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64|回复: 1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3 16: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述整体系统针法
整体系统针法是笔者这些年倾尽心血所研究出来的针法精华。什么是整体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整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它以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和调控性作为基本原则,实现整体最优化为目的的。系统方法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只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人类科学研究成果,但系统方法的思想及其运用,在古代已经存在。近年来许多中医研究学者指出,《内经》创建的中医学理论和理论体系含有丰富的系统方法内容。虽说中医理论体系是由《内经》创建的,但其结构形式和基本内容却隐含在《内经》各篇之中,需要分析归纳整理;整体系统针法正是将《内经》中整体系统方法融会贯通于针道之中,不是简单的某穴治疗某病,而是通过穴位的组合配伍,启动人体自身调节机能来治疗疾病。这就是“配穴布阵,整体调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系统针法形成的基本过程,是通过笔者细致的观察以及扎实的中医理论为基础,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验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特别是运用了古代辨证法的哲学为指导,加以精细的分析,以求达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层次。其中的艰难痛苦和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但同时也造就了整体系统针法的经验,知识,理论,实践的客观真实性。有人责难中医治疗疾病经不起重复,针灸的手法“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也是经不起重复。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理解,只是因为中医针灸还没有提升到完全整体系统的科学化。以笔者这些年的实践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这些手法完全可以在整体系统针法中进行反复的重复,这就是整体系统针法独具特色之处。
整体系统针法融合了中医藏象,经络,气化及丹道理论为一体,并对历代各家针灸穴位处方进行整理,最终研究出攻守兼备的九套针方。整体系统针法的针方彼此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相接,最终打通全身经脉。但其理论依据和建构模式仍以中医学的元气论和命门学说为根本,培养肾中元气为核心。通过针法培养先天元气,直至元气充足二肾发热之时,再以整体元气力量攻击患处,立于不败之地。中医的气化理论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组成之和,而整体是有天一生水先天元气所发。所以整体系统针法将养生治病合二为一,完成了针灸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
近代所谓的科学化,即是将归纳法和推演法结合起来。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中医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而推演法的一个精髓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整体系统针法却将此二者进行了结合,传统上医治疗疾病,诊病辨证施以针药,形成了一种谨慎小心,却又如将帅临敌,大胆布阵攻守的心理习惯。即所谓“用针如用兵”论。“胆大心细,智圆行方”,是兵家的谋略和用兵原则。临病如临阵,用药(针)如用兵,最好地概括了医家的心理。用药(针)之难,恰如用兵用权之难。又如张景岳,武夫出身,《景岳全书》中竟以古方八略,八阵等用兵之道为用药准则。整体系统针法更注重配穴布阵,环环相连。通过经络从整体观去分析和归纳各个环节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由于经络的变动,疾病的产生有虚有实。有高有下,而散于经络,分配五藏。因此必须根据经络反映推求其原因和性质,诊查其部位和变化。外邪必先通过经络进入五藏层递而入内,在针灸过程中也必定历五藏通过经络层递而出。此传送之次序也,因此这种传送之次序也有其规律性。笔者就是通过这种规律性而研究出整体系统针法,而每一路针法都有其侧重点之纲领,却又留有灵活的变化的余地,主次次序是万万不能颠倒。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仲景完成了六经辨证的系统化。即任何疾病都可以按照六经辨证的系统分类进行诊断治疗,虽然各种疾病症状千变万化,但仍不出六经辨证体系范围之内。而近代针灸发展是快餐文化,只求速效。最好能找到哪个速效穴,以至于穴位发明越来越多,根本谈不上有“用针如用兵”的心理准备,更不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临证态度了,所以针灸必须向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笔者对历代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虽然针灸配穴处方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却没有提升到整体系统的高度,也就是没有一条主线将穴位的攻守结合起来,形成整体阵方。整体系统针法先以扶正守中为核心,立于不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扶正祛邪,达到攻守平衡兼备。先由外而内步步为营,再以整体之力形成合围之势,将邪气完全排尽。最终打通全身经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完成了针灸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学习针灸之术,必定要研究到经脉科学。它是古代医家以针灸为手段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在观察和运用经脉现象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及基与疾病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医学。因此在针灸过程中必须出现经脉循行感觉(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内经》中虽然有阴阳二十五人不尽相同,所以针下也各不一致,我们可以认为阴阳二十五人是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病态。犹如丹道修炼,虽然各人体质差异并不相同,但只要得到口诀心法,再加上持之以恒,最终都能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而且能够经得起反复的重复。而整体系统针法也融合丹道理论于其中,同样能使不同体质者,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而且整体系统针法的治疗过程中,“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这些手法的感觉,必定也必须反复在过程中重复。因为笔者的取穴方法都以五俞穴为主,如果做不出手法,就根本谈不上是整体系统针法。
