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0 09:3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9/10/30 09:53am 第 1 次编辑]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1)自从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以来,系统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系统方法由一般具体科学方法上升为哲学方法。人们开始用系统论的方法观察问题、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当我们用系统论的方法重新审视哲学基本问题——形神关系时,我们发现中国传统哲学正是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形神关系的。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并列为世界三大哲学体系。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西方哲学中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关系,没有看到中国传统哲学对形神关系的解释采用的是与西方哲学中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现代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的产生为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法。我们认为用西方哲学中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关系是不正确的,中国传统哲学是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解释形神关系的。中国传统哲学对形神关系的认识主要体现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下面我们就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入手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范畴。
     一、形与神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产生于秦汉时代,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体系结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黄帝内经》在吸取了先秦《管子》和《荀子》形神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形神理论。
     管子认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荀子在管子形神二元论观点合理成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唯物的一元论观点。形与神是《黄帝内经》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是构成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人就是形与神的统一,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形或神,人都不能成为人。一旦形神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人也就不存在了。
     《黄帝内经》从养生学的角度论述了人是形神统一的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形与神同时存在人才能长命百岁。“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实,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说,上古圣人知道养生的道理,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心情清静,情绪稳定,不追求奢侈生活,朴实无华,生活愉快,身心不被内外淫邪干扰损伤,所以才能形神俱在,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反对管子形神二元论观点,肯定了荀子“形俱而神生”形神统一的唯物的一元论观点。
《内经•灵枢•天年篇》中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内经》认为,只有五脏生成,经络已通,神气内藏于心,形神俱在,人才能成为人。中医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告诉人们,形与神是生命运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只有矛盾着的形与神同时存在,生命才能存在,失去矛盾双方的任何一方——或形或神,生命就会解体。可见,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形神的辩证统一,形神是构成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只有形神两个要素同时俱在,才能成为人。
     《黄帝内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古希腊人的情况极为相似。“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这种联系对希腊人来说是直接直观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希腊哲学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但是在这里,也存在着它胜过它以后的一切形而上学敌手的优点。如果说,在细节上形而上学比希腊人要正确些,那末,总的说来希腊人就比形而上学正确些。”
《黄帝内经》产生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中国古代,那时人们还没有达到用解剖、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阶段,只能采用直观整体的方法认识事物,对于自然界和人体也往往用直观整体的方法进行认识,进而对人身上两个基本要素——形与神也形成了直观整体的认识方法。这种整体论的方法虽然由于无法了解事物的细节而曾经被还原论的方法所代替,但由于整体论的方法重视事物的整体与联系,它把事物看作是活的东西,而不是看作是死的东西,因而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内容。
     “帝曰……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岐伯曰: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黄帝问岐伯:先生多次谈到形与神,请问什么是形什么是神?岐伯回答说:所谓形就是指表现在外的形象。这里只能从外面看见其整体概况,细微的东西就无法看到。诊断时只有问其发病原因,仔细察看经脉变化,综合分析,就能准确了解病情;如果按诊仍不可得,那就无法了解病情了。
由于有外部迹象可察,所以才叫做形。所谓神就是虽然未曾听到,但一见就会心明眼亮,并独自明白其中道理和奥妙的心理状态,即智慧。
     非常明显,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就是采用整体论的方法认识形与神的。当然在古代历史条件下,系统论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人们主要采用整体论的方法认识事物。现在人们知道古代整体论方法也就是现代系统论方法的雏形,现代系统论方法是由古代整体论方法发展而来的。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理论就是在古代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整体论的认识方法,脏腑理论把人理解为由各个脏腑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通过脏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与神。
     二、形范畴
