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40|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真理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1 19: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3 15:29 编辑

科学、真理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19 06:44 PM 编辑

1
                       作者  王锡民
   
      中医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医药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其学科属性早在全国中医高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上就已定论:“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这是非常客观的描述和准确理性的定位。
   

      然而,自2006年张功耀教授质疑中医的科学性 、何祚庥院士称中医阴阳五行为“伪科学”以来,中医界的部分学者为了摆脱反中医者的进一步质疑,不敢再称中医为中医药科学,而是改称为中医药文化。与此同时,还处心积虑地将中医内部坚持“中医是科学”的正确观点贬低为“科学主义”。那么,作为一门来源于临床实践的治病技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并体现一定的科学原理的中医药学,其特有的科学本质是这样能抹杀掉的吗?显然不能。
   

       近半年来,《中国中医药报》先后发表过两篇质疑中医科学性的文章,而作者却不是反中医者,而是来自于中医界内部的学者和中医的支持者。令人不解的是,这种观点与反中医者认为中医不科学的观点竟是如此的相似。
   

       这是为什么?笔者认真分析后发现,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两位作者本身没有弄清“科学”概念的真实含义,也不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更没有弄清科学与真理的关系;二是对于中医学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将中医学的内涵融会贯通,没有弄清中医药学中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也没有弄清中医的核心理论与非核心理论的区别,所以看不到中医药学核心理论具有科学的本质特征。正是在这种模糊不清认识的前提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中医不是科学”的奇谈怪论。
   

       笔者曾于2011年2月14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中医当直面自然科学标准评价”一文,2012年6月21日又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中医理论的科学定位”一文,旨在帮助读者认清“科学”概念及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今撰此文,目的是进一步理清科学概念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特征,以及科学与真理的内在联系,以帮助读者更加清醒地认清到中医药学的科学本质。
   

       科学是什么?它是人们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证明真理所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因而,要弄清“科学”概念的真实含义,首先必须要弄清真理的概念是什么?如果对于科学与真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旦明了,那么,中医是否科学的结论则不辩自明。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的概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反过来说,“真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真理的内涵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从真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真理的内涵虽然是客观的,但需要被人们正确认识之后才能称为真理,而在未被认识之前不叫真理。也就是说,已被人们认识到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才是真理;未被认识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虽然可能客观存在,但人们毕竟还没有认识它,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不叫真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认识也不叫真理。简言之,真理属于人的认识,即主观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体现的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
      那么,真理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回答是,真理是在实践(包括科学研究)中发现的,而且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反复检验它的正确与否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实践才是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关于真理认识的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早在《实践论》中就做了精辟的总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的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真理认识的全过程包括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感性认识是指对于事实表面现象的一般认识,反复的实践、检验,使认识不断加深,才能产生一个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只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现象而没有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样的认识还不能叫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真理认识的全过程高度地概括为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可为言简意赅。

       二、科学的真实含义和正确定义      
      “科学”的概念由英文science翻译而来,最初是狭义的概念,指西方自然科学,以后其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如今,科学概念早已不再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专用词,而是被广泛地应用于一切具有科学本质特征的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等,都是科学的门类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门学科是否科学不是看别的,而是看它是否符合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概念从它一产生开始就有其确定的内涵或本质特征,不管是最初的狭义,还是今天的广义,它的内在含义和本质特征始终都没有变化。有些作者声称科学没有统一的定义,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的定义。
      对于“科学”概念的准确描述,主要见于那些专门讲授科学研究方法和介绍科学技术的专业书籍,这些专业性的科学书籍中的科学定义很明确,对于“科学”概念的讲述既准确具体而又精辟明了。必须清楚,专业的讲授科学的书籍才具有权威性。至于某些辞典上对于科学的定义,则相对模糊,原因是辞典的作者都不是专业性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科学概念和本质特征了解得不够,所以,在介绍科学的定义时往往按着自己粗浅的理解给科学下了不准确的定义,于是,就出现了内涵不相一致的各种科学定义。由于这样的定义不是科学专业书籍的定义,没有表达出“科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没有体现出科学的本质特征。所以,科学的定义应以专门讲授科学研究方法和介绍科学技术的专业书籍为准。
      

      然而,就是因为准确与不准确的科学定义同时存在,才造成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概念模糊不清。这种概念模糊的状况突出地表现在一些谈论"中医是否科学"的论文中,由此造成了人们对于中医药科学在科学属性认识上的混乱。例如,有些人在写文章时总喜欢说“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这显然与事实不符。真实的情况是,有些中医人至今也没有理解科学的真实定义,误将以往某些非科学专业的辞典对于“科学”概念的不准确解释当成了科学的真正定义。
   
