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316|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1 18: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1 18:49 编辑

    迄今为止,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临床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多是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对症治疗的简单叠加——
                                  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
                                                                                                                     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2011年1月10


                                                                            王锡民

  ●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各有长短,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医学,有必要将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医学理论。
  ●中西医理论在内涵上是相通的,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统一的可行途径。
  ●能否成功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关键取决于理论性研究的力度,而实验性研究则在其次,并且需要二者紧密配合。
  
       当前,面对严重危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挑战,无论是单纯的中医、西医,都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中西医结合虽可扬长避短、提高疗效,但现阶段的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在中西医统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必然会限制中西医结合疗效的提高。据今看来,只有中西医在更高层次的结合(即理论的结合或统一)才能带来希望的曙光。
  
      目前中西医结合层次低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将会是盲目的实践。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病,都必须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理,中西医结合治病也应当在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然而迄今为止,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临床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病,实际上是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对症治疗两种方法并行,各走各的路;在用药时则是中药与西药的简单相加。尽管这种治疗方式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用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但说到底不是在中西医统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属于低层次结合。
  这种结合的明显缺陷在于:中药方剂的随证加减与西药的对症治疗在药理上有无重复使用或空白之处,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等,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定,这就必然会影响提高的疗效。相反,如果在中西医统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就可能避免这种弊病,并可使疗效提高到最佳状态。因为,理论问题一旦解决,临床应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说,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才是中西医高层次的结合。
  
      在理论层次实现中西医结合很重要
  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研究侧重点截然不同、却又各具优势的科学理论,中医学理论的优势是“整体系统观”,在“宏观整体上清楚,微观局部上模糊”。西医学理论的优势是“分析还原论”,在“微观局部上清楚,宏观整体上模糊”。
  既然两种医学体系各有长短,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医学,那么就有必要将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理论。这样既实现了中医传统理论的现代化,又弥补了中医理论在微观上的不足;同时也使现代医学理论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产生质的飞跃。由此可知,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统一,对于当今整个医学的发展趋势来说,意义重大。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中医理论,试图揭开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的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但应当看到的是,仅靠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揭示体系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中医理论本质来说,其距离依然十分遥远。学术界因此形成了两大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西医理论是在东西方两种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此得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结论。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对以现代科学破解中医理论工作失望后转而派生出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消极地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甚至是“伪科学”。
  笔者认为,学术界之所以产生这两种片面性的认识,说到底是研究者受自身学识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所致,而不是中医理论不科学,中西医理论真的就不相通。其实产生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因为要从现代科学角度认识中医理论的本质,最起码要涉及60多个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要让每个研究者的学识都达到如此渊博、全面的程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错误之处,在于割裂了人体复杂功能与人体复杂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最终将中医理论推到“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理论”和“玄学理论”的境地,这就从根本上远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滑向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笔者一直认为,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人体,在同一人体内绝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同一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也决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医理论在内涵上应当是相通的。既然内涵相通,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是可行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讲,既然承认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那么,在人体中就一定有其物质基础。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对号入座,但并不等于就没有物质基础。可喜的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把人体的微观结构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又有如此众多的现代边缘学科为此提供了理论上的联系,那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就一定能够找到其物质基础,并最后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
  但必须明确,要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其前提是必须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一旦中医理论的本质得以破解,那么,中医理论就会变成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这时,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统一的可行途径。
  笔者根据近30年来对于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应用现代多学科理论破解中医基础理论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否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决定于研究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多学科的知识功底。
  