     人们习惯认为“形具而神生”中的“形”指的是用眼睛能够看到,手可以触摸到的肉体,它包括生理解剖学中所指的各种肌肉、骨骼、器官,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处于人体不同层次中的细胞、分子、原子等,即构成人的形体的各种实体物质。实际上,仅仅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理解为构成人体的各种实体物质是不正确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形具而神生”中的“形”指的是一种活体,一种处于运动中的活体,而不是现代生理解剖学中所指的那种静止的尸体。这种观点主要体现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当中,通过中医脏腑理论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那种“形”。
     脏腑古代称之为藏象。《内经•素问》中有“六节藏象论”就是专门讨论人体脏腑的。《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问:“帝曰,藏象如何?”唐代医学家王冰认为:“象谓见于外,可阅者也”。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可见,脏腑概念是通过对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的外部征象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而得到的,脏腑概念不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而得到的,它不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那种器官,也不具有实体性。因而,理解中医学中的脏腑和现代医学中的器官应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
     例如,心,现代医学指的是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器官;而中医学则认为心主血脉和神志,是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概括和抽象。再如,脾,中医学认为它是主管消化、吸收和输布津液的系统,为后天之本,没有它生命就无法维持;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它是造血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切掉它照样可以生活。
     脏腑理论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整个脏腑理论也就是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核心的五个功能系统。中医在治病时就是把人的形体划分为心、肝、脾、肺、肾等五个功能系统来进行诊治的。它不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采用辩(辨)证施治。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就是把人的形体理解为一个整体,理解为一个大的人体系统整体。这个系统整体一旦发生病变,往往是由于组成它的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不能协调一致而造成的。因而,中医治病是按照系统稳定、系统协调的原则进行治病的。某个子系统不协调、不到位往往是另一个系统不稳定、不到位而造成的。例如,《内经》中有“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就是说耳有病可通过治肾获得疗效。由此可见,中医学并不是不科学,它正是按照系统的方法把人的形体理解为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来进行治病的。中医学所说的形,乃是由五脏六腑等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协同运作所形成的系统整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形具而神生”中的“形”不是指手可以摸到、眼可以看到的那种外在的静止的肉体,而是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系统整体。当然,强调“形”的内在系统有机性并不否认“形”的外在实体特性,内在有机性与外在实体特性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只有把外在实体特性与内在有机性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准确地理解好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指的是一种具有动态学意义上的活体。
     目前人们虽然也用系统的方法认识人的形体,但仅仅把人的形体划分为若干系统,如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神经等系统,没有认识到这些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的。“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不能把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还原于要素的性和功能。”(3)系统整体“具有局部或要素所没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4)因而,人体内部各个系统(如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神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必然产生和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个系统便是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系统“整体对局部或要素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协调各局部或要素朝着统一方向运动发展,而局部则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5)同样,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一经产生便对其它子系统(如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等)起着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协调人体各个系统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神经系统也能对其它各个系统(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内分泌等)起着联系、协调、支配的作用,那么人体神经系统是否就是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与人体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人体整体功能系统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人体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体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协同运作的结果。没有人体神经系统,便不会有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人体神经系统是产生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基础。
