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4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27 09: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经络的讨论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有人将国家的科研经费用在所谓的经络研究上,研究者获得了经费宣称看到了经络,名利双受。他们才不来这里讨论经络的真正的学术问题呢!
10多年来,国家投入经络研究的钱上几乎千万,败坏了一代学风。我们是自费研究经络的真正学子。
2
发表于 2003-6-27 12:46:2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研究还是必要的,讨论易流于空谈。
3
发表于 2003-6-27 20:57:07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让那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先生去研究才有意义,否则P也研究不出来
4
发表于 2004-4-23 22:43:5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我们国家落后了
5
发表于 2004-6-26 00:00:0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中医的基础经络研究
经络研究的定位和研究工作的方向
[录入时间 2003/12/31 11:12 ][浏览次数 9]
                        胡翔龙 福建中医药研究院 (福州 350003)
一、经络的概念、核心、内容及实质
  经络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认识经络?经络是什么东西?《黄帝内经》早已指出,它是以十四经为主体的复杂的体系,就是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反应系统。
  经络学说的核心,就是十四经特殊的循经路线和它相应的脏腑功能的调控作用。其他问题都是在这个核心上派生出来的。经络学说用一种跟现代医学和现代生命科学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人体调控和生命过程,这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科学。经络虽超出了西医的研究范围,但在临床上行之有效,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实验工作的证实。
  经络学说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现象事实,二是理论框架。《黄帝内经》以来的著作中都包含有这两部分内容。现象事实,这是古人创造经络的重要基础,而理论框架包括十二经,或类似这样的描述,这可能与当时的哲学思想有关系。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自然科学离不开当时的哲学思想指导。
  对于我们来讲,最主要的现象是事实。所以过去20多年中,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证明有没有古人所描述的经络现象。如果它只不过是一个推导出来的理论框架,那么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就应该是另外一种研究方法。如果它确有这么多的事实、现象,那么我们研究它的时候,自然就要特别强调实践工作。我们工作重点应该摆在研究事实和现象上,在此基础上提升出它的规律,即在研究感传时的合作会议上曾经提出的“十六字”:肯定现象,找出规律,提高疗效,查明本质。核心部分是从掌握现象开始,逐渐推出规律,一步一步走。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广义上说,它是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反应系统。人体各个系统都是实现经络调节的物质基础,如果不包括肌肉、血管、神经,那么它就不可能实现经络调控的整个过程。
从狭义上说,就是十四经的循经路线、调控规律、相关的物质基础。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去研究经络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但不能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二、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尚难以肯定的事实
  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研究经络,到现在已有40几年,中间经过了几个阶段,有起有落,有经验,也有教训。目前我们能肯定的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多年的研究工作肯定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包括可见的经络现象、证候等。古人所论及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事实,需要通过今天的工作来验证。结果表明,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同时我们还对它的机理做了一些探讨。
   第二,经络脏腑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关于经络、脏腑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问题及其途径。这个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在做,名字也有变化,如“经表内脏相关”、“经表脏腑相关”、“经络脏腑相关”等。实际上,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出发点。如果将此项研究叫做“体表内脏相关”的话,至少不涉及经络,或者是不认可经络。如果提“经络脏腑相关”,则体现了经络之间的输送关系,所以这两种说法并不一样。研究工作就是不断的深入,虽然还存在着很多争论,但是“经络脏腑相关”这个客观的事实是存在的。
   
6
发表于 2004-6-26 00:01:05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
  第三,关于经络的客观检测事实,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它的物质基础,这些方面我们也获得了比较重要的实验结果。对此争论比较多,为什么呢?因为它跟现代医学的概念出入太大。人身上有没有另外一个体系问题,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响。我们从电和磁的角度,做了很多工作。如化学方面的钙离子,钾钠离子,以及武汉有关人员所做的液晶研究。在物理、化学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应出经络的理化特性确实是跟周围的组织有些不同。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我们做了经络循经路线的显示,进一步研究了它的热学特性,可以把十四经的路线用红外显示出来。中国中医研究院也在动物身上做了一些研究,所以以前认为“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论断,还有待商榷。目前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利用一些先进的仪器,可以看得见,至少可以看到十四经的路线,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彻底的解决,但是至少可以把它显示出来,说明它是存在的。