      破解的关键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齐头并进
  从研究的理论性和经验性区分,科学研究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从已有的经验、事实材料中探求和发现普遍原理,然后从这些原理中推导出结论的研究。实践(经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现象(特别是科学实验)发现、搜集新的经验、事实材料的研究,因而也叫事实性研究。医学中的实践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
  实践性研究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性研究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实践性研究的作用,是为理论性研究揭示事物本质提供客观证据。若只有实践性研究而没有理论性研究,即使材料堆积如山,也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恰恰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由此可知,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性研究比实践性研究更为重要。
  从科学研究的难易程度看,实践性研究要比理论性研究容易得多。我国以往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经验)性研究的层次上,如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但事实证明,由于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揭示出中医理论的本质。这是因为,人体是由多个层次结构组成的、有着极为复杂联系的巨大系统,每个层次之内都自成系统,而且子系统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研究者即便是能从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终归属于现象问题或局部问题,仅据此,很难搞清这些数据与人体这个巨系统的各种复杂功能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也正因为缺乏整体上理性思维联系的研究,这就决定了过去那种单纯以实践(经验)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难以在揭示中医理论本质的问题上具有实质性突破,以至于研究了半个多世纪,到今天也不能从现代科学角度破解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本质。这显然是由于忽视理论性研究的重要作用所造成的。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能否全面成功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关键决定于理论性研究的力度,而实验性研究则在其次。其理由如下:
  首先,目前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已达近百个,特别是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达微观细胞和分子层次,这些多学科理论为破解宏观的中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撑,所以,应用理论性研究方法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其次,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大批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者,从实验角度对于中医理论中的活血化瘀、肾本质、经络本质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甚至连外国学者也纷纷加入了研究的行列。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为现代科学理论破解中医理论实质提供了佐证和帮助。
  上述两个条件为破解中医理论奠定了雄厚的客观事实基础,使科学破解中医理论实质成为可能。当然,能否对号入座和破解成功,完全取决于研究者们是否具备了多学科理论的功底,是否真正掌握了上述资料的精髓实质,是否对人体复杂系统的内在联系有一个战略上的认识,是否具有过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成功的决心。
  在理论研究破解中医理论实质的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进一步证明其结论是否正确。所以,有目的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仍然是破解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在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过程中,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必须紧密配合,齐头并进,才能加快研究的进度。其中理论研究起统帅作用,决定研究的成败,是重中之重。理论性研究必须走在实践性研究的前面开路,而且还要对实践性研究结论进行善后处理。假如理论研究仍然跟不上来,就会阻碍中医理论总体研究的进度。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出一个总体研究方案,创建一个战略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作为指导,然后再设计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具体实验和临床观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这是加快研究步伐的有效措施和捷径。
  笔者认为,一旦中医理论被现代科学理论所彻底揭示,那么,中医理论就自然会转化为以现代科学语言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与此同时,真正的中西医统一学理论就自然形成了。这种统一后的医学理论,就是“融中西医思想为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理论体系。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10-22 11:36:24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西医中国化,中国医学才能成为现代医学。
3
发表于 2014-10-22 18:1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0-22 12:03 编辑

拜读了先生的文章,感到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医学,热爱医学,热爱学术研究的哲人和沉思者。斗转星移,人类发展到今天,医学也空前繁荣和发达。但是在中华大地上却同时存在着中西两种医学,它们各具特色,又互不相融。它们在疗效上可以殊途同归,而在治疗过程中,却又泾渭分明。既然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对象,都是同一个目的,那么它们能不能相互渗透和改造,最后合二为一呢?许多人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这无疑是历史赋予现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项使命。

先生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层次低",这个我也有同感。中西医结合只是形式上的结合,并不是真正的汇通或融合。先生认为中西医要达到真正的汇通,首先必须破解中医理论,首先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这个我也赞同。先生说”要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其前提是必须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一旦中医理论的本质得以破解,那么,中医理论就会变成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这时,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自然会水到渠成。“这个思路是对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核心价值。如果抛弃了中医的立场和思维,那就不是中西医理论的统一,而是中医理论对西医理论的皈依了。这就违背了中西医汇通的初衷,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先生说:”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否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决定于研究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多学科的知识功底。“这确实是真知灼见,言之有理。汇通中西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知难而进,永不要放弃!应该相信,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3 16:10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0-22 18:19
拜读了先生的文章,感到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医学,热爱医学,热爱学术研究的哲人和沉思者。斗转星移,人类发展 ...


