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7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25 00: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将一篇旧作贴于此栏,供没有读过拙作的同道参考。
附一:“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近半个世纪以来,凡入过中医之门的人,都知道中医的第一特色是“整体观念”。
笔者以为,“整体观念”特色论涉及重大哲学和科学方法问题。有必要对这一流行很久的观念进行反思。
一、中医特色说的演变
特色或特点是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的发现。中医特色必然是相对于西医而言。
十九世纪末,学者对中西医的评价是:“中医失于虚,西医泥于实”,中医长于内科,西医长于外科。(1)
到二十世纪初,这种评价升华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
最先提出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是早期汇通医家唐容川。
他说:“问曰: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身五藏六府,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精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割视,谓中国古人未见藏府,托空配药不足为凭,然欤否欤?答曰:不然。西人初创医法,故必剖割方知藏府。中国古圣定出五藏六府……而实有其物,非亲见藏府者不能。安得谓古之圣人未曾亲见藏府耶!《灵枢经》云:五藏六府可剖而视之。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也。且西洋剖视,只知层析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远不及矣。”(2)
唐氏不认为古代中医没有解剖学。反之,他认为,中医早已超越解剖阶段,进入气化阶段,远胜于只知道形迹的西医。实际上,是对西医的大体解剖,持批判或排斥态度。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湖南中医吴汉仙,又批评细胞病理学。
他说:“细胞之学,创自德医,气化之学,始于灵素。……凡人体中一发一爪,非有局部独立机能,必神经与器质互相联络,而始能为人体一小部分机能。然不顾局部病之出于全体的关系,则本末不明。局部治疗之弊,尚可言乎!……可知气化其本也,细胞其末也。拘执局部之病形,不顾全身之病变,其结果必至杀人不止。”(3)
这段话尖锐地批判了局部治疗,比较明确地指出整体治疗的重要性。但其总用意是批判或排斥细胞病理学。
大体与吴氏同时,近代中医界最杰出的理论家杨则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中医对辩证法的运用以及整体的重要性。
他说:“中西医之不同,不在生理解剖,药理实验,而在整个之思想系统上矣。盖中医诊病为综合的统一观察,故重证候(全身),而轻言病所(亦称病灶),即言之亦疏涸而不详;外医为分析的、局部的观察,故重病所(局部)而轻言证候,即言之,亦仅为诊断疾病之用。中医为生物学的方法,视身体为整个的而不容分割,故局部病亦视为全身病之局部透现;外医为理化学的方法,故虽全身病亦欲求其单一之病源与病灶。……中医之思想方法,为《内经》之辩证法,而外医则为近世之机械论方法。二者决不相同也。”(4)
指出中医重“整体”,重“辩证法”;西医重“局部”,重“机械论方法”,是站到哲学和科学方法高度看中西医异同。
但是,杨氏的观点并未得到近代中医界的普遍承认。
建国之初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居于显位的中医理论家们,在解放前都已是名中医。那时他们没有公开附和杨氏的见解。建国之初,也没有明确提出“整体观念”是中医特色。
1957年,一位中医名家在论述“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规律的同时,批评有人否定五行学说。他指出:“中医的最高理论,应该属于‘阴阳’、‘五行’和‘营卫气血’等等,它经过长时期的指导临床实践,充分表达了中医的‘整体观点’”。(5)最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特点的,倒是西学中学者。1960年,“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特色写进教科书。(6)
这两大特色,特别是“整体观念”在建国后取得共识,有当时特定的思想背景。
背景之一是,苏联推崇的巴甫络夫神经论学说的“整体观念”倾向。
巴氏学说,在1900年左右曾领导着世界生理学界。到1940年左右,其说与内分泌理论合流,成为神经—内分泌—体液学说。巴氏的贡献是很大的,但苏联人过分强调神经论。
背景之二是“整体观念”与“辩证法”有某些相通之处。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因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无“整体观念”这个术语。中医的“整体观念”特色论,还是无形中受到保护。“整体观念”也尽量向辩证唯物论靠近。于是导致有关学术界的虚假的满足感。数十年中,几乎无人对此种特色论提出异议。
以上是近代以来中医特色论演变的大体过程。
浅见以为,最后定型的特色论笼统地肯定“整体观念”,却暗含着对“局部观念”以及有关哲学和科学方法的否定。引起许多误导。
二、整体观念特色论暗含的误导
误导之一是,过分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
