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3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7 18: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勇123在 2008/07/07 06:24pm 第 1 次编辑]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636150
    干姜为姜料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南等地,历代以四川建板场者为佳品,其块大、肥壮、皮细、肉白多粉,称为干姜。其味辛、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为温中土之专药,温中回阳之要药。姜生散干守,干姜其性散不如守,故能由胃达肺而无泄邪、出汗、止呕、行水之长。所以凡是仲圣在《伤寒杂病论》用干姜,总不外乎温中,《伤寒论》入方24次,《金匮要略》入方32次,其故可玩素而得也。
    中寒:治中寒腹痛、腹泻、吐泻清稀第一要药,可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冷痛、大寒、呕吐不能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大建中汤)。
    亡阳:阳虚体弱之人,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过用发散而致大汗淋漓出汗过多而现四肢厥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造成阳气欲脱证候。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
    痰饮:多由阳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冷易发等症,可配细辛、五味子,有温、开、合肺的作用。如仲师“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等。
    姜有生姜、干姜、炮姜、姜汁、姜皮及煨姜的不同,皆有温中祛寒的作用,但又各有所长。生姜汁温中止呕作用胜于生姜,又有豁痰作用,多用治寒性呕吐及寒嗽多痰者;亦常用其炮制药材,以增强其止呕效果,如姜汁炙半夏。姜皮长于和中利水,尤长于治疗皮肤水肿。煨姜以温中止呕见长,温里回阳作用不及干姜,主要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诸姜作用虽各有所偏,如一时急用,亦可暂时相互替代。用量一般0.9-6克。炮姜炭用0.6-3克,重病可用30克。然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宜用,误用伤阴,为害极大。农历九月采母姜,晒干姜,白净结实者良。
2
发表于 2008-7-7 18:37:34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夏有真寒用干姜

