守;维护中医,是全社会的良心。
学好中医,是中医人的义务;发展中医,是中医人的责任。
谁都不希望传统医学含着泪水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传统医学,关心中医事业。尤其是中医人,更应该当仁不让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拯救传统医学,让传统医学的笑容更加灿烂、美丽。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2:10 , Processed in 0.0639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