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个人医案分享之发热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3 07: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临证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减,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常见于感冒和时行感冒;内伤发热是指由情志不调、饮食无度、劳倦过伤、久病伤正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发热的一类病证。内伤发热亦有虚实之分,但总属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导致,其中以虚证多见。虚则补之,实则清之,虚实夹杂者,应分清主次,适当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热论》阐述了温病病因及传变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等温病诊法,可称为温病学学科的奠基之作 。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确立了系统的温病学诊治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温病发展到清代最终奠定了温病学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后世依据该理论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无论是对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该理论均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此患者发热4天,周身疼痛,大便溏薄,腰部疼痛,有湿有热,虚实夹杂,初诊使用小柴胡汤合并霍佩兰化湿解表,又佐活血通络之属,采用麻杏石甘大法,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都能透邪于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宣灵透为主。

二诊症状好转,表邪已清,转为午后发热且呈低热,大便不通,改用青蒿鳖甲汤,本方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该方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所以二诊在此方基础上酌加养阴清热之品善后以竟全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6-23 14:20:1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临证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减,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常见于感冒和时行感冒;内伤发热是指由情志不调、饮食无度、劳倦过伤、久病伤正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发热的一类病证。内伤发热亦有虚实之分,但总属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导致,其中以虚证多见。

一一西医上,发热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发热,见于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及部分烈性传染性疾病;一类是非感染性疾病,功能性发热。



3
 楼主| 发表于 2021-6-24 09:00:33 | 只看该作者
西医学根据发热的原因,发热有四大原因,1.感染性发热(占所有发热的80-90%),包括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克立兹体,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属于感染因素。2.自身免疫因素,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3.肿瘤,恶性肿瘤,肿瘤患者的副肿瘤综合征等的发热,包括恶性血液疾病的发热,如白血病等。4.其他因素,如伪热。
西医发热的诊断思路有一个诊断的流程图,感兴趣的老师可以从网上找一找。
中医治疗发热方法较多而且效果确切,方和法能够贴证能够对应,完全可以做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以上发热中医证治案例和病历均为本人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抛砖引玉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4 06:49 , Processed in 0.0558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