   总之,这三方面开展的工作,加上我们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介入,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得到很多启示。“复杂系统”等理论,也给我们一个认识这些问题的向前看的基础。从事现代医学的人,现在觉得经络看不见、摸不着,能把它挖出来看吗?做不到。其实,有些东西可能需要一些新的科学思维来解决。所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福利教授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江河中有一个漩涡,水流动的时候这个漩涡可以看见,可以拍照,丢一个东西下去,就被它卷进去了。但是你拿一个桶,把它的水打起来,再分析,跟其他地方的水一样。但在物理学上,谁都承认漩涡的结构,它是在一定的力学条件下形成的。类似这样的科学前沿的思想,对于研究经络,是很有启发的。
三、经络研究目前存在的争论
  20几年来,经络研究取得这样的成果,非常不容易。但也存在着很多争论,最大的分歧就是外周跟中枢的争论,无论是循经感传形成机理,或者经络调控的机理。所谓的“外周”是在人体的体表,按照中医理论是体表和内脏究竟有没有经络?“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争论的实质是要完全从经络的角度研究它呢,还是从神经的角度研究它?究竟有没有经络这么一回事?人体的调控跟神经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神经生理学中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叫做“外周结构决定中枢的功能”。在第一届世界经络大会等会议上,我都放过一个幻灯片,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原苏联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安诺生做的,叫“中枢功能改造”实验。迷走神经支配胃和消化系统,前臂神经支配前臂和感觉,他把迷走神经切断,然后与前臂神经交叉分割。这样,输入到迷走神经核里的传入信息就不再来自胃,也不是来自于呼吸道,而是来自于前肢。实验后的头半年,或者是10个月里,一碰前肢,就会咳嗽、呕吐。但是过了1年,这种情况就消失了,再去碰他的前肢,它就是一个防御反射了,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说明迷走神经被改造了,改造的动力在于外周输入的信号,所以说外周决定中枢。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外周实验证明经络的存在,问题是如何能够把它找出来。
  此后七八年中,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循经感传统一论。人体的功能调节不可能排除中枢神经,但是以谁为主呢?我们认为是外周为主,是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反过来也有同志认为是中枢为主的,现在也有人提出来,是以中枢功能为主导的“中枢外周统一论”,从神经角度研究的人存在排斥外周的现象。
   我对外周、中枢的关系,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最初我也是从中枢这个角度来考虑。因为一讲到感觉,当然就是中枢。但我开始做了感传以后,角度就慢慢在改变。我的认识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认为必须认识外周的工作。因为经络表现在外周,不去做就不会知道是否有更多的内容。
第二个阶段是10年后,我认识到在外周可能有经络,因为已经有很多经络现象证明了外周有这个东西。
  第三个阶段,是从用红外来做研究开始,我开始认为经络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四、获取经络研究成功的条件
(一)原创性成果来自何处
  现在都强调科研要有原创性的成果。大家都认为中医可能是我们对世界贡献很大的一个项目,中间肯定有很多原创性的成果,特别是在循经规律和它的机理研究方面。但如果只是从神经生理的角度去解释某个现象,则很难说出有什么原创性的东西。我们在21世纪初叶,工作的重点就应是解决循经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逐渐逼近实质。
(二)正确对待经络学说
  我们一定要科学地看待经络学说,一定要处理好神经体液和中枢理论的关系。西医认为人体信息传递靠的是神经体液,中医认为靠的是经络。经络学说和神经体液调节学说,是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个是从临床的实践上升起来的,一个是从实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是以宏观调控规律为主导,一个是以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深入下去。
  但是一个人身上绝对不会有两套截然不同、毫无关系的东西。可能再过20年,这两个东西会统一起来。所以研究经络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神经科学来了解经络,这必然是互相促进的。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把这两套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这样,就等于把对于人体机能调节的认识,整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是中国的水平。
(三)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改变指导思想,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坚持认识论的基础内容。搞科学研究,就是要认识未知的世界。所以应本着“现象是本质的显现”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还是应着重把握这个现象,逐渐地解释、揭示它的规律、本质。
  经络现象并未认识得非常清楚,认识论是一个原因,认识论中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研究经络中,也是很重要的,应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古书上记录的是古人的实践;我们今天做的东西,是我们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前提下的实践结果。所以有古人的实践,有今人的实践,谁为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古人的东西,我们验证是对的,我们就承认;有些东西,我们验证不了,就应以今天我们的实践为主。因为,古人只是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舞台,无论提供的素材也好,基础也好,还是要靠我们来掌握、检验。所以,掌握现象,提炼规律,非常重要。
(四)今后工作的布局
  首先,必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基础性研究周期很长,一个重大的发现和突破,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经络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经络脏腑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和经络特性的研究等三方面工作,被称为“三足鼎立”。所以今后的工作的布局,总体上来讲,应保持严肃性,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大块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用新的手段、新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应注意多学科的交叉和新技术的应用。这个工作在“七五”和“八五”都在做,“九五”也在做。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这是技术优势。
(五)国家要处理好布局的五个关系
   在这个布局下,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是宏观及宏观调控规律为主,我们现在对于宏观调控的规律还了解不够,如果过早的把大量的力量投入到微观上去,它解决不了大问题。所以应以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在课题的安排、经费的安排上,要引起注意。