     下面重点讨论科学的真实含义和正确定义:      
      要弄清科学的定义是否正确,首先就必须先弄清科学的概念是否真正表达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既然科学的概念源于西方自然科学,我们就从西方权威的自然科学家对于科学的定义开始讨论。
      

      据文献,1888年,达尔文就给科学下了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很显然,这个定义明确了科学的内涵,即“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客观事物实际。也就是说,科学的内涵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此后,爱因斯坦对于科学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准确阐述:“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隐藏在自然界背后的确定性的规律。”这里的“自然界”,即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科学的目的是干什么呢?就是通过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发现“客观事物背后的规律”。 可见,爱因斯坦所阐述的科学定义的内涵同样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两位科学泰斗对于“科学”内涵的表述完全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科学的内涵是客观存在的,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发现”就是“科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发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而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或错误反映就不能叫发现,那等于没发现。换言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是科学的本质特征。
   

      两位科学泰斗对于“科学”内涵的表述如此一致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是内行科学家对于科学内涵的正确认识和准确表达。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因为现代科学是由无数科学家共同发现和总结的,所以,科学家才是懂科学的内行,世界上还会有什么人比内行科学家更懂科学这一行呢?也就是说,科学家下的科学定义才是真正的科学定义。对此,毛泽东同志站在哲学的高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科学是反映实际,是讲实际的道理”(见人民日报1958年8月16日)。
   

      那么,科学是怎样“发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呢?具体说,就是通过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来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在中国GCD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话解释如下:对于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还不算科学,因为此时还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仅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由于现象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反映本质,假象则是从反面反映本质,所以,仅从现象上很难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感性认识不是科学,这是感性认识的特征所决定的。只有通过对于事物的各种现象进行反复的观察、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并进一步找到本质上的联系,即发现客观规律,这时才是科学。由此可知,只有上升到对于事物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阶段才是科学。
   

      在以往出版的某些大辞典中,确有个别辞典作者在介绍科学的定义时,没有抓住科学的本质特征,以致于在表述科学的定义时含糊不清而误导了读者。对此,我国著名医学科学研究名家侯灿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一书中进行了专门纠偏,他批评指出了某些大辞典在介绍科学定义时不够严谨,没有抓住科学的本质特征,歪曲了科学的定义。经过了大量的论证和纠正之后,候灿教授将“科学”的定义归纳概括为简短而准确的一句话:“科学是人们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毫无疑问,这个定义的出现,终结了人们以往在认识上的错误。这是医学科学研究方面专业书籍中的科学定义。
   

      在专门讨论科学技术的专著《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对于科学定义的介绍也同样是客观而准确的:“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可以明确看出,这个定义与《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一书所概括的科学定义完全相同,两本科学专著竟是如此的一致,而且完全符合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两位科学泰斗对于科学所下的定义。
   

      对比这两本科学专著中的定义可知,“如实反映”就是“正确反映”,二者是同义语;两个定义都准确地抓住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实际及其规律”,而且都认为科学是人主观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知识体系。
   

      那么,对于“客观事物实际及其规律”,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正确反映”呢?这是因为,主观对于“事物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认识,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即曲解)。只有那些正确的反映才是科学知识,而错误的反映则不是科学知识,属于谬误。因而,在科学定义中必须明确这一点,否则就会造成对“科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混乱。
   

      如果我们牢记上述“科学”的正确定义,把握住科学的本质特征,就能够准确识别任何一门学问是否属于科学的范畴。当然,也包括对于中医学科学属性的准确识别和判断。

      三、科学与真理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党八股》中对于科学与真理的关系一语道破:“科学是真理”。这是迄今为止对于科学与真理关系最直接、最简单的阐释。
     

      那么,科学究竟是不是真理呢?只要我们将科学与真理二者的定义和内涵加以比较,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前文已述,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内涵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再看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人们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也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可见科学的内涵就是真理的内涵,二者的内涵不仅是一致的,也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二者都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实际及其规律”。而在形式上,二者又都是主观上的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呢?在于真理是人主观对于客观的正确认识,而科学则是人主观对于客观正确认识之后形成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真理的比较具有如下几个相同点:
      第一,二者都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第二,二者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由实践所决定的。第三,二者在内涵上都是客观的,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四,二者都属于意识范畴,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并随实践的深化而发展。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体是指什么呢?客观事物,包括事物的所有属性,即一般属性、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客观事物则包括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现象背后内在的联系,而规律则是事物本质上或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
   

