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谢萧铁朋友推荐的内经素问用语检索/统计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1 11: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1 08:48 编辑

       感谢萧铁朋友推荐的内经素问用语检索/统计器!本人今天用统计器对内经医学中的重要医学阐述词语进行了一次应用,对无知村人在论坛所倡导观点词语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后:
       表里:# 表里: 出现在9篇共17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6);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2);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2);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2);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阴胜: 出现在3篇共6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 疟论篇第三十五(2);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阴虚: 出现在5篇共8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疟论篇第三十五(3);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2);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阴阳别论篇第七;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阳胜: 出现在4篇共7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 疟论篇第三十五(2); 阴阳别论篇第七;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阳虚: 出现在3篇共7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疟论篇第三十五(5); 阴阳别论篇第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阳虚: 出现在3篇共7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疟论篇第三十五(5); 阴阳别论篇第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寒: 出现在62篇共610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61);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70); 疟论篇第三十五(3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30);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26);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23);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22);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9);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6);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5); 刺疟篇第三十六(15); 风论篇第四十二(12); 痹论篇第四十三(1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10);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9); 厥论篇第四十五(9); 热论篇第三十一(8);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7); 刺热篇第三十二(7);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6); 骨空论篇第六十(6);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5); 针解篇第五十四(5);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5);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5);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4); 咳论篇第三十八(4);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3);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3);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3);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3);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3);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3); 脉解篇第四十九(3);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3);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2);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2); 藏气法时论
       # 热: 出现在61篇共601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24);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87); 刺热篇第三十二(39);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30);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23);疟论篇第三十五(22);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9); 厥论篇第四十五(15); 刺疟篇第三十六(14);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13);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12);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12); 热论篇第三十一(12); 痿论篇第四十四(1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11);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1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9);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9);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9);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9); 风论篇第四十二(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8);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6);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6);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6);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5); 腹中论篇第四十(5);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5);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4);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4); 痹论篇第四十三(4);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3);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3); 针解篇第五十四(3);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3);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2);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2);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2);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2);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2);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2); 脉解篇第四十九(2);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2); 骨空论篇第六十(2);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2);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2);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五藏生成篇第十;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阴阳别论篇第七; 刺要论篇第五十;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脉: 出现在69篇共643次(篇题后有'*'者为唐•王冰编入):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68);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45);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37);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32);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25);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24);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23);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21);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9);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18);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14); 五藏生成篇第十(14);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13);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12);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2);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11); 骨空论篇第六十(11); 痿论篇第四十四(11);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10); 刺疟篇第三十六(10);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9); 热论篇第三十一(9);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9); 痹论篇第四十三(8);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8);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8);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8);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7);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7);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7);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7); 刺热篇第三十二(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6);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6);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6);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6);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5);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5);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5); 厥论篇第四十五(4);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4); 刺要论篇第五十(4);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4);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4); 脉解篇第四十九(4); 阴阳别论篇第七(4); 疟论篇第三十五(4);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3); 风论篇第四十二(3);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3);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3);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3);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3); 针解篇第五十四(3);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3); 腹中论篇第四十(2);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2);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2);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咳论篇第三十八;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表明村人泡制的天方夜谭:阴阳的胜虚与寒热具有生理学关系的胡说八道捞到了一根稻草:寒、热、脉在素问中出现的次数都在600次以上,相信临床的中医朋友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从统计数据上讲:某个术语出现的频率越高,在论文中的理论地位也越重要。据此判断:内经素问中对疾病的诊断注重脉象,对人体自身的变化注重阴阳的胜虚,对疾病属性的判断是依据寒热现象。
2
发表于 2018-8-11 14:32:43 | 只看该作者
先要感谢老先生对这玩具的热诚,俺作为器具制作者,最高兴莫如见到大家觉得这玩意儿有用。

我看了下找出来的数据,有一点似乎值得注意:就是阴阳胜/虚的检索统计里,虽然实际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在王冰插入的大论里出现的,只有阴胜和阳胜里各出现了一次。好奇之下,我把“阴胜、阳胜、阴虚、阳虚”输入,再看了一下相关的章节,发现有几点值得注意:
 1. 除了阴阳别论篇,阴胜和阳胜都是同时对对出现的;而在非大论的2篇中,阴阳基本上都是用作解释寒热(表象)的本质;但在五常政大论里,阴胜/阳胜是用来解释“先天”“后天”,与之前的用法不同。而阴阳别论里,只出现“阳胜”且实际全句是“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胜急啥意思不很明白,只大体知道讲的是脉象,也与阴阳应象大论和疟论所代表的主流意思不一样。
 2. 再看阴虚/阳虚,“主流”用法来自疟论和调经论,这2篇也是从寒热角度去讲,特别是疟论,因为也是前面阴胜/阳胜代表主流的论述,故逻辑上是连贯的。但另外3篇对这2虚的含义稍有不同。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冰插入的篇章没有用这对虚。


