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1-13 00:17 编辑
1 传统外感病和现代感染病
传统的外感热病治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现代对感染疾病的既有认识,是否可以沟通,以及如何沟通,这是相当一部分人所十分关切的,《伤寒论现代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1],并且做了有益的尝试,书中的不少认识都是独到而精辟的。当代中医认为,《伤寒论》与温病学说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现代西医把传染病、寄生虫病与各科的感染病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感染病学。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主题,所以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将有利于解读《伤寒论》和温病学说。
书中提出了证态的概念,也许更加有利于中医和西医的共同接受。所谓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外感染热病是中医外感热病与现代医学感染病两个概念融合后的新名称,证态是指外邪与机体相互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病理过程。证、病理状态、证态既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的组合,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着的动态变化过程,是非匀速的过程,动态中有停顿,连续中有阶段。证的固定是相对的,证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态。作者提出的这样的见解,我认为和临床实际大体相符。在对事物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共识,有必要先确立相应的前提,证、病理状态以及证态的提出,有利于中西医的接近,有利于共同语言的产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2 对六经病证的现代诠解
讲到中医外感热病的证治,必然要讲六经和卫气营血,所以用现代医学的知识来思考和认识这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一种新的尝试。书中提出的一些基本认识,有助于从临床角度来认识问题,这种经过中西医融汇以后形成的看法,也许更加有助于西医理解中医,抑或有助于西医产生对中医的兴趣,其实也有助于中医认识清楚自己。
太阳病、卫分证与传染病学的前驱期(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是一个证态,这种类似于感冒的一组以发热为主的非特异性证候群,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流感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初期阶段或某些轻型病例。人体中的非特异性宿主防卫功能是抵抗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在病理学上属于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从中医临床的具体证治看,至少应该包括:1/风寒感冒证态(麻黄汤、桂枝汤);2/风热感冒证态(银翘散);3/湿温感冒证态(藿朴夏苓汤);4/秋燥感冒证态(桑杏汤)。从这些最基本的证态出发,进一步辨别不同的疾病和体质反应,可以求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由于这方面的内容在临床上所涉甚广,所以作者此处的归纳,将方证和疾病对应得更加具体。提出各脏腑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少阳病以及某些变证、坏病)与各器官系统急性感染典型期证态如下:(1)急性肺感染肺热证态、细菌性肺炎风热犯肺证态、病毒性肺炎表寒肺热证态(大青龙汤)、大叶性肺炎肺热炽盛证态(麻杏石甘汤);(2)胸腔积液寒实结胸证态(白术散);(3)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态(大陷胸汤丸);(4)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态(大小柴胡汤);(5)肠梗阻阳明腑实证态(大承气汤);(6)急性胃肠炎痞证态(三泻心汤);(7) 霍乱样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证态(五苓散)等21种证态。以上,实际上把六经和卫气营血合在一起加以考虑了,作者的见解有助于我们作整体把握,尤其是方证相对的证态,衷中参西,不无创见,值得参考。西医的病名和中医的证态对应,感觉上难免生硬,也许有些观点会有争议,或者尚不完整和准确,但只要能够启发思路,就不必过于苛求。
太阴病与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表现是一个证态,可以由急性胃肠道感染(泻心汤痞证),或者肠梗阻(阳明病)反复发作,也可以由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的后遗症(传经),也可以由低毒性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直中),也可以是介于消化功能性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少阴病由太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与全身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是一个证态,具体表现为倦怠、迟钝、神萎、倦卧、健忘、消瘦、多尿、心衰、血压低、脉微细、肢冷、腹胀、腹泻、贫血等。太阴与少阴,有关联又有区别,以上的把握,简洁明了,可以说是基本到位的。 厥阴病是少阴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机体极度虚弱的濒危状态,与外感热病的极期、缓解期的表现相符合。急性感染过程之后,疾病的慢性化、营养代谢障碍、机能障碍、衰竭、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与三阴病证关联密切。太阴转阳明,为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阳明转太阴,则有可能是急性感染转为慢性。厥阴病的描述,《伤寒论》阙如较多,作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所作的大体判断,亦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 作者还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营、血分证态的提出如下:(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阳明热盛证态(白虎汤);(2)热灼营阴败血症早期证态(清营汤);(3)热闭心包轻度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安宫牛黄丸)等八种证态。其他可以提出的还有余邪未尽恢复期证态,三阴经病慢性期证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