      真理作为人的正确认识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也可以文字知识的形式表达于书本之中。但应指出,真理性的认识一旦经过系统化整理按其内在逻辑组成一定的体系,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为人们所熟知的科学理论。所以,科学是以理论的形式存在的,科学是真理的载体,是真理的表达形式,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关于“科学就是真理”的简明论断完全是正确的。      
   

      科学理论之所以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实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对于事物客观真理进行正确认识之后的知识总结。真理也只有通过科学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成为方便人们学习和利用的科学知识。
   

      由此可见,那种认为“科学不等于真理”的认识,其原因还是因为不懂科学和真理的内涵所致。
      前文已述,真理认识的全过程包括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缺一不可。科学的任务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规律”。所以,对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因为它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没有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或者说达不到对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深度,所以不是真理,也不是科学理论。只有达到对于“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阶段并经过系统化了真理性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能否正确反映客观真理?则需要把它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客观真理的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知到比较完全的知,从对客观实际近似的、不完全的、相对的反映(即相对真理)不断地接近完全的、绝对的反映(即绝对真理),永无止境。这就是说,“正确反映”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每前进一步,就向绝对真理推进一步。
   

      最后再补充一句,科学理论专指那些已被人们发现并得到证明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未被认识到的东西既不叫真理,也不叫科学。所以,科学理论并不包括那些尚未被证明的科学假说和猜想。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9:4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1 21:21 编辑

      这篇文章前一段时间贴出后,得到本论坛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梁院长说:好文章。足以启蒙解惑!
      何九公先生说: 很久没有上来了,今天看王老师文章,中医界非常需要这样的理论家。
      罗鸿声版主、仁海中西医版主、梁总版分别给加10分。足见对本文的重视。
      梁院长又说:很系统、很专业的论述,王教授辛苦了。
      特别是反中医的白先生,大加赞赏,说“王教授是第一个用理论研究中医的医生”。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说明“以理服人”的重要性。特别是白先生从反中医,到提倡写一本中医科普,这个转变不能不说与本人文章的说理有关。

      这使我感受到,讲述清楚科学、真理以及二者的关系,对于反中医者有必要,在中医界中更是必要。特别是中医界至今还对科学概念不清楚,以至于贬低科学,这都是不懂科学的表现。

      本文虽然在后面受到一些干扰,但也很难影响本文的内涵。因为读者是有思考的、也是有鉴别力的。
      今按照梁总版的提议,为了使本文的内容、思想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使之易懂。特对原文进行了整理和完善,使讲解更加细致。现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另外,关于现象、本质与客观规律的问题,大家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对于中医的认识。待专版形成后,再进行阐述。

   
3
发表于 2014-10-21 23:47: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4-10-22 06:27: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5
发表于 2014-10-22 06:29: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6
发表于 2014-10-22 06:37: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7
发表于 2014-10-22 08:38: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08:4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8 05:14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0-22 08:38
欢迎李教授参加讨论。
大教授要胸襟宽广,不计前嫌。
大家都是为了中医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岳先生有所不知,此人已在我发的同一话题中谈过观点了。他根本不懂,就知意气行事,胡搅蛮缠。有一个简单的客观规律他都不明白,就是小学生看不懂大学生的论文。他的知识面太窄,而且认识狭隘,思维僵化,不接受新理论、新认识,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别人的新观点发布。
所以,我已声明,不准他参与我的话题。此人没有理性,与正常人不一样。

http://gtcm.info/forum.php?mod=v ... ra=&_dsign=de8d4d47
9
发表于 2014-10-22 09:12:48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0-21 19:47
王教授这篇文章写得系统、全面。澄清了以往对科学的模糊概念。大家都整天说科学,但什么是科学并不大 ...

中医界不拿科学来说,却提出个什么中医文化。让人感到驴唇不对马嘴。
      中医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别的没有什么特殊性。非要是有,就是中国文化里已被淘汰的那一部分垃圾,如今仍保留在古中医里。他们像贴膏药一样,把它再贴回到中国文化中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羞辱。
————————————————————————————————————
说得好!
10
发表于 2014-10-22 09:25:5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0-21 19:40
这篇文章前一段时间贴出后,得到本论坛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梁 ...

还有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37 , Processed in 0.0891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