总之,这个工具以用语为抓手,可把含有这些用语的相关章节抽出来,但还是需要看里面的内容。不过,从这个例子似也可看到,除了简单列出用语,如果增加“阴胜+阳胜”或“阴虚+阳虚”(同时出现)之类的功能,应该可让这工具用起来更爽。


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6: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1 08:40 编辑

       萧铁朋友开发的这个程序,是对内经研究的科学工具!但朋友认为:如果增加“阴胜+阳胜”或“阴虚+阳虚”(同时出现)之类的功能,应该可让这工具用起来更爽。老朽依据个人的探索认为:内经根本就不可能同时存在“阴胜+阳胜”或“阴虚+阳虚”的情况出现,理由是,内经中阴虚者,阳必凑之。是属医学生理学的因果规律,人体疾病的发生不会背离这个规律。因此盼朋友不必再多此一举了!老朽今日得出的仍是个数理统计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讲仅仅是表明了内经中这些医学术语出现的频率越高,其医学意义就越大,但对其医学涵义的理解和应用,还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悟出内经医学的内涵及应用价值!再次对朋友的创造性程序开发表示钦佩和敬意!!!!!!

点评

先生可能有些误解了我的意思。譬如用脉去检索,列出有69篇,看过其中几篇以后,用户可能会想在这69篇中,把提到过弦或紧的抽出来,怎么办?现在给助手下指令的方法可说是最原始的,所以无法让助手去做此事。[/backc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19:14
4
发表于 2018-8-11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工具可以很快检索出自己需要的字、词出现的次数。如果作为学习《内经》或者找出《内经》中的主要内容,就大错特错了。而且可以误导,使之产生错误理解。这是我的第六感觉。初学者使用这个工具学习《内经》,必然误入歧途。

       检索代替不了艰苦的学习。用的好了有帮助,用的不好误入歧途。

点评

[/backcolor] 这段话很真实地反映了先生的心态,也可以说是你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你在电脑普及前的“旧时代”已投资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这是我们一般人唯一真正的自己能控制的资源)到“艰苦的学习”,从中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2 07:51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8:00:21 | 只看该作者
难道不会诊脉、不会辨寒热的中医是最有本事的?????????????????????
6
发表于 2018-8-11 19:14:02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8-11 16:26
萧铁朋友开发的这个程序,是对内经研究的科学工具!但朋友认为:如果增加“阴胜+阳胜”或“阴虚+阳虚 ...

先生可能有些误解了我的意思。譬如用脉去检索,列出有69篇,看过其中几篇以后,用户可能会想在这69篇中,把提到过弦或紧的抽出来,怎么办?现在给助手下指令的方法可说是最原始的,所以无法让助手去做此事。这就是我帖子里提到(* + #)的意思。譬如上面提到将所有提到脉的篇章中再抽出含某些用语的方法,如果助手可接受(脉+弦)或(脉+紧)的指令。便可快速将相关篇章从69篇中找出来。如果抽出来的结果不满意,反正是助手干的,改个用语让他再去找就是了。想想这可节省多少时间。故这纯粹是给助手下指令让他更“能干”些而已,与实际发生什么无关。总之,我会按我的想法去做,做出来就知道实用不实用了。

7
发表于 2018-8-12 07:51:0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11 16:38
这个工具可以很快检索出自己需要的字、词出现的次数。如果作为学习《内经》或者找出《内经》中的主要内 ...
这个工具可以很快检索出自己需要的字、词出现的次数。如果作为学习《内经》或者找出《内经》中的主要内容,就大错特错了。而且可以误导,使之产生错误理解。这是我的第六感觉。初学者使用这个工具学习《内经》,必然误入歧途。

       检索代替不了艰苦的学习。用的好了有帮助,用的不好误入歧途。

这段话很真实地反映了先生的心态,也可以说是你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你在电脑普及前的“旧时代”已投资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这是我们一般人唯一真正的自己能控制的资源)到“艰苦的学习”,从中积累了一定的既得利益(如果所有人都按你那一套学);看到现在新时代新工具可以让公众有机会几乎毫不费力达到甚至超越你长期的积累,心里不愿意/失落/难受也是很正常的。

中医界倒骑驴集团有其“群众基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完全由于这种私利,即宁可要后人花50+年(这是“国医大师”的门槛)才能所谓领悟掌握中医的精粹,也没想过怎么把50年减为20年甚至10年,中医领导权把持在这样一帮既得利益维护者手中怎么会有改革开放的精神?


点评

不需要猜测,不必要争论。20年前我检索过“中西医融合”这个概念,当时是委托检索中心做的。而且我每天都在使用检索工具。没有先生设计的完善、方便。  发表于 2018-8-12 10: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3:31 , Processed in 0.0566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