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11|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6 09:5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与哲学家的学术交流,为了谈论中医。
2007年8月6日至17日,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医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静园四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将对中医学、哲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学、信息学、复杂性科学、中西医的相互关系、中医特点与优势、中医历史发展规律、中医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的战略、中医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安排连续三天上午讲座之后,就有一个上午讨论。鬓发班白的老先生们,围坐在一起,就有关问题进行观点交锋,质疑与解难,这是一次很难得的学术会议,也是一个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充分体现出北大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学术民主作风,也充分展现了老先生们关注中医,关注民生医疗热点问题,关注科学、哲学未来发展,以此求得我们的战略。因此,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重要学术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符友丰先生,与我是忘年之交,神游已久,他应邀作“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本质特征”的讲演,并把会议的邀请书寄给我,希望我能参加部分会议。我很高兴与这些老先生们认识,也希望听到他们的思考。一年之前,张功耀的《告别中医中药》网络文章,据说最早是从北大的哲学史网站传出来的。
8月6日我乘车到达北京,先去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谈《关注中医》《创新中医》书稿的事。后来又到中华中医药学会送《捍卫中医》,也希望学会召开相关会议。从学会到《中国中医药报》社的路上,经历了北京的雷暴雨,狂风、冰雹、大雨,惊心动魄的场面不仅我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没有见过,就是平生以来也很少见这种场面。好在我坐在出租车里,任窗外暴雨倾盆随意泼洒,我坐着小舟一样的出租车,在水面上缓慢前行,就象到了东海龙宫那种感觉。车到了报社,下不了车,在车里坐了半小时,终于踏着雨水上楼,进了总编室毛嘉陵先生的办公室。他送我书,我也送他书,一阵畅谈。
去北大也很有意思,我说:“去北京大学”。司机说:“北京大学在哪里?”我心里一震:难道北京大学这样著名的学府,在出租司机的心目中就这样漠生?!我说:“在中关村。”一路上,司机说:“到了北京大学你就告诉我。”我说:“北大、清华这么有名的高等学府,你没有去过?”他说:“什么?北大啊?你怎么不早说!我们只知道北大,不知道北京大学。北京这么多大学,谁知道你到哪个北京大学?”看来司机是对的,是我没有说明白。
到了北京大学,入住在勺园宾馆,感受着北大的魅力,也思考着即将到来的关于中医的对话,哲学家们是怎样关注中医的?当年,北京大学走出去多少骂中医的教授啊!曾经代理过北大校长的傅斯年可谓恨中医至死,他说过:“我至死也不会求教中医,否则,对不起我所受过的教育。”
8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以“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为题作了重点发言。他说,最近,美国FDA发布指导性文件,认同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中医和西医是人类医学两个体系,一改过去把中医药学称为补充替代医学的说法。国际权威机构对中医药学称谓的重大转变,是中医发展、复兴的最好时机。他分析了中西医不同的理论、方法、特点与优势,强调二者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断进步,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次报告我没有赶上,这些内容是听别人介绍的。
8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苗东升作“近代以来中医命运的三个历史必然性”的学术报告。苗教授长期以来从事系统科学的研究,出版过相关著作和教材。他说“在工业文明进攻下的中医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中国农业文明是最完善、最发达的,因此,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可能性。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是一种极具霸道性、扩张性的文明,它是在侵略、征服、掠夺全世界的前工业文明的过程之中,走向成功的。中国的被侵略和衰落,必然会影响到中医的命运,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必定会一起衰落。
医学是一门科学,就要靠科学性来取胜,喜欢探索所以然的文化精英们,科学观都是受还原论支配的,在中西医的比较之中,自然选择了理化基础深厚的西医,而西医诊断技术的富丽堂皇也足以让人们敬畏。后来我们所强调的现代化,其实就是机械化,是一种工业文明。而机械化、还原论在本质上是排斥中医的,中医依托的古代科学在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进攻下,失去了思想武器,难以立足。中医在当时大难不死的原因,一个是中医自身的有效性,一个是中国广大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只要有效,就会有市场;有市场需求,就不会真正死亡,即使政府取消中医,中医在民间也会存在下去。
