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76|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邪气说并非是指“气候的异常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24 22:4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2-24 14:48 编辑


中医理论中的误解太多,首先要为《内经》的“邪气”正名。

不理解古人的行文方式,不理解古人的思维特点,不理解古代中医的语言文字及当时中医产生的历史环境,也就造成了不理解古人的概念内涵。种种误解,不一而足。种种纷争,也往往由此而起。


点评

是先生误解、错误理解《内经》中的邪气。  发表于 2019-2-25 08:04
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2:4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2-24 15:00 编辑

现代中医理论对外感(感染性疾病)病因的认识是以六淫学说为代表的,认为六淫代表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气候的异常变化。然而,把气候变化当作感染性疾病的原因,这是很难成立的,实际上,六淫只是首见于宋朝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外所因论》,曰:“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源头《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六淫的提法。

《内经》外感病因理论是以“邪气”学说为代表的。综合《内经》对邪气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外源性、感染性、侵袭性、损伤性、激发性、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等特点,这些阐述与现代医学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认识相一致,而并非是指气候的异常变化。

点评

先生在没有深入学习《内经》的情况下,用潜意识的西医概念套到中医概念上,就是一西医为标准研究、探讨中医理论。  发表于 2019-2-25 08:07
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3:0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2-24 15:03 编辑

1 邪气的外源性

《内经》明确提出,邪气非人身所固有,而是从外而来的,《内经》反复用“客”这一字眼描述这一情形。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素问·阳明脉解篇》曰:“邪客之则热”;《素问·调经论》曰:“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灵枢·小针解》曰:“客者,邪气也。”。所谓客外来人,甲骨文表示异族军队进犯城邑。
以后随着词义的变迁,“进犯本义消失,篆文再加另造代替,如攻城略地、侵略等所以《内经》反复用“客”字不但说明邪气是从外而来,还隐含有邪气对人体是入侵、侵犯、来者不善的意味。

点评

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发表于 2019-2-25 08:29
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3: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2-24 15:12 编辑

2 邪气的感染性


《内经》中并没有“感染”一词,对邪气的“感”和“染”《内经》是分开阐述的。如《素问·痹论》:“复感于邪”;《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等等。


感,金文(咸,全、都)(心),造字本义:心完全被触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心”写成。“感”是说人体对邪气具有易感性。值得注意的是,《内经》论述人体对邪气的“感”往往是因为人体防御之卫气先有所不足、或脏腑禀赋先有所不足,以致干扰了防御功能的正常发挥,再加上邪气的侵袭,两相作用才能导致人体感“邪”,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也是这个道理。以现代语言就是说,若脏腑功能正常,卫气正常运转,邪气是侵入不来的;只有在卫气相对缺乏、不能运转防护到位的地方,才是邪气侵入停留之所,这也就是感邪之地。


“染”,见于《素问·刺法论》,原文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的是“疫”这种传染性的特殊邪气导致的病情病状相似、大面积流行。染,篆文(水,色浆)(又,取)(木,用以提取色汁的草木),造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篆文异体字将“又”写成“九” 。隶书将篆文的 写成 。“染”代表“疫”这种邪气对人体的影响类似于布被着色一样,已经有了形态很大的改变,而且由于染一批布常常着色一致,所以“染”又有相互之间症状雷同的意思,类似于现在所谓的“传染”。


不过《内经》也明确指出,即使是遇到了“疫”这种传染性强的严重邪气,如果正气存内,防御功能正常,邪气也不能够侵犯。干,甲骨文作(长柄树杈)(十,“又”的变形,表示抓握),表示手握树杈利器。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用尖利的树杈为武器进行狩猎、格斗。此处为(邪气)侵犯的意思。“正”在古文中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作(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造字本义: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改写成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彳”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正”。所以人体的正气就是讨伐邪气的正义之师,也就是《内经》所谓的人体的防卫系统——“卫气”,《内经》这种重视正气的观点是符合现代传染病的临床事实的。


“感”、“染”相对来说,“感”更侧重于强调人体对邪气的易感性,“染”则更侧重于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和损害。“感染”一词,究其源头,其实和《内经》有很大的关联的。

点评

1 邪气的外源性;2 邪气的感染性;3.邪气的侵袭性。先套用西医的病原体,再在《内经》找证据,先射箭后画靶。  发表于 2019-2-25 08:34
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物质的相移易需要外力,物质才能运动  发表于 2019-2-25 07:24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3:18:00 | 只看该作者
3.邪气的侵袭性


所谓侵袭性,是指邪气在体内定植、蔓延和扩散的特性,《内经》对此也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灵枢·百病始生篇》云:“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内经》反复用“留而不去”、“舍”、“著”等字眼描述了邪气入侵的阶段性的粘附和定植过程,用“中”、“传”、“入”、“散”、“淫泆”等字眼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邪气在体内蔓延和扩散的过程

6
发表于 2019-2-24 23:25:1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人体防御之卫气先有所不足以致干扰了防御功能的正常发挥,
7
发表于 2019-2-25 05:4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9-2-24 22:56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9-2-24 14:45
现代中医理论对外感(感染性疾病)病因的认识是以六淫学说为代表的,认为六淫代表风、寒、暑、湿、燥、热( ...

六淫只是首见于宋朝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外所因论》,曰:“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源头《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六淫的提法。

《内经》外感病因理论是以“邪气”学说为代表的。


------------------------------------------------------------------------------------
王不留先生说:“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源头《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六淫的提法”真的是这样吗?

请看如下这段话: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8
发表于 2019-2-25 06:0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9-2-24 22:59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9-2-24 15:01
1 邪气的外源性
《内经》明确提出,邪气非人身所固有,而是从外而来的,《内经》反复用“客”这一字眼描述 ...

内经对“邪气”的认识,是指外在因素与人体正气相比较,太过或不及这些环境的变异,则可导致人体生病。


关于“邪气”,请看内经如下描述: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
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9
发表于 2019-2-25 06:07:04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9-2-24 14:45
现代中医理论对外感(感染性疾病)病因的认识是以六淫学说为代表的,认为六淫代表风、寒、暑、湿、燥、热( ...

《内经》外感病因理论是以“邪气”学说为代表的。综合《内经》对邪气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外源性、感染性、侵袭性、损伤性、激发性、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等特点,这些阐述与现代医学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认识相一致,而并非是指气候的异常变化。

-------------------------------------------------------------------



————  其实,“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导致人生病的常见因素和重要因素,这是不可否定的!





点评

那请千版说说,气候的异常变化是怎么导致肌肉化脓、骨骼侵蚀的呢?  发表于 2019-2-25 12:57
10
发表于 2019-2-25 06:20:34 | 只看该作者
“气候的异常变化”是怎么进入人体的?是什么东东进入人体?为什么可以进入人体?一句“是不可否定的”太苍白,让人不知所云,在临床上也无法运用,知道怎么进入人体的,是什么东东进入人体,为什么可以进入人体,在临床上就可以知道诊断什么,知道用什么治疗。

点评

把您放到火炉里,或者把你放到冰库里,你就知道邪气“是怎么进入人体的”了。因为你毕竟还不是孙悟空!  发表于 2019-2-25 07: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9:10 , Processed in 0.0645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