自笔者所写《金针探秘》系列文章以来,许多朋友都希望与笔者能进一步探讨针法。只是整体系统针法仍在整理之中,故一直闭门研究,故没有和朋友做深一步的探讨。直至看到木人经脉图,才豁然开朗,从真正意义上完善了整体系统针法。整体系统针法在这些年的研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四诊所得的信息和患者的经脉循行感觉,来探察内部的阴阳平和的状态或偏倾的程度,性质。在摸索整体系统针法中,在几次针灸后通过患者的反映,就需要重新调整以为适宜。经过了反复的归纳分析,提取精华,才真正创建了整体系统针法体系。所以笔者一直强调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如何进行这种经验性的尝试,验证。正是这种中医学的最原始基本的方法,才保持了中医旺盛的生命力,检验愈成熟,可靠性也愈大。所以中医针灸必须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才能代表中医的真正生命力。欧几里得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也许整体系统针法已经符合了这个支点的要求。借用《经脉医学》书中最后一句话“沉睡千年而一朝复苏的中国古代经脉医学,它将在这场中医学革命中重现辉煌!”。
作者:桂亮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当今中医药针灸面临了几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冲击和压力。空谈保持中医药针灸特色,优势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国针药必须面对西方科技和西医发展的速度和气势,面对它汹涌猛烈的冲击。中医针药需要改造,综合,提升自身固有的理论。更要将这些完善的理论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以适应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需要。
自笔者的《金针探秘》系列一文登出,许多友人希望笔者能够将具体针法进行传授普渡。笔者并非保守守旧之人,只是觉得时机并未成熟,因为整体系统针法(以下简称整体针法)仍在实验实践阶段。直至今时经过反复实验实践完善,终于彻底圆满完成了整体针法,才算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备。但对于针道精微之处必须口授心传,文字很难写得清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加深,仍觉有守秘密的必要。要想达到普渡的结果,先要独立自成一派,需要本派针法的优势是其他针法所不具备的,也不是其他针法门派所能知所能言,而后才有独立的资格,将来不断的推广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人民。若完全公开,我等针法之优点和特长他人都以明白,就不能成立门派。而且若完全公开,笔者的多年的研究,经历的苦难就显得毫无意义,他人也将视为无足轻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当今中医针灸的严峻情势下,各种针法泛滥成灾。大多数所谓的针法脱离了《内经》的宗旨,或将《内经》著作断章取义,或脱离《内经》著作凭空想象发明,完全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经不起理论的推敲。研究学术,首先要读书明理,学理不明如夜行无灯,待学理透彻之后,方法一说便知。而这些所谓的针法创始人,不能重其本,顾其末,查其源,问其流;反而混淆后学者之视听,使后学茫然无所知盲目跟从。由于没有完善的中医理论为支撑,这些新针法不能成为一套有理论有实践的系统性针法,以至于各执一端使针道日趋衰败。所以这些所谓新针法的创造者们其实是针灸界的罪人,他们不去认真探索《内经》针法的奥秘,只知道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却没有实质性的研究。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正本清源,笔者将多年研究《内经》针法之心得体会及师承针法包括殷铁珊殷氏针法和单氏针法,一并公诸同好,以正视听。笔者认为这些年所研究的针法,能够独当一面,自成一体。特别是子午流注针法和整体针法,已经完成了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九套针法可以分可以合,分则也可针对性治疗疾病,合则层层递进形成整体,因此有能力有水平自成一派。整体系统针法解决了在针灸过程中几个主要问题:1打破了经络敏感人与不敏感人之间的界限,运用整体针法可以使不经络敏感人转化成敏感人。2传统中医和经络中的“气”属于哲学范畴,而运用整体系统针法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经络之气在体内流通的感觉。3整体针法是真正的丹道筑基针法,它以中医命门学说和丹道先天元气为核心进行培补,直至二肾发热,完成丹道筑基,最终一气贯通真正的丹道周天。4在运用整体针法中,每个人都能同时体会“烧山火,透天凉和气至病所”等手法感觉。
师承授受是古代中医的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也是《黄帝内经》中教育的唯一形式,它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课徒的经验之谈。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学习内容集中,能较快地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度。而且在师承教育过程中进行答疑解惑,发现疑问,再向老师提出质疑,进行切磋辩难,这种教学的方法,可使学习者记忆深刻,终身受益。这种教育方法最终使学者达到“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的直观形象化教学的境地,是任何其他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和相提并论的。所以笔者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进行尝试性的培养一批针灸精英,来将本派发扬光大造福天下。另外笔者也有一些想法,就是各个针灸流派在研究《内经》的基础上进行切磋,从而产生新的针灸理论体系。而笔者的整体针法则属于抛砖引玉,希望能产生更新更系统的针法来替代整体针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针灸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正道上。而对于想要进入本系统者,笔者也有几点要求。
