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討論:中風急性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1 09: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風急性期      08年9月28日初診
  內科請會診一中風急性期病人。
【病情】:老年女性,臥床,身體不時抖動抽搐(腳的抽搐形態與巴氏征陽性表現一樣),間隔時間短,大約1-2分鐘,間有不自主搖頭,言語流利,左側肢體不遂,平動不能。張口見舌胖大淡暗,白厚膩苔滿舌,口臭熏人。詢之有高血壓病史,此次已經CT診斷為“急性腦梗”,患者時時發熱有汗,心煩,抽搐時渾身不適,心煩更甚,噁心,飲食難於下咽,大便6天未行。
【舌脈】:舌胖大淡暗,白厚膩苔滿舌,左脈短而濡澀,幾乎不能應指,右部濡短而澀同左,力度好於左側。
【治療情況】:
  西醫用降壓、燈盞花素、低分子肝素鈣等。
  一時之間,究竟怎樣治療以及先後主次,心中也并沒有主意。但見患者大便6天未行,口臭,抽搐,認為應該先通便瀉熱,予針曲池、合穀、勞宮,用提插瀉法(本擬針患者腿部太沖、豐隆用瀉法,無奈抽搐嚴重故放棄)。
  針后半小時查看患者,感覺好轉;翌日早晨查看患者,說昨晚10點排大便一次,量較多,抽搐及內心煩熱好轉。於是再次針灸曲池、合穀、勞宮用瀉法。28日處方如下:
天麻15g          鉤藤15g        石決明30g先煎      黃芩10g
梔子10g          半夏15g          陳皮15g            膽南星15g
茯苓20g          大黃10g後下      枳實10g            芒硝10g
菖蒲15g
兩劑,日一劑。
    主要是平肝潛陽、清熱化痰通腑的思路。患者實際服藥一劑。
10月1日
  9月29日、30日繼續給予針灸治療,取患側曲池、合穀,健側足三里、太沖、陽陵泉、豐隆、三陰交。針后抽搐好轉(發作頻率及發作時間、程度均好轉逾半),但是仍然存在,抽搐時仍然覺熱、全身不適。舌苔稍轉薄,仍然較厚,口臭減輕,脈沉短濡澀無力。血壓較平穩,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為處方:
黃芪        黨參        白術      茯苓
川芎        當歸        防風      桔梗
石膏先煎      黃芩      乾薑        生牡蠣
膽南星      玄參      白芍
五劑,水煎內服,日一劑。
  這次的處方思路就亂一些了。因為見患者舌淡苔白膩,脈短濡澀無力,所以從虛證考慮而采用益氣和血的方法,用了金匱要略上的方子,又加了玄參、白芍養陰以熄風,有一些四不像了。
【學習】:回去看了《臨證指南》上的中風論治,余云岫先生將其整理分類并點明治法,倒也條理清楚,茲列於下:
1、肝為風臟,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治以滋液熄風、濡養營絡、補陰潛陽,如虎潛丸固本復脈類是也。
陰陽兩虛者……以溫柔濡潤之通補,如地黃飲子還少丹之類。
2、風木過動,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勝,如不寐不食,衛疏汗出,飲食變痰,治以六君玉屏風茯苓飲酸棗仁湯。
3、風陽上僭,痰火阻竅,神識不清,至寶丹芳香開竅。
  後面又區別了閉證和脫證的症狀及治療:
1、身有緩縱不收,耳聾目瞀,口開眼閉,撒手遺尿,失音鼾睡,此本實先撥,陰陽不交,與暴脫無異,非外中之風,乃純虛證也。……急用大劑參附回陽,……必佐陰藥,以挽回萬一。
2、肢體拘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言蹇,二便不爽,此本體先虛,風陽夾痰火壅塞,以至營衛脈絡失和,治法急則開關,繼則益氣養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經隧之藥,氣充血盈,脈絡通利,則病可痊愈。
【反思】:
  這個病人的情況,目前的認識是屬於上述分類的第二種:風木過動中土受戕,開始的治療還是應該以平肝熄風、化痰通腑為主,基本方:天麻、鉤藤、菊花、半夏、陳皮、茯苓。但是患者為什麽出現發熱、出汗的情況卻是我不能解釋的,所以用藥也不能明確了。《臨證指南》上有一條提到肉瞤心悸、汗泄煩躁,為暴中之象,用的黃芪、白術、人參、附子。
  後續的治療,可以采用上述的2:益氣養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經隧。基本方:參、苓、術、歸、芍、半夏、陳皮。
  請大家探討。
天麻15g          鉤藤15g        石決明30g先煎      黃芩10g
梔子10g          半夏15g          陳皮15g            膽南星15g
茯苓20g          大黃10g後下      枳實10g            芒硝10g
菖蒲15g
兩劑,日一劑。
一剂就要诊脉,不是常脉应立刻停药。
您的意思我還不太明白,請為詳細說明。是說此方偏于攻伐嗎?
