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陈瑞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2 18: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论》用桂枝的方剂甚多,从纵的方面看,运用桂枝的方剂遍及六经病证,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均有用桂枝组方者。从横的方面看,全论用桂枝为主药或辅药者,计43方,占113方的40%强。综观其用桂枝的方剂,全面发挥了桂枝的解表、和营、利水、补中、温阳、祛寒、活血等功用,充分显示仲景用桂枝的广泛性。为了进一步理解论中用桂枝的实际意义,本篇试归纳整理如下:
一、解表(桂枝配麻黄)
    桂枝用于解表,取其温阳发散,一般是配麻黄始能起到解表的效果。然桂麻虽同属表药,麻黄宣肺走表,必赖桂枝相伍为用;桂枝入血和营,助麻黄以发汗,两者合用,方可奏解表发汗之效。论中以桂枝配麻黄者,有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方。以上述各方的主治功用来推论,桂麻并用,其宗旨均系发越在表之寒邪,取峻汗之功。如以麻黄汤而言,欲收峻汗的功效,方中桂枝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麻黄汤中不得无桂枝”的说法。论中的伤寒表实  证,寒邪郁阳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用麻黄汤峻汗攻邪。  表寒郁热的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皆是取桂枝协同 麻黄以发散表寒。他如小青龙汤、葛根汤等的桂麻合用诸方,虽和麻黄汤本方有异,但亦不失于解表的意义。由此可见,桂枝在解表发汗剂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和营(桂枝配芍药)
    桂枝用于调和营卫,必借芍药相伍。论中桂枝与芍药同用计18方,包括桂枝汤类方及葛根汤两方。究其桂芍同用的主旨,均在于调和营卫,其中桂芍同用,最有代表性的是桂枝汤。本方以桂枝的辛甘温入营,以透达营卫,得芍药之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桂芍同用,使之发中有收,可治营弱卫强之表虚自汗证。但应指出,芍药有赤白之分,主治同中略异。《本草求真》说:“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根据临床习惯用药,白芍补血益阴,且缓肝之横逆;赤芍则为行血中之滞,宣化疡毒。因而,桂枝汤中之芍是桂枝与芍药相伍调和营
卫,故当用白芍为宜。此外,论中有桂枝加芍药汤,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用桂枝汤倍芍药生姜人参的新加汤,治汗后营血不足的身痛,加芍药旨在和营以定痛。陈蔚说:“加芍药之苦辛,欲敛姜、桂之辛,不走肌腠而作汗,潜行于经脉而定痛。”这就是说,变桂枝、芍药并用调和营卫的外向性而为和营定痛的内向性。此说于病理、药理皆相吻合,颇具实际意义。   
    桂枝配茯苓,通阳化气利水,是论中治水气病的一大法门。以苓桂相伍的方剂,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甘草汤等方,皆以苓桂为其主药。其所以苓桂剂有利水之功,因为茯苓一味为治水的主药,有泻膀胱、助益脾胃、伐肾邪以治奔豚之功。若得桂枝的辛温,即可达到通阳化气利水的作用。故论中“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的五苓散证;“心下悸,欲作奔豚”的苓桂甘枣汤证等,凡此水气为病,虽然水停部位不同,其病机皆为阳不化气,以至水邪内停,或蓄于膀胱,或停于胃中,或发为奔豚,而其治疗取苓桂之温阳化气利水则是一致的。这里有必要提出,论中所用之桂,应随病机而
定,或用桂枝,或用肉桂,功效有别,不能不辨。同样,茯苓的品种也不一,如水湿停滞而偏寒者,多半用白茯苓,如五苓散中应以白茯苓为是;若系湿热并存,当用赤茯苓,如后世之五淋散,即以赤茯苓通淋;如水湿泛滥于皮肤,则用茯苓之皮。论中所取茯苓利水,除配桂枝的温化外,应当是以白茯苓为宜。
四、补中(桂枝配饴糖)
    桂枝用于补中,是以桂枝配胶饴,其代表方是小建中汤。本方以胶饴为君药,甘草为臣药,佐桂、芍调和营卫,使以姜、枣养胃和中。全方旨在变桂枝汤的滋养阴血,温养阳气而为甘温益脾,补虚建中。论中“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皆主以小建中汤。前者,伤寒二三日,心悸而烦,《医宗金鉴》认为,心悸阳已微,心烦阴已弱,是其人素有中气虚之故;后者,腹中急痛,为气血不足,阴寒内盛。两者病机虽有差别,但取建中补虚并无二致。因为甘药能滋补脾胃,生长营血,使“肝得之木气疏畅,心得之火用复明”。所以,腹中急痛,心中悸烦均可获愈,还必须指出,小建中汤的桂枝、甘草、胶饴之甘温,得芍药之酸以入肝,共奏补血、益脾、敛肝之功,故《金匮要略》用其主治虚劳不足之证,是值得深究的。此外,桂枝的补中作用,还体现在前所述及的苓桂术甘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此两者均借桂枝与苓、术相伍,以达到健补中焦的目的。这里就不复赘。
五、温阳(桂枝配甘草)
    桂枝用于温阳,是与甘草炙用相伍。论中桂枝与甘草配伍之方计34首,其中桂甘同用突出其主治功用,达到温养阳气的目的者,应以桂枝甘草汤与炙甘草汤方为代表。所谓“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本证误在发汗过多。汗为心液,多汗则心气空虚,故欲按以外护里虚,桂枝甘草汤以桂枝配炙甘草,温而不热,两味扶阳补中,取其温养心阳而不致发汗。《内经》谓,辛甘合化为阳。辛甘合用,阳气乃生,心阳得复,悸动可愈。笔者体会,用桂枝甘草汤温养心阳,加参、芪益气,其效更著。至于炙甘草汤为滋阴养血,补气复脉之剂,主治“心动悸,脉结代”。方中虽有胶、地、麦、麻滋养阴血药,但桂枝与甘草的相伍,仍不失其温养心阳之功,如果炙甘草汤去除桂枝与甘草,那就不能成为阴阳并补,气血双调的方剂。
   