1对于针道立志上进者,但苦无根基,可先阅读《金针探秘》系列,不必急于求学,可先来电交流探讨。
2对于《金针探秘》有相当认识者,而欲再求深造者,须正式归入本门系统,方可为他详细解说。
3若其人自尊自满,不虚心谦下,只想得便宜,则不可进本系统。
4若其人江湖习气,与我辈性情不投,虽有谦虚之态度,也不能进入本系统。
5如归人本系统则先拜师后须立誓:不得妄传匪人。
6如进入本系统后,笔者将长期指导学徒临床实践,帮助学徒在实践中克服困难。
笔者也深知,要想独立自成一派也非易事。任何事情都是开头最难,如能走出这一步,也是走出普度的第一步,更是走出突破和完善针灸理论实践的第一步,这一步代表中医针灸的真正生命力。
作者;桂亮
电话:0512-67171772或013013790108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6:16:35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略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

桂亮

近阶段来有许多针灸专业人士和针灸临床工作者,通过电话和电子邮箱希望笔者能够谈谈蒋维明先生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由于他们对此针法缺少了解,持怀疑态度,请求笔者剖析和分析此针法之特点,并且也希望笔者讲讲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笔者也十分敬佩蒋先生,在这些年中能够悟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古人著书是相当严谨的,既然能够创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就必定有其真实效果。只是近代针灸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以手法轻刺激和重刺激,来达到兴奋和抑止的效果,完全不以调气为针灸的核心。自然就做不出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感觉来。但是对蒋先生的某些观点,笔者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1、明代针炙专家杨继州曾掌握指针绝技。
《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中国医学史上只有明代著名针炙专家杨继州,曾掌握过指针绝技。《针炙大成》杨氏医案记载着此事。“壬戌岁;史部许敬庵公,寓灵济宫,患腰痛之甚。同乡董龙山公推于视之。诊其脉,尺部沉数有力。然男子尺脉固宜沉实,但带有数有力,是湿热所致,有余之疾也。医作不足治之,则非也。性畏针,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泄之法,痛稍减。”但是杨继州之后。未见有人有此绝技记载。
答复;笔者认为蒋先生并没有将杨氏医案完全记载,有断章取义之嫌。原文如下:予曰:针能劫病,公性畏针,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岂能驱除其病根,不过暂减其痛而已。若愈全可须针肾俞穴,今既不针,是用渗利之剂也。岂不闻前贤云:腰乃肾之府,一身之大关节。脉沉数者,多是湿热壅滞,须宜渗利之,不可用补剂。
2 针刺关元穴可通大小周天也是针刺临床中偶然发现的。1989年12月15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突然的灵感,我幸运的发现了一个奇迹,针刺人体任脉关元穴不仅能使气血运行到任、督小周天,而且还出现经气延伸到足又回到小腹关元穴的大周天效应,并观察到由此产生的强大治病效果。这天针治的病人姓张,女,27岁,小腹至两脚奇冷如冰,已两年余,虽加盖厚被,彻夜不能温暖,这是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所致,我为其针刺关元等穴,手法烧山火,上述穴位都有热气循经感传至本经终点。针刺关元穴时,病人告诉我感觉有股热气冲上口中,我继续运针催气,病人口中热气上头顶,下脊椎,延伸至脚又回到小腹。我重复四次运针手法,病人感受有股热气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肾经中流动循环,时间20分钟。为了验证针法,我改用“透天凉”针法,凉感又沿上述经络运行。
答复如下: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关元穴的特点,此穴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先天元气藏身于此,故称之为关元。关元穴系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由此可见针刺关元穴能够打开人体先天元气之门户。而蒋氏又用关元穴与支沟穴相配合是何意思呢?笔者引用华佗《中藏经》论三焦一段文章,认为有“周身,灌体,营左,养右,和内,调外,导上,宣下”的作用。这就是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营左养右和内调外导上宣下,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之气皆通,为阳气之父,所谓焦是火气所化,故三焦亦称为相火。而支沟穴在五行属性为火穴,因此针刺支沟穴有激发五脏六腑之火的功能。关元穴与支沟穴相配合,具有激发调节全身元气阳气的作用,再结合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自然更加容易出现凉热感觉。所以我们将更深一步了解,其实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所出现的凉热感觉,与穴位配伍有紧密的联系。
3为何针刺儿童或轻壮年者易出现气通感?
回复:我们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已经了解肾气的重要性了,因此从出生到天癸至之前,先天精气神充分发挥着造化和运化的功能,在后天精气神的辅助下,依靠充足的营养,迅速地得以发育和成长;天癸至到更年期结束之前,先天精气神的造化和运化的功能逐渐衰弱,后天精气神的营养和滋补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儿童或轻壮年先天精气神充足,经络本来就畅通,只须适当激发就能产生气感。而年老者先天精气神已经逐渐衰弱,如果强行激发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强行激发打通经络会使先天精气神更加衰败。而且对于儿童运用针灸来强身键体是可以的。但作为修炼则万万不可,因为儿童思想单纯,而修炼心性功夫,不经过红尘中历练,是很难成功的。儿童虽然经络通畅,却没有心性的锻炼,很容易走火入魔的,慎之慎之。
4蒋氏针法是否真正打通大小周天?
