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氏体质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3 17:1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氏体质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
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形成了各种不同学派,但它们在中医的基础理论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气机升降学说、上工治未病学说、辨证论治学说等,使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学说是八纲辨证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疾病,又有脏腑辨证、阴阳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到多种辨证方法。但八纲辨证一直是辨证论治的总纲。疾病的种类繁多,证候也十分复杂,只要抓住这个总纲,就可以化繁就简。《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世界上的所有疾病和证候都可以用阴证、阳证来分类,其病机也都可以用阴阳失调来概括。所有的疾病在部位上者可以用表证与里证来划分(自然还有半表半里)。寒证和热证则是疾病的表现形式,疾病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寒热表现出来(自然还有寒热错杂)。虚实则是对正气与邪气的现实判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子,病理产物等,精气则是指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只有进一步辨别疾病的证候是虚证还是实证,还是存在着虚实挟杂的情况以及虚实的孰多孰少,才能正真了解疾病的真缔。所以不论那种辨证方法,八纲辨证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某教授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一书中说:“关于学术属性的界定:中医体质研究是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的,任何偏离中医理论指导的体质研究,不属于中医体质学的范畴。”某教授的体质研究是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这是要用事实来证明的。
由于某教授把中医的八纲辨证中的虚证阴虚、阳虚、气虚;实证中的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病证,说成了他的病理体质类型,把病证当成了体质,中医的辨证论治也就名存实亡了。没有了阴虚、阳虚和气虚,八纲中的虚证就没有了;没有了痰湿、湿热、气郁、血瘀八纲中的实证也没有了,寒证与热证也不存在。如果某教授还承认自己的体质学还叫中医体质学的话,那就是说在中医学系统里有了两套标准。在中医学中叫做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的病证和证候,王氏体质学就变成了先天所决定的病理体质。虽然是病理表现但不是疾病,而是在非疾病状态下。世界上的任何一门学术,都不可能同时对一个事物使用两个标准。如果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标准,就非要乱套不可。
我们在研究《中医体质学》时发现,某教授对什么叫中医的疾病总是躲躲闪闪的。有时他也说在疾病的起始阶段就产生了病理现象,阴阳失调了就是疾病,但一接触到他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观点马上就变了。他一方面承认他的八种偏颇体质是病理体质、是病理表现,是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又不能承认它们是疾病,这使他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他的两万多流调报告里,没有疾病的份额;在他引入西医亚健康概念时,也不敢面对疾病。甚至说出了“以后应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区分可疑患病但实际无病的人和真正的病人”中医用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物产物滞留来定义疾病本质的观点,某教授是不认可的。某教授更完善的诊断方法还没有研究出来之前,中医体质学是无法去定义疾病了,中医学的观点某教授又不认可,那就只有认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了,这是某教授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某教授的《体病相关论》就是某教授的体质类型与西医疾病的相关论。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93页,中医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一节里说:“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说明某教授的《体病相关论》是他的体质类型与西医疾病的相关论。特禀质则表现的更为明显,除去了先天性疾病、遗传病,过敏性疾病和西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
在《中医体质学》里中医疾病的概念被抹杀了,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被肢解了。这算不算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如果算的话,中医体质学还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吗?还能成为中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吗?

2
发表于 2019-12-24 16:57:09 | 只看该作者
     错误的东东,自然淘汰。支持先生发表不同看法。
3
发表于 2019-12-24 16:58:53 | 只看该作者
           体质学偏离了阴阳五行学说。