     其次,神经系统作为子系统是产生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局部,是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一个层次,而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则属于最高层次,是比人体神经系统更大的系统。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与神经系统是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三,神经系统的运动属于生物化学运动,而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则不属于生物化学运动。按照系统原则,由要素或子系统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系统,具有要素或子系统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所以,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具有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运动)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我们认为,人体整体功能系统是在形体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质不同于形体的生物化学运动。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统帅、支配、决定人的形体,人的形体的活动是在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统帅、支配、决定之下的活动,没有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支配和决定作用,便不会有人的形体存在。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与人的形体是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三、神范畴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形”指的是由五脏六腑等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协同运作所形成的系统整体。那么“神”指的是什么呢?它与“形”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中医理论对“神”的认识。
     “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以古代统治机构的职能和分工来比喻和说明各脏腑器官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指出心是君主之官,主宰和支配其它脏腑器官,各个脏腑器官必须各司其职、协同运作,才能进行正常人体生理活动。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内经•灵枢•口问》)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内经•灵枢•邪客》)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在心的主宰和统帅下各司其职、协同运作,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中医理论所说的心便是各个系统或要素有机结合、协同运作所产生的新的更大的系统,它对其它各个系统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中医理论所指的心便是按照系统论原则得出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
由于形体只有在人体整体功能的主宰和统帅下才能存在,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形体也只有在心的主宰和统帅下才能存在。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医理论认为心不仅对形体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同时也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场所。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内经•灵枢•邪客》)
     “心者,神之舍也。”(《内经•灵枢•大惑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藏神。”(《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中医理论认为心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场所,思维的器官。“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内经•灵枢•五色》)中国古代一些哲学家也认为心是精神活动的场所,思维的器官。例如,“心之官则思”(《孟子》)。“人何以知道?曰:心。”(《荀子•解蔽》)即只有通过心,我们才能认识和了解事物,掌握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词汇,如“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心领神会”等中的“心”指的就是人的精神方面。因而,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心”才是人们的思维器官(非实体性的)。
     中医理论认为心作为人体整体功能系统是在人体内部各个系统或要素(脏腑)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产生。精神是一种整体现象,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心)形成之时,也就是人类精神产生之时。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形成是人类精神产生的根本标志,离开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就无法说明人类精神
的产生。
     目前人们对人脑的认识虽然已经达到分子、量子级,但始终未能通过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方法在人脑中找到精神。随着科学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已敏锐地注意到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方法的局限性,开始尝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精神。诺贝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就已开始尝试用系统方法解释精神。斯佩里认为,“意识是脑过程的突现特征,‘只有在大脑高层次活动中突现出来的某些动力的整体特性才是意识现象’。精神事件是因果性的,而不只是相关性的。高层次的精神下向控制低层次的神经生理。在他看来,脑犹如一个巨大的突现新现象的发生器,它所突现出来的新现象对低层次活动施行着由上向下(即向下性)的控制。同时,脑与精神是同一个连续层次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脑的次原子元素向上经分子、细胞、神经回路直至具有意识特性的脑过程等,是一个由下向上的因果性和反决定性,反之,高层次的意识现象又对低层次的神经生理以至神经细胞等施行下向性控制,这就是心——脑相互作用。”(6)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非常赞同斯佩里的观点,他认为应用系统的方法解释精神,精神是在人脑或神经系统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系统,这个层次向下控制人体。
(7)可以明显看出,上述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是不谋而合的。中国传统哲学就是用系统的方法阐述形、神范畴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精神是在形体系统基础上产生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心),低层次的形体系统决定高层次的精神系统产生,高层次的精神系统反过来决定、支配低层次的形体系统。
     多年来,人们一直无视中国传统哲学对形、神范畴的阐述,用实证科学中某些片面的结论否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范畴。说什么中国传统哲学对形神关系的阐述不科学,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仅仅是一种猜测。说什么“心是思维的器官”延习了二千多年,直到清代王清任才第一次明确指出脑是思维的器官。(8)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通过生理解剖否认“心是思维的器官”,而是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