回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小周天:丹道小周天,是丹田之?养足之后,?足发动,下行阳关无出路,上冲心府行不通,自然冲开尾闾,穿过夹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后自前顶冲下,由上鹊桥,经十二重楼,下绛宫而归入丹田封固,此即所谓后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开通之时,气流粗劲,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关。要想达此等地步,非得丹田气足而后可,这一点在童真之体,先天之?较足,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因为补足亏损,需费许多功夫。小周天开通之后,八脉之中任督已开,而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带等其余六脉,继续冲开,此八脉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其后要打开更深层系统,即“中黄”之脉,此时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之乾阳,感彼虚中之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阳而成大还,故方可谓之“大周天”。明白了大小周天的含义。我们再来验证蒋氏针法:
1首先小周天经脉走向不对,在丹经《钟吕传道集》中曰:“河车者,起于北方正水之中,肾藏真气,真气所生之正气乃曰河车”。元阳之气必先从督脉上升,进入泥丸,再沿任脉下来,详见笔者《 ?通任督.必得康寿》一文。而蒋氏针法却背道而弛,此正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蒋氏云“针刺关元穴时,病人告诉我感觉有股热气冲上口中,我继续运针催气,病人口中热气上头顶,下脊椎,延伸至脚又回到小腹。我重复四次运针手法,病人感受有股热气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肾经中流动循环,”其实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称为河车逆转。顺则凡,逆则仙,气撞三关,直通泥丸,从督脉升起,任脉下降,上田补养,下田炼化,这样河车才能运行。河车本北方之正气,运转无穷。而负载阴阳,各有成就,所用不一也。而且河车也分为三种品质,即羊车,鹿车,大牛车。而通道却只有一条:河车。
2丹道小周天,是丹田之?养足之后,?足发动是整体的先天之气在运动。而蒋氏针法只不过运用气至病所的方法来调节局部经脉,与丹道修炼过程与感觉明显不符合。丹道周天,最重先天之?,所谓?满任督自开,纯属先天,不假有为,水到渠成。完全?足自动,功到自成。蒋氏针法的大小周天只不过进一步将经络中后天之气进一步运通下肢,使气感遍行全身,其时不过后天浅层之气,皆属后天,虽能起一点功效,但仍属于筑基阶段的后天气功,与丹道所讲大小周天之层次,则毫不相干。近期有些学蒋氏针法者来电求教,明明有针感,为什么却没有疗效?笔者告之此针法,对于不同的人调节的气也就不同。例如对于儿童,其先天之气足针下自然就调节先天气,故效果好。而大多数人先天气已经逐渐衰弱,因此此针只能调节后天之气,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的确能治疗好许多疾病。但如果是所谓的打通大小周天是不客观的,只不过是运用气至病所的手法使任督二脉有气感,但此气乃后天之气。如果把后天之气分散了,反而治病效果不好了。
3
发表于 2007-11-4 05:47:52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自成一派????????江湖习气.....希望谦虚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5:09:32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回复上帖:
其实自成一派与谦虚并不抵触,历代学术都是通过门派发展而来,古有扁鹊学派,黄帝学派等等近代也有各种针灸的新流派,为什么不能成立门派呢?其实最主要看学术是否有根基有创新,笔者之针法原于<内经>再结合各派之精华而成,如果您能和笔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或能找出针法之缺陷,那么笔者将十分感谢您.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5:48:52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金针探秘之与蒋维明学生切磋探讨记录
近来笔者巧合与蒋老学生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虽然探讨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为笔者的一些提问,蒋老学生有时避而不答,但总体代表了蒋氏针法的理念。笔者认为这样的交流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纯学术的探讨,只有多方位的进行交流探讨,才会有所进步,这的确是学术交流的好开端。以下便是交流之内容,如果再有新增内容,也将继续记录,所以也希望网友们也加入进行交流,以求共同进步。在问答过程中笔者分别以桂和蒋来区分。
蒋回:针道关元穴——蒋维明找到了人体健康的总开关在人体上的几百个穴位中,如果只准你选一个穴位来治病,你选哪个?
在我学习针灸的第一阶段,我肯定选择“合谷”。在我的眼里,“合谷”穴是四总穴歌中的一个穴位,它具有消炎止痛,回阳救逆之功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通过针刺“合谷”穴,可以产生吗啡样物质,对止痛、消炎有显效,而且韩济生用它来戒毒,有人用它来戒烟,可见它功能之大。
在我学习针灸的第二阶段我会选择“足三里”。因为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而且一直以来,还有“要得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从补土派的观点来看,而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刺激足三里有调整肠胃的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即中医所说的健脾胃,所以我会向朋友们推荐“足三里”。
现在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关元”穴。因为从蒋老师的施治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治病主要选用“关元”穴,那么他的这种选择是不是科学的呢?但从他的疗效来看,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选择的正确性,因为不管是“合谷”还是“足三里”,它都只属于一经,阳明经,但从“关元”所处的位置来看,它处在任脉与督脉所形成的一个圈上,同时又处于绕腰腹一周的带脉这个圈上,而带脉绕腰一周又联系了几乎人身体上的大部分经络,所以“关元”是这个两圈的交汇点,真正的处在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位置上,这也说明了过去养生家、气功家、道家为什么会把“关元”穴称为下丹田,安炉鼎炼内丹的道理。
蒋老师对“关元”穴重要性的认识不是偶然的。我虽然没有问过他为什么要选择“关元”穴,但是我认为这与他相信气功,并修练气功,再结合用针灸打通周天的实践有关。那些只练气功不懂针灸的人和只懂针灸不懂气功的人都不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
桂回:对于关元穴的作用笔者已经在<金针探秘>系列中解释了原因.但如果任何疾病都取关元穴,那就不妙了.如果患者本身元气亏损,如果强行打开那就有脱症的危险.您考虑到了吗?而且打开了关元穴,要元气传到全身各部分,路程这么远力量与能量够吗?只怕是纵火容易救火难.
