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反证“妊娠滑脉”的科研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5 15: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15 15:44 编辑

【原创】反证“妊娠滑脉”的科研设计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几年前,“诊脉验孕”挑战中医脉诊的准确性,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跟帖议论者也较多,可谓见仁见智,有科学分析肯定者,有盲目跟从否定者,有添乱挑事质疑者,不一而足,说明“诊脉验孕”及中医脉诊的准确性屡遭质疑。殊不知,这是对中医诊法的误解。就传统中医而言,其诊断方法为四诊合参,断不能以一诊代替四诊,不能以脉诊代替其它三诊。

在民间,有经验的老百姓有时也能推测到新婚少妇,不用诊脉便知是否怀孕,如闭经,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一问便知“有喜了”!更何况医者。所谓“问而知之谓之工”,能否证明中医不靠谱、不科学?

中医是经验医学,无论医术多么精湛,经验多么老道,都有误诊之时。无论何种病证的确诊,四诊的资料总比一诊详细和完善,误诊概率小,所以断不能以一诊代替四诊。

“诊脉验孕”的技术,是中医诊法基本技能之一,为中医者此理论应非常扎实,即其脉象为“妊娠滑脉”,临证时应非常娴熟。然对医者而言有临证经验之分,对孕妇而言有平人之孕脉、病体之孕脉及月份不同之孕脉等的区别。其结果可能是“有验者、有不验者”。经验丰富者,准确性就高;经验欠缺者,准确性就低。既便是当今盛行的现代医学,实验医学,虽强调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清楚,证据确凿,然仍有误诊之时,也并非绝对准确,如胎孕之男女彩超还有误诊时,尿妊娠试验也有假阳性等。

俗话说,无论中西医,再笨的医生,也有治愈的患者;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也有误诊之时、治不好的病人。过去中医诊病没有参照物,诊断是否准确,只有通过治疗去验证,治愈者则为诊断正确,未愈者则为诊断失准。目前看这样的标准,未必就正确。现在中医临床诊病治病有了现代医学这个参照物,虽不能说是最科学标准的,但有时还必须接近它,以弥补中医的不足,以求得中医理论或临床的科学支撑,防止被人诟病为伪科学。

所谓“诊脉验孕”的脉象,中医界比较权威一致的说法是“妊娠滑脉”,是妊娠期一种生理现象。其形成机理是因为“妊娠女子气血充盛,妊娠后,由于新生命的存在,人体循环中的气血盛于常时,故脉形饱满柔和,妊娠的机体气血的消耗与纳入都增多,心率增快,才能适应,故脉率必增快;妊娠女子,皆为年少之人,血管弹性良好,这一点是形成圆滑脉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者则为线索脉,不会为圆滑脉。妊娠女子其脉率增快,脉形圆滑、饱满,形成了滑脉的基本特点。故《景岳全书》说:‘妇人脉滑数而断经者为有孕。’……凡年少健康已婚女子,断经而见滑脉者积累100例,91例为怀孕,滑脉主妊娠,准确率为91%。”(曹培琳《详谈细论二十八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妇人妊娠期间机体有效循环量显著地增加,超过正常血液总量的33%以上,同时心脏收缩力增强,每次搏出量增加,故脉搏相应显得有力流利。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妊娠生理》对“妊娠滑脉”是这样说的:“妊娠后出现滑脉,是中医候胎重要依据之一。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指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候肾,肾藏精主生殖,妊娠以后,肾旺荫胎,故肾脉应指有力。……妊娠脉,轻取流利,中取鼓指,重按不绝。但若肾气虚弱,气血不足,或年岁已高的妇女有孕,滑脉常不明显。若精血不足者,孕后可出现沉涩或弦细脉。因而切脉固可作为妊娠诊断之一助,但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妊娠检查方可确诊。”该书对“妊娠脉”是这样说的:“女子怀孕6周左右易见脉滑有力或滑数,尺脉按之不绝,因月经停止,阴血下注以养胎,冲任气血旺盛之故,此为妊娠常脉。”但从妊娠生理期而言,有孕早期、中期与后期的不同;对于一个孕妇而言,又有平人与病体之分、肥胖与瘦小之别,所以其脉象未必自始至终就一致。

“诊脉验孕”技术,目前中医虽仍可作为参考,但不能单凭脉象以确诊,宜结合化验如尿妊娠试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物理检查如彩超等,以明确诊断。

所以“诊脉验孕”技术是否准确,其概率有多大,是否有临床意义,莫如反证这个技术的准确性,以求得中医理论或临床的科研支撑,即设计确诊为怀孕者,选取不同年龄孕早期(6-12周)者100例或以上者,看看是否都是“妊娠滑脉”?孕中期100例及孕后期100例,看看她们的脉象都是什么脉象,是否与中医脉象理论及传统经验相符?

中国的科研经费数目之庞大,中医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分得一杯羹用来做这个科学验证,以求得中医理论的科研支撑?以验证中医“诊脉验孕”是离谱还是科普?是科学还是忽悠?

