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1|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本回源,定鼎中医,振兴中医大业,中医万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8 17: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本回源,定鼎中医,振兴中医大业,中医万岁!
         
                                     黑水中医针灸学派创始人,中医针灸博士刘万成教授

何谓正本,这里的正本就是正中医之本,回源就是回到中医起始的地方。有始才有终。有源才有流。

一、什么是中医?
世人皆知,中医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由我国上古时代伏羲、神农和黄帝共同创造的,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也称之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实,中医学本身就是传统医学。但是,“中医”这个名字的提出和使用也就是近百年的事,1884年,唐中海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开始提出了“中西医书”。1921年,谢观等编《中国医学大辞典》,正式提出了“中国医学”字样之名。1949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中国医学”,“中医学”、“中医学校”、“中医学院”等名称相继出现。直到五十年代,我国各省先后成立中医学院,中医院,等等。同时,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称为中医师直到现在。既然我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那以往是如何称谓呢?早在黄帝时代,《内经》一书里面称的“工”,如“上工”,“下工”、“中工”,“粗工”。《山海经》:“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做医工针”。称之为“医工”春秋时期,《周礼》记载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时期只称为“医”。如医和、医缓。因为是秦國人,也称为秦医和,秦医缓。到了汉代,称为汉医。自仲景之后,也有称“坐堂先生”的。唐代我国医学传入日本、朝鲜都称之为“汉方医学”。同时也有称唐医的。隶属于太医院的则称为医正、太医、或小医。给皇帝及宫内人看病称御医”。民间有称郎中的。历朝历代称法不一,但所学的医术都是一脉相承,别无二法。说到底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其实广义的中国医学应该包括苗医、彝医,藏医和蒙医等少数民族的医学,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医国学并未包括在内。
中医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前面已经提到,中医是由伏羲、神农和黄帝所创立的。那么依据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来说伏羲。《易经·繫辞》记载:”古者庖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性。”此是说,伏羲在当王的时候,他上观察天象,下观察地理,中观察人文和动物及其相互的联系,最早画出了八卦图。至今,甘肃省天水市西部,仍然有卦台山,据说这就是伏羲当年画八卦的地方。传说有一天,他正在卦台山冥想,忽然有一匹龙马从卦台山对面山洞跃出,龙马身上有奇特花纹,(传说为《河图》)。这龙马飞跃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巨石上,这巨石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伏羲顿时大悟,于是画出了八卦,后人又称先天易经。
                                     (八卦图加不上!!)
                                    伏羲八卦图(由外向内看)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因在伏羲时代,尚无文字,所以这八卦是伏羲画出来的。虽然没有文字,但含义深远,博大精深。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先天八卦也称先天易经。易经是由三人之作而成,即上古伏羲画出八卦,中古周文王作彖辞,人称周易.下古孔子加以诠释.周易浅述卷一说:“昔者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见天下万有不齐之变。不外由太极而生阴阳。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两仪具。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增二画,而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成。叠之为三,而三才即备。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八卦列。谓之卦者,言悬卦物象以示于人也。八卦即成则八卦皆可为太极。复生两仪而十六,四象而三十二,八卦而六十四。而万物之变尽于斯矣。伏羲后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文义,至文王始作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系辞》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何谓太极?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阴阳分而两仪成。太极动,浑沌开,阴阳分。天为阳,地为阴,中有阴阳二气循环无端。且万物皆有阴阳.
   (图2.“太极八卦图”加不上!!!!)

现在回过头来讲,伏羲开创了八卦和易理,且没有文字,与中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太大了。伏羲八卦道理极深,可以说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间万物。其中的阴阳理论就是出于伏義八卦,而阴阳理论就是我们中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阐述了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是什么呢?这个本就是阴阳,也就是说治病必须要弄清阴阳这个大道理,不弄清阴阳就治不好病。难道这还不重要吗?另外,从太极图上可以看出,自然界是一,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不开自然界,所以才有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太极图,一个小阴阳的整体,所以说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天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也是源于这里。

下面我们谈神农,神农是继伏羲之后的皇帝。传说在伏羲时代,伏羲看到了蜘蛛结“网,于是发明了纲罟,用网罟不仅能捞鱼,还能捕获动物,当时人们有吃不完的肉食,伏羲便教人们圈养和畜牧,从而解决了肉食向题,所以人们又称伏義为疱犠氏,虽然有足够的鱼肉,但人们仍要吃一些草籽及野果,到了神农时代,神农开始尝百草,其主要目的还是以解决食物为主,而他发现能吃的种子,就教人们种植,这样就发现了五谷,对于野果也是如此,开始了人类由渔猎生活方式转向农耕方式.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能吃的和有毒的都记录下来。传说当时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有病了,水浆不入,腹胀如鼓,疼痛难忍,于是神农就找到了一些野草给她,当公主嚼了这些野草后,公主的疼痛奇迹般的消失了。这样神农领悟到,有些野草是能治病的,于是进一步尝百草,能吃的治病的统统记录,具说有一天竞遇到70种毒草。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完成了《神农本草经》巨著。传说神农天生有一个水晶肚,吃进去的食物从外面能看的清清楚楚,在后来继续的尝百草中,神农发现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植物,开美丽的淡草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下几片送到嘴里认真品尝,刚咽下意外就发生了,原来这草有剧毒,神农的肠子立刻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令神农断肠而死。后被人称为断肠草。一代皇帝为了普罗大众生存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神农的无私奉献和牺生的精神,人们尊他为五谷和医药的始祖, 《神农本草经》也成为流芳万世的医药经典。