苗教授说,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看,工业文明是一个短命的文明,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十年耀武扬威之后,就暴露出来不可避免的致命缺陷,成了人类面临多种危机的罪魁祸首。它正在被生态、信息文明所取代,而厚重的中华文化既有利于克服工业文明的痼疾,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还原论、机械论向复杂科学回归大潮到来的时刻,中医的复兴是必然的。
科学观在转变,技术观也在转变,不但硬技术是技术,中医的“软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具有西医难以匹敌的优势。但是,中医的复兴也是曲折的,尽管中医理论的许多优秀品格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可以纳入复杂性科学体系之内,而中医学的发展必须依据其内在的、自身的规律。所以,中医的复兴不是复旧,而是新生,是一个依靠复杂性科学,充满曲折的漫长过程。
8月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刘泰桻教授报告的“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我由于参加“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而没有听到。
8月9日上午是讨论,大家踊跃发言,辩论、争鸣也很激烈。在中间休息之后,赵光武教授安排我发言。我在近一个小时里,简要地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我说,中医与西医在起点上就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当时都不太精通解剖。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西医受四元素学说指导,中医则有元气、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四元素属于构成论,五行和阴阳学说都是关系论。
元气学说到了中医的领域里,有所发展,更丰富了,有了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形气、血气不同的运用。阴阳学说到了中医的领域里,也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变成了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脉,把阴阳属性的对立统一与数量的多少整合在一起,是性质与数量的完美结合。五行学说来源于八卦,是简化的八卦。八卦代表的八种自然物质的属性,都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没有人文因素。而五行学说的金,不是自然界天然的物质,必须经过人工冶炼。也就是说,“土生金”是人类劳动的过程,“金生水”也是人类挖井开渠劳动的过程。同样,金属工具如果没有人类劳动,就不能“克木”,没有人类的劳动,也无法“火克金”。因此说,“五行”要“行”起来,必须有人类劳动参与其间。
所以,我说“没有人类,五行不转。”赵光武教授打断我说:“你说什么不转?”“我说离开人类,五行不转。”
苗东升教授补充说:“他送给我们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里,有这一节论述。”
看来,老前辈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也听得细致。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中,我受命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正式出版),希望以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系统介绍中医药的理法方药知识,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没有想到有机会首先送给北大、人大的哲学教授们。当然,他们了解了中医,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出去,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因此,在学理上,我格外希望给这些教授们说清楚。
我说,西方四元素学说指导下的“四体液学说”,主要不是论述人体平衡的,而是“四体液病理过剩学说”。比如,感冒之后流鼻涕、吐痰,或者感染后的流脓,就说是体内的黏液质过盛,治疗的方法就是限制饮食减少来源,和用药物利尿、导泻增加排出。呕吐黑色物质、吐黑痰、泻黑便,就说是体内黑疸质增多了;吐黄色物质、流黄脓、泻黄便,就是体内黄胆汁增多了。治疗的方法都是限制进食,和用药增加排泄。头疼、关节痛、发烧的时候,就说体内血液太多,治疗这类疾病要切开放血。中医也有点刺放血的治疗方法,但是那只是挤一点血出来,而西方的放血却是请剃头匠切开血管,大量放血。打开《剑桥医学史》《世界医药史话》等西方的医史著作,里边都有放血的插图,血喷出来,需要一个人用盘子、或小盆子接着,是大量放血。《希波克拉底文集》就说人体的血是很多的,经过盖伦的提倡,四体液学说倡导放血两千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是感冒之后,先后被五个医生放血致死的。
我读《内经》的时候,经常被里边的精彩句子所感动,而读《希波克拉底文集》的时候,则很难读下去,不是因为高深难懂,而是因为它太罗嗦,太絮叨,零散而不成体系。老教授们纷纷点头,看来颇有同感。
我说,古人研究人体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个是自识,一个是识他。通过自识,而后识他。所谓自识,就是自我检索,就象电脑开机的时候,就知道状态如何一样,人一睁眼就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如何,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状态。不健康的时候,是哪里不舒服?他可以自己形成判断,然后形成词语概念,转述给医生,医生可以接收这个信息,进行诊断、治疗。这是依据了人类进化的最高成果,是任何实验动物都不可以代替的,类人猿也不具备这项功能。