     现代生理解剖学告诉我们,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等,脑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要素。脑虽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汇集地,但脑并不等同于神经系统,脑与神经系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我们承认神经系统是产生精神的低级层次,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精神是在神经系统基础上产生的高级层次,即精神系统是比神经系统更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就是心。心作为一个在神经系统基础上产生的比神经系统更大的系统,是一个非实体性器官,它并非是现代生理解剖学中的解剖单位,心不指向人体内的任一实体器官。“心”作为思维器官就是说精神活动是人体五脏六腑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心”的活动,而并非某一组成要素或部分的活动。“心”作为思维器官是一个哲学结论,而脑作为思维的器官则是一个实证科学的结论。实证科学主要使用解剖、实验等还原论的方法认识事物,这种方法往往把整体性的事物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部分去认识,力图通过局部的分析揭示整体事物的性质。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与部分是不同质的,认识了局部事物的性质并不等于认识了整体事物的性质。所以把脑作为思维的器官,把整体性的精神规定为组成整体的部分——人脑的属性,是一种还原论的方法。这种还原论的方法就是把整体性的质还原为部分或要素的质。这种还原论的方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用这种还原论的方法根本无法解释精神的产生。总之,“心”作为思维的器官是用系统的方法做出的哲学结论,它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把精神活动理解为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活动,因而我们认为是正确的。
     四、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形体的五脏六腑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人体整体功能就是心,心就是精神活动的场所。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精神的产生。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人们对人类精神是如何产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层次上,力图从神经生理方面直接揭示人类精神的产生(参见哲学教科书关于意识起源的论述),忽视了从系统整体方面对人类精神的研究。
     我们认为用还原论的方法由神经系统直接说明人类精神有以下两个问题难以解决:     1、无法说明精神活动是一种不同于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运动的新质活动。     目前哲学界只是把精神运动理解为高级运动形式,第六种运动形式。(9)没有深入探讨精神运动是不是一种新质运动形式,这种新质运动形式在逻辑上如何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运动区别开来,仅仅停留有精神活动是在神经活动基础上产生的观点上,以致有些人错误得出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神经活动,并包括一定的肌肉腺体活动,(10)而无力反驳。
     系统论告诉我们,只有在神经系统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更大的系统才会有神经系统所不具有的新质,这种新质的活动才会不同于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运动,才会比生物化学运动更高级更复杂。因而,由神经系统无法说明精神的产生,这中间明显缺少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我们认为就是在神经系统基础上产生的比神经系统更大更复杂的系统——人体整体功能系统。只有抓住这个人体整体功能系统才能说明人类精神的活动是一种不同于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运动的新质活动。
     2、无法说明精神(灵魂)支配形体。
     精神是在形体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也是前面论证了的问题,但是精神又是如何支配、决定、统帅形体的呢?
     人们常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却没有人能够从逻辑上说明人的活动为什么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虽然“没有人会否认,人的身体、四肢是受人的理性、意识支配的”(11);但对于精神、意识为什么能够支配形体的机理和机制却始终无法说明清楚。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整体一旦形成便对系统要素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因而,当我们把精神理解为在形体基础上产生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质时,就顺其自然地回答了精神为什么能够支配形体,人的活动为什么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按照神经系统直接产生精神的说法,得出精神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现象,神经系统是属性和现象的根本;那么我们在逻辑上该如何说明作为属性和现象的精神通过神经系统去支配形体,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呢?显然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当前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是不可能支配人的,实际支配人的是神经系统。他们认为“心理或精神本身是现象性存在,既无能量,也无质量,因而它不可能给予脑或神经活动什么推动力或干预作用。”(12)“世界上不可能有先于神经活动的精神动机来引发神经活动的情形。……精神现象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存在,也不可能在相应的神经过程之先提前出现而引发神经活动,又不可能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相应的神经物质施加干预影响,它有着严格的神经生理机制,只有依附于大脑神经的自组织活动而存在和变化。因此,精神不论在那种场合都不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自由意志。”(13)“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观能动性’,实际是指人脑的主体能动性,指大脑神经结构的某种自组织功能;精神现象依附于脑神经活动而活动。它不可能具有真正的‘能动性’。”(14)这种观点认为精神既无质量也无能量,不具有能动性,精神不可能真正支配形体,是神经系统依靠自身的自组织功能在支配形体。
     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精神自身的自组织性。“自组织是在一切物质(包括思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固有属性”。(15)“一切系统又都是以物质世界所固有的组织性为其产生、存在、演化和发展的背景条件与基础的”(16),“甚至连人的精神的运动过程实际上也是遵从自组织规律的”(17)。精神作为在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系统整体,具有自身的自组织性,这种自组织性在本质上已不同于肌体的生物自组织性,它乃是在肌体生物自组织性基础上通过质变产生的更高级更复杂的自组织性。精神自组织性是在神经自组织性基础上产生的,它虽然不能先于神经系统自组织性而产生,但精神的自组织性却能反过来决定和支配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的自组织性决定了精神自身的能动性。因而,否认精神具有能动性,也就等于否认精神具有自组织性,否认任何系统都有自组织性的观点。
     对于精神系统的自组织性、能动性的理解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方法。人们知道有机界生物体的自组织性来源于无机界的自组织性。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世界不可能发展到生物的自组织性就停止不前不再发展了,在生物自组织性的基础上必然存在更高级更复杂的不同于生物自组织性新的自组织性。精神自组织性就是在生物自组织性基础上产生的更高级更复杂的新的自组织性。精神自组织性的提出和论证则充分证明了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发展性。