附:如何确诊早孕
⑴闭经-月经停止来潮。
⑵早孕反应-头晕、厌食、择食、嗜酸、倦怠、思睡、晨起口淡呕恶等。
⑶脉象滑疾流利,按之应指,尤以尺脉较为有力,三、四个月后,脉象较数。
⑷尿妊娠试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
⑸物理检查-B超或彩超检查。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5:50:30 | 只看该作者
妊娠脉象的典籍记载
1、《内经》及诸家所释
⑴《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林亿等《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阴’。”
王冰注:“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动,谓动脉也。动脉者,大如豆,厥厥动摇也。”

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五·尺寸诊》:“手少阴,心经脉也。心脉主血,女子怀子,则月血外闭不通,故手少阴脉内盛,所以动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此言妇人妊子之脉也。左寸手部属手少阴心经,而手太阳小肠经之脉为之表里。《脉赋》云:‘太阳大是男妊。’故知手少阴之脉动甚者,为妊男子也。《灵枢·论疾诊尺篇》与此同,后世更手为足,盖不考二经皆同故也。由此推之,则右手寸部属手太阴肺经,当为妊女子者可推也。”

吴昆《素问吴注》:“手少阴,心脉也。取掌后锐骨之上,神门穴分也。其脉动甚,是胎气搏于心经,妊子之征也。妊,与孕同。”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三》:“手少阴,心脉也。《脉要精微论》曰:‘上附上,左外以候心。’故心脉当诊于左寸。动甚者,流利滑动也。心生血,血王乃能胎,妇人心脉动甚者,血王而然,故当妊子。启玄子云:‘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然以余之验,左寸亦应。”

张志聪《素问集注》:“子,男子也。以妇人之两手尺部候之,若左手之少阴肾脉动甚者,当妊子,以左男而右女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少阴尺脉,诊尺之法,即知病之所在,亦可知妇人之有妊。妇人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感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简按:《论疾诊尺》亦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知是全本作足少阴者,未为得。王以动为厥厥动摇之动脉,马、志以妊子为男子,皆误。”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手:林校引全本‘手’作‘足’。按作‘足’是。胎结下元,自宜应之于尺。尺里以候腹中,胎在腹中,应尺较为近理。……脉动:妊娠之初,正阴阳凝合之时,气血运行中,理当有滞,脉象应之,而不条达,故其形如豆如珠,指下厥厥动摇,因谓之‘动’。”

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内经·第七章·诊法》:“手少阴脉到底何指,诸注不一:一指神门穴处的动脉,如王冰注:‘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动,谓动脉也。动脉者,大如豆,厥厥动摇也。’二指两寸口脉的尺脉,如《素问直解·卷二》注:‘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感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三是认为‘手少阴’当作‘足少阴’,如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阴。’《素问经注节解·卷二》注:‘全元起本作足少阴,而此云手少阴,于义皆通。盖手少阴心也,足少阴肾也,肾主精,心主血,精血交合,乃能有子,故少阴脉动甚为妊子之脉。’《经注节解》注于义虽通,然顾尚之《素问校勘记》云:‘《灵枢·论疾诊尺》篇亦作手少阴,则全本不足信也。’按:《类经·脉色类·二十二》注:‘启玄子云: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然以余之验,左寸亦应。’据此则王注为是。……关于妊娠脉象特点:目前临床习用的是以两尺脉滑而有力者为妊娠脉候,而按神门部位较少使用,但亦有些中医界老前辈对此有一定心得。西医学研究证明,妇人妊娠期间机体有效循环量显著地增加,超过正常血液总量的33%以上,同时心脏收缩力增强,每次搏出量增加,故脉搏相应显得有力流利。可见,《内经》所述妊娠特征是符合生理规律的。当然,临床上还要具体结合生活、月经史等有关的情况,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⑵《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王冰注:“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口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妊之兆。何者?阴中有别阳故。”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阴搏者,尺为阴,其脉搏击于手也。阳别者,寸为阳,言尺脉搏击于指,而与寸脉不同也。此则有子之脉,即《脉诀》之所谓‘尺脉不止真胎妇’者是也。”

吴昆《素问吴注》:“此下论脉也。阴,指尺脉而言。搏,伏而鼓也。鼓为阳,是阴中别有阳,有子之征也。”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三》:“阴,如前手少阴也,或兼足少阴而言亦可。盖心主血,肾主子宫,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击于手也。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是谓阴搏阳别也。《腹中论》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亦此之义。王氏《脉经》曰: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妊也。愚按:妊子有子之义,乃男子女子之通称。盖本经以孕育为言,而于男女皆称子,非男曰子而女则否也,后世以此为男子者非。然本经未分男女,而男女之别将如何?考之叔和《脉经》曰: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又曰: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又曰: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又曰: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自后凡言妊脉者,总不出此。及滑伯仁则曰:左手尺脉洪大为男,右手沉实为女。近代徐东臯曰:男女之别,须审阴阳。右肺盛,阴状多,俱主弄瓦;左尺盛,阳状多,俱主弄璋。备察诸义,固以详尽;然多彼此矛盾,难以凭据。若其不易之理,则在阴阳二字。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以寸尺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体分阴阳,则鼓搏沉实为阳,虚弱浮涩为阴;诸阳实者为男,诸阴虚者为女,庶为一定之理。然犹当察孕妇之强弱老少,及平日之偏左偏右,尺寸之素强素弱,斯足以尽其妙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阴搏者,尺脉滑利而搏击应手也;阳别者,与寸口之阳似乎别出而不相贯,此当主有妊。盖有诸内,而是以尺脉滑利如珠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阴气过盛,搏击于内,不与阳和,似乎别出,阴盛蓄阳,故在妇人谓之有子。”