受到保护的“整体观念”,暗含着对“局部观念”的否定。似乎“局部观念”肯定都是错误的。有了“整体观念”,就不必考虑局部问题。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否定局部也就否定了整体。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有从整体到局部,更有从局部到整体。如果说,认识局部是为了认识整体,更进而言之,没有对局部的详细了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整体,倒应该说,详细地认识局部有时更重要。
我们不必过多地讨论哲学概念。即以中西医治疗学而论,中医的局部治疗方法也很多。许多疾病至今仍然主要靠局部治疗来解决。比如老年性白内障,未来也许有可能通过全身调整治好。但是局部手术方法至少已使用了近二千年。准此,凡是局部病变为主的问题,在理论上就以局部解决为好。还有不少疾病,起因可能是全身紊乱,但不久病变集中在局部,这时明确病位,重点解决,就是理所当然。至于自局部开始的疾病,控制在局部解决,更是理想的办法。按照辩证法原理,解决问题要找主要矛盾,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也不是只有“整体观念”就万事大吉。可惜,受“整体观念”保护的中医,有了排斥局部分析的免疫力。
误导之二是,辨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唯物论与机械唯物论水火不相容。
辨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唯物论与机械唯物论也应该是对立统一的。辩证逻辑不能否定形式逻辑,辨证唯物论也不能否定机械唯物论。它们各有适用范围。如果说,辩证法包括了形而上学,辩证唯物论包括了机械唯物论,那更不是前者对后者的全盘否定。
中医外感理论,是运用辩证法最成功之处。人体受寒却常见发热,假如没有阴阳转化观念,就没有寒热转化观念。那样,寒因只能出现寒证,热因只能出现热证,就不会形成中医外感理论体系。中医在外感病临床疗效方面,能在近二千年中领先于西医,就是得益于阴阳辩证法。但是,中医外感病因学说,毕竟很不全面。六淫学说,掩盖了微生物致病因素。没有对大量的微生物的详细认识,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更不能发明今西医才有的众多预防手段。
中医理论是否也需要形而上学呢?我看对内藏器官功能的限定,就不能模棱两可,非此即彼的观念是保证概念准确所必须的。治则的针对性,也要先有形而上的规定,而后才能变化之妙,存乎一心。中医的某些概念倒是过于绝对,如心藏绝对不能受邪便是。
生命现象,固然不全同于非生命的物理、化学现象。但是理化原理——包括机械原理,显然包括在生命现象之中。不承认机械唯物论的适用范围,就无法解释当代那么多人造器官的有效性。以最最常见的眼镜为例,确非理想的视力矫正手段,但至今世界上还是有亿万人离不开这一机械唯物论的产物。
误导之三是还原论与黑箱论、分析研究与综合观察不相容。以下就此专门讨论。
三、整体观念和科学方法
笔者以为,中医的“整体观念”远远不足以抵消它对还原论方法运用的不足。因而与其说“整体观念”特色是中医之长,不如同时说它正是中医有许多短处的原因。换言之,在西医对自身过分依重还原论方法、分析研究太多,因而反省其方法论不足的时候,中医不应该为笼统的“整体观念”特色而满足。
中医的“整体观念”,并非是对局部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之后,才确立的。说这种观念是朴素的,就是说它还是粗疏的、不成熟的。它是受历史条件限制,不得已的。
还原论方法就是“白箱方法”。其出发点有二。一是要想认识整体功能,必须对认识对象各层次的构造有详细了解。二是对整体现象和过程的解释要找到系统的因果关系。在构造上,认识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都是越细致越好。在解释现象和过程方面,找出的因果关系越准确越好。也就是说,它想把认识对象完全变成“白箱”。中医欠缺的恰恰是还原论方法运用不足。还原论及其必用的分析研究是任何学科都不能超然视之的。
当代科学,认识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的对象,目前还无法变成“白箱”。在巨系统中,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大。因而产生了当代整体观念。控制论、系统论以及信息论方法,就是为当代整体观念服务的。
近二十多年来,中医理论家也热衷于通过三论阐发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拙见以为,单单从方法论角度证明五行、藏府、经脉学说的科学性,不应该是中医引进三论的主要目的。在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启发下,给传统的“整体观念”输入更多的信息,改造为当代“整体观念”而且还能保持特色,将更有意义。
为此,必然涉及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中医“整体观念”,在这方面尤有误导。
四、人与自然——天人关系
中医“整体观念”还包括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学者须知,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的表述是“天人相应”或“人副天数”。“五藏六府”和“十二经脉”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不但粗疏,还导致许多谬误。满足这种观念,阻碍了当代中医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归根到底,人当然是来自自然,人类生存也绝对依赖自然,而且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与四时、昼夜变化保持着某种程度的一致。但是,天地和人体之间毕竟有很大距离。近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就是为填充从天地到人这一大空白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些知识,无法说明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含义。所以,中医应该抛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引进当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并结合当代医学。