-=-=-=-=- 以下内容由 大千世界2008年07月07日 06:44pm 时添加 -=-=-=-=-
中国中医药论报有一篇文章说的好.
夏有真寒须助阳

□ 崔文成 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

  什么是夏有真寒?
  谚云:“夏有真寒”,是指夏天人体因阳气充实于体表,体内阳气则显得不足,而出现的阳虚内寒证。加之冷饮、冷气、贪凉,易引发腹痛、腹泻、肠套叠、急性胃肠炎、营养缺乏、牙本质过敏及牙髓炎、伤风感冒、冷气过敏型哮喘、喉痉挛、急性咽喉炎、阴暑、面瘫、风寒湿痹、头痛症等。
  为什么夏有真寒?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毛孔开放后易使体内阳气则显得不足,而伏阴在内,出现阳虚内寒证,常因冷饮、冷气、贪凉引发疾病。
  阳虚内寒总的致病机理是寒凝血滞,会出现一些列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阳虚内寒脾阳虚,则严重地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腹泻及胃肠功能紊乱。阳虚内寒表阳虚,则伤风、哮喘、咽喉不适。
  1.冷饮引发的疾病:冷饮致病机理是夏天人体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饮用过量冷饮、冷食后,胃肠受到冷的刺激,血管骤然收缩,而使血流量减少,出现一系列病症。如:①冷饮刺激肠黏膜和胃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引起胃肠痉挛而出现腹痛。②冷刺激使肠蠕动失常,迫使一段肠子“套进”另一段肠腔中去,引起肠套叠。③冷饮可冲淡胃酸,使消化功能下降,胃酸的杀菌能力也会减弱,易患急性胃肠炎。④冷饮中含糖量高,可大量消耗人体中的维生素,导致食欲减退。另外,吃冷饮后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及脂肪酶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甚至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⑤骤冷的刺激却会引起牙髓组织的血管收缩、痉挛;长期的冷刺激易引起牙本质过敏及牙髓炎,进而影响牙齿的寿命。
  2.冷气引发的疾病:在空调环境环境中,一是温度设定的太低,与室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忽冷忽热导致病变;二是微生物滋生,容易感染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常见病症有:①伤风感冒:主要症状是头痛、流鼻涕等。②冷气过敏型哮喘:过敏体质的儿童,如果突然进入空调室,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气管、支气管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③喉痉挛、急性咽喉炎:喉头遇到冷的刺激,可引发咽喉平滑肌痉挛,喉部血管会急剧收缩,出现咳嗽、咽痛、声音嘶哑;如果长时间收缩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咽喉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抵抗力减弱,使粘在呼吸道黏膜上的病毒乘虚而入,使咽部黏膜充血、肿胀,而发生急性咽喉炎;喉痉挛、咽喉炎会导致喉梗阻、呼吸障碍。
  3.贪凉引发的疾病:①阴暑:是夏季暑热湿盛之时,过于趋凉,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起,常见身热,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②面瘫:多为天热贪凉,开空调或直吹电扇以及敞门窗就寝而“受风”、“着凉”所引起。③风寒湿痹:因贪凉解热,冲凉水澡、吹电风扇、睡水泥地板等,致身体血管强烈收缩,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抽搐、痉挛,疼痛,四肢及腰背肌肉呈僵硬,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可伴头晕、全身无力、发热、寒战。④头痛症:冷刺激可引起头部血管痉挛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表现为头顶发麻,头痛等。
  夏有真寒怎么办?
  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而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汪绮石《理虚元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在盛夏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伤害体内的阳气。夏天保护阳气的措施:
  1.不可贪凉饮冷  ①不饮冷无度,尽量喝白开水、绿豆汤等消暑,饭前喝热水热汤。②不在露天乘冷过夜,《养老寿亲书》:“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③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可戴“兜肚”。
  2.谨防冷气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
  3.要防湿邪侵袭  ①饮食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②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要到通风、防潮、隔热。
  4.用辛热之剂  张仲景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指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常用辛热之方剂,如桂枝汤等。也可以用姜来解问题。“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现代研究表明姜中含有多种芳香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温通表里,温中发表,可使表里通畅,暑热易透发。喝姜汤,能驱散脾胃中的寒气,喝姜枣汤(即姜和大枣熬的汤),有暖胃养胃的作用。热姜汤,用毛巾浸水热敷患处、洗手或者泡脚,能达到散风趋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5.以热制热  ①喝热水热汤,以出汗将人体的热量散发出体外,排尿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感到凉快。常言说得好:“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②洗热水澡、热毛巾擦身。不仅可以保持皮肤清洁,而且还能促使皮肤透气,有利于机体排热。③热水烫脚。“睡前洗脚,胜似补药”,洗脚的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洗后倍感凉爽、舒适;睡前热水烫脚还能起到助眠的作用。④经常性地适度参加户外耐热锻炼,提高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亦是“以热制热”的好方法。⑤吃辣。选用藿香、花椒、桂枝或肉桂、大蒜、生姜或干姜等辛辣热性药食两用之品,不仅是解暑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免受许多寒冷疾病之苦。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阳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53 邮发代号:1-140(国内)D-1138(国外)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甲四号 邮编:100085 电话:64854540  64854537  
传真:64854537 mail:cntcm@263.net.cn 广告热线:64855366
Copyright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All Rights Resened

3
发表于 2008-7-7 19:13:56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谢谢楼主体会的分享!
谢谢楼上先生的分享!
4
发表于 2008-7-7 19:20:39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干 姜
www.cnkang.com  2007-4-10 10:29:00  中华康网


  


治疗牛皮癣,疗效显著 专家在线解答男性疾病 中医治癌:最新疗法 3天根除阴虱,5天除疥疮
肝炎:治疗肝炎新突破! 脂溢性脱发,25天治好 北京预约打折体检去哪 脂溢性皮炎,20天治愈!




    [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
    [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除去茎叶及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供药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成分]  姜烯酮、姜酚等。
   
    [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姜的多种有效成分可诱发实验动物自发运动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对抗中枢兴备药的作用等。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  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干姜对心脏具有兴奋作用,使心 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干姜的辛辣成分,可使体表和内脏血管扩张,循环顺畅,周身产生温热感。
   
    4.其他  驱风、健胃、镇吐、止呕的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辛,热,人脾、胃、肾、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等。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  本病多发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小儿,有人采取温补脾肾法治疗本病11例,药用炮干姜、附片各5g(3岁以下小儿酌减),党参、炒白术各9g,茯苓15g,煨粉葛5g,肉豆蔻、吴茱萸各6g,每日1剂,煎3次分服。结果:痊愈10例,死亡1例。
   
    2.治疗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有人分二步治疗本病2例,方法:①对中毒型先以抢救休克为主,方用急救回阳汤合生脉散加减,干姜、附片各5g,人参、白术、甘草各6g,麦冬、丹参、五味子、桃{二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服。②休克期恢复后,继以凉血解毒治疗,药用:于姜炭5g,生地、白头翁、银花、炒地榆、藕节各l0g,三七粉5g,秦皮、白及各8g,甘草6g。加减:大便秘结时加大黄8g,腹痛甚时加广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使便血止,诸症消失。
   