丹波元简《素问识》:“吴云:‘此以下论脉也。’简按:王注以阴阳为尺寸,诸家皆从之。而高特云:‘言阴气过盛,搏击于内,不与阳和,似乎别出。’此不以脉候而解者,盖以经文无脉字也。脉分尺寸,昉乎《难经》,而《灵》《素》所无,故以阴阳为尺寸者,其无稽尤甚。然征之于后世,有与王注符者。《儒门事亲》载:‘胡王之妻,病脐下积块,呕食面黄,肌瘦而不月,或谓之干血气,治之无效。戴人见之曰:孕也。其人不信,再三求治于戴人,与之平药,以应其意,终不肯下毒药。后月到果胎也。人问何以别之?戴人曰:尺脉洪大也。《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搏阳别之脉,试之于今,往往有验。’王义虽与经旨相左,实不可废焉。”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医宗金鉴》卷三十四《四诊心法要诀》:‘阴搏阳别者,寸为阳,尺为阴。言尺阴之脉,搏指有力。寸阳之脉,则不搏指,迥然分别,此乃有子之诊。”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阴搏阳别:沉取浮取皆应之。沉取为阴脉,浮取为阳脉。……《难经·四难》:‘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浮者阳也,沉者阴也。’《三因方》:‘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别出于上。’王冰注以阴阳为尺寸,诸家多从。但妊娠尺脉搏大虽有证验,而气口分尺寸则见于《难经》。”

⑶《灵枢·论疾诊尺篇》:“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与此同。此言诊女子有子之法也。手少阴者,心也,为左手寸部。心与小肠为表里,而小肠为手太阳,故少阴脉动,则太阳之脉亦动也,所以女子有妊者,当为男子之位。后世以‘足’易‘手’字,盖以肾脉不只为有妊也。不知此‘子’字,乃男子也,不然,则《素问》《灵枢》岂皆误乎?《脉诀》云:‘太阳大,是男妊。’手足太阳也。”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三十三》:“手少阴,左寸心脉也。此与《平人气象论》所云相同。”

张志聪《灵枢集注》:“此论人之始生,本于先天之水火也。手少阴者,两手之少阴肾脉也。盖胞系于肾,故少阴之脉动甚也。夫妊始成形,先生两肾,犹太极中之阴阳,阴阳分而五行备,五行备而形始成,是以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主妊子也。”

丹波元简《灵枢识》:“马云:此与《平人气象论》所云相同。简按:王注《平人气象》云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马、张为左寸,志为两手之少阴肾脉,并非古之义也。马又以妊子为男子,亦误。”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5:51:30 | 只看该作者
2、《脉经》的记载

王叔和《脉经·卷第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点评

[attachimg]14484[/attachimg] [attachimg]14485[/attachimg] [attachimg]14486[/attachimg] [attachimg]14487[/attachimg] [attachimg]14488[/attachimg] [attachimg]14489[/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5 15:58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5:58:1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5 15:51
2、《脉经》的记载
王叔和《脉经·卷第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21:55:50 | 只看该作者
历代脉学著作对滑脉的论述

1.王叔和《脉经》的论述: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22:0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15 22:10 编辑

2.滑寿《诊家枢要》的论述:
“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不进不退。为血实气壅之候……若和滑,为孕。”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5:15:29 | 只看该作者
3.李时珍《濒湖脉学》的论述:
“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7:08:07 | 只看该作者
4.李中梓《诊家正眼》的论述: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点评

5.李延昰《脉诀汇辨》的论述: “滑者,往来流利而不涩滞也,故如盘中之走珠,荷叶之承露,形容其旋转轻脱之状。……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为有妊也。’故滑而冲和,此血来养胎之兆。夫脉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0 03:26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03:26:4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7 07:08
4.李中梓《诊家正眼》的论述: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5.李延昰《脉诀汇辨》的论述:
“滑者,往来流利而不涩滞也,故如盘中之走珠,荷叶之承露,形容其旋转轻脱之状。……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为有妊也。’故滑而冲和,此血来养胎之兆。夫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妊孕宜之。”

点评

李延昰,字期叔,一字辰山,生于明末,卒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28—1697年),上海人,为当时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受医业,传其家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0 03:3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03:37:5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0 03:26
5.李延昰《脉诀汇辨》的论述:
“滑者,往来流利而不涩滞也,故如盘中之走珠,荷叶之承露,形容其旋转轻 ...

李延昰,字期叔,一字辰山,生于明末,卒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28—1697年),上海人,为当时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受医业,传其家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35 , Processed in 0.0599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