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体内分析方法
作者:ocean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是传统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肝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降压及利尿等作用,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也是服药后体内浓度的控制指标。
黄芩苷常用的体内分析方法主要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毛凤斐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手段,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累积尿药数据进行处理,测定黄芩苷口服、肌注后在人体内吸收消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 肌注较口服吸收快,消除快,生物利用度高。2) 药房常用剂量:肌注每日1 次,每次0.24g ,由于t1/ 2 = 1. 22h ,太短而不合理; 口服片剂每日3次,每次0.5g 服药较为理想。
徐凯建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芩苷和绿原酸为代谢指标,测定了4种不同基质配方和工艺的双黄连栓剂中的人体血清浓度,并用电子计算机求出4种栓剂的AUC、Cmax ,Tp及组t检验和生物利用度。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检测。
何心等采用HPLC法测定了血浆中黄芩苷的浓度。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 1mol/L磷酸二氢钾-乙酸-四氢呋喃(1000∶100∶190);柱温55℃;检测器为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电压: +650mv,内标物为2 ,3-二羟基萘。黄芩苷在50ng/mL~10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 r =1.000),血浆样品在-30℃,放置1~2周,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基本稳定,为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仇峰等采用RP-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黄芩苷的浓度。用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选择C18作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0∶50∶0.2),检测波长为277nm,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内标物。黄芩苷在浓度为0.224~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75)。(中国分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