    3.治疗硬化性骨髓炎  本病属中医附骨疽范畴,有人用散寒行血祛瘀生新法治疗本病325例,  自拟通骨灵膏,药用于姜、附子、大黄、天麻、血竭、白芍、樟脑醋配制而成,治疗时将药膏敷于患处,用吹风机(热水袋亦可),热疗半小时左右,以纱布包扎固定,24小时后除去纱布及药膏;3—4日1次,40日为1个疗程。治疗最长8个月,最短2个月。结果:痊愈196例,显效92例,好转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1%Ll,。
   
    4.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人用温补脾胃法治疗本病50例,药以干姜、白术、良姜各10g,黄芪、白芍、党参各15g,砂仁、桂枝、炙甘草各6g,丹参30g,香附、茯苓各12g;肝郁者加柴胡、青皮各l0g。每日1剂,水煎3次服,以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
   
    5.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辨证分型法治疗本病37例。①脾胃虚寒型(8例),治拟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丹参、延胡索、炙甘草、干姜各log,黄芪、炒白芍、红枣、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g,肉桂38;②脾胃湿热型(18例),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痛,方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制苍术、茯苓、薏苡仁各15g,厚朴、制半夏、陈皮、蚕砂、萆薜、九香虫各10g,生甘草6g;③肝胃不和型(1l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旋覆花、香附、生甘草各6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代赭石各15g,莱菔子、川芎各10g。结果:治愈21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91%。

5
发表于 2008-7-7 19:23:02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干姜治疗泄泻 (中寒)
组成:
干姜60克。
 
用法:
研为细未,每次6 克,米汤送下。
  
主治:
泄泻。
6
发表于 2008-7-7 19:24:40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鲜姜延缓衰老 干姜治疗肾虚 男子吃姜要吃“对”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8:41      
鲜姜延缓衰老 干姜治疗肾虚
男子吃姜要吃“对”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中医科 王珏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所以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而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鲜姜:增强食欲,延缓衰老
  中老年男性常会因胃寒、食欲不振导致身体虚弱,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又不如干姜有强烈的燥性,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干姜:治疗肾虚阳痿
  取雄鲤鱼1尾(约500克),干姜、枸杞子各10克。取鲤鱼肚内之鱼臛(雄鱼腹中白色果冻样物质,为雄鱼精囊腺),加入干姜、枸杞子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空腹时服食,隔日吃1次,连服5日。
  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此药膳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
  不过,姜性辛温,只能在受寒情况下应用,且用量大了很可能破血伤阴。如果有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阴虚火旺症状,就不适宜用姜了。

7
发表于 2008-7-7 19:36:07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俗语又有“男不韭,女不姜”之传。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20:37:41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07/07 07:36pm 发表的内容:
俗语又有“男不韭,女不姜”之传。
肯请先生将一下典故来由,谢谢了.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8年07月07日 08:40pm 时添加 -=-=-=-=-
听说过韩愈有“男不吃韭,女不吃藕”的典故.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21:03:35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勇123在 2008/07/07 09:0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大千世界2008/07/07 06:37pm 发表的内容:
夏有真寒用干姜-=-=-=-=- 以下内容由 大千世界 在 2008年07月07日 06:44pm 时添加 -=-=-=-=-
中国中医药论报有一篇文章说的好.
夏有真寒须助阳

...
以上文章可以解释以下问题:
•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有依据吗?
•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找医生开药方?
•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是去皮吃好还是带皮吃好?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处方,姜是提火的为什么俗语...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川产为佳

重用干姜治疗湿阴胸阳一例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 字体: 放大 还原 缩小  
  
李××,男,23岁,未婚。
初诊:1980年12月24日。
主诉:一年前始觉胸闷不舒,背部沉重喜按压,饮食日减,心率渐慢,每分钟55次,且伴心悸不安,服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药,又增胸前区疼痛,时而牵及背部,惊悸憋气加重,夜间尤甚。心率减至每分钟45次。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服大量维生素C、B及阿托品、麻黄碱等药,仍未获效,遂请李老诊治。
诊查: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小紧。
处方:半夏6克 陈皮6克 茯苓6克 白术6克 干姜10克 桂枝3克 炙甘草3克
二诊:服药三剂,食欲增加,胸痛消失,胸闷心悸减轻,心率每分钟60次。原方药继服四剂,心率每分钟70次,诸症亦随之消失。
[点评]本案胸阳不振,寒湿内生,湿阻胸阳,胸阳更受其遏。重用干姜,取其大辛大热以宣通心阳,逐寒湿;又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化饮温阳,经治胸阳振,诸症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21:17 , Processed in 0.0545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