六、祛寒(桂枝配附子)
    桂枝性本辛温,走表以温阳,得附子之配伍,其祛寒之效尤著。论中桂、附相合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等。前者为治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所使的过汗卫外阳虚,故用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以止汗。后者,桂枝与附子同用,取具祛散寒湿,如太阳风湿证,“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原方桂枝用四两,附子用三枚,是方中的主药,桂枝驱在表之风邪,附子逐在里之寒湿,桂、附同用,是《伤寒论》治风湿,祛寒镇痛的首选药,有其独特之处。此外,桂枝用于祛寒,还可与当归相伍,以祛血中之寒滞,如“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取桂枝与当归相配,入营血温通祛寒,故可主治手足厥寒之证。
七、活血(桂枝配桃仁)
    桂枝用于活血,是与桃仁相伍。论中治“热结膀胱,其人如狂”的蓄血证,用桃仁承气汤主治,其中即有桂枝配桃仁,本方虽治热结血蓄,主药为桃仁、大黄,但桂枝辛温入血分,其辛能行气,气行则血行,仍不失其活血的功效。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以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症瘕,桂枝是方中主药,无疑是取其与桃仁相伍而活血祛瘀。丹波元坚指出,桂枝取之于通血脉,消瘀血。《本草疏证》亦有桂枝行瘀活血的记载。可见论中用桃仁承气汤,与《金匮要略》用桂枝茯苓丸,均有桂枝与桃仁同用,其目的皆在于活血行瘀,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前所述及的桂枝配当归,亦有活血之意,论中“手足厥寒”的当归四逆汤证,因其血虚寒滞,以桂枝配当归,通阳以散血中之寒滞,仍寓有活血的妙用。
    还应指出,论中桂枝的运用尚有平冲降逆,下气平喘等功用,如水气内停欲发奔豚,或已发奔豚,其气上冲者,用桂枝加桂汤,治法同于温阳利水。而下气平喘的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其主要以桂枝汤治表虚,加朴杏以下气平喘。还有桂枝配柴胡的和解,论中有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从其治法来看,固然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之邪的目的,但从桂枝的功用而论,若突出其和解之功,又恐不甚恰切,故未单独列举。
    总之,《伤寒论》用桂枝是多方面的,有纵有横不是单一的。根据病机证候的特点,和药物配伍的相互关系,在全论43方中都以桂枝与他药配伍,其纵横交错的灵活妙用,独具匠心,值得深入研究。   

2
匿名  发表于 2005-4-25 16:40:22

[转帖]《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陈瑞春

好文章。学伤寒必读
谢谢
3
发表于 2005-4-26 21:37: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陈瑞春

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7:22 , Processed in 0.0507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