  第二,功能和结构的关系。中医是在人体功能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用手术刀建立起来的理论,但是它有这个功能,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构。只要有这个功能的表现,就应该解决好结构的问题。
  第三,要注意好人体观察和动物实验的关系。人跟动物有很多区别,经络学说是建立在对人体观察的基础上。有些东西必须做动物实验,但是要处理好人体观察与动物实验的关系,以人体观察为主,再辅以必要的动物实验。现在有一种趋势,做人的实验的越来越少,这对于经络的研究来说,是不利的。
  第四,要处理经脉和穴位的关系。应该是研究经脉为主,研究穴位为辅。因为它的调控规律是表现为一条经。另外,在解释上也完全不一样,如果是研究穴位,就可以完全用纯生理学的说法来解释,但是如果是研究一条经脉,就解释不了。这里面的差异很大,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第五,关于古人的经验和今天实践的关系。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注意创新。对于古人的描述,我们也要分析,最后还得靠实践来检验它。
(六)阐明经络实质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掌握十四经的路线,把它真正的检验显示出来,搞清楚。现在已经有些苗头,不可以轻易地抛掉;第二,要弄清楚十四经与人体机能调控的关系、规律;第三,要弄清经络跟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异同。
(七)经络功能是综合性的东西
经络功能不是任何一种单一因素所能够实现的,不能把这个东西看得太简单,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也可能说,它是一个多元结构的东西,包括神经、细胞外机制等。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殊的东西呢,这可能涉及到仿生学的问题。
五、经络研究的进展
(一)经络研究会不会落空,经络研究是什么
  首先,经络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科研工作。现在不必过多考虑将得到什么结果。因为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现有的资料来说,应不会落空。第二,研究者哲学指导思想如何,科学研究的经历如何,有多少实践的经历来供判断,知识有多少,范围多大等等因素都决定研究的结果。所以,一个有远见的有成就的科学家,能够抓住隐藏在一些复杂现象背后的那些最有意义的苗头。我们现在还是要抓苗头,要有这个勇气,当决定要从事科研的时候,就是要像进地狱一样,只有具备这种勇气,你才能去做,并做好。
(二)经络基础研究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急功近利对于基础研究很重要的,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在“八五”工作计划启动的时候,当时科技部的领导如当时的朱丽兰、邓楠常务副主任,还有社会发展司的同志。他们要求我们10年、20年,甚至30年,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或者是一个可靠的突破方向。这种看法是很实事求是的,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做了10年了,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能说找到突破口。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要稳步的解决。
(三)经络研究阻力很大
   阻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中西两种医学,不同体系,在学术思想上的对立。所以国家要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这确实是重要的,中医需要保护和扶持才能发展。
   说到阻力,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实例是,“八五”攀登计划启动的时候,一切都是按照程序做完了,一些搞神经生物学的人站出来反对,在报纸上写文章,向相关的部门反应,就是认为经络不能立项。第二,重大基因科学计划,中间两个内容,一个是针灸的内脏理论,一个是理化的内容。理化一个课题都没有,还有一个是经络。一些单位被迫转向,原来搞经络搞得很好的,为了投标,只好放弃了他原来的计划。因此,政府的行为很重要,一些大的项目都需要政府的扶持。攀登计划得到了政府的大力的扶持,要不然“八五”计划就上不去。
(四)经络研究需要政府的支持
  现在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经络非常关心,令人感动。现代科学研究有两大难题,一个是大脑,一个是经络,大脑科学让外国人去做吧,因为与外国人相比,经费投入太悬殊,外国人做的比我们多;但是经络呢,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做,这需要政府的行为,做一些引导。如果国家不抓这个问题,慢慢的也就放弃了。所以我们对于科技部的领导,是非常感谢。
   同时,在政策、措施上,应该有一些倾斜、指导,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经络,应建立一个专项,保持这个项目的连续性,一定不能断。我们很多单位做了很多事,可惜就是中断了,断断续续的,所以它不能够出大成果。
(五)加强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队伍建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过去做经络研究的人,都相继退休了,如果没有从事过经络的一些基础研究和对经络现象的观察,则对经络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比如说现在做感传机理的研究,就是想这一条线有一个感觉往上走,但是感传中间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做就不知道,也不理解。所以队伍要建设,后继要有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一点,我们要做到“团结一批人”,“建设几个点”。这个点要选好,从主客观条件选好,真正的发挥这个点的作用。我想我们经络研究还是大有希望的。如果真上不去,这支队伍散了,我们会遗憾,要再建立一支队伍很难。


7
发表于 2004-6-26 18:50:01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经络的研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国家掏了那么多钱,但真正富有成效的成果却没有,问题在于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上述仁兄引用的文章所提到的。记得国内曾报道发现了许多经络人,经络的敏感性很强,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这些经络人最后又怎样了,我们不知道,只把它当作一个新闻了解了解罢了。
   我想经络的研究还有待于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针灸发扬光大!
8
发表于 2004-6-26 21:03:1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无经络基础研究,中医学是现代化无本之源,就象学中医临床要学内经一样。
9
发表于 2004-7-14 16:41:0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经络的解剖实体就是纤维结缔组织。内气就是粒子流。
10
发表于 2004-7-14 16:58:0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经络如果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浪费。

内丹就是动脉血流经血管分岔处时产生的湍流而释放出的粒子流,这是粒子流除高温、高压和强电场之外的第4种形成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1 12:16 , Processed in 0.132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