蒋回:对于你的以上回复,我认为你所说的“强行打开,那就有脱症的危险”,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烧山火手法是一种补法,补什么?补正气,所以它本身就有回阳救逆之功效。
其次,它不存在什么强行打开的问题,打不开周天就打不开,说明正气不足以打开,我认为一次打不开周天的人,多次施以这种手法,正气充足了,有可能打开,我本人就不能打通周天,所以正准备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这个问题,如果有什么新的收获,一定与大家分享。
桂回:烧山火手法是一种补法,补什么?补正气,请问正气从何而来? 打不开就不打开,请问元气已经启动,打到一半打不开,元气怎样再回到关元处,难到启动以后不用其他方法能自行回来?打不开的标准是什么?就算打开元气走向的规律是什么?笔者想这些都不涉及手法,您应该能够解答吧.而且人体元气并不是无限的,元气启动后元气储藏之处必定空虚,因为元气的能量要打通其他经络.如果患者本身元气不足,为什么不会产生脱症?您自己为什么不能打通周天?您只要多做几次烧山火不就可以了吗?您有没有试过一次针关元打不开,多针几次就能打开的案例?
蒋回:1、烧山火手法是一种补法这个问题,应该好理解。众所周知,针刺的手法有补、泻和平补平泻三种手法,其中的补法就是补正气不足,泻是泻邪气有余。显然,打通周天不是泻邪气,只能是补正气,况且从蒋老师给我用的烧山火手法来看,也确实是这样的,这个问题不是我想得这么简单,是事实就是如此。
2、至于你所说的元气已经启动,打不通就无法回去,看来是你的思维已经走入死胡同了。这个问题,我给你打个浅显的比方,农民放火烧山时,或因火力太小,或因山上的草木湿度过大,只燃了一小片就熄灭了,我们还需要担心那火该如何烧回去吗?
3、至于你所说的有没有实力回答你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了。你就静静的等待着看吧用不了多久,针灸界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桂回:您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我提的问题,人体元气是有限的,正气从何而来,烧山火只是启动了元气,并没有增加了元气.其二,您的比喻实在不确切,人体的复杂性远比山上的草木多得多正所谓一发牵动全身,哪能没有连带关系.其三,您只是逃避问题.其实大家只是探讨问题,何必故做神秘呢?
蒋回:针灸治病其实不神秘,就是对人体进行双向调节,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请特别注意是“双向调节”。
我不想把精力花在钻牛角尖的问题上,应该在针灸治病的科学性方面多下功夫,比如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呀?中医治病的本质区别呀?
君不见,方舟子等废医之流是如何侮辱中医的呀,说什么,十二经络是无中生有等等,他们对像《中国针灸》这些权威杂志上的大量的针灸治病的案例、数据视而不见,全部以一个“假”字概之,对中医的理论一概以“空”论之,对中华五千年文化以“虚”言之,总之就是“假”、“空”、“虚”,摧毁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为何这样?不就是我们找不出经络是什么东西吗?所以,只有把经络找出来了,我们才不再郁闷,才能让那些所谓的什么科学搏士、院士为他们在科学上的浅薄而无地自容,他们将永远的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桂回:研究学术必须精益求精,怎样理解“双向调节”,关键是怎样去调节它。好比刀刃一样,即可救人也可杀人,而刀本身只是一器具,主要看谁去运用怎样运用.所以“双向调节”也是人为的调节,并非所有任何人都能来调节的,不然的话就没有水平高底之分了,而笔者所谈到的并非是钻牛角尖的问题,如果元气之根不是在下丹田,又何必取关元穴,而且我们所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元气,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怎么可以说是钻牛角尖的问题呢?
