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卫权衡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2 22: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12 14:19 编辑

《伤寒论·平脉法》曰:“子之所闻,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强调“荣卫流行,不失衡铨”是“道之根源”。

点评

别来无恙乎?欢迎先生归来,顺颂夏琪!  发表于 2018-7-13 08:47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22:1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12 14:15 编辑

营卫权衡的概念及饮食对营卫权衡的影响:“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这儿的“权衡”就是更强调了动态的变化着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达到了一定的稳态,综合体现在脉象上,是我们判断疾病与健康的根本。

那么,是什么“气”在这儿发挥着这种动态的变动着的相互作用呢?参照《内经》全文以及《伤寒论·平脉法》“子之所闻,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字句,我们可以推知是营卫二气。“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上文是“食气入胃……”是讲食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营卫都来源于水谷精微,正如《灵枢·五味》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食物从消化道吸收,经过肝心肺等脏腑器官的运化、调制和转输,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营属阴,卫为阳,阴阳相贯,营周不休,谐行经络,如环无端,共同运行于五脏六腑,沟通于上下内外。如此功能各异、性质相反的两大物质系统并行共存,必然会发生复杂而深刻的相互作用,在生理情况下,营卫之间能通过这种复杂而深刻的动态相互作用保持“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进食时,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对人体营卫“阴平阳秘”的有序稳态是个扰动,在各个脏腑器官的参与协助下,营卫有一个根据饮食物的具体情况涨落调整的过程,这个营卫之间反复涨落调整以维持和回归有序稳态的过程,《内经》称之为营卫气之间的“权衡”。

经考证,“营”字来源于古代氏族游牧时期“迁徙往来无常处”,部族聚集师兵环绕的临时生活居住方式。在《黄帝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营”主要指“军营”,“卫”则主要是“保卫”、“防御”之义。从本义来说,营卫应该是共同组成抗邪系统而存在的,可恰恰是在《黄帝内经》中,创造性地发展了“营”和“营养代谢”的联系,更加强调了“营”的濡养、灌溉、支持这方面的作用。在《黄帝内经》营卫学说中,“营”还等价于另一个字——“荣”,就是强调了“营”的滋养内涵[5]。营卫学说很可能是战国秦汉时期古代医家受当时军事战争规律类比的启发,系统考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营养代谢与防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认识。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22:17:03 | 只看该作者
2.2 论季节气候因素对营卫权衡的影响:“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

除了饮食,季节气候因素对营卫权衡也会造成重要的影响。营卫属人身之正气,其气应天地之变,季节气候变化时营卫也会权衡调节以应之,对此《内经》有丰富深刻的阐述。《灵枢·营气》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灵枢·卫气行》同样也说:卫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因此,营卫都具有和外界变化相密切协调的节律性特征。在《灵枢·营卫生会》等篇章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阐述,可以互参。这种节律性的形成其实是营卫根据外界气候季节变化不断权衡调节的结果,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也是强调营卫相互作用不失权衡的意思。因为营卫运行应天地之道,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四时的变化会影响到营卫气之间的权衡,进而影响到脉象的变化。前文所谓“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是分述的四时变化对脉象的影响以及病理脉象如何判断,这句是说的病理脉象形成的的原因在于营卫权衡相失,后文“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进一步说明了营卫气之间保持阴平阳秘稳态的重要性。“动则苛疾起”其实是指的“卫阳动则苛疾起”,这可以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亢则害,承乃治”互参。当然,营卫是人身之阴阳,应天地之阴阳,两者同态,所以把这儿阴阳解释为天地之阴阳变化也是说得过去的。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此处与《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脉象的异常时都用了“四塞”这个词,暗示了两者的相应。《素问·举痛论》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内经》阐述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依然是以人体健康与疾病为出发点的,因为营卫应天地之变,营卫气的权衡被自然界气候变化所影响,营卫气的权衡变化又与脉象变化相应,“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所以天地阴阳的“四塞”才会在脉象上表现出相应“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的变化。没有营卫“与天地同纪”的中介,也就没有脉象与四时的相应,因此,营卫权衡是天人相应的实质和根本。营卫“与天地同纪”在《内经》不同篇章中不吝笔墨,被反复强调。营卫权衡可以说是《内经》整个体系的理论原点,是《内经》理论大厦着眼的根本和立论的依据,《伤寒》一以贯之,把它称作“道之根源”,两者之间并无二致。
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22:18:44 | 只看该作者
2.3营卫权衡失常的病机:权衡相失、权衡相夺

营卫权衡的目标是“平”:“权衡以平”;从营卫的相互关系上来说,最重要的是营卫“和”;从营卫的运行来讲,关键字是“通”;营卫两者以平为正、以和为贵、以通为顺,在生理情况下保持着“阴平阳秘”的和谐融洽的健康状态,这也就是中医的生理学。若营卫权衡失常,权衡相失或权衡相夺,变化相乘,阴阳相干,营卫倾移,虚实以生,就可能进入疾病状态。权衡相失,营卫或阴不济阳,或阳不济阴,营卫失去和谐共济的关系,营卫的有序稳定就可能受到破坏;权衡相夺,则是营卫比较强势的一方损害比较弱势的一方,营卫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激烈一些。