     精神自组织性、能动性的阐述说明精神完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支配形体。所以,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荀子指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禁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荀子•解蔽》)就是说心是形体的支配者,精神活动的场所,它只发出命令而不受它物的束缚,心的行动和停止都是自己做主的,即心自己决定自己。
     以上形神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用还原论的方法由神经系统直接说明精神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传统哲学是用系统的方法来说明人类精神的产生的。中国传统哲学把人理解为宇宙中一个普通系统,人就是由形神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谓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就是系统整体与局部或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整体与局部或要素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整体由局部或要素组成,离开了局部或要素,整体就不复存在。而局部或要素只能作为系统整体中的一员,才具有局部或要素的品格。
”(18)因此,形与神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形既不能离开神单独存在,神也不能离开形孤立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中形与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形虽然是产生神的基础,但神却能反过来决定和支配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西方哲学中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方法不仅无法说明人类精神的产生,而且更无法解释清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关系。不可否认,唯物主义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当时以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观点作为认识事物方法的自然科学对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这种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方法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就是一条与还原论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人类精神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宇宙之谜,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关系,我们不应仅从还原论的角度,而应从哲学的高度,用系统的方法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24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8页。
     [3]、[4]、[5]、[18] 肖明《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131、131、130页。
     [6] 罗波《二十世纪重大科技谋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7]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77页。
     [8] 王元明《灵魂的奥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版,第55页。
     [9] 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1页。
     [10] 维之《精神本质新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第241页。
     [11] 高清海《哲学的憧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64页。
     [12]、[13]、[14] 维之《论自我》.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81、82、89页。
     [15]、[16] 湛垦华《自组织与系统演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六期,第212、212页。
     [17]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版,第269页。 (砚涛)

类别:哲学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16) | 评论 (0)  上一篇: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    下一篇:墨家思想淡出中国传统哲学原因之... 最近读者:

http://hi.baidu.com/zcf726/blog/item/2302b7a71582ce9fd1435886.html
2
发表于 2009-10-30 10:39:1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

好文
3
发表于 2009-10-30 10:42:2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

楼主相关亮点:
习惯认为“形具而神生”中的“形”指的是用眼睛能够看到,手可以触摸到的肉体,它包括生理解剖学中所指的各种肌肉、骨骼、器官,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处于人体不同层次中的细胞、分子、原子等,即构成人的形体的各种实体物质。实际上,仅仅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理解为构成人体的各种实体物质是不正确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形具而神生”中的“形”指的是一种活体,一种处于运动中的活体,而不是现代生理解剖学中所指的那种静止的尸体
脏腑古代称之为藏象。《内经•素问》中有“六节藏象论”就是专门讨论人体脏腑的。《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问:“帝曰,藏象如何?”唐代医学家王冰认为:“象谓见于外,可阅者也”。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可见,脏腑概念是通过对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的外部征象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而得到的,脏腑概念不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而得到的,它不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那种器官,也不具有实体性。因而,理解中医学中的脏腑和现代医学中的器官应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
形有结构。
脏腑不是解剖脏腑。
但,中医之“形神”应不是哲学之形神。
4
发表于 2009-10-30 15:39:3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10/30 10:42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相关亮点:
习惯认为“形具而神生”中的“形”指的是用眼睛能够看到,手可以触摸到的肉体,它包括生理解剖学中所指的各种肌肉、骨骼、器官,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处于人体不同层次中的细胞、分子、原子等,即 ...
请教 何谓 中医的 “形神”、哲学的“形神”,两者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9:11 , Processed in 0.0964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