蒋回:双向调节是利用经络治疗疾病的独有特色,药物一般是不能做到的,比如,止泻的药物,肯定不能治便秘,反之,治便秘的药物也不能止泻。所以药物对人体是单向调节的。利用经络治病就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足三里就可以在病人腹泻时起止泻的作用,而在病人便秘的时候能起通便的作用。这就是针灸治病之精彩所在,优势所在,而且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针灸治病的巨大优越性终将被世人所认识。
经络治病的双向调节有点象汽车的动力一样,当汽车上坡的时候,它起牵引的作用,当汽车下坡时,它又起着制动的作用。
至于你所说的如何双向调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就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你所说的实实在在的元气的问题。现在还不能回答你,但是,请你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告诉你它的实质是什么,我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说明它。
桂回:蒋老针关元穴目的就是激发打开元气之门,双向调节其实是看各人的水平来调节,例如有的人由于手法不明,虽同样针刺关元穴却达不到激发打开元气之门之效果,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元气不足无法启动元气.所以笔者告诉您蒋老之针法也是以元气为根本,如果离开元气的核心,蒋老也根本无法研究出针法的.手法只是针灸治疗疾病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是不行的,如果元气不足再烧山火透天凉也没用的,您自己的情况就说明了这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去找原因,那只能以敏感与不敏感来搪塞,现在蒋老也知道敏感与不敏感,是与元气足与不足有关了.蒋老不管将来发展如何,但目前其针法上仍有其缺陷,笔者也希望他能建立更完善的系统.我们是研究学术之人,以研究针道为己任.蒋老也不是看不起德高望重的邱茂良吗?因为蒋老认为自己的针法远远超过于他,笔者认为这是很正确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某人名声多响声誉多高,就盲目崇拜,我们所要看的是其学术水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到什么程度.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6
发表于 2007-11-14 17:02:52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支持“蒋老针关元穴目的就是激发打开元气之门,双向调节其实是看各人的水平来调节”。应该说是经络所具有的功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5:11:41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转贴解语石之见解
1、止泻的药物,肯定不能治便秘,反之,治便秘的药物也不能止泻。所以药物对人体是单向调节的
真的是这样吗?大黄导泻,能止泻吗?白术止泻,能通便导泻吗?
2、针灸治病之精彩所在,优势所在,而且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
没有任何副作用吗?抗药性没有,难道没有抗穴性吗?一牵扯到“任何”一词,那就绝对了。
3、反对打击针灸的疗效,也反对刻意夸大针灸的疗效
4、关于双向调节,是不是针入后就调节了呢?双向调节,是针者分不清楚补泻时,找的一个托词罢了,什么都双向调节了,就像万金油一样,还能治病吗?
5、相反,桂先生所说的手法仅仅是个启动作用,人体的元气总量并没有变,这个是对的,和经旨暗合,经云“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如果真能补足其虚,那惜字如金的古人真是浪费竹简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4:22:17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体验整体系统针法
作者:姜廷海
点评:桂亮
本人姜廷海,1968年生,湖北当阳人。自幼体质虚弱,不善运动,不耐劳作,初中毕业前还时有尿床现象,现刚进40,便已精神疲乏,牙齿松动,并已脱落一颗。本人尝自学中医,并有幸考取执业资格,学习颇为勤勉,治病声誉良好。然一日不午休,当日下午和晚上便无精力读书,更无力为人疏方治病。多年来一直想改变自身体质,曾服肾气丸、还少丹等中药,均效不明显。改变体质之难,更甚学医之难也。
从中医网上看到桂亮先生大作,心中极为振奋,决心以身试针,遂不远千里,于2007年11月13日抵达苏州。桂亮先生原计划为本人调理一疗程15天,但本人有事只能进行为期12天的调理,现将针灸过程感受略记录于下,请同道给予指点:
11月13日下午:桂先生说要对本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三天摸底,暂时不一定会有烧山火透天凉感觉,进针不痛,但自觉针下紧涩,行针时痛感明显,留针过程中有不稳定凉热感。
14日上午:无昨天紧涩感觉,但气感也不如昨天。
15日:忘了记录。
16日:每天针之前都排空小便,留针也只一小时。今天膀胱经跳动感觉明显,有小便不能忍之感觉。下午及晚上小便明显增多,其他无任何不适。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本人在二年前骑车摔倒,引起右股骨骨折和右膑骨粉碎性骨折,导致右腿不能正常弯曲。桂先生在针前就说可能会影响疗效,因为动过手术后会影响经脉循行感觉。
17日:忘了记录。
18日:第二次运针后,右手心出汗,右腿同时发凉,左腿发热。桂亮先生说这就是烧山火与透天凉。在留针过程中,右腿继续发凉,涌泉穴处更凉得透骨,就象小时候脚浸在冰水里一样,冷得发痛,二腿温差特别大。
19日:小腹出现了温热感,觉得腰部紧了一圈,人扎实了一些。
20日:今天针灸时,左腿出现明显热感,以涌泉穴周围最明显。右腿感觉膀胱经有气流动感,我疑心是自身压迫所致,就有意识的缩腿,再有意识将气往上收,结果马上感到百会穴剧痒,用手抓了好一阵才好。桂亮先生说针灸时只要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要自作聪明用意识去导引。另有一新感觉是以前气流的跳动都在体表,今天觉得跳动都到了内腔中,二腿没有发凉的感觉了。
21日:留针过程中,双腿同时又有发凉的感觉了,明显感到有气在脚下往上窜,腹内气的运动加强,留针过程中有好几次矢气。
