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2-2-18 08:03:11
|
只看该作者
六、辨证的数学操作
有了病元和证元的运算规则,我们就可以讨论辨证的数学过程了。
1、获取病元集。
即诊断得出各种病候,形成一个由病候组成的病集BH。
将BH中的每一个病候值,减去平人值,转换成由病元组成的病元集BY。
2、计算由病元组成的证元集
选取一个证标(即一个证的特征病候群集合)ZB(n)与病元集相乘,得到他们的笛卡尔积,在这个积集中除去空元素,形成集合Zn。
如果Zn={}。说明此病例无此证,跳过第3,直接进入下一步。
如果Zn不是空集,则得到一个与证标同名的由病元组成的证元集。
3、计算一个证元值
证元集中,每个病元的权值与病元值的积,就是该病元反应的证值。证元集中所有病元的证值之和,就是该证的证值。
比如,诊断得到病候集:
BH={恶寒(80),发热(38.5),收缩压(115)}
即:
恶寒是个病候,恶寒值为80,平人恶寒值为0,则,恶寒元是对应的病元,病元值为80-0=80。
发热是个病候,发热值38.5,平人发热值为36.5,则发热元是对应的病元,病元值为38.5-36.5=2。
收缩压是个病候,收缩压值为115,平人收缩压值为120,则收缩压元是对应的病元,病元值为115-120=-5。
则由病元组成的病元集为:
BY={恶寒元(80),发热元(2),收缩压(-5)}
如果表寒证的证标(特征病候群)为
ZB(表寒)={恶寒元(0.8),发热元(10)}
则,此患的表寒证证元集为:
ZY(表寒)=ZB(表寒)*BY
={恶寒元(0.8),发热元(10)}* {恶寒元(80),发热元(2),收缩压(-5)}
={恶寒元(0.8)* 恶寒元(80),恶寒元(0.8)* 发热元(2),恶寒元(0.8)* 收缩压(-5),
发热元(10)* 恶寒元(80),发热元(10)* 发热元(2),发热元(10)* 收缩压(-5)}
={恶寒元(64),空,空,
空,发热元(20),空}
=表寒(84)
即:此病包含的表寒证为:ZY(表寒)=表寒(84)
这就是从病元集中辨出一个证,并得到证值的过程。
4、计算出所有证元。
将每一个证标与此次诊断的证集相乘(重复3,遍历每一个证标),得到他们的笛卡尔积。所有的非空集合,就是一个此次诊断的所有证型。
ZY={ZY1*Za, ZY2*Za, ZY3*Za,…ZYn*Za}
这样,就从病元集中辨出所有的证,并得到证值。
5、根据证型及每一个证值,查找并计算出方剂中证域的药味及剂量。
小结:
2、3实际上是一个卷积运算,病元集是被卷函数,证标是卷积核。
1、2、3、4就是一个由病域到证域的域变换过程。
与用函数描述的病域、证域具有相同的意义。
证标(卷积核)的设计,表达了该证的特点。
证域科研的目标,就是设计科学的证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