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谈“开合枢”与〈伤寒论〉的关系-----陈瑞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0 21:4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学者在 2004/12/10 10:05pm 第 3 次编辑]

  开合枢”始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和《灵枢·根结篇》。《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灵枢·根结篇》说:“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
,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这两节经文是谈开合枢的惟一依据。关于它的涵义,注家曾作了不少的解释,如王冰说:“夫开者所以司动静之基,合者所以执禁锢之权,枢者所以主动转之机微,由斯殊气之用,故此之变也。”徐灵胎亦说:“敷布阴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合,转输阳气谓之枢(三阳);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合,转输阴气谓之枢(三阴)。”上述两家之说,是有其共同之处的,前者之见,则可以概之为“开放”、“禁固”、“转运”三种意义;而后者亦可归纳为“敷布”、“受持”、“转输”三个方面,他们所阐发的意义,文字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把“开、合、枢”看成经络、经气循行的路径,并且以“开、合、枢”来说明阴阳变化的机转。从《阴阳离合论》和《根结篇》的本意看,所谓某经根起于某某,结于某某,显然是指经络的循行而言,然而后世医家如陈修园等注《伤寒论》,却把“开合枢”扯入六经病证之中,谓为审证施治的大关键,实与《内经》之旨不无出入,不可不进行讨论。
    “开合枢”是经络循行的路径,阴阳互根的变化规律,而不是研究生理、病理的主要依据。例如《阴阳离合论》的内容,都是讨论阴阳的变化,从天地阴阳开始,乃至四时生长收藏,着重地指出了“失常则天地四塞”。这就清楚地看出,《阴阳离合论》是以自然现象、地土方位等等来讨论三阴三阳的起止,和其由衰而盛,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最后总结为“阴阳(雩重)(雩重)[音chong 冲,作气之来往解],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其中所言阴阳都是《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关意义的补充,着重地是解释阴阳的离合问题。又从《灵枢·根结篇》:“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以至视其有余和不足之别,以取之何经;不通则另取何经等,这实在还是说明阴阳消长之机,故随之以下的文字,贯以阴阳循常道则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失常则天地四塞等重申其意。在人常则化气成形,反之则阴阳不调,疾病丛生,甚则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些都不过是三阴三阳升降出入的道理,并不是专为伤寒说法。《灵枢》所谓某折即某疾起,取之某经,不已,又取之某经等,与仲景《伤寒论》六经论治,毫无共同之处。仲景著《伤寒论》,撰用《素问九卷》《灵枢》,岂有不知三阴三阳“开、合、枢”之说。然而论中只字未提,可见张仲景是不采取此说,更不是以“开、合、枢”之意来说理的。后世陈修园等医家,勉强将“开、合、枢”之说,生搬硬套地塞进《伤寒论》,借以来解释论中的义理,虽属用心良苦,但难免既失仲景原意,亦非《内经》本旨,徒令学者堕入五里雾中,故不可不加以辨证。
    还必须指出的是,有人认为,  “开、合、枢”与《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传经是有关联的,这也是似是而非的见解。如《太阳病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阳明病篇》“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少阳病篇》“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又“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不能食而呕吐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这些条文都是说的传经,然而从未提到开合枢在传经中的作用如何,特别是在少阴病篇中,关于少阴的病机,传变则更难找出它所以为“枢”的意义。临床实践证明,病迁延至少阴,正虚已极,阳气虚馁,已不待言,故谓少阴多死证,甚至称少阴为生死关,并不可能枢转出太阴,即便是治疗得当,病情由阴转阳,厥逆回温,亦不可言枢转之力,其中还有三急下法,便是与枢转的意义不相关涉,所以从少阴来看,仲景不取开合枢之说,更属显然。此外,还有人认为,厥阴为阴尽阳生之经,与少阳相表里,少阳既是阳枢,则阴枢应改厥阴更合情理,这也是“想当然耳”的臆说,更为不经。如果从厥阴为枢,则其与太阴、少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用枢转的意义来解释呢?再从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中来看,他所强调的“开合枢”,只能于少阳证中运用,如说:“本太阳病不解,转人少阳者,少阳不得枢转则胁下硬满,枢机逆而胃气不和则干呕不能食,不能由枢而开合故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枢逆于内不能外达也,与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使之从枢以外出……”这就是陈修园对“开合枢”的具体运用。其实这条经文,仲景是指少阳病的来路,并就其所现脉证给予治疗。可是,陈修园未能就经脉循行的部位和脏腑的功能作用上解释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以及往来寒热等具体症状,只从枢转两字翻来覆去,浮泛不切,使学者更难领会仲景原意。至于三阴篇的注文,从不言其开合如何,其枢又是如何?可见陈修园对“开合枢”的见解,只不过是强扯《内经》关于“开合枢”的理论,来装点其门面而已,对于深入领会《伤寒论》的精神实质,并无助益。因而对于“开合枢”与《伤寒论》的关系,只能视为“一家之言”,不能说是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也就没有深入追究的价值。
注:文中个别字扫描不出,只好用独立的两字做偏旁,再用括号示为一字。
  陈瑞春教授的论伤寒著作中〈理法之学篇〉已全部转载完,从下星期开始转载〈方药运用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0:55 , Processed in 0.1045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