22日:今天针灸改为下午,右腿跳动明显,桂先生说这是元气去打通淤阻所形成的反映。有一瞬间,一股热流同时从双腿冲到脚心。第三次运针后,任脉有明显声响。会阴处有一股大的气流,一下跑到右腹腔内,使得左右二边气压不平衡,好象隔了一层薄膜。这时又感到右腹腔内的气将这一层薄膜冲破了,二面的气压得到了平衡,人就感觉舒服了。第四次运针后,右肋里有气向背后督脉窜动靠近,但始终没有到达督脉。气感很强,仿佛内腔分成了二层,气就在二层之间流动,引起全身颤抖。第五次运针后,左右腿同时有气往上窜,此为第一次正式感觉气往上走,以前大多感觉有气和热往下走沿经络放射。
23日:昨天针后,全身气感明显,一直到深夜,全身也一直在跳动。行针后右腿极其热,腹腔内气动,引起全身震动,右面整条腿都是热的,受伤膝盖部位热更甚。起针前尿意明显。
24日:针后两腿发凉,二侧少阳经同时有热气往上走,右肾有明显热感,后来左肾也有微热感,但范围不如右肾。桂亮先生说二肾有温热感,说明肾中元气得到了补充,初步达到培养元气的疗效。
25日早:因有事缠身,今天中午须回去。桂先生说只能先进行收口,不会有所感觉。留针过程过中,无明显感觉,但尿意仍是很明显。
在这十几次的针灸过程中,我注意到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人比针灸之前瘦了一些,眼睛有力睁得也比前大了,眼光有神了。午睡变得浅,养神半小时,精神也已经恢复,不象以前睡8小时还不够,午睡要睡满近2小时,而且必须是睡熟,否则精力不能恢复。在这次针灸体验及与桂先生的交流过程中,实实在在反复体验了烧山火透天凉和气至病所的手法,与桂先生所写文章是表里如一的。在针灸学习过程中还讨教了一些针灸疑问,皆得到了桂先生的答复,使我的针灸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次苏州之行,比我预想的要满意得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明白,也曾在其他地方针灸过。再次感谢桂亮先生的指教,明年必再来苏学习。谢谢桂亮先生。
                                                 当阳后学  姜廷海
                                                      电话:013487258362

桂亮点评医案
姜廷海本身精通中医,去年曾至四川某处体验针法,被归到经络不敏感一类人中。余观其色、听其诉,属于肾阳不足却又湿热内积。必使肾气蒸腾,化其湿热。气化为水则湿气除。针灸前几次,针下紧涩,为湿气流注于四末,气不得行。气不得行,故无经络传导之象。加之肾气不足,故不能鼓动行气。经络是否敏感与元气是否充足有密切联系,只有元气充足了才能使所谓“经络不敏感人”转化为“经络敏感人”。遂以补其元气为核心,在补充元气的过程中,行气感觉也随之出现,使其明显体会到了烧山火透天凉和气至病所等感觉。在针灸过程中,尿意明显是肾气蒸腾化湿热的表现;任脉有反应当为脾主湿运化的结果……皆因辨证思路正确,配穴手法到位,才能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比较遗憾的是时间过于仓促,谈不上什么治疗,只能简单的先做些调理。如想达到真正的治疗效果,还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制定较为详细的治疗方案。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51:17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探讨影响“烧山火”、“透天凉”成功率的几个问题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最早的记载始于《内经》。经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针下热”,可使患气虚的病人倾刻转化为实。“针下冷”,可使患实病的病人立即转化为虚。《针灸大成》记载“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则说:“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往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熟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金针赋》记录更加神奇,快捷:“驱运气血,倾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得之者。若科之及第。用之者如射之发中,有缘者遇针,其病皆随手而愈”。而在现今的临床实际中“烧山火”、“透天凉”成功率很底,经不起科学的反复重复,我们因此要寻根问底找出原因。笔者以为成功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法,二是体质,三是穴位配伍。只要这三方面条件成熟,做出“烧山火”、“透天凉”易如反掌。现在研究“烧山火”、“透天凉”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钻入了手法的牛角尖。诚然手法是“烧山火”、“透天凉”的关键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在手法正确的前提下,体质和穴位配伍就显得很重要了。现在“烧山火”、“透天凉”在手法正确的前提下,却又经不起重复,就是忽略了其他二方面的问题。体质问题笔者在《金针探秘》中已经提到,正因为人体本身阴阳不平衡才形成了各种体质差异,所以我们要进行体质调节。其中关键之处在于元气调节和补充,当体质调节到阴阳平和的阶段,“烧山火”、“透天凉”等感觉就会自然显现。另外穴位配伍也是调节体质影响体质的关键,这就联系到中医理论的精华,笔者也谈到为何针刺支沟穴和关元穴容易出现热感,而这只是配穴中的一小部分。穴位的配伍讲究的是相互连贯,层次分明,笔者所研究的整体系统针法,将此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体的结合,使“烧山火”、“透天凉”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们反过来再研究手法,《内经》曰:“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勿变更也。”针下为何有凉热感?是在补泻手法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还需要就是运用手法聚气。关键在于气隆至,也就是阳气积聚到一定量才能出现热感,反之阴气积聚到一定量,才会出现凉感。而这感觉必须经过留针和守气两阶段后产生,在其过程中进行积累才能出现。所以留针是为了更好的聚气,而守气是让所聚之气不流失,产生质的变化。而现在做“烧山火”、“透天凉”有一误区,以为一做手法马上会有凉热感,而忽视了留针和守气的过程,自然成功率很底。当然我们不排除如果体质好手法正确会立刻出现凉热感的可能性。在《金针赋》中说到“更观元气厚薄,深浅之刺犹宜”,可见元气的厚薄多少也会对手法的效果产生影响。在手法正确的前提下,元气充足者做“烧山火”、“透天凉”容易出现凉热感。元气不足者,同样做手法却不容易出现凉热感。这时我们又走进一个误区,有的人做同样手法出现了凉热感,而另外的一些人也做同样手法却没有出现凉热感,我们就怀疑自己手法到底对的还是错的,一直在这圈子里转圈出不来。在《标幽赋》中有这么一句话“伏如横弩,应若发机”比喻用针刺穴,如弩之视正而发矢,取其捷效,如射之中的也。其实这不仅用于刺穴方式方法,也可用于“气至病所”的手法上。针下气聚得越多,越容易出现针下传感气至病所,犹如弓拉得越满射得越远。