【補充】:
  上面的學習部分是照書搬的,完整地說來,還應該包括兩類:
  1、五志過極化火,肝木內風壯火的熱病:用清涼柔劑配合清心肝熱之品,羚羊角、犀角、玄參、白芍、連翹、生地、丹皮之類;
  2、燥熱津虧發為內風之證:用沙參、麥冬、花粉、扁豆、甘蔗漿、石斛、天冬一類。道理我不太明白,批注是唐以前治風之良法。
【學習的思考】:
  讀了3次《臨證指南》,方能有一點點體會。該書論中風大概也就是以上幾種,治療的方子都很小,方小的原因乃在於葉公都是“對因治療”,如第一類肝腎陰血虧虛,肝風內動,那么一定是養肝腎陰為主,稍稍佐上天麻、甘菊;第二類陽明空虛,內風旋動,那一定是參、術、芪、附主打,少佐天麻、甘菊、當歸、枸杞、蒺藜,痰多就加上半夏、廣皮、茯苓;肝熱化火時雖有陽明虧虛、肝腎陰虛,但第一步主要是清涼柔劑配合清肝熱,而後再化痰,養肝腎等等,而不是一方兼治數種思路,顯得雜亂。
  問題是:
  第一、書中的肝腎陰虛、陽明虧虛(暴中)雖然道理、方藥明明白白,但是臨床究竟怎樣區別呢?因為臨床中病症複雜,我很難以一下將其區分很明白。
  第二、為什麽書上屢屢說“攻風劫痰非其治也”?而余云岫總結的時候也說時醫不分真偽,每用羌防星半烏附細辛以祛風豁痰。真中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案中有一個說“此隂中陽虛”,然后用暸巴戟天,虎骨等。我就想隂虛和陽虛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第四、案中有幾則明明是說陽不交于隂,為什么往往用的都是參、術、附子一類呢?
  第一、三個問題已經有一定理解,尚待臨牀驗證。如此例病人主要就是屬于陽明虧虛的情況,而隂陽者,隂虛夾熱,陽虛夾寒。二、四請指教。
我发现你用药不是归经,也无脉诊,比如有人动了肝火出现的症状与不是肝火的症状相同,要是根据症状用药去补,加速死亡。
中的肝腎陰虛、陽明虧虛(暴中)雖然道理、方藥明明白白,但是臨床究竟怎樣區別呢?
诊其脉左手尺关沉取无脉为肝腎陰虛,诊其右手关寸浮取无脉为陽明虧虛,还要看会诊不会诊。
隂虛夾熱,陽虛夾寒
沉取无脉而中浮取有脉数为隂虛夾熱,浮取无脉而中沉取有脉缓为陽虛夾寒。
真中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脉上中下浮中沉洪大有力数为真中风。
如果用的治法对的话,一剂一针一灸一次按摩就会变成正常脉不是病脉,或全用,就看技术能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6:18 , Processed in 0.0470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