我说,研究人体可以在体表进行,也可以向体内解剖研究。在体表的研究,决不是只研究表面现象。比如,我们去买水果,虽然挑的是外表,但是,你买的是整体,而不是一层皮。不管桃、梨、苹果的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有几百个,但是,从外表一看就能区分出来它们的差别。古人所说的“形名之学”,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医受还原论影响,认为局部决定整体,治疗追求局部最佳。所以,象何祚庥说的“从头到脚全面检查”就是整体的话,不是真正的整体。比如,一个老人经过这个“从头到脚全面检查”,就会查出来“全身毛病”:脑动脉硬化、失眠、健忘、智力下降、五官上目不明、耳不聪、口无味、鼻子也有毛病,心肺功能不全,消化力差,胆囊毛糙,肝脏功能不正常,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再加上骨质疏松、血脂高、血黏度不正常等等,各个专科的专家,都可以很有科学根据地开出几种药物来。加在一起,一大堆,不知如何服用。现在很多老人“照单服药”已经成了精神负担,再精细地检查下去,还不知道能够查出多少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低表达,治疗情况逐渐复杂起来。西药都是一个一个单一化学成分研制出来的,单独说代谢的时候很清晰,几种药加在一起就模糊了,说不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中药与此相反,单说化学成分的时候,说不清楚,然而,单味中药都是按照中医的理论配伍起来,整个方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清晰的,只是这种清晰不是物理、化学上的清晰,而是性味归经、寒热虚实的清晰;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说,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来管理中药。
西医病灶的诊断,在外科还有用,在内科已经被淘汰了,因为它太粗糙,太笼统。比如,我们不能说吃治冠心病的药,而只能说你吃的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等分子靶点的药物。因为形态病灶,既不能说明过去,也无法准确说明现在,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所以,病灶诊断已经落后于状态的诊断,而状态的调整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比如,冠心病是否发生“冠脉事件”,受许多因素影响,天气、饮食、劳倦、感染、情绪、治疗等,都可以影响其纤维帽的稳定性,不是事前设定结果,只能是随机诊治。因此,有不少老人的冠状动脉虽然狭窄很严重,但是,并没有发生冠脉事件,而卒死的年轻人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往往并不严重。
也许,我说的太专业了,老教授们只是认真听,而没有再发问。
我说,通俗地说,中医是我来帮助你的医学,西医是我来拯救你的医学。一个人可以经常被帮助,却不可以经常被拯救。中医是山水一样的科学,西医是海洋一样的科学。中医的山很多,《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都是一座座高山,需要分别去攀登、去领略其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而有的人一生只在一座山脚下徘徊,自然无法领略中医学的壮丽风光。中医学所能达到的高度,与现实里中医学实际的高度,有着很大的距离。西医学好象海洋文明,有海平面的标准化,化验一滴水就知道所有的海水成分,只要确诊为某病,天南海北都是一种治疗方法。因此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可以互相补充。西医早先也有山,只是现在已经沉入海底,或者变成了礁石,或者是一个一个孤岛。中医的河流也会流向海洋,大海的水蒸气也会变成雨水,积成河流。千百年来,中医的山水,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珍宝。
冯国瑞教授“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的文章,已经发表在《中国工程学杂志》上,符友丰先生会前传给了我,我已经拜读过了。科技部贾谦研究员的“中医发展战略”研究,也形成了专著《中医战略》,年初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贾先生送给我之后,我在《捍卫中医》一书里,曾经大篇幅引用。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邓成珊的“中医发展思路与对策”、北京大学教授赵光武的“中医复兴与科研方法论转换”、马蔼乃教授的“生态医学”等等,都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听到,实在引以为憾。可喜的是,王耀勋先生、符友丰先生作为中医人士,全程参加讨论,尤其是王耀勋先生决心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
我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静园走出来的时候,回望着曾经有过许多历史辉煌的古老建筑,不禁发出感慨:假如傅斯年、胡适、鲁迅等人活到现在,也一起参加这样的现代学术论坛,他们还会反对中医吗?他们是否会象钱学森先生那样,看到未来科学的发展,提出来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呢?
天地悠悠,换了人间。
中医现在,已经迎来一个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正在走向世界更广阔的天地。
2007、8、15
2
发表于 2007-8-16 10:50:11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呵呵!
这些所谓的哲学家脑子里也是一锅粥!
中医复兴的希望不是从西方的系统科学那里看出来,而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才是前提!
系统科学与中医的自然整体主义是一回事吗?