再谈穴位配伍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笔者只能结合手法略谈一二。首先做“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必须先分清虚实,不能犯虚虚实实损不足益有余之病。很重要的是配穴方法还需结合藏象功能及阴阳气血多少,例如体阳虚者多取阳明做“烧山火”易出现热感,因为阳明多气多血,补阳明经气血两补,又结合“烧山火”手法加速气血流动,所以易出现热感。而实证热证多取肝胆之经,因为肝胆主疏泄,取行间阳陵做“透天凉”手法易现凉感。当然这只是举例,具体的还是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笔者所论述的是影响“烧山火”、“透天凉”成功率的并不单单是指手法,我们应该全方位考虑问题。不要一二次做不出手法,就灰心丧气。许多名家书写得好,其实“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成功率也很底。笔者的这篇文章可以开阔启迪大家的思路,“烧山火”、“透天凉”并不单单局限于手法,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而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做“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易如反掌,而且完全经得起科学的反复重复。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金针探秘之论针法补先天元气
《上古天真论》中提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正如姚止庵所说“男女之壮,并始于肾气之壮实,其后(弱)也,亦由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然而就《内经》全书而论,起理论重点在后天,肾为五脏系统中的一脏,并无特殊处,而言及肾为先天之本仅此篇而已。由此可见,《内经》关于生命的先天理论尚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充分论述。及至《难经》才将《内经》中肾主先天诸义归属于命门,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又云“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之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内经》中生命中的先天理论。后世皆重《内》而轻《难》,《难经》中的先天论几遭湮灭,也造成了肾先天,后天概念的混淆,实在有辨明之必要。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难经》中的命门理论的确是在《内经》中的先天理论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而使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根据太极图和先天图,构思出了命门太极理论。它是以二肾与命门组合成命门太极“函三为一”的组织结构,以中间命门为肾间动气,氤氲消息,圆融而不碍滞,具有生生不息之机,有不期然而然之神功,创造出命门太极理论的整体气化功能的新模式。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命门太极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构思,更是一种实实在在一气流转的真实体验。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笔者在命门太极理论指导下,通过针法来补足先天元气,在其培补过程中发现,患者都能够深切感受到二肾与命门之间一气流转的体验。在针刺的体验中,患者先感受到二肾发热继而命门发热,二肾与命门之间热量不断进行相互移动转换,最终热量充斥了二肾与命门及整个腰部,由此我们可以证实命门太极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有实践基础的;并且笔者认为只有在真正补先天元气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命门及二肾发热。有些人提出针刺命门穴使其发热是否能达到培养先天元气的效果?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命门太极理论来解释,命门穴不是命门太极的外应穴位。而且命门太极是一整体无对应经脉,故无主穴。笔者是运用五俞穴结合藏象功能运用补气之法,才能补足和打开先天元气之门户。
《上古天真论》中还谈到“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表述肾不但藏先天之精,而且还藏纳脏腑活动化生的后天之精。这种认识成为后世论述肾与其他脏腑的先后天辩证关系的依据。肾藏先天之精之所以生生不息,全在于其他脏腑的后天活动化生精气进行培育,才得以不断滋生,二者是互相依赖,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先后天之精的关系即是如此,肾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是如此。临床上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就是这种理论的实际运用。通过以上理论的指导,笔者提出了先后天并重,肾为先后天之枢纽的理论。在《内经》中重视脾胃,后天化生的精气对先天之精的培育,以脾胃化生的后天精气为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
笔者总结:运用针法补充先天元气是笔者研究针道的成果之一,而针法补充先天元气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就是保养肾气延年益寿,正如《内经》云:此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有子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03:40 , Processed in 0.0587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