        千先生过奖了!
        非常感谢千总版的评语和大力支持!字里行间,透露着千总版对于中医的热爱,我愿意就千先生的思考作一下解释。

      千先生说:“先生说”要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其前提是必须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一旦中医理论的本质得以破解,那么,中医理论就会变成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这时,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自然会水到渠成。“这个思路是对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核心价值。如果抛弃了中医的立场和思维,那就不是中西医理论的统一,而是中医理论对西医理论的皈依了。这就违背了中西医汇通的初衷,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
      
我非常赞成这样的交流态度。这个问题我解释一下。
      破解中医理论的前提是,我也认为,必须坚持中医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体系,否则,破解的就不是中医理论了。这个担心是对的。那么如何做到不偏离中医的核心理论呢?这就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梳理明白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真实含义,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步:要梳理清楚自内经以来二千年来的古今医籍对于精、气、阴阳、脏腑、气血等各种基本概念的内涵,找出共性认识,剖析个性部分的真实性。
    第三步,当把这些概念都弄准确后,要搞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医理论虽然非一时一人所提出,但其内涵都是从人体现象上观察得来的,所以,这些概念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联系。把这些内在联系着的概念和理论融会贯通,那么,中医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形成。在我的研究和著述中,已经将中医学与哲学概念区分开来,初步形成了纯中医理论体系。到这时才会发现,原来中医理论体系之中的概念之间,缺乏很多中介概念,漏洞不少。所以,要根据中医理论的原意去将这些理论漏洞补上。比如说,阳化气、阴成形,就是中医物质、能量、功能之间的重要一环,阴阳平衡就寓于其中。等等。不再赘述。
    第四步,纯中医理论体系建立之后,与西医理论进行对照,就会发现,中西医理论竟是如此的一致。就会惊叹,我们的祖先在2000年前的科技落后时期,竟然通过对于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转化现象,来寻找人体生命的规律,是多么的高明。虽然这种方法是粗糙的,有时会出现张冠李戴和牵强附会的错误,但却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他们发现了许多规律,并部分地解决了某些疾病的治疗问题,如今这些规律都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我惊叹的是,二者竟是如此的一致!
      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这四步研究,我基本上已初步完成,并形成了纯中医药理论的理论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正如另一个话题中岳先生所说,我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开了一个头,更多的工作需要后人完成。
      所以,我的研究方法不是直接中医套西医,因为中医理论要不梳理,本身就是乱麻一团,很多内涵是套不上的。这里面涉及的不只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还要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马哲、心理学、运动学、气功学、武术学、保健学、康复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中医中药、针刺、推拿、气功等临床经验、更要熟悉西医药、理疗、心理疗法、手术疗法,并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要了解国内半个多世纪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成果。只有全面掌握或了解这些知识,再进行融会贯通。这时,一个清晰的画面才会慢慢地连在一起。当然,如果没有高度的思维能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所以,我花了30多年,才算敢说这句话。这句话是建立在30多年血与汗的基础之上的。
      谢谢千先生的推心置腹和理解。

      虽然是刘世峰主任把我引入了这两个论坛,我之所以没走,无非是想将我超前研究的东西陆续、分步地介绍给大家。
      在这两个论坛上,大多数朋友都是支持我的。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虽然总有一两个人出于个人的目的,干扰我的发贴,扯我的后腿,破坏我对于中医的研究成果,但阻碍不了历史的车轮。
5
发表于 2014-10-22 20:41:07 | 只看该作者
问几个问题,希望王教授不要说我不着调哈:

1.你说的中医理论的"本质"就是你所说的“物质基础”吗?

2.你“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你所说的“物质基础”吗?

3.你“梳理”经典中医理论和各家中医理论的具体方法就是“求同存异”吗?

4.你“破解”的中医理论的“本质”你已经介绍过了,你能不能再简单举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梳理”中医理论的“本质”、“梳理”出了什么中医理论的“本质”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5:5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4 04:49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10-22 20:41
问几个问题,希望王教授不要说我不着调哈:

1.你说的中医理论的"本质"就是你所说的“物质基础”吗?


前三个问题,已经说过了,而且说的很清楚,仔细看就行,还套什么话啊。
第四个问题,不要着急,慢慢来。
7
发表于 2014-10-23 17:17:4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0-23 15:58
前三个问题,已经说过了。第四个问题,不要着急,慢慢来。

不急。
8
发表于 2014-10-23 17:21:0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0-23 15:58
前三个问题,已经说过了。第四个问题,不要着急,慢慢来。

那你的意思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是”呗。
9
发表于 2014-10-23 17:24:32 | 只看该作者
  在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过程中,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必须紧密配合,齐头并进,才能加快研究的进度。




赞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9:2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4 04:46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0-23 17:24
在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过程中,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必须紧密配合,齐头并进,才能加快研究的进度。 ...


谢谢梁总版对本文的认可和高度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06:45 , Processed in 0.0575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