点评

阴阳五行恰恰是方法论,阴阳的㤥心是变化,变化的动力是运动。五行是五类,是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五行有生克,有司天,在泉,是复杂的生命生化理论,不可过早结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5 22:40
4
发表于 2019-12-25 19:34:1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气机升降学说、上工治未病学说、辨证论治学说等,使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以上学说怎的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离不开中医的人体和生命,不明中医的人体、生命的理论,都是错误的,比如,阴阳五行,在天为气,在人是三阴三阳,五脏,经络是经脉,也是六经,28脉,精气血津液理论,气机升降,还是六经理论、一部《黄帝内经》立的是人体的六经生命之道。
5
发表于 2019-12-25 20:00:13 | 只看该作者
辨证论治学说是八纲辨证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疾病,又有脏腑辨证、阴阳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到多种辨证方法。但八纲辨证一直是辨证论治的总纲。疾病的种类繁多,证候也十分复杂,只要抓住这个总纲,就可以化繁就简。
--------------------八纲辨证是无中生有的玄虚之论,什么是阴阳?不是天不是地,是人体的阴阳,是三阴三阳六经之体,什么是表里?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阴三阳互为表里,脱离人体的八纲是沙滩上的楼阁。中医的一切辨证都不出六经辨证。
6
发表于 2019-12-25 22:40:2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2-24 16:58
体质学偏离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恰恰是方法论,阴阳的㤥心是变化,变化的动力是运动。五行是五类,是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五行有生克,有司天,在泉,是复杂的生命生化理论,不可过早结论。
7
发表于 2019-12-26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2-25 14:40
阴阳五行恰恰是方法论,阴阳的㤥心是变化,变化的动力是运动。五行是五类,是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 ...

         变化的动力是运动。
          运动的动力是什么?是阴阳变化!阴阳变化是什么?是六经!三阴三阳是什么?……到头了。

点评

阴阳出自《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是八卦的阴爻阳爻。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的变化组成的,阴阳变化是元规律。阴爻阳爻是日月之光,八卦是四时寒热气候的变化,日月相推是阴阳变化的动力。 三阴三阳是物象本体的阴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6 19:32
8
发表于 2019-12-26 09:06:34 | 只看该作者
变化的动力是气
9
发表于 2019-12-26 19:32:5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2-26 06:43
变化的动力是运动。
          运动的动力是什么?是阴阳变化!阴阳变化是什么?是六经!三阴 ...

阴阳出自《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是八卦的阴爻阳爻。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的变化组成的,阴阳变化是元规律。阴爻阳爻是日月之光,八卦是四时寒热气候的变化,日月相推是阴阳变化的动力。
三阴三阳是物象本体的阴阳,天为阳,阳中有阴。地为阴,阴中有阳。人是阴体,三阴是本体,其生为阴中之阳。先生学中医应学本原。
10
发表于 2019-12-27 19:20:23 | 只看该作者
《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世界上的所有疾病和证候都可以用阴证、阳证来分类,其病机也都可以用阴阳失调来概括。所有的疾病在部位上者可以用表证与里证来划分(自然还有半表半里)。寒证和热证则是疾病的表现形式,疾病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寒热表现出来(自然还有寒热错杂)。虚实则是对正气与邪气的现实判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子,病理产物等,精气则是指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只有进一步辨别疾病的证候是虚证还是实证,还是存在着虚实挟杂的情况以及虚实的孰多孰少,才能正真了解疾病的真缔。所以不论那种辨证方法,八纲辨证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道是日月运行之道,日月运行之气化而生地道木火土金水五形,行万物生长化收藏之大法。人以天地气交生,以五行大法成,天地气交生化六经神明之体,五行大法法定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人体之病病在三阴三阳六经,病在六经气机逆行。比如,外感是太阳卫气不密,邪入人体,造成太阳气机逆行,故应祛邪。内伤,是三阴寒邪滋生,迫正气逆经而行,故要扶正。所以,人体的病阴病阳是以六经区分。外邪侵入,卫气抗争,故而发热。内邪生,正气虚,故而寒。当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不能空论,要依六经脉证而辨血气精神。中医是六经整体医学,不是抽象的空论,离开六经,八纲又能说明什么。

点评

力顶,赞。真中医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07: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41 , Processed in 0.1068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