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好中医经典 提升临证水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2 20: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好中医经典 提升临证水平
时间:2015-08-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京雪
  作为基层中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学好经典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当学好哪些经典呢?
  首先,我们要学好中国传统哲学经典。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国传统的哲学,《易经》在我国文化中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通过对自然界长期细致的观察结合意象思维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这种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的思维模式下形成的中医药学无疑是哲学与科学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所以说学习中医就要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感悟中医经典,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如何去防病治病的。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这种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退化,甚至是丢失了这种思维模式,所以中医逐渐出现了迷失自我,临床疗效日趋低下的局面,所以被尊称为药王的唐朝名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我们学《易经》就是要学习那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就是要学习那种跨越空间、时间、层次的看待事物变化的思维模式,只有我们用充满哲学的头脑去看我们的中医经典时才会发现我们的中医是博大精深的超成熟的医学体系,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得以完善。
  其次,我们要学好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是一部集药物学和单方治病的方剂学为一体的重要著作,他们共同奠定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技术的完整的中医药学科学体系。《黄帝内经》《难经》是围绕生命展开的大医学理论模式,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和人体藏象、经络象、病象。《伤寒论》《金匮要略》从临床角度论述了疾病的防治,其中的方剂遣药组方之严谨,临床疗效之高为后世医家所尊崇,故尊称为“经方”,“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指导思想至今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治疗。《神农本草经》在《易经》《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根据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了单味药物的气味功效,每位临床医生都要尽可能的认识中药的生药和饮片,通过对中药的形色质地和出产地域的认识来感悟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才可以充分的把握中药的临床功效,然后在临床上结合四大经典的基本理论遣药组方才可以做到药中病机,取得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悟这天人合一、天药合一下的人体之象、药物之象,才有可能准确的把握人的藏象、经络象、穴位象、药象,从而准确的把握人体的病象、病机和药物功效。
  第三,我们要学习中医的基本思维。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天地宇宙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天地宇宙而独立存在,所以人应该与天地宇宙和谐相处,天地间万物只有人禀天地之气最完善,其他生物只禀受天地之偏而有不同的属性,所以当人体之气有所偏颇的时候可以借助其他生物之偏而纠正自身之偏,从而将邪气驱逐出人体,扶植人体正气,而不是将邪气扼杀于人体之内,所以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具有对生命尊重的仁心,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写道:“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就给我们医生提出了基本的素养,正是基于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古代的医生在发生疾病大流行的时候会自发的站出来赠衣赊药,而不求任何回报,甚至是动物发生疾病医生都会给予医治,正是这种对生命无限尊重的态度才有了“医虽小道”却赢得了社会的高度尊重。 (河北省宁晋县马京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31 , Processed in 0.1063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