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中医体质学》的新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9 11: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中医体质学》的新三论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中提出了新三论即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由于他的人分九体中的七种,是直接借用的中医学中的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诸病证,他的三论也就成了病证可分论、疾病相关论和疾病可调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都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的可分性。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的八纲辨证及其它的多种辨证方法,都是建立在事物的可分性上。八纲辨证就是首先把所有的病证分成了八个大纲。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是虚证的范畴,痰湿、湿热、气郁、血瘀是实证的范畴,王教授的体质分类实质属于中医八纲辨证中的虚实两纲的范畴。他的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七种病理体质不管你说应用了多少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论是命名上,病理病机的分析上还是它们所表现的具体内容上,都无法否认它就是中医学中的虚实辨证中的七种病证。中医的虚证实证本来就是可分的,不会因为被说成体质就变成了新的理论。我们说过,虚实是大纲而阴虚、阳虚、痰湿、血瘀等是子纲,它们下面肯定还有很多的目,例如,痰湿病证它可以导致眩晕、胸痹、痰饮等多种疾病。痰湿病证作为一个子纲,只是把痰湿病证一般应该具有的共性表现做了一个描述,不可能把痰湿证所导致的所有病证与症状都描述出来。体质可分论与病证的可分性,本来就是一回事。
相关性是指一种病证与其它一些病证有一定的联系,甚或关联性比较多一些,比较靠近一些,但不是等同。西医的肥胖症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一些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关联,这已经是一个科普的问题。中医的痰湿证且伴有肥胖症与这些病的关联也是个大家都明白的问题。中医的痰湿证不是必须有大腹便便的表现,大腹便便的肥胖症也不都是痰湿证。王教授在制定痰湿质量化标准的时候,只采取肥胖症的人做样本,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仅管这样在他的痰湿质量化标准中,腹部肥胖松软的症状在其标准中所占的权重仍然很低,相比之下中医痰湿证的传统症状,如苔腻、脉滑、舌胖、身重、胸闷、困倦等中医传统的痰湿病症状的权重要大得多。
关联性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的联系可能更紧密一些,但不是等同。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17页)说:“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如果一方面用硝酸甘油改善胸痛症状,另一方面用利湿化痰的药物改善其发生冠心病的体质——痰湿体质,治愈率可以提高,而且复发率也将大大降低。”把发生冠心病的体质定为痰湿体质,是非常错误的。中医学认为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很多,治疗冠心病也不是只有利湿化痰一种治疗方法。气虚、血瘀、气滞、痰热、痰浊等病证都可以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益气、化瘀、理气、清热化痰、化痰开浊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加辨证,只认利湿化痰一种方法,肯定是偏执的不科学的,治愈率就要大打折扣。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一些代谢性疾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也必须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的去利湿化痰。把关联性变成等同性,见到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一些代谢性疾病,就用利湿化痰无疑是刻舟求剑。
中医对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等病证,历来认为是可治的。王教授把它们变成体质类型后,由于他所定义的体质是人体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使得上面诸证几乎成了不可治的顽症。体质可调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王教授用到的词,多是改善、调整,很少用到纠正体质。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纠正就是要纠正到阴阳充实体质无偏,然而阴阳充实体质无偏按他的说法是先天禀赋所决定的。病理体质类型的先天禀赋是或阴不足、或阳不足、或气血俱不足,对病理体质的调节能改变它的先天禀赋吗?根据他的理论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体质可调论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从中医的可治到中医体质学中的不可治或难治,很明显是理论上的一种倒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8 02:20 , Processed in 0.0495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