营卫之间存在着阴阳相生相杀的对立统一关系,两者的相互作用应该有个正常的“度”,过和不及都会损伤和破坏这种平衡协调的关系。营卫权衡相失和营卫权衡相夺常常可以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疾病中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相对来说,营卫相夺损伤更重一些,造成的疾病也更紧急、更严重,治疗也要根据营卫权衡相夺的具体机理,针对性的予以纠正,以药性之偏纠正疾病之偏,故《素问·玉版论要论》曰:“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2.4营卫权衡状态的诊断:“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脉诊

关于营卫权衡状态的诊断,《内经》和《伤寒论》一脉相承,都推崇脉诊,也都明确提出脉诊诊察的其实就是营卫权衡的状态变化。《素问·经脉别论》曰:“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明确提出营卫权衡的相互作用会表现出脉象的变化,这也正是中医脉诊的机理;同样,通过脉象的变化,也就可以推知营卫权衡变化的状态,在《伤寒论·平脉法》、《伤寒论·辨脉法》中,有很详细的各种脉象与营卫权衡失常状态相对应的分述,如《伤寒论·平脉法》曰:“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等等,《伤寒论·平脉法》、《伤寒论·辨脉法》全文大多是这方面的内容,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不过,这些脉象的认识是理解《伤寒论》后文各经辨病脉证并治的基础,这一点现在提得不够明确,应该在这儿着重提一下。

因为营卫权衡是脉象变化形成的根本,所以权衡在《内经》中也被引申为脉象的“法度、准则”,和“规矩”同类。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有人把权衡规矩解释为四时脉象,更深刻的道理实际也是在隐含地说明营卫权衡是脉象变化的原因。营卫应四时之变,季节变化时营卫气也有相应的权衡过程,权衡以平,气口成寸,表现在寸口脉象上形成一定的变化特点。这样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明白《内经》真正的奥义。这都是从《内经》反复论述强调的营卫“应天地之纪”的理论原点一脉相承而来。所谓“病所主”、“病所生”是互文见义,其实都是要把疾病的根本归结到营卫上去,这也是《灵枢·禁服》“审查卫气,为百病母”所强调的内涵。

由于营卫权衡受饮食所影响,而营卫权衡又是脉象变化形成的根本,所以应该在饮食未进的时候诊脉,才能排除饮食因素对营卫权衡的影响,从而诊察出真正疾病原因导致的脉象改变。故《素问·脉要精微论》强调:“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补充内容 (2018-7-13 05:24):
脉搏次数是状态的一方面,还要结合脉搏的位、形、势综合判断营卫气流行的状态。

点评

你诊的脉是状态吗?比如一息三至,一息三至是状态吗?  发表于 2018-7-13 08:16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22:21:25 | 只看该作者
2.5营卫权衡失常的治疗:“平治于权衡”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这段话虽然说的是水肿病的治疗原则,但是“平治于权衡”作为营卫权衡治疗的总纲也是可以的。营卫权衡失常治疗的目的就是复归于“平”,这需要深刻理解营卫权衡的机理,知其生理,才能推及病理机转,知其生理病理,才能据证立法,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恢复其营卫权衡以平的健康状态的目的。

《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膏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营卫是健康之根本,逆营卫则病,从营卫之气则痊愈,从营卫之气必知营卫权衡之理。营卫是人身之阴阳,《内经》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仲景曰:“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些治疗法则其实都和营卫权衡有关。

点评

难见的中医经典之论。学习了,边学边讨论。  发表于 2018-7-13 09:5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8-7-13 07:01:3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先生还在追究营卫的秘密!先生研究营卫十几年了吧,好像还和某个科研机构共同研究过营卫。
      谢谢分享。

点评

是的,快二十年了。03年上论坛,就上的中国中医药论坛,突然没有了,很可惜。终于又找了回来。现在我也做中西医结合,与先生共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3 13:13
8
发表于 2018-7-13 10:12:0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平脉法》曰:“子之所闻,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强调“荣卫流行,不失衡铨”是“道之根源”。
------------------------【“荣卫流行,不失衡铨”是“道之根源”。】‘荣卫流行’,荣行脉里,卫行脉外,荣卫非道。脉为道,脉有三部,即是三阴三阳六经。道之根源是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9
发表于 2018-7-13 10:55:38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13 02:12
伤寒论·平脉法》曰:“子之所闻,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强调“荣卫流行 ...

道之根源是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是人之道,自然之道就另当别论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3:13: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2 23:01
好久不见,先生还在追究营卫的秘密!先生研究营卫十几年了吧,好像还和某个科研机构共同研究过营卫。
...

是的,快二十年了。03年上论坛,就上的中国中医药论坛,突然没有了,很可惜。终于又找了回来。现在我也做中西医结合,与先生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28 , Processed in 0.1731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