前者是自己文化内在演化的逻辑发展阶段,它与东方的整体观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两回事.
在这些哲学家的心理,中医的复兴还是依赖于西方文化!
文化自信?
这些可怜的文化人!
3
发表于 2007-8-16 10:54:22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中医复杂性科学知识之发挥。潜力极大。
4
发表于 2007-8-16 14:48:03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西医病灶的诊断,在外科还有用,在内科已经被淘汰了,因为它太粗糙,太笼统。比如,我们不能说吃治冠心病的药,而只能说你吃的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等分子靶点的药物。因为形态病灶,既不能说明过去,也无法准确说明现在,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所以,病灶诊断已经落后于状态的诊断,而状态的调整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比如,冠心病是否发生“冠脉事件”,受许多因素影响,天气、饮食、劳倦、感染、情绪、治疗等,都可以影响其纤维帽的稳定性,不是事前设定结果,只能是随机诊治。因此,有不少老人的冠状动脉虽然狭窄很严重,但是,并没有发生冠脉事件,而卒死的年轻人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往往并不严重。
也许,我说的太专业了,老教授们只是认真听,而没有再发问。
-------
西医这样治疗,只能说明西医的循证医学不科学.
要这样的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治疗疾病。
人体的疾病,是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才导致的各种症状。如果能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就能恢复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内环境就稳定了,疾病的各种症状也就自然消除了,这是科学的治疗人体生理功能性疾病。如果只消除症状,不能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那基本是要复发的。那就不是科学的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疾病了。
治冠心病,要先恢复心脏的生理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使血管内的血脂不高,就说明吃的肉、蛋能转化、合成为激素,使身体有充足的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精力充沛,满则溢,即男子可壮阳,就可以治疗冠心病。 
现代医学科学[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任何事物都要遵循本身的规律。吴仪教训美国的专家时说:‘经济贸易问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疾病,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功能规律。什么才是人体生理功能规律呢?
人按 DNA 的程序孕育出新的生命体后,人的一切生命反应都是什么决定的呢?生理学说;“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所以遵循人体生理功能规律,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医学理论,才是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疾病的医学科学的理论。
科学是遵循本身的规律,能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的实践的理论。
西医的循证医学不是遵循本身的规律,不是以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为目的的理论。西药只是筛选出相对的有效率高的而已,不能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的实践的检验。所以西医的循证医学和制药的原理是不科学.
现代科学的中医乃是不偏不倚[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中庸之医,传统中医的一部分理论是以机体生理功能来论述与治疗的,所以这一部分理论是科学的医学理论。因为它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它能治疗机体生理功能性疾病。
但是有些传统中医者基本不是以机体的生理功能的来论述与治疗的,就也不能经的起百分之百的重复检验。那它也就不科学了。
      
身体的生理代谢功能正常,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持健康]。
      
眼睛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眼屎;耳朵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耳屎;皮肤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油泥’。肺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痰。这些是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排出机体生理功能代谢而产出的代谢物。这是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能自我清洁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表现。机体能自我清洁,就不能患各种非生理功能性疾病。
      
所以我认为现代医学科学[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应是‘人是一个整体,任何机体产生的各种炎症、皮肤疾病、瘙痒、疼痛,等非生理功能性经常复发的疾病,是机体的生理功能虚,人体生理功能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不能由皮肤、肾脏、七窍、阴道等正常代谢出去,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
5
发表于 2007-8-16 19:05:45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支持
6
发表于 2007-8-16 19:44:44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哈哈哈!!!!!!五行来自八卦?要讲阴阳的话,你们那些所谓哲学家、我不客气地说:靠边站去!你们懂阴阳中的几阴几阳?你们懂卦?解释出来还要做得出来吗?就拿一味药让你们做出来,呸!二世投生吧!中医停止不前就坏在你们手里,研究?纳税人的钱都进了你们腰包,几十年了研究出什么了?研究出了反中医浪潮!!!
7
发表于 2007-8-16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来自中医内部的争议也许是推动中医发展基础
8
发表于 2007-8-16 21:45:57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要想提高学术水平,交流中医药知识和多学科知识必不可少。理。
9
发表于 2007-8-16 22:33:23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支持
10
发表于 2007-8-16 23:11:24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大讨论中医药问题

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1:42 , Processed in 0.0535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