总之,笼统的“整体观念”特色说,暗含着对认识局部、对还原论方法、对机械唯物论的否定,也阻碍了当代中医引进当代科学并与西医相结合。鉴于此种特色论,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后果,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提法。
参 考 文 献:
(1)郑观应。盛世危言。卷十四,医道。
(2)唐容川.本草问答
(3)王慎轩.中医新论汇编,第一册,7—8页。
(4)汪浩权.中国医药论文选,1949;
(5)秦伯未.中医“辨证论治”概说.江苏中医,1957;(1):2—6.
(6)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组.内经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3.
               


2
发表于 2003-9-25 08:56:37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透辟,犀利!!大文章!大文章!
3
发表于 2003-9-25 09:16:19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前辈,先生的追求应有一批学人为之努力。
4
发表于 2003-9-25 11:31:51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中医的理论核心:是反映在八个字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这就如阴阳,不能分离一样,任何一种割裂开来的看法,都不圆满。
一个“辨证论治”,其中就是表达的“对认识局部、对还原论方法、对机械唯物论”的肯定。
“整体观念”,就是反映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同样:“辨证论治”,实质为从宏观走向微观的具体行动。
两者,不可分割;无法分割。
不然,对中医学说,就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5
发表于 2003-9-25 11:37:48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再说一句:
“中医特色”,不在于“整体观念”,更不是在于其他。
“八纲辨证”,才是“中医”的“特色”。这是在任何一种医学中,少有的,无法比拟的,所以,才称其为“特色”。
是否?由众会员讨论。
6
发表于 2003-9-25 12:22:03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肖红先生的文章为进一步探讨中医的本质特征创造了契机,如果说特色,中医的特色最突出的当属八纲辨证,整体观应属方法论的范畴,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其整体观,中医整体观的特点在于天人和一的观念,已不局限于方法论而与世界观合为一体了。
7
发表于 2003-9-25 12:36:30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小红女狭的观点不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而是颠覆。
8
发表于 2003-9-26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下面引用由军民软件2003/09/25 12:36pm 发表的内容:
小红女狭的观点不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而是颠覆。
请道其详,以增见识,谢谢!
9
发表于 2003-9-26 17:22:24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既然先生欢迎批评,小子也就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支持先生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许多中医沉醉在整体观念的迷雾中悠然自得,先生的话无疑是一副警世的良药,使他们恢复一些意识
有事以后再说
10
发表于 2003-9-26 20:09:22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


整体恒动观一直被称为中医的特色,这种提法我并不反对,我看先生的意思也不是否定它,而是如何更正确的理解它,防止误导,这我是十分赞同的
是的,目前对整体观不足的一面认识不足,在宣传中盲目或片面的说他的好处,却回避了它不好的一面,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自己,我认为这是中医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我深味其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40 , Processed in 0.1173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