接下来我们谈黄帝,黄帝也称轩辕氏,经过战争,黄帝终于统一了黄河流域,战争之后,百废待兴,黄帝教人们盖房屋,养牲畜,种五谷,使人们安居乐业。黄帝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于是才能有了《黄帝内经》一书的向世。《类经》序说”《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非不镂,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 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内经》绝不止是治病这一目的,而是大道,博大精深《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与《黄帝内经》理论所载相似,综上所述,伏羲,神农和黄帝,史称三皇。我认为,伏羲画八卦而阴阳立,神农尝百草而药材彰,黄帝君臣互问而医理出,合而为三坟。这是中医的源头,所以医本三坟,医源三坟,医始三坟。无三坟而无传统医学,即无中医可言。何谓三坟?《辞海》:“三坟,古书名。左传昭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注:皆古书名。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至于三坟一书,已亡佚,但基本上是包括伏義的八卦,神农的《本草经》及《黄帝内经》或许有更多的内容,也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中医的来源已经足够的了,《三坟》一书确实是言大道也.中医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三坟》可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谓是博大精深。且中医理论是与天文,地里,人事分不开的。唐·王冰在《黄帝内经素向》序中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嬴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三圣道是什?三圣道就是《伏義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也就是三坟,三坟才是济世救人的真正医学,舍此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医。继《黄帝内经》之后,《黄帝八十一难经》问世,简称《难经》,《难经》主要是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的精华,并发《内经》所未发的理论。如《内经》记载人迎,寸口,跗阳,上中下三部九侯的全身诊脉方法。而《难经》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方法,《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有两枚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会,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足见《难经》有许多独到理论之阐发,添补了《内经》理论之未备。可与《内经》相比美。以上《伏義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成为了中国医学的祖书,也可称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不管后世有多么高明的医生,其理论都未能超以上四大经典者。所以说这四大经典,就是中国世代医学家的学术渊源。是历代名医必读之书。

(注:得到中医友人刘万成一篇文章,有点长,先发一部分。刘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研究,人到晚年,以自己学习临床所感所得,为中医发声。理应支持!)

点评

支持和学习。  发表于 2024-8-10 19:50
2
发表于 2024-8-8 17:45:5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体系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理论完全建立在主观臆想基础之上,阴阳五行、经络循行子午流注理论、精气营气卫气理论、脏腑理论、中医脉学、五运六气、性味归经这些传统理论荒诞不经反智反科学,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颐养天年是必然结果。

中医学目前比较炙手可热的七大伪科学研究领域:经络研究、针刺麻醉、中医抗疫、中医脉学、中医治癌、解读经典、络病学研究,坐等他们牛皮吹破跌落神坛。废医验药废经验穴就是为传统中医学退出历史舞台敲响的丧钟。

点评

只怕是你等不到那一天了。  发表于 2024-8-9 00:43
3
发表于 2024-8-8 17:47:36 | 只看该作者
百年中西医之争是历史遗留问题,是科学与愚昧的斗争。中西医之争最终会以中医理论被完全废除、中医学退出大学教育、中成药退出医药市场而偃旗息鼓。

中国人所独有的肾虚气虚痰湿上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等疾病以及神奇的中医脉学、经络穴位理论,也会随中医学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4
发表于 2024-8-8 17:51: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一日不除,民智一日不开。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思想一旦在历史上出现过,就像火种无论如何是扑灭不了的,这些火种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中医学被淘汰只在须臾之间,废医验药就是为传统中医学退出历史舞台吹响的号角。

中医学理论愚昧落后荒诞不经,盲目坚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拒绝废医验药是科学界、教育界以及中医学术界的耻辱。传统中医学崇古反智愚昧落后,需要及时退出历史舞台,以确保不再拉低中国人均寿命排名和国民整体科学素养。
5
发表于 2024-8-9 00:53: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中的很多内容是现代医学还无法破解的问题。不过现代不能不代表以后也不能,当科技水平再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或许可以破解一部分。破解不了的问题可以放置以后解决,匆忙的给定性为伪科学就是别有用心了。利益驱使,不择手段。毁天灭地,害人害己。在历史中有很多西方人的发明都是笑话或无知。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巴赫发明十二平均律…。

点评

中肯。  发表于 2024-8-23 09:16
6
发表于 2024-8-9 04:06:51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经络循行子午流注理论、精气营气卫气理论、脏腑理论、中医脉学、五运六气、性味归经等等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解剖可以看到的物质运动规律(五行,循行,流注等等),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总结,证明了哲学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7
发表于 2024-8-9 14:14:13 | 只看该作者
废除愚昧落后的中医学,促进中医学退出历史舞台,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
8
发表于 2024-8-9 17:23:1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都在运动锻炼。
9
发表于 2024-8-10 08:3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滴石穿 于 2024-8-10 09:21 编辑

废除中医,大公无私,废医废药,利国利民。

点评

”水滴穿石”是白痴丶精神病患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0 19:47
白痴丶精神病患者。  发表于 2024-8-10 19:45
10
发表于 2024-8-10 11:47:43 | 只看该作者
活到老学到老,不对他人的认知能力加以评价,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才知道学习的中医是科学理论。

点评

此言特别中肯!!学习一是丰富自己,二是给予他人!  发表于 2024-8-13 14: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26 , Processed in 0.1665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